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父母网 2012-07-24
好父母网

夏天,最好吃这些食物

来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7-24 18:00:47 |
阅读原文

  夏天由于天气炎热,人体为了散热,血液循环加快,会大量出汗,不仅损失了大量水分,也会损失不少氨基酸、钾、钠、维生素B、C,还使人体内蛋白质分解加速。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适症状,如胃口不好,睡眠差,疰夏等等,所以夏天需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矿物质和纤维素的食物。

  根据食物性状,在性味方面应选择以凉性、平性食物为主;五味方面以甘味、酸味、苦味、淡味为主。具有这些特点的食物,通过合理的搭配在夏季不仅可以补充人体的必需营养物质,同时也有防暑降温的作用。必须注意,少吃辛、辣、热食物。

  推荐夏天常用食物

  玉米、米仁、荞麦、燕麦、黄豆、绿豆、苹果、山楂、葡萄、香蕉、枇杷、西瓜、桔子、青菜、白菜、芹菜、苋菜、菠菜、卷心菜、茼蒿、苜蓿(草头)、黄花菜(金针菜)、慈姑、芋头、山药、竹笋、百合、萝卜、土豆、荸荠、藕、黄瓜、冬瓜、丝瓜、苦瓜、菌类(香菇、蘑菇、黑木耳、白木耳)、黄鱼、鲈鱼、银鱼、甲鱼、青鱼、黑鱼、泥鳅、河蟹、虾类、章鱼、墨鱼、蛏肉、蛤蜊、海蜇、海参、紫菜、海带、猪肉、牛肉、鹅肉、鸽肉、鹌鹑肉、蛋类、鸡肉、鸭肉、牛奶等等,可以将上述食物,根据生活习惯,组合成不同的菜肴或做成汤、羹、粥,交叉食用。赵永汉(上海市中医医院食疗研究室副主任药师)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http://www.okfumu.com/viewnews-32090


 

如何应对初入园“问题宝宝”?

来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7-24 17:57:14 |
阅读原文

  宝宝长大了,可以进幼儿园了,当看到自己的小宝宝一摇一摆地走向人生新的阶段,作为父母,是否有种油然而生的骄傲感呢?但是,这个时候,也更需要父母及幼儿园老师注意潜伏在孩子身边的危机——“初入园焦虑”。

  父母篇

  如果孩子能在入园前习惯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较快地适应幼儿园中的集体生活,大大减轻“初入园焦虑”。父母要有恒心、耐心和信心,要相信你的孩子是最棒的,一定能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里拥有一片自己的天空。

  入园前:每天抽空让孩子和左邻右舍年龄相近的孩子多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将来上幼儿园时,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上学,这样就不会感到孤独无助了;让孩子逐步养成和幼儿园相适应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餐,中午睡午觉;常带孩子到户外运动、游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训练孩子自己上厕所,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增加自信;培养孩子看书的兴趣,给孩子看一些简单的图卡、画片。

  入园后:孩子大哭大闹时,父母逗留时间不易过长,应及早离开;父母不宜当着孩子的面,告诉老师孩子的缺点,要记得顾及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的不良嗜好已经在幼儿园中改正了,回家后父母还应配合巩固;父母要常和老师沟通,按照老师的指导、要求配合家教,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老师篇

  “问题宝宝”之大哭大闹型

  症状:小明是一个体弱多病的男孩,初入园三天以来,他一直大哭大闹,还闹绝食。老师上前抚慰他时,他就用踢、推等攻击性行为发泄不满。妈妈来接他时,他紧紧抱着妈妈不放,边哭边喊:“妈妈不要走,我不要上幼儿园!”

  对策:

  1、做游戏。老师可采用做游戏的方式来转换他的注意点,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会和老师亲近起来,这有助于消除孩子对老师的恐惧和陌生感。

  2、扮演妈妈。对特别依赖妈妈的孩子,老师不妨有意识地扮演妈妈的角色,让孩子感觉一切如常,好像在妈妈身边一样,消除孩子与妈妈分离的恐惧、焦虑和不安。

  “问题宝宝”之孤僻沉默型

  症状:到幼儿园来的第一天,小乖的眼睛一直红红的,眼泪时不时地要往下掉,显得很孤僻。她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活动;不愿意睡午觉,要求把自己的小床和小朋友的分开,搬到另一个房间去;小朋友主动找她玩,她也拒绝和小朋友亲近,独自一人躲起来哭。

  对策:

