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未成年人有效防范违法犯罪的方法探索

未成年人有效防范违法犯罪的方法探索

吴江市南麻中学   周建新

今天跟同学们讲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青少年如何防范违法犯罪问题。

目前,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一个青少年犯罪会毁掉一个乃至多个家庭。日益增多的青少年违法犯罪警示青少年必须重视自己的行为和心理倾向,防止违法犯罪。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分析

12-16岁的未成年人处在最混乱最迷惘的阶段,自身缺乏有效的防范机制,法制意识淡薄,自控能力错,寻求刺激、享乐攀比及存有不良性格,容易犯罪。

首先,大多数未成年人犯罪往往是贪玩缺钱又瞎模仿引起的案例:曾某,女,16岁,罗某,女,17岁,因为没有钱用而苦恼,她俩找到曾一起从事色情业的丁某并将其骗到出租车上,强行劫取现金、银行卡、手机等物,结果被抓获。上述案例中两位女生就是因为想玩又没有钱,然而模仿电影中的景头动了打劫的念头。其实,电影中的景头是虚假的,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模仿。

其次,一些青少年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控力差,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有的纯粹是因为受了录像、电视等不良影视作品的影响,觉得好玩,结果出了个犯罪。案例:15岁的严某在读初中二年级时,因看了黄色录象中的淫秽场面后,一日以做游戏为名,将自己的堂妹奸淫。结果被抓。黄色书刊、电影电视千万不能看。

再次,文化程度偏低、法盲是青少年犯罪的共性特征。

犯罪的未成年人大多是文化知识学得太少、不学法、不懂法,根本不知道哪些事干得,哪些事干不得,那些事干了会犯法,因为无知和法盲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

有一个案例中,朱某等人对检察机关指控其构成盗窃罪时,认为自己盗窃后曾打电话给老板,钱是他们拿的,以后有钱了会还的,因此,他们的行为只是借用一下,不是抢劫,“早晓得这样也是犯罪,我就不干了”。

最后,性格决定命运。不良性格是诱发犯罪的重要原因。

1、自我中心,缺乏责任感。现在许多未成年人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过于溺爱,往往放松管教,从而助长了他们身上一些不良性格的发展,使他们从小养成了自私任性、好逸恶劳、骄横霸道、自我中心等不良性格。在日常生活中这些未成年人缺乏社会责任感、不顾别人的利益和人身安全,为了满足自己不正当要求非法侵占他人利益甚至侵犯他人人身安全,构成犯罪。少数同学遇到矛盾及纠纷后,不向老师或家长反映,自作主张,搞自我了断,而这些往往又是情绪不稳定,缺乏理智者常常为了一件小事引发打架斗殴或伤残案件,引发突发性犯罪。凡事须汇报。

    2、虚荣心强,面对社会的各种诱惑,会滋生盲目追逐、享乐攀比的习气。有些未成年人在学校或者家庭的表现都很好,学习成绩优秀,但他们的攀比心强,事事都喜欢高人一等,当他们的这些欲望在正规渠道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选择走极端犯罪。这种人一般是女孩子具多。案例:小伟和小楠今年都是16岁,常一起去游戏厅玩。但是,家里给的零花钱根本无法支持越来越多的花销。并且他们觉得老是从家里要钱花实在太“丢人”。于是他们在不足1个月的时间里,用钢钳连续盗窃摩托车14辆,全部以50元到100元的价格卖掉,然后到游戏厅挥霍掉。这是虚荣心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

3、缺乏生命意识,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不足。一些未成年人缺乏对生命的正确认识,无视他人的人身安全,打字杀字挂在嘴上,常常为小事而伤害人。这种行为已构成刑事犯罪,故意伤人要赔偿,要判刑,故意杀人要抵命,要判列刑。历代都是这样规定的。

辨别能力、自控能力差,法盲和不良性格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未成年人要防范违法犯罪就要从这些方面着手加以改进。

二、不良行为习惯与违法犯罪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其沾染的不良行为习惯密切有关,是不良行为习惯引发了犯罪。为此,国家法律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1、吸烟、酗酒, 2、旷课、夜不归宿,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和“保护费”。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物品、读物。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网吧等场所。9、参加实施不良行为团伙。10、参与他人教唆、胁迫、引诱的违法犯罪。11、脱离监护,单独居住或放任其离家出走。12、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上述行为中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

在上述不良行为中,以下10种是未成年人最容易沾染的,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因,必须引起青少年的高度警惕

