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世界只有67件汝窑 “台北故宫”有21件,最全台北故宫汝窑介绍

目前已有资料的统计,全世界有记录可查的汝窑大约仅有67件,而且绝大部分都在世界级的博物馆里,“台北故宫”是汝窑最集中的地方,现在精确的统计是21件,其余的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等。

这组台北故宫收藏的21件汝窑照片和文字说明,均来自台北故宫2006年出版的光盘《珍藏美学中的汝窑》。以前在很多论坛上都有过类似的介绍,但没有一个是完整的,所以特意奉献给大家。对比而言,国内的馆藏汝窑,尤其是北京故宫的汝窑,至今都讳莫如深,公开展出的只有五件,更是遑论出版图书和光盘了。

1.汝窑青瓷椭圆小洗

品 名:北宋汝窑青花瓷椭圆小洗

尺 寸:高2.7cm 深2.1cm 口径9.8cm 口横14.2cm 底径4.2cm

典藏号:故瓷017849

原收藏地:养心殿

底部支钉:3枚

传记:器呈椭圆形,口微敛,平底无足,足底凹入成一圈形,中有三支钉痕。1936年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编号Porcelain No.23。器物内心有印花纹饰,器型装饰方式和尺寸与藏于英国伦敦大学大卫德基金会的一件汝窑粉青椭圆小洗十分相似。绘制于十八世纪,以清宫收藏与描绘主题的<燔功彰色>也收录有一件[汝窑舟形笔洗],对照图册和两件宝物,发现图册上笔洗之口沿边缘出现有一金彩修复点,和大卫德粉青椭圆小洗特征相同,可以知道<燔功彰色>此页记录的并非藏于台北故宫的青瓷椭圆小洗,而是藏于大卫德基金会的那一件。

2.汝窑青瓷奉华纸槌瓶

品 名:北宋汝窑青花瓷奉化纸槌瓶

尺 寸:高22.4cm 深21.9cm 口径4.4cm 足径8.6cm

典藏号:故瓷017856

原收藏地:南库

底部支钉:5枚

传记:圆口、口沿镶铜扣,长颈、折肩、直腹、平底,底部有五点支钉痕,刻有乾隆戊戌年(1778)御题,诗文左侧并刻有【奉化】二字。奉化全称奉化堂,是南宋宫室中德寿宫的配殿,也是高宗宠妃刘贵妃的居所,有论者据此推论此件器物即为当时宫廷用器。但此件纸槌瓶的【奉化】款僻据器底一侧,似乎可以避开乾隆御题,所以也有学者认为此件之【奉化】款应为后刻。此件作品在1936年曾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编号Porcelain No.20。

御制诗:[定州白恶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口欲其坚铜以锁,底完且旧铁余钉。合因点笔意为静,便不簪花鼻亦馨;当日奉化陪德寿,可曾五国忆留停。]

3.汝窑青瓷碟

品 名:北宋汝窑青花瓷碟

尺 寸:高3.2cm 深2.2cm 口径13.4-13.7cm 足径9.2cm

典藏号:故瓷005177

原收藏地:古董房

底部支钉:3枚

传记:

侈圆口、斜壁、平底、圈足外撇。底部有三细小支钉,口沿有镶嵌铜扣。这件汝窑青瓷碟、釉面满部细碎纹片,开片可能曾被污渍染色,纹路格外明显。

4.汝窑青瓷“甲”字盘

品 名: 北宋汝窑青瓷盘

尺 寸: 高3.2-3.7cm 深2.3cm 口径14.5-14.9cm 足径10.8cm

典藏号:故瓷018182

原收藏地:永寿宫

底部支钉:5枚

传记:

侈圆口、浅斜壁、平底、圈足微外撇。底部有五支钉痕,中心刻有“甲”字篆款。除本件外,台北故宫尚藏有一件汝窑青瓷盘和一件汝窑青瓷圆洗在器底也刻有“甲”字篆款。此二件同时刻有乾隆御制诗,根据诗文内容,有些研究者认为“甲”字是古时划分瓷器等第的刻款。

5.汝窑青瓷”丙蔡“碟

品 名: 北宋汝窑青瓷丙蔡碟

尺 寸: 高1.5cm 深1.2cm 口径10.9cm 足径8.2cm

典藏号:故瓷018224

原收藏地:养心殿

底部支钉:3枚

传记:敛圆口、浅壁、壁微呈弧形、平底、无足,底部有三细小支钉痕。这件汝窑青瓷碟,底心正中刻一“蔡”字,“蔡”字右侧又篆书“丙”字。二字虽都深入胎内,但刻制工艺明显不同。北京故宫藏有一件青瓷汝窑盘,该器尺寸稍大,器型撇口、弧壁、平底、圈足外撇、器底有五支钉痕,底心同样刻有一楷书“蔡”字。有学者推测这个“蔡”字是物主的姓氏,可能是徽宗时的权臣蔡京,或者是其子驸马蔡鞗的藏品印记。