  1、主动聊天。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每天都主动找这类孤僻沉默的孩子聊天。

  2、帮助孩子找一个性格开朗的小伙伴。

  3、立刻表扬。发现这类孩子的点滴愉快情绪,老师应该立刻在大家面前表扬、鼓励她,让她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并表达出来。

  4、单独游戏。对于不愿意和小朋友做游戏的孩子,老师不妨把自己转换成孩子的角色,单独和他做游戏,激发他和别人共同游戏的兴趣。然后老师再慢慢离开,换上其他小伙伴和他继续做游戏,让他感受和同龄孩子游戏的快乐,促使他主动寻找小伙伴,渐渐摆脱孤僻,有自己的好朋友。

  “问题宝宝”之特殊嗜好型

  症状:小龙年龄和其他孩子差不多,却有一个很“幼稚”的习惯:迟迟不能断奶,时时刻刻必须含着奶瓶,游戏、学习、睡觉一刻都离不开奶瓶。路路是个大个子男孩,每天都带着橙汁来幼儿园,家里人把他宠成了什么水都不喝、什么饮料都不沾,只喝橙汁的特殊嗜好。

  对策:

  1、一步一步“戒掉奶瓶”。对断不了奶的孩子,老师可每天减少他的牛奶量,逐渐过渡到晚上不用奶瓶,但由老师抱着入睡,再逐天减少老师抱着入睡的时间,最后过渡到让孩子安心地睡在自己的小床上。

  2、让孩子教育孩子。对于只喝橙汁不喝水的孩子,老师可让他每天亲眼看一看小朋友在体育锻炼后是怎样开心、主动地喝水的;让他亲耳听一听小朋友诉说喝完水的凉爽感觉、水对人体的好处。渐渐地,孩子就会跟着其他小朋友尝试喝水了。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http://www.okfumu.com/viewnews-8559


 

你,不要培养孩子的“暴行”

来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7-24 17:55:11 |
阅读原文

  “佳佳,你在干什么?”佳佳妈边问边向站在金鱼缸前的佳佳走去,竟然看到一幕触目惊心的景象:一条条失去尾巴的金鱼在水中苦苦的挣扎,而“小凶手”却在一帝幸灾乐祸地笑着……事实摆在眼前,佳佳妈心里不由得一阵阵地收缩,想起了不久前的一件事:

  佳佳原是个极富同情心的孩子,一天,他家养的猫腿受了伤,出现斑斑血迹。佳佳抱着猫伤心地哭了起来,妈妈安慰了半天无效,便不经意地说:“猫虽然受了伤,但它一点也不疼,你看它胸上连眼泪都没有。”佳佳看了看小猫证实妈妈说的话“没错”后,就不再哭了。两天后,他试着踢了猫一脚,猫大叫一声躲开了,但并无“哭”的迹象。妈妈还在旁得意地说: “怎么样,他不疼吧?”

  其实,佳佳暗地里又做过几次“实验”,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小动物、花草、甚至大人都不会哭,所以都不知道疼。于是,他不再善待自己本来十分珍爱的玩具、花草、小动物了,甚至有时还残忍地“加害”它们。开头的一幕不就是…… 孩子的同情心被扼杀,冷酷心却得以萌发,并开花结果,责任在谁呢?在家里,我奉劝年轻的父母千万别无视甚至培养孩子的残忍行为!就此提出以下几点培养孩子同情心的建议,以供您参考:

  一、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玩具、花草、动物的爱心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以博大的胸怀热爱、同情着周围的万事万物,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是有生命、有灵性的,都值得他们全心全意去爱护。父母这时千万不能取笑或扑灭孩子同情心的萌芽,而应给予理解和保护,使他们的爱心发扬光大。

  二、启发孩子关心、体贴父母

  父母在用自己无私的爱心抚育孩子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体谅、关心自己,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痛苦和忧伤,学会安慰父母。没必要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在孩子面前装得天不怕,地不怕,无凄无楚。

  三、引导孩子帮助朋友

  鼓励孩子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去体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愉快感受,学会同情、关心伙伴的不幸,并主动帮助其克服困难。

  四、通过榜样作用,培养、强化孩子的同情心

  父母可有意识地通过图书、电视和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善良、友爱的行为来影响孩子,并在敬老爱幼、助人为乐方面给孩子做出榜样,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自己的同情心。

  五、及时肯定孩子富于同情心的表现和行为

  孩子往往有意无意地会对某些不幸的人或事表现出惋惜和同情,父母应及时正确地引导孩子巩固这一情感,并指导他们在可能的情况下采取帮助的行为,使其美好的情感和行为在愉快体验中逐渐稳固,形成自身所拥有的优良品质。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http://www.okfumu.com/viewnews-22480


