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体悟颜体书写的中锋用笔

【中国艺术书画研究院】倾力打造一个微艺术平台,欢迎艺术界和喜欢艺术的老师们传递正能量!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中锋用笔作为书法创作的核心技法,历来倍受书家推崇。然而,中锋用笔的内涵是什么?究竟包括哪些基本技法?这方面的论述尽管林林总总,但至今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全面完整的定义或概念,要么是仁智互见,要么只说到实质内容的某一方面。不少书家谈及中锋用笔,总自然而然会引用东汉蔡邕九势中讲的“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其实,这句话的本意是强调中锋用笔对书法创作的重要性,指写字时的点画撇捺都需要运用中锋,而并没有对中锋用笔作出全面的诠释。事实上,要想理解吃透任何一种技法的内涵,停留在引经据典,光听古人如何如何说是不够的,重要的是靠自己在先贤提示下,认真反复地实践、揣摩、比较、感悟,方得真经。在历代书法大家中,中锋用笔的集大成者应首推颜真卿。准确地讲,中锋用笔是颜体得以创立的典型范本,而颜体的出现又全面丰富和完善了中锋用笔的技法。笔者在多年研习颜体书法过程中,非常留心对中锋用笔的实践探索,认为中锋用笔应具备“笔持中正、锋用中肚、管握中上、得篆籀之义理——以篆作楷、得屋漏痕之意象”五层含义。

一、笔持中正


这是中锋用笔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将笔杆中正握好,使笔锋自然垂直,好处是易于自上而下用力,使书家将周身力气先运到手腕,然后通过垂直笔杆迅速传递到笔端,着力点集中,既有力度又有速度,不散气,不走力。垂直运力是有科学依据的,物体从空中垂直受力下落,易于产生加速度,滑行速度最快,撞击力量最大,因而产生的摩擦反作用力越强。在挥毫书写的过程中,只有将笔杆中正垂直,不偏不倚运行笔锋,才能达到力透纸背的效应。 笔锋垂直的另一个好处是,由于在书写时得其中心,毛锋周边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与纸张接触摩擦,调锋范围宽,左右逢源,为八面出锋占据先机。侧锋用笔出锋的局限性就很大,这同武术讲的“剑走偏锋”理同。

二、管握中上


笔者曾留心观察过不少书家的握管情况,概括讲,喜欢用侧锋的人握管部位往往偏低,喜欢用中锋的握管部位则偏高些。而我自己的实践结论是,握笔中上部应为中锋用笔的重要组成内容,或者称内涵技法之一。悬腕高握,笔锋的活动半径扩大,周旋空间增多,行笔视野开阔,可以减少盲点,容易提升驾驭单字书写和整幅作品章法布白的能力,写出的笔画自然舒展开拓,不拘泥扭捏。至于说握到最顶端好还是中部好,这要根据自己的腕力大小而定。腕力足的书家握到高位为宜,腕力缺乏可适当下调,总之应在中部之上,握管偏低障碍自然增多。有人认为握管过高不容易向锋端运力,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书法之力,绝非蛮力,而是巧力;不是直白之力,而是渗透之力。这同杠杆原理有相同之处,杠杆短了,距撬力点近了其撬力反而减弱。记得书法名家孙晓云女士在《书法有法》里有一节谈及握管部位问题,孙女士十分主张低握,也许是习惯使然,这一点从中锋用笔的角度分析是值得探讨的。


三、锋用中肚


笔者认为,古人谈到的“笔心”应是指笔锋的中肚部位,写字时能否把笔锋中肚充分运用好至关重要,这是中锋用笔的内核。试分析一下,用毛笔书写时如果笔头最前部位着纸,由于颖毫尖刻单薄,难书厚重之意;而笔锋的根部颖毫集结虽多,但由于受笔管的紧箍,扩张铺毫受限,缺乏弹性,难书活泼之趣。唯独笔锋的中部或中上部,俗称笔肚,颖毫丰盈,蓄墨饱满,富有弹性,运笔过程中或是毫裹毫束,或是毫铺毫散(方),任其恣纵,书写出的笔画丰润、厚重、自然、通灵。在颜真卿的书法碑帖中,每笔每画都能透露出这方面的信息。我们平时讲,“小号笔不宜写大字”,“大号笔可以写小字”。这两句话的前一句无疑是正确的,而大号笔写小字,从中锋用笔的理论角度上分析,只是“可以”而已,是不科学的,这一传统观念应该转变。因为书写时若用不到中锋的笔肚,难取颖毫之丰,是写不出韵律丰富的书法作品的。物有其用,还是什么号的笔写大小相符的字为好。