6.汝窑青瓷胆瓶

品 名: 北宋汝窑青瓷胆瓶

尺 寸: 高17.9cm 深16.6cm 口径3.2cm 足径8.9cm

典藏号:故瓷004372

原收藏地:慈宁花园

底部支钉:0枚

传记:圆口、直颈,圆球型腹、平底、矮圈足、足向外撇。口沿及足沿皆镶有鎏金铜釦。底心去除一圈釉,并塗有褐色汁液,中心露出土黄胎色,可能是支垫痕迹造成。底部有釉的地方,则刻有乾隆乙末年(1775)御题一首。诗中提到这件胆瓶“通体纯青细纹”,观察本器可以看到器面布满细碎纹片,主纹呈现右下左上走向。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曾出土一件天青釉撇口瓶,器型与本件相似但颈部较长,因此推测本件可能在清代时即因口部有伤而磨平并镶铜釦。

7.汝窑青瓷圆洗

品 名: 北宋汝窑青瓷圆洗

尺 寸: 高4.7cm 深4.2cm 口径15.7cm 足径13.1cm

典藏号:故瓷005176

原收藏地:南库

底部支钉:5枚

传记:直圆口、深壁、壁至底部呈现弧形内敛、平底无足。底部有五点细如芝麻的支烧痕,口沿则有镶铜扣脱落的痕迹,露出黄灰色的胎土颜色。

8.汝窑青瓷“甲”字盘

品 名: 北宋汝窑青瓷盘

尺 寸: 高3.9cm 深2.5cm 口径14.8cm 足径11cm

典藏号:故瓷017854

原收藏地:南库

底部支钉:5枚

传记:侈圆口、浅斜壁、平底、圈足微外撇。底部有五支钉痕,并刻有乾隆己酉年(1789)御题一首。除此之外,足心还刻有一篆书“甲”字,但刻刀痕迹仅及釉面。乾隆在诗中有“甲字明镌器底心,抚之薛暴手中侵”一句,除了说明器底刻有“甲”字,也可以看出乾隆注意到器物外表的小细节,所以引申假借了《周礼·考工记》中形容物有瑕疵的“薛暴”一词,来描述本件口缘多黑色凹眼磨损以及釉色不纯的现象。此件作品在1936年曾经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编号Poncelain No.18。

御制诗:甲字明镌器底心,抚之薛暴手中侵,笑斯假借为说项,古已有然何况今。

9.汝窑青瓷纸槌瓶

品 名: 北宋汝窑青瓷纸槌瓶

尺 寸: 高20.5cm 深19.7cm 口径4.0cm 足径8.7cm

典藏号:故瓷004371

原收藏地:慈宁花园

底部支钉:5枚

传记:圆口、口沿磨平,长颈、折肩、直腹、平底,底部有五点支钉痕,并刻有乾隆丙申年(1776)御题。由题诗中“缘铜试看守口器”一句,配合器物口沿处痕迹来看,可以推测这件纸槌瓶和“奉华”款纸槌瓶一样,原本应也镶有铜扣,而且这些铜扣应该是早在乾隆御题前就镶上了。

御制诗: 陶得纯青生二成,果然色质胜难兄,缘铜试看守口器,书座堪思防意城,簪朵雅宜名意蕊,称怀已自息心旌。足钉薜暴诚何碍,讵以微瑕弃美琼。

10.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

品 名: 北宋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

尺 寸: 高10.1cm-10.5cm 深7.6cm 口径15.9-16.2cm 足径8.1cm

典藏号:故瓷016929

原收藏地:养心殿

底部支钉:5枚

传记:十瓣莲花口碗、壁弧且深、上侈下敛、平底、圈足高且足径略大。器底有五细小支钉痕。温碗是盛行于晚唐至宋代的温酒器具,一般来说都和执壶配成一套。这件藏于台北故宫的汝窑青瓷花式温碗,是目前汝窑存世作品中此类器形唯一的一件。

11.汝窑青瓷“甲”字圆洗

品 名:北宋汝窑青瓷圆洗

尺 寸:高3.8cm 深2.4cm 口径15.8cm 足径15.5-15.7cm

典藏号:故瓷017850

原收藏地:古董房

底部支钉:5枚

传记:侈圆口、浅壁、壁呈弧形、平底、圈足外撇。底部有五支钉痕,并刻有乾隆壬辰年(1772)新春御题一首。除此之外,足心还刻有一篆书「甲」字。乾隆在诗中有「底心镌甲字」,指的应该就是这个「甲」字刻痕。 此件作品在1936年曾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编号Porcelain No.24。

