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建构主义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研究
基于建构主义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研究
作者:黄 槐 仁 出处: 发布时间:2006-11-08 阅读次数:1411

摘要:本文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从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出发,结合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就如何设计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构主义;多媒体课件;学习

   1、引言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近几年呈现出来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由于它交互性强、表现形式丰富、有利于分层教学、信息量大等优点,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电教手段,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制高点。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特征出发,针对现有多媒体课件教学环境、课件内容、课件教学评价体系,就如何设计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研究。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结构主义,其核心是研究学习者知识建构的机制问题,建构主义是现代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应具备积极性的学习、建构性的学习、累积性的学习、目标指引的学习四条核心特征,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求知的需要,学习者用发现法、探索法等方法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设法加以验证。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判断或检测其学习行为是否有效或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1)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2)“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识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3、基于建构主义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建构主义教学的理论认为教学应该在一定的环境和情景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者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指导者。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中,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设出一个与课程内容相符、与现实环境相似的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相比,虚拟环境既能保留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也能除去现实环境中能对学习者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的不良因素。更为重要的是虚拟环境可以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现实世界处于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出现的场景同时置于统一环境之下;也能创设出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出现、或人类不能到达的环境,使学生处于更加形象逼真的环境中学习。虚拟环境的创建满足了建构主义学习的真实环境的要求。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创建的虚拟环境允许学生对其中的对象进行一定的操作(如旋转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对象、对不同的事物进行组合等),虚拟环境能自动地对学习者的动作做出判断:并根据学习者的指令对整个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一技术特征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使多媒体课件满足建构主义学习的积极性的要求。

    要达到上述要求,多媒体课件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课件教学的实际需要,选题必须精心、准确、体现实用性。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的问题:

   3.1  选题

    多媒体课件的选题必须符合教学大纲且为本专业的重点难点、高新技术,学术前沿或填补空白的内容,特别是那些用传统媒体和手段表现不了而适合用多媒体手段表现的内容。

    (1)选择能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特别注意选题的“新”、“奇”、“趣”,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处于主动地位,形成直接的学习动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无意记忆、联想记忆成分增多,机械记忆成分减少,会使自主学习更有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适时引入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给枯燥的内容创设新颖有趣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脑、耳、口、手多种感官,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有机结合。

    (2)选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   

    多媒体课件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而设计的,不是简单的“黑板搬家”、“课本拷贝”,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设计应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扩充课本之外的知识。多媒体课件往往通过创建动画或虚拟实验对教学内容进行演释,这样有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尤其在物理或化学的课堂中,用实验来演示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实验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影响,因而总有许多力不从心之处。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开发功能可弥补其中不足,现在我们可运用不同的软件在计算机上模拟实验过程可获得很好的效果。

    (3)选择传统教学难以表达或不能表达的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表达,甚至无法表达的问题。它们有的是真实实验中有危险的现象,有的是要很长或极短时间才能看到的现象,有的是需要反复观察的动态现象,有的是其它手段难以表现的微观现象。动画可以将抽象的无法亲身感知的现实生活中很难出现或不易观察到的现象,真实、形象地模拟出来,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容易收到生动有趣的效果。

   3.2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艺术性及适应性问题

    如何处理既适合界面美观性又适应教学对象年龄特征的媒体信息是课件设计的关键。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一种调动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多种媒体信息为教学服务的手段。课件中涉及的媒体信息越多,其相互间的协调就越重要,如果对它们间的关系处理不好的话,极易使人们的感官互相冲突,影响学习效果。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有审美情趣的教学过程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接受知识,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记忆力,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所以,要想使教学内容以理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符合学习者的心理需求,富有吸引力,设计时就要讲究艺术性和审美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心理特征、认知结构、思维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在同一教学环境下,接受知识信息的能力也各有不同。因此,媒体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点。

    (1)文字   

    文字是多媒体课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课件的文字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文字会使画面失去魅力,使观众厌烦,所以文字内容应力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对那些实在舍不去的文字材料,可用热字、热区的交互形式呈现,阅读完后可自行消失。文字的属性要与界面的整体风格,文字所表达的主题内容和谐统一,如标题和结论性文字的字号要大些;庄重的标题用粗黑体,与历史有关的内容用魏碑体,一般的内容用宋体;文字与背景的色彩对比要明显,文字颜色以亮色为主,背景颜色以暗色为主。

