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来,小时候chuǎ的骨头子还有这么多讲究!

欻骨头子 = 欻嘎拉哈



    小时候我们长玩的骨头子还有一个名字——嘎拉哈,嘎拉哈是满语(galaha),汉语译过来是“骸骨”,也就是膝盖骨的意思。

 

    欻(chuā)本是象声词,如“欻地一下子”。口语中它变成了动词,而且音也有了变化,变成了chuǎ,形容极快地把嘎拉哈撒开的声音和动作。



    围场地区一般最常使用的是羊嘎拉哈,一般要经过多少年里的积攒,在自个家或邻居家杀羊时,把一枚枚嘎拉哈经管保存起来,日久天长,方积攒到够玩的数量。如果要想攒个百八十个嘎拉哈,也是个很费时间的事。


 

    欻嘎拉哈游戏是北方民族的一种古老文化现象。


    在过去的年月里,文化娱乐生活贫乏。人们也没什么游戏可玩,抓嘎拉哈就是保留的主打“剧目”之一。而当时玩嘎拉哈的主角,是男孩,以击打为主,可到了后来,玩嘎拉哈的主角就转换成了女孩。每到闲暇季节,小姑娘们就会聚在一起欻嘎拉哈,做事细致的姑娘还会把嘎拉哈清洗一遍,在“背”上涂上红色或绿色,很是鲜艳、美观。



    欻嘎拉哈在热乎乎的火炕上的时候居多,从大布口袋里倒出嘎拉哈来,摊在炕上一大面子,欻嘎拉哈时,还要有相配套玩具,有大钱串,有装满杂粮的小布口袋,最新潮的可能就当属弹力球了。


    具体玩法是,抛起钱串子或小布口袋或弹力球,在其尚未落下时,依次翻动嘎拉哈的四面,或按规定个数抓起嘎拉哈,即合乎游戏规则,且又钱串子或口袋或弹力球不失手者为胜者,再接着抓,何时接着失手了,何时转入下家。



    慢慢的,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了,欻嘎拉哈的热闹景象很难再出现了,一般向年轻人提及“嘎拉哈”的事,对方用摇头来回答。


    游戏也需要推陈出新,但每出游戏所反映的当时社会风俗环境是不变的。“嘎拉哈”和其它被淡忘的游戏一样,成为了我们心中遥远的黑白记忆。





拓展阅读

    在古代,“嘎拉哈”游戏,很早就有文字记载。


嘎拉哈

清人《塞上杂记》云:“有棱起如云者,为珍儿,珍儿背为鬼儿,俯者为背儿,仰者为梢儿”。

 

《柳边纪略》记载:“手握四枚,同时掷之,各得一面者,曰撂四样。”

嘎拉哈

《满洲源流考》也曰:“或两手捧多枚星散炕上,以一手持石球高掷空中,当球未落之际,急以其手抓炕上嘎拉哈成对者二枚,还接其球,以子、球在握,不动别于者为歘”。

    另外,古人神化嘎拉哈为“定福祸决嫌疑”的占卜工具,视“解者为凶,合者为吉”,“驴坑为凶,珍背为吉,珍包子为大吉”。

    在北魏鲜卑墓、辽代契丹墓、金代女真墓、明清墓都有随葬的嘎拉哈。


    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鄂伦春、赫哲族摇车的两侧、底上部都系挂嘎拉哈,以求吉驱邪。

    北魏砖墓,随葬品中有铜制的嘎拉哈;辽代古墓,随葬品中有钢铸的仿绵羊嘎拉哈,有玉器的玉嘎拉哈;金代古墓,有水晶、白玉、铜等雕刻而成的嘎拉哈。

   这些也说明自古以来,不论是贵族或是民间,已经把“嘎拉哈”推崇到神圣的地位。



 END —



满足文化编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坐在炕上玩骨头?竟是满洲老祖宗的桌游
解良:饶舌《嘎拉哈》 文化抚顺
嘎拉哈
童年的嘎拉哈
嘎啦哈,你还会玩吗?记忆里一种即将消失的儿时游戏。
韵头增减费猜详(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