御制诗: 盘子径五寸,如规口面圎。出陶无髺垦,阅世独完全。 冰裂纹隠约,鐡钉迹属连。底心镌甲字,先得此同然。

12.汝窑青瓷水仙盆

品 名:北宋汝窑青瓷水仙盆

尺 寸:高6.7cm 深3.5cm 口纵16.4cm 口横23cm 底纵12.9cm 底横19.3cm

典藏号:故瓷017851

原收藏地:养心殿

底部支钉:6枚

传记:椭圆形盆、侈口、深壁、平底、足底间突出一圈窄边稜、四足、足呈云头形。1936年曾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编号Porcelain No.25。 全器满釉不露胎,仅在器底留下六个细小支钉痕。器底刻有乾隆御题一首。明代鉴赏家曹昭在《格古要论》中提到,汝窑瓷器「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 这件水仙盆釉色匀润,通体无文,是传世所见唯一一件没有开片的汝窑瓷器。

御制诗: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便是讹传猧食器,蹴秤却识豢恩偿,龙脑香薰蜀锦裾,华清无事饲康居,乱碁解释三郎急,谁识黄虬正不如。

13.汝窑青瓷水仙盆

品 名:北宋汝窑青瓷水仙盆

尺 寸:高5.6cm 深2.5cm 口纵15.2cm 口横23cm 底纵13cm 底横19.6cm

典藏号:故瓷013977

原收藏地:重华宫

底部支钉:6枚

传记:椭圆形盆、侈口、斜壁、平底、足底间突出一圈窄边稜、四足、足呈云头形。这件水仙盆口沿镶铜扣,器壁较其他水仙盆浅。器底有六个细小支钉痕,器底并刻有乾隆御题一首。

御制诗: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便是讹传猧食器,蹴秤却识豢恩偿,龙脑香薰蜀锦裾,华清无事饲康居,乱碁解释三郎急,谁识黄虬正不如。

14.汝窑青瓷圆洗

品 名:北宋汝窑青瓷圆洗

尺 寸:高3.2cm 深2.3cm 口径13.1cm 口径9cm

典藏号:故瓷008284

原收藏地:养心殿

底部支钉:3枚

传记:侈圆口、浅壁、壁呈圆形、平底、圈足微外撇。底部有三支钉痕,并刻有乾隆丙午年(1786)清和月,也就是乾隆五十一年四月御题。

御制诗:祗以光芒嫌定州,官窑秘器作珍留,独缘世远称稀见,髻垦仍多入市求。

15.汝窑青瓷圆洗

品 名:北宋汝窑青瓷圆洗

尺 寸:高3.5cm 深2.5cm 口径12.9cm 足径9cm

典藏号:故瓷009827

原收藏地:宁寿花园、萃赏楼、抑斋、遂初堂、三友轩、延趣楼其中一处

底部支钉:3枚

传记:敛圆口、浅壁、平底、圈足外卷。器底有三个细小支钉痕,并刻有乾隆丙申(1776)春御题一首。诗文内容与现藏于伦敦大学大卫德基金会的另一件汝窑盘相同。这件藏于大卫德基金会的汝窑青瓷盘尺寸稍大,底有五支钉痕,并刻有乾隆已亥(1779)夏御题。二者诗文内容完全一致,但台北故宫汝窑青瓷圆洗除了御制诗外,还钤有一「朗润」印,二者在诗文布局上略有不同。

御制诗:祗赵宋青窑建汝州,传闻玛瑙末为釉,而今景德无斯法,亦自出蓝宝色浮。

16.汝窑青瓷水仙盆

品 名:北宋汝窑青瓷水仙盆

尺 寸:6.2cm 深4cm 口纵18.6cm 口横26.4cm 底纵15cm 底横21.6cm

典藏号:故瓷014019

原收藏地:重华宫

底部支钉:6枚

传记:椭圆形盆、侈口、深壁、平底、底足间突出一圈窄边稜,四足,足部可能原与其他水仙盆相同呈云头形,但现已被磨平。器底六个细小支钉痕,并刻有乾隆辛巳年(1761)御题一首。诗文内容和其他二件刻有御制诗的水仙盆完全一致,都提及水仙盆传为猧食器,也就是猫食盆的传说。

御制诗: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便是讹传猧食器,蹴秤却识豢恩偿,龙脑香薰蜀锦裾,华清无事饲康居,乱碁解释三郎急,谁识黄虬正不如。

