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谨慎慢行 详解三种驱动方式的雪地驾驶

三种不同驱动方式的车辆同场演示

  目前在路上跑的车种类繁多,驱动方式也包括了前驱、后驱、四驱各种,因此我们特别策划这期针对不同驱动方式车辆 的雪天驾驶技巧,希望你甭管开的是什么驱的车,都能安全的过冬。

积雪路面与日常所见的道路情况相符
门光远将示范各种驱动方式车辆可能出现的情况和正确处理方法

  为了模拟现实中的情况,我们找了一个布满积雪的空场,并制作的简单的道路,包含直道和组合弯道。并将通过演示在 错误状态下各种驱动模式车辆的表现,再由专业车手讲解正确的处理方式来讲解驱动方式不同产生的不同状况。

演示车辆均为原厂配置的公路轮胎

  车辆没有使用雪地轮胎,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车主都不会使用雪地轮胎,因此一般公路胎在雪地上的表现更贴近现实情况。

 前置前驱(FF):

  前驱车的发动机变速箱、传动机构都安装在前轴之前,车头的重量占了整车的60%以上,因此在雪地中表现出车头沉重的特性,容易出现转向不足、即推头的状态。

前驱车起步时即便打滑车身也比较安定
前驱车深油门起步也不会摆动(动态图)

  如果没有电子系统限制,起步时前轮打滑。前驱车的优势在于前拉的驱动模式使得它的车身不会摆动,而且方向盘的转动可以改变驱动力的指向,在雪地中比较安定。所以前驱车雪地起步除了避免大油门之外没有其它的注意事项。

前驱车制动时前轴负担很重,前轮很快就失去抓地力,ABS介入工作
前轮ABS奋力工作以保持前轮转动,后轮ABS只象征性的点了 两下(动态图)

  制动时,由于重量集中在车头,所以前轮很容易超负荷,ABS会很快介入,而负载很少的后轮几乎帮不上忙。前驱车在雪地上的制动距离几乎是干地的一倍以上,所以驾驶时与前车的距离至少要在平时的一倍以上。

前驱车出现转向不足时可通过减速回方向来缓解
转向不足时打方向是没有用的,车辆只会无助的冲向弯外。再加油则加重这种趋势(动态图)
转向不足图示

  转向时,如果没有ESP,前驱车会表现出非常严重的推头的现象,此时转向已经失效,继续转向只能使前轮完全失去抓地力。此时通过加油的方式则更加错误,只能使推头现象更加严重。正确的做法是在进入弯道前将车速降下来,进入弯道后松开刹车,缓打方向,如果出现推头应立刻收油轻踩制动并减小转向。

在雪地上大幅度的转向只能适得其反

  在赛车界,存在有效转向角的说法。即在不同速度下存在不同的有效转向角度,速度越快这个角度越小。如果转向超过最大有效转向角度,前轮将完全失去转向的作用、进入滑动状态。对于前驱车而言,如果前轮转向角度超过有效转向角,那么应该尝试回方向并降低车速让前轮恢复作用。

  前驱车驾驶注意事项:

  1、起步:小油门,避免前轮打滑;

  2、制动:安全车距增加1倍以上,提前判断、提前制动;

  3、转向:提前减速,弯中尽量不带刹车,缓打方向;

  4、推头处理:收油、轻踩刹车、回方向。

 前置后驱(FR):

  前置后驱的车辆重量分配比较均衡,有些厂家可以做到前后轴荷几乎相等,但是后推的驱动方式容易使车辆打摆,出现转向过度、即甩尾的状态。

后驱车起步时容易打摆,需要回正方向盘并稳住
后驱起步打滑时容易打摆,所以一定要扶稳方向(动态图)

  起步时,后推的驱动方式使前轮的阻力和后轮的驱动力形成相对的一组力,如果两组力不能正好相对就会出现摆尾的状态。在前轮前有积雪或者其他阻挡,甚至前轮转向一侧时都会使车尾打摆。所以后驱车起步时应扶正方向,小油起步。

均衡的重量分配使后轮也积极的参与制动
后驱车重量分配合理,后轮也 积极参与制动,可以看到后轮ABS工作与前轮一样频繁(动态图)

  制动时,由于前后轴荷分配均匀,因此后驱在制动时表现比前驱更好,后轮可以更多的参与到制动中。从动态图中也可以看到后轮ABS的作用和前轮一样明显。即便如此,制动距离也会达到干地的一倍,所以加长车距也是必须重视的。

转向过度时一种非常危险的状态
转向过度危险是因为容易进入打转的状态,一但进入无法改出 (动态图)

  转向时,后驱车的不安定性在此时表现的非常明显,如果没有电子系统干预,后驱车很容易打转,出现180度调头的现象。而这种转向过度是非常难控制的,一旦车身的侧滑幅度超过前轮转向极限,那么任何操作都无法使车辆恢复正常状态,非常危险。出现转向过度的原因一般是入弯速度过快、或者弯中给油。香港人常说的“漂移”就是一种在可控范围内的转向过度。