四、得篆籀之义理——以篆作楷


宋朱长文《续书断》品评书家,列颜真卿为神品三家之首,而其于颜真卿的评述云:“自秦行篆籀,汉用分隶,字有义理,法贵谨严。魏晋而下,始减损笔画,以就字势,为公合篆籀之义理,得分隶之谨严,放而不疏,拘而不拙,善之至也。”书法用笔概略说来,主要为中锋和侧锋用笔两大类。而篆以中锋用笔,分隶则加以侧锋变化而发之。魏晋行草更于行笔使转多用侧斜绞转笔法。此其妍雅飘逸之流风,其篆籀中锋正大雄浑质厚气象顿失。其代表书家王羲之因有“俗书趁姿媚之讥”。在盛唐历史文化背景下,呼唤正大气象,表现雄浑阔大书风陈某更为时代需求。而颜真卿在其家传小学和张旭的传授及其颖悟下,终于发现了篆籀笔法的中实美学表达意义。其将之运用于正书当中,配之以方整外拓的结字结构,创造出一种雄浑、郁勃、中正、宏大的书法气象。这与欧阳询承继北碑斤斤于方笔棱角和虞世南、褚遂良祈求于凝炼、细瘦形而上意趣追求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时代新书风。后世包世臣曾对这种篆书笔意和其审美效果做过透彻的分析阐释:“篆书之圆劲满足,以锋直行,于画中也;分书骏发满足,以毫平铺纸上也。其书能敛墨入毫,使锋不侧者,篆意也。以锋摄毫,使毫不裹者,分意也”。颜真卿不仅独创以篆入楷之笔法,而且又是于楷书中善用铺毫分隶笔法者。故其行笔雄浑主书风的同时,又兼有笔法意象丰富多样、生趣盎然诸特征。


五、得屋漏痕之意象


唐书尚法,其时书家尚谈笔法。自欧阳询、虞世南、李世民等多言执笔、运笔之法,或抵或送,或高或低,或藏锋、或回锋,琐碎纠缠,终难有大的突破。颜真卿从张旭学书,得识笔法的着眼点,除执笔、运笔使锋外,更需将着眼点转移到笔画线条的表现形态之审美效果上。陆羽《怀素别穿·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记载了他从褚遂良、张旭、怀素以自然形态喻书参悟笔法而忽悟“屋漏痕”笔法的经过:“怀素与邬彤为兄弟,常从彤受笔法。彤曰:‘张长史私谓彤曰;‘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自是得奇怪。’草圣尽于此矣。’颜真卿曰:‘师亦有自得乎?’素曰:‘吾观厦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由褚、张、怀素到颜真卿以自然现象悟笔法,首先都传达了一种自然天成之美,同时其不同的意象比喻,又分别传达出 其各自对笔法的不同取向认识。褚遂良“如印印泥”之说在于说明其用笔之起止无痕,自然明净;张旭“如锥画沙”强调的是中锋藏锋之美;怀素“坼壁之路”“夏云变幻”“惊蛇入草”言结字笔画交叉自然之融合和草书的出奇不意之美。而颜真卿“屋漏痕”则是指一种动态的中实之美。儒家经典《孟子》曰:“充实之为美”。《老子》云:“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为大德”。颜真卿“屋漏痕”从其意象上向人们传达了一种发于内形于外的不可遏止的中实外涨、外拓之美,它是动态的,高古而清新的、含蓄而外涨的,明净而雄浑的、劲健而灵动的意象之美。


简单的“屋漏痕”三个字,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书法审美的诸多内涵,是集前人书法艺术审美上的一个突破性成果,是由远古秦帝国到盛汉唐的华夏中正、正大、雄浑、精雅、灵动之美的探索历程和结晶,是盛唐盛世文化的意象典型。他是颜真卿为中国书法奉上的书学理论重要贡献,也是其书法创作实践的重要创造性笔法特征。认识和参悟“屋漏痕”是认识颜体笔法技法和审美的金钥匙和突破口。真正认识参透和能够灵活运用“屋漏痕”之笔法意象,必将是我们可以通达颜体书法和中国书法的自由王国。


六、 综上五点所述,组成了中锋用笔内涵较为完整的基本概念,笔持中正、锋用中肚、管握中上、得篆籀之义理——以篆作楷得屋漏痕之意象、五者又互为联系、互为作用。中锋用笔本身富有创意,实践操作中更不能教条僵化,要灵活运用。比如上边讲的笔持中正,指的是在保证笔杆垂直前提下的一种行笔运锋态势,也是相对侧锋而言。书写作为一种动态行为,结合提按顿挫自然会出现左倾右摆或前仰后倚的现象,但因不失整体中正笔势,以达到理想的创作效果,反而更增强了中锋用笔的鲜活性,用笔千古不易的强大生命力也正在于此。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书写不同的书体对中锋用笔的技法要求也不尽相同。如楷、行、草,或楷书中的小楷、大楷以至榜书大字等,都需要作具体细致的分析。篇幅所限,应另当别论。(李凤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笔法3大系,你在写哪系?
怎样运用笔锋?掌握这些规律,书法才能入门
怎样用篆籀笔法写出颜体楷书的雄浑之气?颜体书法学习技法详解
书法教程:书法知识问题大汇总(5)
详解颜体笔法32式
练字怎么练笔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