17.汝窑青瓷“丙”字碟

品 名:北宋汝窑青瓷碟

尺 寸:高3.3cm 深2.4cm 口径12.9-13.1cm 足径8.9cm

典藏号:故瓷017698

原收藏地:景仁宫

底部支钉:3枚

传记:侈圆口、浅壁、平底、圈足外撇。底部有三细小支钉痕,口沿并镶铜扣。这件汝窑青瓷碟,底心刻篆书「丙」字,「丙」字周围并刻有乾隆甲午年(1774)春御题一首。台北故宫收藏有二件刻有「丙」字款的汝窑青瓷碟,对照雍正七年(1729)活记档匣作一条,不知道是否即是当中提到的「丙字圆笔洗二件」。此件作品在1936年曾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编号Porcelain No.19。

御制诗:淡青冰裂细纹披,秘器犹存修内遗.古丙科为今甲第,人才叹尔或如斯。

18.窑青瓷盘

品 名:北宋汝窑青瓷盘

尺 寸:高4.4cm 深2.8cm 口径21.4cm 足径15.5-15.7cm

典藏号:故瓷017855

原收藏地:古董房

底部支钉:5枚

传记:敛圆口、浅壁、壁呈弧形、平底、圈足略高且外撇,依足沿痕迹看来,该处原应镶有铜扣,但早已脱落。底部有五支钉痕,并刻有乾隆戊戌年(1778)仲夏,也就是乾隆四十三年五月御题一首。此件作品在1936年曾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编号Porcelain No.17。

御制诗:周尺将盈尺,宋瓷方是瓷,晨星真可贵,劫火未曾亏,薛暴宁须议,完全已足奇,穆然陈绨几,独切水圆思。

19.汝窑青瓷水仙盆

品 名:北宋汝窑青瓷水仙盆

尺 寸:高6.1cm 深3.8cm 口纵15.8cm 口横23.1cm 底纵13cm 底横19.5cm

典藏号:故瓷017699

原收藏地:养心殿

底部支钉:5枚

传记:椭圆形盆、侈口、深壁、平底、底足间突出一圈窄边稜、四足、足呈云头形。1936年曾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编号Porcelain No.26。全器满釉不露胎,仅在器底留下五个支钉痕。目前传世汝窑水仙盆共有五件,一件藏于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其他四件都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五件水仙盆中,只有这一件以五支钉,其他四件都是六个支钉烧成。

20.汝窑青瓷盘

品 名:北宋汝窑青瓷盘

尺 寸:高3.8cm 深2.3cm 口径18.4cm 足径12.7cm

典藏号:故瓷013962

原收藏地:永寿宫

底部支钉:5枚

传记:敛圆口、浅壁、壁呈弧形、平底、圈足略高且外撇。底部有五支钉痕,并刻有乾隆乙未年(1775)孟春月,也就是乾隆四十年正月御题一首。

御制诗:虽非髻垦足钉遗,已自为佳今重之,物以少珍有如此,玩当丧志戒惟兹,精评早具辍耕录,剏制猶存修内司,古北秦甎古于是,却谁属目義堪思。

21.汝窑青瓷“奉华”碟

品 名:北宋汝窑青瓷奉华碟

尺 寸:高1.9-2.1cm 深1.6cm 口径12.8cm 足径10.1cm

典藏号:故瓷018048

原收藏地:养心殿

底部支钉:3枚

传记:浅圆碟,口沿镶铜扣,底有三点细如芝麻的支烧痕,并有「奉华」二字刻于盘底中心。奉华二字刻痕细,内填硃红,由其痕迹观察应为支烧之后所刻。这件汝窑磁碟是现存三件刻有奉华款的汝窑瓷器中,唯一的一件盘碟类器皿。对照雍正七年(1729)活计档匣作一条,很可能即是汝窑清单中所指的奉华字圆笔洗。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术考古实验室是从1999年开始对古陶瓷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建立了一个产地和年代明确的古陶瓷标本数据库,主要解决古陶瓷研究方面的疑难问题,实验室进一步表示,数据库在2008年已经成型,又经过近十年的补充,除了柴窑和北宋官窑,典型窑口的标本收集工作已经完成,今后将逐步健全和完善。中科院高能所核技术考古实验室建立古陶瓷标本数据库的基本原则是:所有的标本必须是可以准确溯源的,收集的瓷片数量必须满足测量数据统计分析要求,这样数据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2018年4月4号皇朝遗珍古陶瓷实验室在北京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签署了“古陶瓷成分检测评估合作协议”,双方同时宣布,今后皇朝遗珍古陶瓷实验室的陶瓷成分检测报告将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术考古实验室联合出具。

目前已有资料的统计,全世界有记录可查的汝窑大约仅有67件,而且绝大部分都在世界级的博物馆里,“台北故宫”是汝窑最集中的地方,现在精确的统计是21件,其余的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等。