1、夜不归宿   一走了之,夜不归宿再容易使学生犯罪

  案例:因为与父母争吵了几句,16岁的小朱一气之下,冲出家门整晚没回家。一周后,警察找上门来,原因是小朱在夜不归宿的那天抢劫了6名学生。学生一走了之,是对师长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些学生不懂得擅自出走带来的危险及师长有多着急。青少年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一走了之夜不归宿很容易受坏人的引诱做坏事犯罪或受到坏人的侵扰,尤其是女生。

  2、旷课      旷课是学生走下坡路的开始

案例:16岁的成成是体校学生,他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经常和朋友出入网吧和游戏厅,逐渐发展到旷课逃学。一天,他们在一家游戏厅玩,由于没有钱买游戏币,决定去抢点钱。在讨要不成后对一位少年拳脚相加,最后将其衣兜里的钱全部抢走。结果以抢劫罪被抓。违法犯罪往往从旷课开始的,每一位学生养成良好的出勤习惯,严禁旷课。

3、酗酒   酗酒是学生违法犯罪的促发因素

案例:暑假时,三名职业高中男生在一起玩耍后到一家小饭馆吃饭喝酒。夜里11点多,没有公共汽车了,他们身上的钱又不够打出租车。借着酒精的作用,三人打了一辆出租车到僻静处,抢了司机的400元钱。被巡警发现,当场被抓。在未成年人犯罪中,近30%的打群架、抢劫、强奸案件都与酗酒有关,另外,近50%的未成年人犯罪,是酒精直接诱发的。学生在校内外喝酒都属于违纪。

4、吸烟或吸毒   会将学生引向毁灭

案例:张华今年16岁,从小缺乏家教。12岁,读完小学便辍学在家,开始了流浪生活。后来被贩毒分子盯上,引诱他贩毒并采用欺骗手段,让张华染上毒瘾。为了能买到毒品,张华不得不为毒贩子跑腿送东西。在一次送货途中被公安民警当场抓获。

吸毒会危及生命,吸烟、吸毒成瘾会无力自拨,为筹划毒资而走上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道路。吸毒是一条不归之路,每一位同学要自觉远离毒品,远离危险。

5、交友不良  狐朋狗友会拖人下水,会引你走上邪路

  案例:15岁的魏明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刑,是交友不慎导致他走上了邪路。魏明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出手大方的王大哥,王大哥经常请他去餐馆吃喝,带他去电子游戏厅玩游戏机。王大哥成了魏明的好朋友和崇拜偶像。一天,受王大哥的蛊惑,魏明就去替王大哥将一个人打成头部重伤。魏明因此犯了故意伤人罪而入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魏明就是交了品行不好的朋友,学坏的,跟着去干违法乱纪、丧天害理的事。每一位学生要谨慎择友,交朋友时要观察对方的品行好不好、家教好不好、有无不良嗜好等,不要因为哥们义气而晕了头。一旦发现交错了朋友,就要及时中止,以免铸成大错。

  6、强拿硬要   强拿硬要是犯罪的开端

案例:女孩叶子是初二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错,在家里表现也很乖。但叶子在学校经常跟一个13岁的男孩一起向比他们更小的学生索要零花钱,如果不给就动手打人。有一次,叶子又和一个男生向另外一个男孩讨钱,搜到钥匙后竟然跑到那个男孩家中拿走2000元。因为此事,叶子被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缓刑。学生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强拿硬要他人的东西,这种行为已构成犯罪。向学生或他人强拿硬要,他人给了你,你犯了敲诈勒索罪,他人不给你,你去抢或者搜身得到了,那属于更严重的抢劫罪。因此,任何学生不能向他人强拿硬要。

7、贪小便宜   贪小便宜容易失足

  案例:高一学生小高学习用功,也挺懂事。一次,小高买东西时,趁没人时将店主放在椅子上价值3000元的随身听偷走了。结果被公安民警以涉嫌盗窃,刑事拘留。很多青少年犯罪是从贪小便宜开始的。贪小便宜,拿其他学生的东西,一次成功了胆子就会大起来,逐渐就会变成偷窃犯。一些女学生嘴馋贪小便宜,贪吃别人给的东西,很容易被引诱、上当受骗失足乃至失身。所以,我们一定要防微杜渐,从小养成不贪小便宜的好习惯。

  8、赌博    赌博是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因

案例:17岁的赵佳在社会不良分子的诱惑下多次参与赌博,还欠下500多元赌债。为了偿还赌债,赵佳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行劫取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人民币400余元。人民法院认定赵佳犯了抢劫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赌博是社会毒瘤,有百害而无一利。青少年学生一旦参与赌博,一方面大量占用学习和休息时间,影响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产生贪欲。而且赌博一上瘾就难以改正。赌博输了钱或为了有钱赌博就会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青少年学生万万不能参与赌博。