后驱车在弯道中切忌给油
转向过度图示

  如果出现转向过度(车尾向弯外滑动,车头指向弯心),首先要及时反打方向,让前轮指向期望前进方向,并收油。一般如此处理可以恢复正常状态,如果车身摆动幅度较大,方向打死也不能让前轮指向前进方向,那么就踩死刹车、紧握方向盘以最 佳姿势准备迎接碰撞。后驱车安全的过弯方式是提前减速,慢速进入弯道。弯中切忌给油,依靠惯性通过弯道。

可控的转向过度(动态图)

  如果想要体验甩尾,找一个没有人车的空场,以适中的速度进入弯道,在弯中逐渐给油,感觉到车尾开始外飘时反打方向,控制油门深度。甩尾过程中对油门的精确控制是最难的部分,油门浅了无法维持甩尾状态、油门深了会打转,方向也要配合油门时刻修正。由于甩尾存在一定危险性,不建议尝试。

  后驱车驾驶注意事项:

  1、起步:方向盘回正扶稳,小油起步;

  2、制动:安全车距增加1倍以上,提前判断、提前制动;

  3、转向:提前减速,惯性过弯,弯中切忌给油;

  4、甩尾处理:反打方向并收油。

 前置四驱(4WD):

  四驱车由于四轮皆有驱动力,因此成为雪地上最稳定的一种车辆,且前后配重比较均衡,操作比较稳定。但是目前市场 上的四驱车大部分都是伪四驱,以前驱轿车底盘安装电控多片离合器的中央差速器而成,这种车由于没有机械式差速器,无法线 性分配驱动力,后轮介入比较生硬,因此也存在一定危险。我们这次选择的也是采用这种四驱系统的车辆作演示。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SUV都是以前驱为主的,雪地上表现比纯前驱车 略好
电控四驱的后轮有限度的介入驱动

  起步时,纯电控四驱车会在探测到前轮打滑时使后轮介入,因此起步初期前轮会像普通前驱车一样打滑,随后后轮介入 驱动。在驾驶时比前两种车都要轻松,只要随意的踩油门即可,起步速度也明显高于前两种车辆。

四驱系统不能缩短刹车距离,沉重的车身反而会使制动距离更长
沉重的车身使制动距离变得更长(动态图)

  制动时,四驱车的驾驶员往往容易因四驱系统而对车辆性能产生盲目的信任,在制动时四驱系统帮不上任何忙,反而更 重的车身使刹车距离变得更长。沉重的SUV车型在雪地上的制动距离有时能比干地延长2倍。因此在驾驶时建议保持比平时长2倍 的距离,提前制动。

推头后甩尾是这种四驱车在弯道种表现出来的特征
降低车速可以安全通过
前驱架构的四驱车产生先推头后甩尾的状态(动态图)
前驱架构、采用电控离合器式中央差速锁的四驱车先推头后甩尾

  转向时,车主也容易盲目自大,过分相信厂商的注水宣传。电控四驱车的转向包含了推头和甩尾两种状态,入弯时四驱 系统没有启动,表现出前驱的推头状态,当电子系统探测到推头时结合中央的多片离合器,后轮瞬间获得驱动力,车辆随即进入 甩尾的状态。对于没有经验的驾驶者,面对这种瞬间的状态变化往往容易惊慌失措。正确的驾驶方式是不要迷信夸大宣传,减速 入弯,惯性通过。由于SUV的质量比较大、重心高,入弯速度要比轿车更慢。如果出现推头、甩尾应该扶稳方向,轻踩制动。

  四驱车驾驶注意事项:

  1、起步:可以随心所欲,但是也不要重踩油门,有时候也会打摆;

  2、制动:安全车距增加2倍,提前判断、提前制动;

  3、转向:提前减速,惯性过弯,弯中可以给油,但不能太多;

后驱架构的四驱车则要更安全、可控一些

  相对于前驱底盘的四驱车,后驱底盘的四驱要安全的多,即使也是电控离合器的四驱系统。后驱底盘的四驱车在入弯时 表现出甩尾的状态,此时四驱系统将动力分配给前轮可以顺利地化解甩尾状态,以正常状态通过弯道。

  另外中央差速器使用纯机械式的四驱车就更富有乐趣了,从滚动到滑动的变化比较线性,驾驶者很容易掌握,而且表现 出来的甩尾特性具备后驱车的乐趣,而又不至于那么容易打转,很容易从甩尾状态中改出。

 电子稳定程序的重要作用:

电子稳定系统在冰雪路面显得异常重要

  在整个测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电子稳定程序的重要作用,如果关闭电子稳定程序,即使是门光远也很难驾驭两驱车顺利地完成设定路线。但是当打开稳定程序后,它会限制油门的开度,行车中很少出现驱动轮打滑的情况,用更高的车速进入弯道也可以在它的帮助下通过。