这组台北故宫收藏的21件汝窑照片和文字说明,均来自台北故宫2006年出版的光盘《珍藏美学中的汝窑》。以前在很多论坛上都有过类似的介绍,但没有一个是完整的,所以特意奉献给大家。对比而言,国内的馆藏汝窑,尤其是北京故宫的汝窑,至今都讳莫如深,公开展出的只有五件,更是遑论出版图书和光盘了。

1.汝窑青瓷椭圆小洗

品 名:北宋汝窑青花瓷椭圆小洗

尺 寸:高2.7cm 深2.1cm 口径9.8cm 口横14.2cm 底径4.2cm

典藏号:故瓷017849

原收藏地:养心殿

底部支钉:3枚

传记:器呈椭圆形,口微敛,平底无足,足底凹入成一圈形,中有三支钉痕。1936年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编号Porcelain No.23。器物内心有印花纹饰,器型装饰方式和尺寸与藏于英国伦敦大学大卫德基金会的一件汝窑粉青椭圆小洗十分相似。绘制于十八世纪,以清宫收藏与描绘主题的<燔功彰色>也收录有一件[汝窑舟形笔洗],对照图册和两件宝物,发现图册上笔洗之口沿边缘出现有一金彩修复点,和大卫德粉青椭圆小洗特征相同,可以知道<燔功彰色>此页记录的并非藏于台北故宫的青瓷椭圆小洗,而是藏于大卫德基金会的那一件。

2.汝窑青瓷奉华纸槌瓶

品 名:北宋汝窑青花瓷奉化纸槌瓶

尺 寸:高22.4cm 深21.9cm 口径4.4cm 足径8.6cm

典藏号:故瓷017856

原收藏地:南库

底部支钉:5枚

传记:圆口、口沿镶铜扣,长颈、折肩、直腹、平底,底部有五点支钉痕,刻有乾隆戊戌年(1778)御题,诗文左侧并刻有【奉化】二字。奉化全称奉化堂,是南宋宫室中德寿宫的配殿,也是高宗宠妃刘贵妃的居所,有论者据此推论此件器物即为当时宫廷用器。但此件纸槌瓶的【奉化】款僻据器底一侧,似乎可以避开乾隆御题,所以也有学者认为此件之【奉化】款应为后刻。此件作品在1936年曾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编号Porcelain No.20。

御制诗:[定州白恶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口欲其坚铜以锁,底完且旧铁余钉。合因点笔意为静,便不簪花鼻亦馨;当日奉化陪德寿,可曾五国忆留停。]

3.汝窑青瓷碟

品 名:北宋汝窑青花瓷碟

尺 寸:高3.2cm 深2.2cm 口径13.4-13.7cm 足径9.2cm

典藏号:故瓷005177

原收藏地:古董房

底部支钉:3枚

传记:

侈圆口、斜壁、平底、圈足外撇。底部有三细小支钉,口沿有镶嵌铜扣。这件汝窑青瓷碟、釉面满部细碎纹片,开片可能曾被污渍染色,纹路格外明显。

4.汝窑青瓷“甲”字盘

品 名: 北宋汝窑青瓷盘

尺 寸: 高3.2-3.7cm 深2.3cm 口径14.5-14.9cm 足径10.8cm

典藏号:故瓷018182

原收藏地:永寿宫

底部支钉:5枚

传记:

侈圆口、浅斜壁、平底、圈足微外撇。底部有五支钉痕,中心刻有“甲”字篆款。除本件外,台北故宫尚藏有一件汝窑青瓷盘和一件汝窑青瓷圆洗在器底也刻有“甲”字篆款。此二件同时刻有乾隆御制诗,根据诗文内容,有些研究者认为“甲”字是古时划分瓷器等第的刻款。

5.汝窑青瓷”丙蔡“碟

品 名: 北宋汝窑青瓷丙蔡碟

尺 寸: 高1.5cm 深1.2cm 口径10.9cm 足径8.2cm

典藏号:故瓷018224

原收藏地:养心殿

底部支钉:3枚

传记:敛圆口、浅壁、壁微呈弧形、平底、无足,底部有三细小支钉痕。这件汝窑青瓷碟,底心正中刻一“蔡”字,“蔡”字右侧又篆书“丙”字。二字虽都深入胎内,但刻制工艺明显不同。北京故宫藏有一件青瓷汝窑盘,该器尺寸稍大,器型撇口、弧壁、平底、圈足外撇、器底有五支钉痕,底心同样刻有一楷书“蔡”字。有学者推测这个“蔡”字是物主的姓氏,可能是徽宗时的权臣蔡京,或者是其子驸马蔡鞗的藏品印记。