 

训练宝宝记忆力的规律

来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7-24 17:53:48 |
阅读原文

  专家认为,孩子在第一次看到妈妈的24小时后仍能认出她。这是由于宝宝对妈妈的记忆远远早于第一次目光接触。在子宫里孩子倾听母亲的声音,感觉母亲羊水的特有气味,这种气味因人而异。所以分娩后他仍然能认识母亲的味道和声音。

  婴儿的记忆方式和成人不同。他记不起他视野以外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在新生儿时期,只要宝宝的需要得到满足,他就乐于和任何人呆在一起。

  宝宝到9个月左右,他已能记住母亲的某个特殊标志并将其从人群里认出来。一旦将孩子和母亲分开,所谓的“分离性焦虑”就会产生。这个阶段的宝宝已能意识到即使母亲不在自己的身边,她仍然存在于其它某个地方。

  短期无意识记忆时期

  我们很难知道宝宝正在思考什么,因为我们没法和他们进行语言交流。但通过揣摩孩子的面部表情和观测孩子对某样事物的注视时间长短可以估计孩子的思想。

  宝宝对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事物记忆力特别强。如果宝宝习惯了在家里看到祖母,一旦在大街上邂逅,他可能会一下子认不出她来。除非宝宝大于1岁,他才能脱离特定的背景去认识并记住什么。

  宝宝的记忆能力在1~3岁得到极大的加强,但是记忆在他小脑袋中的保留时间仍然很短。

  有意识记忆的开始

  3岁左右,宝宝的有意识记忆开始发展。在这之后,宝宝再也不能记起他生命最初3年发生的即使是独特的事情。3岁之后的宝宝开始能有意识地回忆3岁这一时间点后发生的事情和遇见的人。

  然而这并不意味孩子生命最初的这三年是虚度的。专家认为,即使我们不能记起那一阶段发生的事情,那三年无意识的记忆却会影响我们以后的行为。例如,婴幼儿和母亲的关系会影响他长大后所有亲历的社会关系的模式。

  记忆发展阶梯

  3个月 宝宝可以记住前一天他第一次看到的东西。

  5个月 宝宝可以记住最远两周前他第一次看到的东西。

  10个月 完整的记忆和回想功能开始发展。如果你把一个他正注视着的目标物体藏起来,他会下意识地去寻找它。而在这个阶段前,一旦玩具离开宝宝的视线,他就不会记起它,更不会尝试去寻找它。10个月左右的宝宝开始出现“分离性焦虑”(一旦他意识到他会和母亲分离并单独留在一个地方,他会不安、哭泣等)。而在10个月前,他潜意识里仍然认为自己是依附于母亲的,似乎联系母子的生理性脐带还没有剪断。

  12~18个月 记忆无时不在缓慢发展,但是信息必须多次重复才能在宝宝的记忆中停留较长时间。

  2~3岁 孩子记忆能力显著提高,这有助于他向外界学习。此期,发展语言能力、训练宝宝用小尿壶和小便盆都归功于记忆功能的逐渐完善。反之,语言发展也有助于记忆发展,如谈论一样物体的同时也加强了对这样物体的记忆。

  3岁以上 孩子可以同时在脑袋里装2-3条信息,并按这些想法行事。

  促进记忆力发展的简单游戏

  ◆躲猫猫游戏

  随着宝宝长大,可以增加妈妈(或其他目标事物)离开宝宝视野的次数。专家解释这是为了给宝宝留下这样的印象:即使暂时看不到妈妈(或者其他),但是妈妈(或者其他)仍然是存在的。

  ◆唱歌

  重复唱歌可以刺激记忆。

  ◆看相册

  将宝宝去过的地方或认识的人的照片展示给宝宝,并和宝宝一起回忆。

  ◆玩具遗失游戏

  让宝宝记住一个篮子中的六件小玩具。趁他不注意时偷偷拿走其中的一件,然后问他少了哪一件。

  ◆来回拿玩具游戏

  一旦宝宝能较稳地走步后,你可以叫宝宝执行一些简单的指示,如“寻找芭比娃娃”。逐渐给他提示,如:走到沙发那儿,帮妈妈找到芭比娃娃并拿过来交给妈妈。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http://www.okfumu.com/viewnews-22917


 

