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邦有道,贫且贱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为什么“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孔子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8·13》)

     孔子这句话有两个观点,其理由是什么?

    其一,“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孔子认为在治世,即政治清明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安居乐业,都能过上好日子。如果自己还很贫穷,地位下贱,这一定咎由自取。有好的生存发展的环境,而不发达,或是自己不勤勉,不努力而穷困潦倒,甚或是行为不端,为非作歹而受社会唾弃以至于地位低下,这是自己造成恶果,当然是可怜甚至是可耻的。

     孔子于此之论,为特指“求道”之人,即向他学习君子之道,修养君子之德,进学君子之能的学生而言,并非泛指社会上的所有人。否则,孔子所论的“邦有道,贫且贱,耻也”并不成立。因为,它是个充分条件判断,即,只要是“邦有道”即“社会政治清明”,那么,(任何人)若还贫困,地位卑下,那就是可耻的。显然,从逻辑上说是错误的,因为人的“贫”与“贱”抑或“富”“与贵”的条件并非仅仅“有道”与“无道”。比如,某一个人很善良,很勤奋,很俭朴,但由于不够聪慧,知识匮乏,所得菲薄,当亦难富;亦由于不够聪慧,知识匮乏,所处卑下,当亦难贵。再者,家遭不虞之疾之灾之祸,亦难富难贵。凡此皆不应为可怜可耻之人。

     其二,“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孔子认为,在乱世,即政治黑暗的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动荡不安,难以为生。如他却很富有,地位尊贵。这富贵,一定来路不正。或置国难于不顾,置民众苦难于不顾,只顾自己发国难财,享国难贵;甚或出卖国家民族的利益以自肥,以自贵。前者当然是可耻的,后者更不仅可耻,甚至于可恶了。

    这更是孔子对出仕者的基本要求:为官者,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否则,是可耻的。

    孔子“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的这个观点,在现在仍有着深刻的意义。

    再扩展联想:造成“邦无道,富且贵焉”的社会,则反映了这个社会的政治已经腐朽到将近崩溃的程度了。

    本人认为:社会上,如果富与贵,并非因其勤与智,正与直;贫与贱,并非其懒与愚,邪与曲。则其世必处于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秩序混乱之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切磋与琢磨-君子养成之道
和而不流
君子不器
名人传-荀子
守先待后——史学在中国之三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是什么意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