6.汝窑青瓷胆瓶

品 名: 北宋汝窑青瓷胆瓶

尺 寸: 高17.9cm 深16.6cm 口径3.2cm 足径8.9cm

典藏号:故瓷004372

原收藏地:慈宁花园

底部支钉:0枚

传记:圆口、直颈,圆球型腹、平底、矮圈足、足向外撇。口沿及足沿皆镶有鎏金铜釦。底心去除一圈釉,并塗有褐色汁液,中心露出土黄胎色,可能是支垫痕迹造成。底部有釉的地方,则刻有乾隆乙末年(1775)御题一首。诗中提到这件胆瓶“通体纯青细纹”,观察本器可以看到器面布满细碎纹片,主纹呈现右下左上走向。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曾出土一件天青釉撇口瓶,器型与本件相似但颈部较长,因此推测本件可能在清代时即因口部有伤而磨平并镶铜釦。

7.汝窑青瓷圆洗

品 名: 北宋汝窑青瓷圆洗

尺 寸: 高4.7cm 深4.2cm 口径15.7cm 足径13.1cm

典藏号:故瓷005176

原收藏地:南库

底部支钉:5枚

传记:直圆口、深壁、壁至底部呈现弧形内敛、平底无足。底部有五点细如芝麻的支烧痕,口沿则有镶铜扣脱落的痕迹,露出黄灰色的胎土颜色。

8.汝窑青瓷“甲”字盘

品 名: 北宋汝窑青瓷盘

尺 寸: 高3.9cm 深2.5cm 口径14.8cm 足径11cm

典藏号:故瓷017854

原收藏地:南库

底部支钉:5枚

传记:侈圆口、浅斜壁、平底、圈足微外撇。底部有五支钉痕,并刻有乾隆己酉年(1789)御题一首。除此之外,足心还刻有一篆书“甲”字,但刻刀痕迹仅及釉面。乾隆在诗中有“甲字明镌器底心,抚之薛暴手中侵”一句,除了说明器底刻有“甲”字,也可以看出乾隆注意到器物外表的小细节,所以引申假借了《周礼·考工记》中形容物有瑕疵的“薛暴”一词,来描述本件口缘多黑色凹眼磨损以及釉色不纯的现象。此件作品在1936年曾经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编号Poncelain No.18。

御制诗:甲字明镌器底心,抚之薛暴手中侵,笑斯假借为说项,古已有然何况今。

9.汝窑青瓷纸槌瓶

品 名: 北宋汝窑青瓷纸槌瓶

尺 寸: 高20.5cm 深19.7cm 口径4.0cm 足径8.7cm

典藏号:故瓷004371

原收藏地:慈宁花园

底部支钉:5枚

传记:圆口、口沿磨平,长颈、折肩、直腹、平底,底部有五点支钉痕,并刻有乾隆丙申年(1776)御题。由题诗中“缘铜试看守口器”一句,配合器物口沿处痕迹来看,可以推测这件纸槌瓶和“奉华”款纸槌瓶一样,原本应也镶有铜扣,而且这些铜扣应该是早在乾隆御题前就镶上了。

御制诗: 陶得纯青生二成,果然色质胜难兄,缘铜试看守口器,书座堪思防意城,簪朵雅宜名意蕊,称怀已自息心旌。足钉薜暴诚何碍,讵以微瑕弃美琼。

10.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

品 名: 北宋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

尺 寸: 高10.1cm-10.5cm 深7.6cm 口径15.9-16.2cm 足径8.1cm

典藏号:故瓷016929

原收藏地:养心殿

底部支钉:5枚

传记:十瓣莲花口碗、壁弧且深、上侈下敛、平底、圈足高且足径略大。器底有五细小支钉痕。温碗是盛行于晚唐至宋代的温酒器具,一般来说都和执壶配成一套。这件藏于台北故宫的汝窑青瓷花式温碗,是目前汝窑存世作品中此类器形唯一的一件。

11.汝窑青瓷“甲”字圆洗

品 名:北宋汝窑青瓷圆洗

尺 寸:高3.8cm 深2.4cm 口径15.8cm 足径15.5-15.7cm

典藏号:故瓷017850

原收藏地:古董房

底部支钉:5枚

传记:侈圆口、浅壁、壁呈弧形、平底、圈足外撇。底部有五支钉痕,并刻有乾隆壬辰年(1772)新春御题一首。除此之外,足心还刻有一篆书「甲」字。乾隆在诗中有「底心镌甲字」,指的应该就是这个「甲」字刻痕。 此件作品在1936年曾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编号Porcelain No.24。