父母必知:新生儿生长发育规律

来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7-24 17:50:46 |
阅读原文

  现在新手爸爸妈妈们都知道不少的医学常识,再加上爱子心切,宝宝生长发育的实际状况,与平均指标稍有出入,就会觉得不对劲儿,焦躁不安。因此有必要比较全面地探讨一下新生儿体重、身高、头围、前囟的发育规律,提高新手爸爸妈妈认识的科学性。

  身体发育规律

  新生儿体重的发育,不是孤立的,与许多因素有关。新生儿出生1个月内,一般来说体重增加1千克是正常的。这与婴儿出生时的体重密切相关。出生体重越大,满月后体重相对越大;出生体重越小,满月后体重相对越小。

  婴儿体重标准值的计算公式是:出生体重(千克)+月龄×70%。但这仅是一个平均值,实际上出生体重较大的婴儿,满月时的体重,往往超过平均值很多。

  有的新生儿,出生后的前几天里,体重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这又是为什么呢?在后面的有关章节,我们将展开论述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问题。

  新生儿体重, 平均每天可增加3 0 ~ 4 0克, 平均每周可增加200~300克。这种按正态分布计算出来的平均值,代表的是新生儿整体普遍情况,每个个体只要在正态数值范围内。或接近这个范围,就都应算是正常的。体重指标是这样,其他指标也是这样,新手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为这些微小的差异而着急。

  身高发育规律

  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身高是50厘米,个体差异的平均值在0.3~0.5厘米之间,男、女新生儿平均有0.5厘米的差异。新生儿满月前后,身高增加3厘米~5厘米为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高与遗传关系不大,但进入婴幼儿期,身高增长的个体差异性就表现出来了。

  遗传、营养、环境、疾病、运动等因素都与身高有着密切的关系。实际上, 现在的孩子由于生活、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 身高确实在不断提高,但个体差异性还是明显存在的。

  头部发育规律

  头围发育规律

  新生儿头围的平均值是34厘米。头围的增长速度,在出生后头半年比较快,但总的变量还是比较小的,从新生儿到成人,头围相差也就是从十几厘米到二十厘米。

  满月前后,宝宝的头围比刚出生时增长两三厘米。如果测量方法不对,数值不准确,误以为宝宝头围过大或过小,会给新手爸爸妈妈带来不小的麻烦。头围增长是否正常,反映着大脑发育是否正常。小头畸形、脑积水都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所以尽管头围增长速度不快,变化不大,也要认真对待。爸爸妈妈们遇到的宝宝头围问题,一般都是测量不准造成的。最好请有专业知识的医护人员来测量。

  前囟发育规律

  新手爸爸妈妈们都认为,宝宝的囟门是命门,不允许碰,碰了囟门就会使宝宝变哑。上述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新生儿前囟门的斜径平均是2.5厘米,也有个体差异。但宝宝前囟门如果小于1厘米,或大于3厘米,就应引起重视,因为前囟门过小常见于小头畸形,前囟门过大常见于脑积水、佝偻病、呆小病。家长把头围、囟门视为脑部发育的象征,非常重视,这固然是件好事,但面对体检数值,往往会因为一点点的差异引起焦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本来孩子并没有什么病,却因为一次测量结果而担心,为孩子做没有必要的检查和治疗,这就过度了。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http://www.okfumu.com/viewnews-26840


 

玩具的四大安全隐患

来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7-24 17:48:22 |
阅读原文

  玩具是宝宝们的最爱,不仅能陪伴他们度过快乐时光,还可以开发宝宝的智力。但是不少研究表明,玩具存在着安全隐患,需要爸爸妈妈们引起注意。

  隐患之一:铅

  现在许多玩具基本都要用到喷漆,如金属玩具、涂有油漆等彩色颜料的积木、注塑玩具、带图案的气球等,即便是毛绒玩具,上面娃娃或小动物的眼睛、嘴唇也都是油漆喷的,漆中肯定含铅。孩子抱着玩具睡觉、去吻玩具都容易造成铅中毒。儿童胃肠道对铅的吸收率比成人约高5倍,由于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全,所以对铅的毒性比成人敏感。铅中毒影响孩子的思维判断能力、反应速度、阅读能力和注意力等,使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含铅喷漆或油彩制成的儿童玩具、图片是铅暴露的主要途径之一,容易导致铅中毒。

  隐患之二:噪音

  儿童对声音的感应要比成年人灵敏。现在许多玩具都会发出各种声音,有些噪音高达120分贝以上。一些看似安全的玩具如使用不当也会对婴幼儿产生危害,比如经过挤压能“吱吱”叫的空气压缩玩具,在10厘米之内发出的声音可达78至108分贝,相当于一台手扶拖拉机在耳边轰响。