  就结果而言,电子稳定程序可以帮助驾驶者控制车辆,驾驶时也不用那么小心谨慎的控制油门与转向,驾驶过程变得更安全。而ABS已经是目前绝大部分车辆都具备的功能之一,它对于雪地制动的帮助更明显,特别是在弯中制动,让你可以在制动的同时转向。这在没有ABS的年代可是高级技巧。

  避免起步打滑的技巧:

为了避免打滑,手动挡可以2挡起步

  手动挡和自动挡在起步的时候都容易打滑,手动挡避免起步打滑对油离配合的要求比较高,如果1挡起步打滑的话可以用2挡起步,降低轮上扭矩,延迟打滑的发生。

自动挡可以启动雪地模式,变速箱会以高挡位起步
不要使用低速挡位,起步容易打滑,低挡突然收油也容易让前轮打 滑而失去方向

  自动挡则分很多种,目前比较先进的自动变速箱与ASR驱动防滑系统集成在一起,起步时根据轮速传感器传回的信号选择挡位。而另外一些变速箱则带有雪地模式,开启后变速箱会降低油门敏感度或者以2挡起步。如果是比较老的自动变速箱,没有雪地模式,那么就不要选择3、2、L这样强调扭矩输出的挡位,用D挡配合轻柔的油门来起步。

撒沙可以增加附着力

  如果遇到上坡,驱动轮打滑的情况,我们可以参考火车的处理方法。一般火车都带有沙箱,在结冰的铁轨或者上坡路段会向铁轨上撒沙增加摩擦。开车时如果遇到驱动轮打滑的情况也可以往车轮前面撒一些沙子增加摩擦。

  雪地轮胎和防滑链:

冬季多雪的地区可以考虑准备一套雪地轮胎
雪地轮胎在冰雪道路上的附着力明显增加

  以上介绍的都是土办法,常年积雪的地区驾车最好还是准备一套冬季轮胎。冬季轮胎具有像刷子一样的胎面结构,可以增加与雪面的附着力,甚至把雪“抓”在轮胎表面,让车辆行驶的时候是雪与雪之间接触,以获得更好的附着力。钉胎则是为了应对冰面的一种轮胎,胎面上的钉子可以嵌入光滑的冰面,使冰面驾驶如干地一样。

百元上下的防滑链是经济方便的选择,但是不能高速行驶

  雪地轮胎由于售价比较高,一套都在几千元,而且安装和拆卸比较繁琐。所以比较经济的防滑方式是采用防滑链。目前的防滑链有许多种,过去的钢制防滑链已经被橡胶、尼龙、塑料防滑链取代。这些新式防滑链更轻巧,安装也比较方便。但缺点是不能高速行驶

 安全意识和提前判断永远比驾驶技术和装备更可靠:

冰雪路面上,意识的作用比技巧更大,意识避免事故,技巧只能挽救

  渔民有句话叫“小心驶得万年船”,对于开车上路的人也适用。不管是什么驱动方式、有什么样的电子设备,再好的车也有翻车的时候,最关键的还是意识。

  1、路面

  在雪地驾驶首先是要对路面有判断,一般刚下雪的时候,雪比较蓬松,这时候路面不算很滑。雪压实之后则会变得比较滑。最滑的要属雪融化又凝固形成的冰面。而具有欺骗性的就是冰面上有一层浮雪,看起来不滑,而实际上比冰面更甚。所以判断路面状况很重要,如果吃不准可以试几脚制动。

  2、距离

  不要盲目的信任车辆性能,再好的性能也要通过轮胎来体现,轮胎抓不住地全白搭。雪地制动距离延长是一定的,所以行驶时要把安全距离放长,给自己留下充足的判断时间,以防万一。

  3、速度

  四驱车在雪地上的加速能力要比两驱车强,但制动距离却一样或者更长。因此无论什么车在雪地上,速度都是致命的,如果没有雪地轮胎,在雪地上的驾驶速度建议不超过40km/h。

  4、盲区

山道背阴处的暗冰是冬季最致命的杀手

  由于雪地上的制动距离延长,所以对道路的判断要多考虑几步。例如:上坡时如果看不到对面的情况要减速;山道驾驶不要以为阳面道路没有积雪就可以加速行驶,山阴处往往有未融化的积雪等等。

  5、眩光

  在北方积雪的地区驾驶要注意雪面的眩光,长时间直视积雪路面会产生雪盲症,所以在积雪地区长时间驾驶应佩戴墨镜。

  总结:

  无论什么样驱动方式的车辆,只要做到“谨慎、慢行”都能安全的在雪地通行。在掌握了驾驶技术的同时更不能忽略安全意识。作为专业车手,门光远一直所强调的就是:“意识永远要比技术更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年来临,这份雪地驾驶技巧有必要收藏
“屌炸天”的雪天驾驶技能这里全都有
下雪天怎么开前驱、后驱、四驱车?
还能8字飘移!冰天雪地开着日产SUV 是怎样的体验?
应对汽车打滑,这几招就够了!
上冰雪路面 你会开车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