    (2)图形、圈像  

    图形、图像所表达的信息远远超过文字,是课件最重要的媒体形式,也是学生最易感知和接受的表达方式。图形、图像一定要清晰规整,若将图形、图像作为学习的内容时,图形、图像要尽可能大并放于屏幕中心位置。作为背景的图像要简洁明了,颜色淡雅,如此设计能够突出主体,有利于减轻眼睛的疲劳和学生对主体内容的感知、理解和记忆。

    (3)视频动画

    动画画面的设计应简洁生动,构图均衡统一,色彩配置和谐明快,动作自然流畅,文字清楚醒目,动画的色调与界面整体风格相符,动画的布局合理。设计时应注意画面中动的成分不宜过多,否则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每个动画都要有目的性,不能单纯为装饰画面而动。

    (4)声音

    课件单凭视觉元素传递信息,会给人单调和枯燥的感觉,合理地加入一些声音对画面可起辅助作用,能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声音包括解说、音乐和音响效果。解说起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应力求做到朴实生动、清晰流畅、通俗易懂、节奏合理、准确无误。音乐是用来深化主题,烘托气氛,转换时空的。.音乐的节奏要与教学内容相符,重点内容处选择舒缓、节奏慢的音乐,过渡性的内容选择轻快的音乐;音乐不能过熟,太熟的音乐容易使人产生联想,感情上形成共鸣,吲起学习者在音乐方面的过度注意,而单纯去欣赏音乐,影响学习信息的获取;背景音乐要随解说的有无,控制音量的强弱。音响是听觉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声音之一,本身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3.3测试评价内容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进行自主性学习一方面要能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自由的控制学习进程,另一方面还应能自行评定学习行为。为达到此目的,可以为多媒体课件设置测试评价内容。在评价系统的支持下,测试评价内容可以帮助学习者评定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并能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做出必要的指导。根据学习过程,测试评价内容包括:课前测试内容、教学单元测试内容和课后总结测试内容。课前测试内容用于在学生还没有进行学习时测试,以此确定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并以此为依据给学生提出的建议性的学习过程;教学单元测试内容用于学生完成一个知识单元的学习后自我检测其学习行为是否达到单元学习目标;课后测试内容用以测定学习者在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后是否达到课程学习目标。针对单元、课后测试内容,评价系统允许学习者可以将自己的测试结果与他人的测试成绩做比较,确定自身在整个学习人群中的状况,调整学习目标;也可以将现有的知识与学习课程前的知识做比较,激发学生学习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多媒体课件同过测试内容及测试系统能帮助学习者完成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可使多媒体课件具备建构主义学习的诊断性和反思性的特征。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侧重于学习者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程.度,因此可以用定量的方法,通过搜集学习者练习、测验、考试、作业及课堂口头回答问题的成绩,然后运用统计、分析等数学方法进行处理,提取出规律性的结论。对于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则多用语言加以描述的,以定性评价为主,评价的结果缺少量化的描述性的资料。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因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了学习能力,还包括了学习动机、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协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因此,多用自然语言加以描述,具有模糊性。只要对评价标准的语言描述加以数量化,就能利用传统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模糊集合理论为把具有模糊性的语言描述进行量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性很强的科学方法,模糊多级多因素综合评判方法,能很好地适用于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多媒体课件同测试内容及测试系统能帮助学习者完成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可使多媒体课件具备建构主义学习的诊断性和反思性的特征。

    4  结束语

    多媒体课件涉及的因素非常多,要使课件体现出建构主义学习特征,应该综合考虑课件所涉及的每一个因素及相关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将学习理论与现有的技术结合起来,设计出能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多媒体课件供学习者选择使用,但如何具体将网络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仍然是一个待深入研究的问题,需要计算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来解决。本文仅针对多媒体课件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提出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参考文献:
  [l]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4期 
  [2]刘育涛,安素平.试论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多媒体课件的情境创设
电视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修改读后感《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3-免费硕士博士论文-论文天下
​多媒体辅助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2.1概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