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学生学习内驱力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userphoto

2023.04.02 山东

关注

一项基于中美八所一流大学的调查数据 (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经历调查项目”) 显示: 中国一流大学本科生的求知旨趣明显低于美国大学生,且其中有约60%的学生属于 “低旨趣、差经历”群体。本研究探究了大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影响因素,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彭静雯

来源:《现代大学教育》2023年第2期

摘要

作为一种内源性的心理驱动力,学习内驱力对大学生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扎根理论的研 究发现: 大学生的感知自主性是内驱力触发的前提,直接决定其他主观认知有无发挥作用的空间; 能力信 念和自我实现的价值追求共同构成自我图式的内涵,它们决定内驱力的水平,对内驱力的发展发挥直接的 促进作用; 通过课程教学设计、支持服务与管理监督可以满足大学生胜任力发展、自主控制感和自我实现 的需要,为学习内驱力的唤醒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过于严苛的控制性管理会破坏学生的感 知自主性,引发其不满情绪; 较好的解决措施是用高期望要求来替代强制性的监督管束。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内驱力; 影响因素; 感知自主性; 作用机制; 扎根理论


问题的提出

学习内驱力作为学习发生的一种内源性心理驱 动力,是深度学习参与的重要构成要素本研究中 的学习内驱力泛指可以引起学习行为的内在刺激或 动因大学生群体出现的课堂沉默学习拖延学 习倦怠等消极学习现象在某种程度上都与内驱力不 足直接相关一项调查显示,中国高校本科生总体 上存在学习倦怠问题,即在学习中容易出现成就感 低行为不当情绪低落的现象[1另一项基于中美八所一流大学的调查数据 ( 研究型大学本科 生学习经历调查项目) 也显示: 中国一流大学本 科生的求知旨趣明显低于美国大学生,且其中有约 60% 的学生属于 低旨趣差经历群体2]由此可见,唤醒大学生学习动机不仅关乎学风建设,还可能成为当前中国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紧迫问题在此背景下,对学习内驱力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 展开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近半个世纪以来,学界关于学习内驱力的影响 机制研究形成自主决定和能力信念两种解释视角。 自主决定视角以自我决定理论学派、需求层次理论 为代表,如德西 ( Edward L. Deci) 、平克 ( Daniel H. Pink) 及马斯洛 ( Abraham H. Maslow) 等人倾 向于把 “自主” ( 对学习活动的自我选择与管理) 置于内驱力构成的首要位置,认为它事关 “自尊” 的基本需要。只有当这种基本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 满足时,较高的需要 ( 认知、审美和自我实现的 需要) 才会出现。能力信念视角以成就动机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等为代表,如麦考恩 ( Rick McCown) 等人倾向于将个体对自身能力、 效能的信念、自我实现的价值感作为内驱力触发的 关键因素[3]。奥苏贝尔 ( David P. Ausubel) 使用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对其进行了更为精细 的区分。[4]无论哪种视角,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强调 学习内驱力是个体对外部环境认知和自身学习需要 整合的结果。

支持内驱力的外部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教师教学层面,它包含教师的主动教学引 领[5]、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课后师生互动的频率[6]、 游戏教学策略设计[7]等; 另一种是学习环境支持 层面,它包含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支持[8]、 同伴互评的学习评价方式[9]、教学交互层次[10]等。 值得注意的是,过多的社会控制或约束[11]、无效 的教学、无聊的课程以及诸如成绩之类的外部激励 措施[12]、学习中的负面反馈[13]、强烈的同辈压 力、惩罚、虚荣[14]会干扰甚至破坏内驱力。

总体而言,已有研究主要采用定量研究法对学 习动机做因素分析和预测,这有助于从宏观层面理 解学习内驱力现象。但是,这些研究难以深刻探究 在真实情境下个体的动机、信念、情绪和外部情境 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过程。尤其是研究中关于自 主决定与能力信念的分歧,如果放在特定的大学生 群体身上,又将得出怎样的结论? 鉴于此,本研究 认为有必要运用质性方法深入到学生的真实学习生 活中,对内驱力产生的具体情境和过程进行分析, 以便我们立体化地理解学习内驱力的影响因素,进 而在针对性的提升措施上寻求突破。

