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筱读论语译论 | 宪问十四·古之学者为己

【原文】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竹注】

一、为己:为了自己内心的兴趣而学习。

二、为人:为了外在的人事而学习。

【筱译】

孔子说:“以前的人是为了修身而学习的,现在的人是为了本心之外的人事而学习的。”

【帆论】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孔子通过古今之间的比较,得出了两种结论:一是为己之学,一是为人之学。这是两种文化现象,孔子并没有如大多数人解读一般,总是将“为人之学”贬低,而将“为己之学”捧起。在这句话里,孔子是将它们并列表述,并不存在褒贬之义。

为己之学,是天性的,从自己内心的兴趣出发去学习,故而能学而不厌,好学不倦,整个学习过程是快乐的,最终成就自我。孔子目的是“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所以他一生的表现都是为己之学。从小“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小时候就显露出对周礼的兴趣,十五志于学,学不厌,教不倦的都是这个事情,并且其乐无穷,影响极大。现代的陈寅恪留学欧美,知道自己要的是学问,而不是一纸学历,故而未取得文凭,而获得了比许多人都渊博的知识,成为教授中的教授。

为人之学,是功利性的,以他人的满意或者外物的诱惑为目的而出发去学习,最终也会实现其目的,但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失去自我的本真。宋代赵恒有诗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吸引无数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因此产生了有很多的范进、孔乙己。当代学生中流行一句话“我好好学习能使我妈快乐,我妈快乐全家快乐。”学习的目的是讨好妈妈,是被逼迫的。读书改变命运,中国的孩子有很多是被逼迫着学习,整个教育的大环境如此,不为了分数,难以挤过高考的独木桥。因此,不能简单指责为人之学就不好。

为己之学,会道于心,固然难能可贵;为人之学,急功外在,也是社会所需。境遇不同,无可非议。虽然如此,但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就是活出自己,遵从内心,发扬本性,做快乐的自己,才是人类社会弥足珍贵的希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书味便是活神仙
幸福快乐源自内心
- 学问内自有乐地-
散文:自有快乐
梁冬 | 生活本身就是生活,而不是为生活做准备
学习的三种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