9、偷拿家中钱财    偷拿家中钱财也是不良行为

案例:中学生小林趁邻居家没人,连续几次翻墙入院撬门盗窃,偷走邻居的现金5000余元,最后法院以盗窃罪判处小林有期徒刑。小林的偷盗行为就是从小时候经常偷偷从家里拿钱开始的。偷拿家里的钱,偷惯了,就会发展成为偷窃犯,就会去偷别人家的钱财。每一位学生要养成不偷拿家里钱财的习惯。

10、早恋只有一个解——失败

恋爱是成年以后的事情。身心理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谈情说爱属于早恋。早恋只有一个解——必然失败。危害极大:首先,未成年人沉迷于卿卿我我之中势必会分心影响学习。有些学生早恋后成绩直线下滑就是这个道理。其次,未成年人不会正确处理情感矛盾和纠葛,一旦失恋很容易造成一方或双方的心理疾病,产生抑郁症甚至自残倾向。因为幼稚和轻率的你我一拍即合坠入爱河爱得死去活来,一见面就搂抱接吻,但时隔多久,如梦初醒的我发现曾经使我如痴如醉的对方,还是那么点长头发和还是那个酒糟鼻子,没有任何特长和能耐。没有感情基础的你我一拍两散后,一方或双方被伤得死去活来。再次,早恋越轨偷吃禁果,会给双方本人或家庭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害,少女多次人流会落下终身疾病乃至终身不育的危险。而且,早蛮严重违犯校纪校规,是学校坚决处分的学生不良行为。另外,头发七长八短,衣服奇形怪状、里长外短也属于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习惯害死人。所以,我们一定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远离和矫正不良行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事,严防因沾染不良的行为习惯而滑向犯罪的深渊。

三、未成年人预防违法犯罪和纠正不良行为的对策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关键在于未成年人自己。

首先,未成年人要自觉学法、用法和守法

在法制社会里一个无法无天不受法律约束的人,必然会轻者违法乱纪,重者犯罪,难以融入到现代社会中去。未成年人一定要认真学法,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懂得什么是法律禁止做的,什么是法律规定做的,什么是法律提倡做的。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人格,自觉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不侵占他人的财产、不侵犯他人的人身安全,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在现代社会里,因为法盲而犯罪是十分可悲的。通过学法,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发现自己或他人被侵害时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我国刑法明确规定:(1)犯罪时已满16岁的人是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他们要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2)犯罪时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是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对几种社会危害性较大的犯罪同样要负刑事责任,并追究法律责任。

其次,加强学习,提高识别真假、美丑、善恶、是非的能力。

面对社会上不好的、不健康的、错误的东西我们要善于识别,自觉抵制;对个别学生或社会青年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我们要学会去克服、纠正和远离它,而不是学习仿效它。面对形形式式的社会诱惑,要注意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少受或不受感染,一旦受到感染也要及时纠正。

再次,要防微杜渐,纠正不良行为。许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就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关键要充分认识不良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从思想上筑起防线。严重不良行为习惯或违法犯罪是没有责任感的表现,是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的严重不负责任,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科学素质、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严格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社会公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管好自己的嘴不乱说、不贪吃、不骂人、不将“打”“杀”等字眼挂在嘴上,不抽烟不喝酒不吸毒;管好自己的手,不打人、不偷东摸西、不赌博;管好自己的脚,不旷课、不进游戏机房等不该进的地方,不私自出走夜不归宿,管好自己的眼,不看黄色书刊、电影电视。远离各种不良行为,养成一个遵纪守法、做事讲规则,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肯负责任的好习惯。

最后,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良好的性格。孤僻自私、霸气十足、江湖义气是一些容易闯祸的性格,未成年人要培养良好的性格,学会宽融,培养合群的性格,遇事要冷静克制,凡事要三思而行,要学会用理智战胜情感,切忌冲动莽撞。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多尊重人,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凡事不能斤斤计较,不能无事生非或因一点小事而打架斗殴。

所有的违法犯罪都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所有对他人的侵害都要依法赔偿。社会充满着诱惑,稍不留神就会违法犯罪。忠心希望同学们按照上述要求不断修练,走稳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努力做一个有教养懂法律守纪律的好公民。

  • 上一篇文章: 我校开展防毒法律讲座
  • 下一篇文章: 2011年度法制讲座一览表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少年违法犯罪大多有前兆
    不良行为发展成违法犯罪的故事有哪些?
    青少年法制教育材料
    反思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
    怎样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复习资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