御制诗: 盘子径五寸,如规口面圎。出陶无髺垦,阅世独完全。 冰裂纹隠约,鐡钉迹属连。底心镌甲字,先得此同然。

12.汝窑青瓷水仙盆

品 名:北宋汝窑青瓷水仙盆

尺 寸:高6.7cm 深3.5cm 口纵16.4cm 口横23cm 底纵12.9cm 底横19.3cm

典藏号:故瓷017851

原收藏地:养心殿

底部支钉:6枚

传记:椭圆形盆、侈口、深壁、平底、足底间突出一圈窄边稜、四足、足呈云头形。1936年曾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编号Porcelain No.25。 全器满釉不露胎,仅在器底留下六个细小支钉痕。器底刻有乾隆御题一首。明代鉴赏家曹昭在《格古要论》中提到,汝窑瓷器「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 这件水仙盆釉色匀润,通体无文,是传世所见唯一一件没有开片的汝窑瓷器。

御制诗: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便是讹传猧食器,蹴秤却识豢恩偿,龙脑香薰蜀锦裾,华清无事饲康居,乱碁解释三郎急,谁识黄虬正不如。

13.汝窑青瓷水仙盆

品 名:北宋汝窑青瓷水仙盆

尺 寸:高5.6cm 深2.5cm 口纵15.2cm 口横23cm 底纵13cm 底横19.6cm

典藏号:故瓷013977

原收藏地:重华宫

底部支钉:6枚

传记:椭圆形盆、侈口、斜壁、平底、足底间突出一圈窄边稜、四足、足呈云头形。这件水仙盆口沿镶铜扣,器壁较其他水仙盆浅。器底有六个细小支钉痕,器底并刻有乾隆御题一首。

御制诗: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便是讹传猧食器,蹴秤却识豢恩偿,龙脑香薰蜀锦裾,华清无事饲康居,乱碁解释三郎急,谁识黄虬正不如。

14.汝窑青瓷圆洗

品 名:北宋汝窑青瓷圆洗

尺 寸:高3.2cm 深2.3cm 口径13.1cm 口径9cm

典藏号:故瓷008284

原收藏地:养心殿

底部支钉:3枚

传记:侈圆口、浅壁、壁呈圆形、平底、圈足微外撇。底部有三支钉痕,并刻有乾隆丙午年(1786)清和月,也就是乾隆五十一年四月御题。

御制诗:祗以光芒嫌定州,官窑秘器作珍留,独缘世远称稀见,髻垦仍多入市求。

15.汝窑青瓷圆洗

品 名:北宋汝窑青瓷圆洗

尺 寸:高3.5cm 深2.5cm 口径12.9cm 足径9cm

典藏号:故瓷009827

原收藏地:宁寿花园、萃赏楼、抑斋、遂初堂、三友轩、延趣楼其中一处

底部支钉:3枚

传记:敛圆口、浅壁、平底、圈足外卷。器底有三个细小支钉痕,并刻有乾隆丙申(1776)春御题一首。诗文内容与现藏于伦敦大学大卫德基金会的另一件汝窑盘相同。这件藏于大卫德基金会的汝窑青瓷盘尺寸稍大,底有五支钉痕,并刻有乾隆已亥(1779)夏御题。二者诗文内容完全一致,但台北故宫汝窑青瓷圆洗除了御制诗外,还钤有一「朗润」印,二者在诗文布局上略有不同。

御制诗:祗赵宋青窑建汝州,传闻玛瑙末为釉,而今景德无斯法,亦自出蓝宝色浮。

16.汝窑青瓷水仙盆

品 名:北宋汝窑青瓷水仙盆

尺 寸:6.2cm 深4cm 口纵18.6cm 口横26.4cm 底纵15cm 底横21.6cm

典藏号:故瓷014019

原收藏地:重华宫

底部支钉:6枚

传记:椭圆形盆、侈口、深壁、平底、底足间突出一圈窄边稜,四足,足部可能原与其他水仙盆相同呈云头形,但现已被磨平。器底六个细小支钉痕,并刻有乾隆辛巳年(1761)御题一首。诗文内容和其他二件刻有御制诗的水仙盆完全一致,都提及水仙盆传为猧食器,也就是猫食盆的传说。

御制诗: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便是讹传猧食器,蹴秤却识豢恩偿,龙脑香薰蜀锦裾,华清无事饲康居,乱碁解释三郎急,谁识黄虬正不如。

