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肃府本《淳化阁帖·历代名臣法帖第二、第三、第四》



































 











































































 

























































































 





























































































 

   《淳化阁帖·历代名臣法帖第四》(明肃府本完整版)

 

   法帖之风兴起于北宋淳化,兹有《淳化阁帖》。曹氏《法帖谱系》云:“熙陵以武定四方,载橐弓矢文治之余,留意翰墨,乃出御府所藏历代真迹,命侍书王着模刻禁中,厘为十卷。”是录《淳化阁帖》,又称之为法帖之祖,此帖启后世法帖之先河。
   《明肃府本淳化阁帖》各卷卷末均有小篆“淳化三年壬辰十月八日奉旨摹勒上石”、隶书“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岁秋八月九日草莽臣温如玉张应召奉肃藩令旨重摹上石”。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太祖朱元璋册封第十四皇子朱瑛在甘肃就藩(史称肃庄王),赐宋本《淳化阁帖》一部,以为传代之宝秘藏内府。万历年间,陕西右参政分巡临巩张鹤鸣得“李子崇藏阁帖”和“皋兰县封官本帖”,向肃宪王朱绅尧借藏帖校对,因请姑苏温如玉、南康张应召双勾,所谓双勾,就是把透明的书写纸覆在原帖上,用硬笔沿字的外沿精确勾画,然后照空心字描摹。它最大好处就是在勾勒过程中能加深对原帖点画形态的认识,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帖的风貌,弥补了原来面对墨迹临摹和“向拓”(向拓就是用上过蜡的透明纸,映着窗户的阳光,用极细的笔锋勾摹墨迹轮廓,然后用墨笔填满笔画)方法的不足,因此摹勒逼真,使先人书法得以最为真实的保留。次年,宪王乃令摹刻,未成而薨,世子朱识鋐继承之,先后历时7年,用富平铜磐石144块刻成,收藏于肃王府东书院遵训阁内,视为珍宝。

   卷一为《历代帝王法帖》,收入汉章帝、晋武帝、唐太宗、唐高宗等19家的作品,计 50帖;
   卷二至卷四为《历代名臣法帖》,收入汉张芝至唐陆柬之等书家67人的作品,计114帖;

   卷五为《诸家古法帖》,收入了造字鼻祖仓颉至唐张旭等15人作品,又无名氏法帖六通,共计23帖;
   卷六至卷八为《王羲之书》,三卷计170帖;
   卷九、卷十为《王献之书》,两卷共计63帖。

   卷十末除照刻宋本款式外,后跋新镌张鹤鸣、王铎及末代肃王朱识鋐书写的题跋。十卷中字体有篆、隶、楷、行、草等诸种书体,保存了一批珍贵的书法精品,尤其是卷六至卷八保存了已经失传的王羲之书迹,其结体肥厚方整,笔势遒劲奔放,字体极具神采,是目前了解和研究王羲之书法艺术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淳化阁帖·明拓肃府本》
《淳化阁帖·历代法帖第九卷王献之书》(明肃府本)
《淳化阁帖·历代法帖第十卷王献之书》(明肃府本)
【历代碑帖】 善本《淳化阁帖》第8卷(王羲之法帖)。帖学的定义!
史上最好的宋拓本——故宫藏懋勤殿本《淳化阁帖》(卷六)
法帖之祖《淳化阁帖》(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