  通常人的谈话声为30至40分贝,高声说话为80分贝,大声喧哗或高音喇叭为90分贝。40分贝以下的声音对儿童无不良影响,80分贝的声音会使儿童感到吵闹难受,如果噪音经常达到80分贝,儿童会产生头痛、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婴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安静舒适的环境,如果长期受到噪音刺激,容易出现激动、缺乏耐受性、睡眠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隐患之三:重金属

  有些玩具为了显得有档次而在其表面使用金属材料,这对儿童的危害是相当大的。金属材料中会含有砷、镉等活性金属,儿童喜欢舔、咬玩具,如果这些元素含量超标,长期下来就会对儿童造成伤害。

  专家指出,砷进入肌体后易与氧化酶结合,造成营养不良,易冲动,也可引起指甲断裂,脱发;镉进入人体后不容易排出,慢性中毒可造成贫血、心血管疾病;汞会对人体的脑组织有一定危害,严重的则会危及造血及肝肾功能。

  隐患之四:病菌

  据调查发现,现在孩子们手中的绒毛玩具90%以上有中度或重度病菌污染。而且相对于塑料类玩具来说,绒毛类玩具消毒相对困难,并且极容易再度沾染病菌,而消毒后的塑料类玩具再度沾染病菌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有鉴于此,专家特别强调,对于绒毛类玩具应经常消毒清洗。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http://www.okfumu.com/viewnews-50216


 

如何面对“宝宝不合群”?

来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7-24 17:43:19 |
阅读原文

  如何面对宝宝的无理要求

  一岁多的宝宝,常常会有无理要求,或者是无理行为。妈妈们认为,最好不要轻易答应宝宝的无理要求,不要受到宝宝的要挟,否则就等于纵容宝宝成为一个不明事理、任性、不可理喻的坏宝宝。如宝宝有想去月球上的“无理要求”,爸爸妈妈应该尽量用宝宝能够理解的语言告诉宝宝,宇航员能够到月亮上去,等宝宝长大了,做一名宇航员就可以飞到月球上去了。宝宝或许听不懂妈妈的话,但这会在宝宝幼小的心灵中打下烙印,慢慢地,“当宇航员能登上月球”就可能成为宝宝的梦想。妈妈以这样的心态面对宝宝的“无理要求”,和宝宝的对峙就会少很多,宝宝的好奇心也就不会被压抑下去,宝宝们就会成为有巨大创新能力的开拓者。

  如何面对宝宝不合群

  到了这个月龄,有的宝宝开始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有的却仍然喜欢独自玩耍。有的和小朋友在一起时,可能还会对小朋友发起攻击,面对受到攻击而哭泣的小朋友,无动于衷。这是不是宝宝有攻击性且内心冷漠呢?宝宝与小朋友最初的交往,大多是围绕着玩具和某样东西展开的,对小朋友本身并不感兴趣。这时的宝宝仍然喜欢和父母在一起,把父母当作最好的伙伴。宝宝和哪个小朋友玩耍,不是主观选择的,其他小朋友和宝宝玩耍也不是主观选择的,吸引双方在一起玩耍的媒介,往往是某个他们共同感兴趣的玩具。既然宝宝不把小朋友作为交往的主体,当然对小朋友就不会关心了,甚至还会因为小朋友占有他喜欢的玩具而发起进攻。这么大的宝宝对东西的归属权还不理解,在宝宝眼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他的。

  自我与分享

  当宝宝意识到“自我”时,说得最多的是“我的”。不能认为这是宝宝自私的表现,这是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现象。妈妈要知道,分享不是宝宝与生俱来的,爸爸妈妈要有意识地让宝宝学会分享,让宝宝从分享中得到快乐。比如,爸爸给妈妈削一个苹果,妈妈说我们一起吃吧,爸爸把苹果一分为三。妈妈说苹果好甜呀,爸爸说你买的苹果真好,宝宝也一同快乐品尝,三个人共同分享吃苹果的快乐。还有很多这样的分享,爸爸妈妈给宝宝做出示范,让宝宝体会到快乐。只有自我,没有他人的人是自私的。但没有自我的人,是没有自信心的人,是容易产生怨气的人。所以,妈妈既不要打击宝宝的自我意识,又要积极地引导宝宝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分享快乐。分享不是宝宝自发的行为,需要父母去引导。培养宝宝健全的人格,爸爸妈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面对发脾气的宝宝

