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与老青岛的传统习俗
userphoto

2023.02.21 山东

关注

今天是农历“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按照民间的传统,也是新的一年真正的开始。而口口相传的“龙抬头”,估计很多人还不太明白,关于这句话的来历,在各地也是有着多种版本,说法也莫衷一是。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几位文史研究者和民俗传说,来说一说“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故事,以及老青岛的一些传统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而所谓“龙抬头”指的也是经过冬眠之后,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这一天也叫“春龙节”。


热心网友“涧中细流”

按照老一辈人的说法,在28星宿中,东、西、南、北分别为苍龙白虎朱雀玄武,东方苍龙,有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其中角宿恰似龙之双角。一般在农历二月二这天,大约晚上9点半左右,“龙”的两只“犄角”(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慢慢升起,龙角显露、龙头抬起,这时整个“天龙”的身子尚隐没在地平线以下,故称“龙抬头”。

文史研究者邱若俊

二月二,也叫“青龙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唐朝载初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夺取唐朝江山,改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定都洛阳,改年号为天授元年。此时,玉皇大帝端坐灵霄宝殿,得知武则天篡权夺位,竟敢自称圣神皇帝,随即震怒降下圣旨,洛阳城三年不得降雨。此地有条玉龙不忍百姓忍饥挨饿,偷偷降下一场甘霖,玉皇大帝得知后,将玉龙压在一座山下,山下还立了一座镇山之碑,上写“玉龙降雨犯天条,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百姓为了拯救玉龙,也为报玉龙恩德,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百姓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粒,突然想到:“这金黄的玉米粒就像金豆,炒开了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炒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压在山下的玉龙知道这是百姓在救他,随即喊道:“金豆开花,放我出去”。玉皇大帝往人间一看,只见家家户户院里金豆开花,也为百姓一片感恩之心所打动,随即降下圣旨,召玉龙回到天庭。此时玉龙脱离大山,抬起头仰视天空,随即腾空而起,重新位列仙班,官复原职,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播撒甘露。

此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开始爆炒玉米花、做棋子、炒豆子。大人孩子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五谷杂粮放在中间,称为填仓。其意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屯盈满。

民间风俗传说

“二月二”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所以这一天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



农历二月初二一般也是在“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民间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风雨的主宰,而“二月二”则是龙欲升天开始活动的日子,故曰“二月二,龙抬头”。这时,农民就要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二月二、龙抬头”,万物生发、昂首挺胸,扬眉吐气的意思,故自古以来,人们也把二月二这天,作为了一个辞旧迎新、转来好运的日子。

二月二话风俗

农历二月二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习俗自然就少不了,而且南北风俗也各有差异。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老青岛的这一天里,都曾有过哪些风俗。


传说二月初二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龙抬头的日子,青岛地区民间在这一天里是有很多讲究的,仅次于过年和正月十五。

二月二这天的清晨就要准备好草木灰,在院子里画上五个圆圈和梯子,表示是五种粮食的粮囤,俗称打囤,祈求五谷丰登之意。

将过年香案、香炉中的香根及刌香(即断了的香)点燃,烟熏各个角落,俗称熏虫,一边熏一边口中念念有词的念叨着:“香熏虫、香熏虫,熏过之后不生虫,大人孩子不生病”,以此祈求苍天免除病虫害,赐予家人健康平安。

以前没有自来水,所以要在二月二之前做好用水储备,二月二这一天是不能到井里、河里及湾里取水的,避免惹恼了龙王。


“龙抬头”这一天不动刀不动火,所以二月二之前各家各户都要炒豆子、萁子、烙蛋饼或单饼作为二月二的食物,家有属龙和属蛇的则要在二月初一前进行。

二月二,人们将自家炒制的豆子、萁子与邻居、伙伴、同事、同学、亲戚、朋友等相互馈赠品尝或搅在一起品尝,俗称“入流”,有些爱耍贫嘴爱占嘴上便宜的人,利用青岛方言发音的特点,就将“入入流”就成是说“入入肉”以这种方式取乐,以占得嘴上的便宜,其实“入流”是一种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方式。

二月二也是泥(觅)汉(扛活、打长工者)上任(人)的日子(腊月初八是泥汉下人的日子),即打工者到东家报到上人,功夫市(短工和钟点工市场)开市的日子,宣示着新的一年农业耕作和田间管理的开始。

这一天要将针线、剪刀、刀具封存起来不能使用,因为理发是要用剪刀和剃头刀的。还有“龙抬头”这一天是不能让人按住头的,所以二月二不能理发,尤其是家里有属龙(大龙)和属蛇(小龙)的更是忌讳。

“二月二剃龙头”能转运的说法,也是近些年兴起的。这纯粹是行业商家为谋取暴利的忽悠和炒作,致使这一天理发店人满为患,商家借机涨价。


二月初二龙抬头,诸多事宜有讲究:
龙抬头日不动刀,动刀易伤龙的腰;
不动针线不动剪,免伤龙须和龙眼;
不剃头来不刮脸,龙首安然人平安;
龙王尊严不可犯,用水储备要提前;
觅汉上任为吃饭,歇了俩月忙一年;
立仓打囤盼丰年,五谷丰登粮仓满;
香根熏虫不生病,吃着炒豆吃春饼;
众人入流增友情,香甜互惠好前景。

如上岛城“二月二”传统习俗,节选源自胡延竹老师《二月二话风俗》。



很多人抢在二月二理发,这也源自民间一个“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风俗说法,老百姓二月二之前不能理发。老人说有剃头就会死舅舅,因此剃头就是诅咒舅舅早死。因此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那么“正月里剃头死舅舅”有何来历呢?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

相传清朝建立后,强行要求汉人“剃发易服”,民众虽然表面上不敢违抗清朝剃发令,但据说为了表达对明朝怀念,一些人便集体在正月里不剃头,表示“思旧”。而当时不敢说思旧,随着时间的流逝,口耳相传,以讹传讹,“思旧”的谐音就附会成了“死舅”,遂有了流传至今的民俗。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民间故事: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听童谣,说“二月二”
二月二节与龙有关的民俗
故乡的“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节?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寓意及剪头发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