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易——当代易经——中国圣经——东方圣经
李树森先生以传承、发展和普及中华易学文化为担当,历经十数载之功,潜心易学演研,探赜索隐,覃思心悟,旁及儒、道、释与诸子百家之学说,悟及现代为人处世之心得,编撰而成具有时代价值理念之《中易》,此乃作者读《易》悟道之结晶,亦为易学文化创新发展之正果。
  易学文化源远流长,历经上下五千年而长兴不衰,实在于《周易》文本与中华文化话语体系及符号系统大为相关。就易学文本语境而言,其抽象性、普遍性和不确定性,往往作为易学生发的体系来源,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盖出于此。为后世阐释者提供了一个多元的、自由的理解和把握的空间,成为中华文化永恒的源头活水。换言之,易学作为一个高度抽象的符号系统被理解和解释的过程就是不断吸纳溶解诸种文化、融旧铸新的过程。虽然它有一整套独特而完整的思维方式和话语系统,却是一个永恒的、发散的、开放的系统,这是易学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从伏羲《连山易》、黄帝《归藏易》、文王《周易》之“三易”生成衍发,再经孔子以来历代圣哲之演研,一直到今日,易学不间断地转换着话语特征、改变着理论形态、吸纳着新的思想内容、建构着新的价值体系。就当下易学研究而言,新的视域下的易学研究虽然与古代易学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研究内容,已远非古代易学研究之所能及。
  如有专以自然科学方法和知识为内容的科学易,有以思维为研究对象的哲学义理易,有以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历史易,……李树森先生通鉴《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传统蒙学写作形式和汉语言文化特征,呈现于世人别具一格的易学研究新成果——《中易》,是易学理论体系和组织架构创新发展的重大成果,是能够体现中国气派和时代人文精神的、承上启下的重要思想文化体系,必将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
  纵观其研究成果,《周易》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六爻;《中易》有一百卦,一万爻,其卦序按汉语音、形、义三者相结合而成,并配以阿拉伯数字为序,其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修辞之工整、时代气息之浓厚,是《周易》原典所不具有的。
  乍看《中易》,不过是一些词语大拼凑和大堆积,似无多大的学术价值。但细心读之,可以感受到作者意图,即是欲凭借《周易》之框架、运用古代典籍中常见成语或警句,建构一个贯通古今、具有现实意义和普世价值的文化体系,以达“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目的。
  诚如作者所言:“力求达到学术性和通俗性相统一、严肃性和趣味性相统一、文化性和实用性相统一,使《中易》真正成为传承历史、开创未来,具有民族性、大众性、科学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时代人文思想体系。”
  作者由易学而创立的这种贯通古代诸家之说的、实用性的文化体系,在当下无疑也是易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最高境界。当然,《中易》在词汇运用和排列方面并非十全十美,如以字音序排列卦爻辞,虽便于检索,但文辞之间的内在关联性、逻辑性相对有所欠缺,有的卦辞还用了虚词等等,是谓美中之不足,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完善。但这丝毫不影响该作的现代价值和学术价值。
  在人心浮躁,以经济利益为核心价值的今日,作者这种不为利益所诱惑,静心哲思,潜心演易,为实现自己所确立的传承文化、化成天下的抱负,十几年如一日,孜孜以求,锲而不舍,殚精竭虑,求是创新,其精神极为可贵,令人为之感动与钦佩,是为吾辈当所法学也。
  (作者系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题目为编者所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家库专家.扬易居士介绍
《中国古代宇宙理论研究》(第三章) 河图、洛书的真相及周易模型的源错误
奇门遁甲的科学思维
“大学之道”新解
工匠文化的周边及其核心展开:一种分析框架
易经研究新视角 简评《大学易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