17.汝窑青瓷“丙”字碟

品 名:北宋汝窑青瓷碟

尺 寸:高3.3cm 深2.4cm 口径12.9-13.1cm 足径8.9cm

典藏号:故瓷017698

原收藏地:景仁宫

底部支钉:3枚

传记:侈圆口、浅壁、平底、圈足外撇。底部有三细小支钉痕,口沿并镶铜扣。这件汝窑青瓷碟,底心刻篆书「丙」字,「丙」字周围并刻有乾隆甲午年(1774)春御题一首。台北故宫收藏有二件刻有「丙」字款的汝窑青瓷碟,对照雍正七年(1729)活记档匣作一条,不知道是否即是当中提到的「丙字圆笔洗二件」。此件作品在1936年曾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编号Porcelain No.19。

御制诗:淡青冰裂细纹披,秘器犹存修内遗.古丙科为今甲第,人才叹尔或如斯。

18.窑青瓷盘

品 名:北宋汝窑青瓷盘

尺 寸:高4.4cm 深2.8cm 口径21.4cm 足径15.5-15.7cm

典藏号:故瓷017855

原收藏地:古董房

底部支钉:5枚

传记:敛圆口、浅壁、壁呈弧形、平底、圈足略高且外撇,依足沿痕迹看来,该处原应镶有铜扣,但早已脱落。底部有五支钉痕,并刻有乾隆戊戌年(1778)仲夏,也就是乾隆四十三年五月御题一首。此件作品在1936年曾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编号Porcelain No.17。

御制诗:周尺将盈尺,宋瓷方是瓷,晨星真可贵,劫火未曾亏,薛暴宁须议,完全已足奇,穆然陈绨几,独切水圆思。

19.汝窑青瓷水仙盆

品 名:北宋汝窑青瓷水仙盆

尺 寸:高6.1cm 深3.8cm 口纵15.8cm 口横23.1cm 底纵13cm 底横19.5cm

典藏号:故瓷017699

原收藏地:养心殿

底部支钉:5枚

传记:椭圆形盆、侈口、深壁、平底、底足间突出一圈窄边稜、四足、足呈云头形。1936年曾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编号Porcelain No.26。全器满釉不露胎,仅在器底留下五个支钉痕。目前传世汝窑水仙盆共有五件,一件藏于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其他四件都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五件水仙盆中,只有这一件以五支钉,其他四件都是六个支钉烧成。

20.汝窑青瓷盘

品 名:北宋汝窑青瓷盘

尺 寸:高3.8cm 深2.3cm 口径18.4cm 足径12.7cm

典藏号:故瓷013962

原收藏地:永寿宫

底部支钉:5枚

传记:敛圆口、浅壁、壁呈弧形、平底、圈足略高且外撇。底部有五支钉痕,并刻有乾隆乙未年(1775)孟春月,也就是乾隆四十年正月御题一首。

御制诗:虽非髻垦足钉遗,已自为佳今重之,物以少珍有如此,玩当丧志戒惟兹,精评早具辍耕录,剏制猶存修内司,古北秦甎古于是,却谁属目義堪思。

21.汝窑青瓷“奉华”碟

品 名:北宋汝窑青瓷奉华碟

尺 寸:高1.9-2.1cm 深1.6cm 口径12.8cm 足径10.1cm

典藏号:故瓷018048

原收藏地:养心殿

底部支钉:3枚

传记:浅圆碟,口沿镶铜扣,底有三点细如芝麻的支烧痕,并有「奉华」二字刻于盘底中心。奉华二字刻痕细,内填硃红,由其痕迹观察应为支烧之后所刻。这件汝窑磁碟是现存三件刻有奉华款的汝窑瓷器中,唯一的一件盘碟类器皿。对照雍正七年(1729)活计档匣作一条,很可能即是汝窑清单中所指的奉华字圆笔洗。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术考古实验室是从1999年开始对古陶瓷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建立了一个产地和年代明确的古陶瓷标本数据库,主要解决古陶瓷研究方面的疑难问题,实验室进一步表示,数据库在2008年已经成型,又经过近十年的补充,除了柴窑和北宋官窑,典型窑口的标本收集工作已经完成,今后将逐步健全和完善。中科院高能所核技术考古实验室建立古陶瓷标本数据库的基本原则是:所有的标本必须是可以准确溯源的,收集的瓷片数量必须满足测量数据统计分析要求,这样数据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2018年4月4号皇朝遗珍古陶瓷实验室在北京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签署了“古陶瓷成分检测评估合作协议”,双方同时宣布,今后皇朝遗珍古陶瓷实验室的陶瓷成分检测报告将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术考古实验室联合出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岸故宫珍藏38件汝窑汇总,让你一次看个够!
台北故宫藏21件汝窑全·附传记(下): 11-21
台北故宫21件汝窑完整介绍(含视频)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世之汝窑瓷器
* 【汝窑】一起来鉴赏:台北故宫21件汝窑(二)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21件传世汝窑瓷高清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