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男人,你有了孩子就是“父亲”吗? | 凤凰副刊|父亲|父性

有文,有识,有趣——凤凰副刊

 

受鲁格·肇嘉博士之托,我为《父性》一书撰写中文版序言。我与作者相识多年,渐成好友。最初相见时,我便对其幽默的性格和富有智慧的气质留下深刻印象,也欣赏其心理分析师的专业素养,尤其是对于社会文化的分析与阐释。他曾任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主席,在《父性》之外还撰写过多部影响深远的著作。

这看起来似乎不成为问题的问题,难道做父亲还要学习吗?难道我有了孩子还不就是“父亲”了吗?难道“父亲”所表现的不就是“父性”吗?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都在鲁伊基·肇嘉的阐释下凸现出特殊而重要的心理、社会和文化意义。

是的,做父亲是需要学习的,即使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父亲”,就能够承担父亲的责任和呈现父亲与父性的意义。

作为专业的心理分析师,鲁伊基·肇嘉从精神分析本身开始对父亲与父性的意义进行阐释。他在该书“导言”中首先分析了弗洛伊德与他的父亲,以及父亲对于弗洛伊德及其整个精神分析的影响。

那本来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雅各布·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父亲)给儿子讲述了自己的一次经历。因为是犹太人,被人从人行道上赶了下来,帽子也被打掉在地上……鲁伊基·肇嘉总结说,如果没有这样一段插曲,精神分析或许会以其他不同的方式发展。实际上,欧内斯特·琼斯--弗洛伊德的学生及其法定传记作者,也曾肯定地认为,看起来似乎是件小事,但正是这件小事,在弗洛伊德的性格形成过程中产生了最重要的影响。鲁伊基·肇嘉在其“导言”的开始,也引用了诺依曼的观点:

“弗洛伊德揭示的普遍原理--其无意识的犹太人反宗教倾向是这个发现的部分根源--是西方人在父亲意象(父权制)上的心理意义……弗洛伊德对犹太教父亲原型的英雄式抗争……既不是弗洛伊德个人的事情,也不单是犹太人自己的问题。西方文化(宗教信仰、社会和伦理道德)主要被这种父亲意象所构造,而个体的心理结构正被这种文化部分地伤害着。”(E.Neumann,FreudunddasVaterbild,195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性》:今天我们该如何做“父亲”
反思“父性”:我们今天如何做父亲| 申荷永
全球父亲“危机”与“父性”回归‖爱阅读·书摘
李银河:虐恋是不正常的欲望|凤凰副刊
盗梦空间:教你如何解梦 | 凤凰副刊|解梦|弗洛伊德
纪伯伦:我曾经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凤凰副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