  宝宝对外界事物已经有了粗浅的认识,也有了最初的内心感受能力,并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但因受自身行为能力的限制,常常因为不能够实现某些想法感到沮丧。宝宝的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也会体味到挫败感。当宝宝处于这种状态时,就会通过发脾气来缓解内心的压力。比如宝宝要用积木搭建一栋他想象中的大楼,但由于技巧不足,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搭成,所以宝宝就会把积木扔得满地,并发出愤怒的喊叫。

  宝宝发脾气时,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等宝宝脾气过了,再耐心地询问宝宝发脾气的原因。用宝宝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劝导,并明确地告诉宝宝,发脾气本身是错误的。培养宝宝遇到问题有效沟通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父母要有极大的耐心,应对处于执拗期的宝宝。

  与宝宝建立沟通的桥梁

  宝宝有了自我主张,越来越有主意了,开始喜欢别人听从自己的安排。能够独立行走和自由运动,给宝宝创造了探索未知事物的有利条件。而另一方面,随着宝宝的长大,父母对宝宝的期望值提高了,开始不能容忍宝宝犯错,这就使得父母和宝宝之间产生矛盾。因此,父母与宝宝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机制,是宝宝成长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因为对流动着的水感兴趣,宝宝在水龙头下没完没了地洗手,袖子湿了,水洒满一地,宝宝全然不在乎,完全沉浸在玩水的快乐之中。这时,如果妈妈试图用语言来阻止宝宝玩水,恐怕没有任何效果。如果硬是把宝宝抱离现场,可能会导致宝宝哭闹。如何与宝宝进行有效的沟通呢?转移宝宝的兴趣点,用宝宝更感兴趣的事物把宝宝引离现场。当宝宝能够放弃玩水时,再和宝宝进行交流,告诉宝宝不能让水这样白白地流走,否则,没有水了,还怎么给宝宝洗澡、烧水做饭呢。

  尊重但不溺爱不放纵

  宝宝就像小树苗,是需要修剪的。我并不反对对宝宝施以适当的教育,我所反对的是对宝宝施以不适当的教育,是以我们成年人的思想对宝宝施以强制性的教育。不能因为自己是父母,就不需要理解宝宝、尊重宝宝了。小树之所以能够长成大树,靠的是土地提供的营养和水分,还有太阳提供的光照,而不仅仅是靠修剪。如果修剪不当,也会伤害小树。因此,当你决定“修剪”宝宝时,首先要思考一下:你理解宝宝吗?你是否了解此年龄段宝宝的特点?你是否试图走进宝宝的内心世界?只有先去了解宝宝,才能有资格教育宝宝。否则,你与宝宝的距离将拉得越来越远。当你发现这个距离时,可能为时已晚,一切都不可从头再来,因为宝宝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有些父母可能认为,3岁以内的宝宝似乎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不是的,我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到一些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在给宝宝们做心理辅导时,我发现,很多宝宝的心理问题都可追溯到幼时的养育经历。如果爸爸妈妈从一开始就注意到这一点,从一开始就知道怎么做,就不会发生后来的问题。但爸爸妈妈大都表现出无奈,更觉得自己无辜:为宝宝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到头来换取的是心理不健康的宝宝,真是有冤无处申呀。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http://www.okfumu.com/viewnews-8649


 

怎样培养孩子健全的心理品质

来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7-24 17:41:31 |
阅读原文

  健全的心理品质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必不可少的素质,它的培养必须从儿童时期就着手进行。德国儿童心理学家赫希特认为,培养孩子健全的心理品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父母和其他教育者应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儿童面前发挥好的榜样的作用,因为榜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儿童个性和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 健全的心理品质要及早培养,因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在出生以后的几年中极为迅速,一个无知的婴儿在三四年内即可成为一个有自制能力的儿童。

  第三, 心理品质应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年龄小的孩子适合直观的内容以及从做中学的方式,而年长一些的可以接受启发和讲道理的方式。

  第四, 重视情感培养在心理品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情感与心理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爱心、同情、宽容、坚强等情感不仅是良好心理品质的基础,更是它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生宝宝1周内护理攻略
为啥宝宝爱盯着妈妈?小宝宝的视觉世界很神奇,满满全是暖意
孩子早教是家长们必学的一门课程
新父母如何读懂宝宝情绪表达
3岁前,父母不注意这6点会损坏孩子的智商
保护宝宝视力要注意些什么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