研究过程

一) 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 

学习内驱力作为影响学习的一种情感因素,具 有很强的主观性,更多地受到个体对互动情景认知 加工的影响从内驱力产生的主体———学习者本人 的微观视角,通过研究者与学习者的互动,实现对 其行为和意义的构建并获得解释性理解,是质性研 究法所擅长的前述文献分析显示: 关于大学生学 习内驱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分散,学者对该问题 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这种变量范畴难 以确定的情况下,采用质性研究法更为合适基于 此,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方法与技 术,建构学习内驱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模型

本研究选取的样本 N 大学,是一所省部共建 地方综合性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2007 年成 立的高等研究院是 N 大学在学科交叉背景下创办 的第一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学院,目前已建构 起涵盖全校文、理、工等多个学科,本科、硕士、 博士全层次覆盖的人才培养体系。该院自创立伊始 就将是否具备学习内驱力作为招生条件之一。因 此,从这个学院的学生群体视角展开访谈,具有一 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本研究采取非概率抽样—偶遇抽样方法,选取 高等研究院在读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访谈人数按照 理论饱和度原则确定,访谈采取熟人网络和滚雪球 的方式进行。本次的一对一深度访谈最终有 32 名 学生参与,其中大一学生 10 名、大二学生 9 名、 大三学生 6 名、大四学生 7 名,包含材料、计算 机、物理、法学、公共管理学、新闻传播学等专 业。为了让受访者对学习内驱力达成一定程度的共 识,笔者在正式访谈前会用 5 分钟时间与受访者 交流学习内驱力的内涵与特征; 同时,为避免对 受访者造成不必要的预设,正式访谈中以 “请你 描述一段难忘的专注投入学习的经历” 进 行 导 入,再根据实际访谈现场中自动浮现的相关主题 进行追问,并对体验深刻、思考深入的个案追加 一轮回访。 

受访者编码以 “访谈序号 + 年级 + 专业”的 方式呈现。关于年级,大一至大四分别记为 “01” “02”“03” “04”; 关于专业,用专业类别的首两 字表 示,如计算机类记为 “JS”,法 学 类 记 为 “FX”等。本研究在 32 位受访学生中随机抽取 24 ( 3 /4) 名受访者的访谈记录,用于进行编码分析、 影响因素的提取和模型建构,其余 8 名 ( 1 /4) 学 生的访谈记录用于理论饱和度检验。

二) 数据编码及模型建构 

一是开放性编码。为了对原始资料进行概念化 和类属化,最大程度地拒绝主观性,本研究中的开 放性编码尽量选择受访人的原始语句,共获得 167 个自由节点; 对原始访谈记录中存在交叉、重复的 概念进行反复对照、比较、整合和归并后得到 41 个初始概念,对同类进行归并后集成为 11 个变量 类属 ( 见表 1) ,这构成大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影响 因素。

二是主轴编码。主轴编码是在开放性编码的基 础上发现和建立类属之间的各种联系,以体现资料 中内容的关联性。通过对 11 个变量类属进行主观 聚类,本研究最终归纳得到 5 个主类属 ( 见表 2) 。

三是选择性编码在开放性编码和主轴编码的 基础上,本研究对访谈记录展开进一步的重组整 合和分析,对核心类属进行抽象化后将其确立为 学习内驱力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以此为 线索建立两条逻辑线第一,个体的主观认知是学 习内驱力产生的直接来源,它由感知自主性和自我 图式构成第二,外部环境或事件对个体的主观认 知起唤醒调节和刺激作用,它由课程教学设计支持服务管理监督等外部情境条件构成

四是模型构建本研究的核心类属为 学习 内驱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围绕这一核心 类属的 故事线概括如下首先,作为影响学习的情感因素,大学生对控制感和成就感的认知决 定内驱力产生的来源与程度,它由感知自主性和自 我图式构成其中,感知自主性在内驱力中占据 卡脖子的地位,直接决定自我图式有无发挥作 用的空间自我图式 ( 由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实现 价值感构成) 则主要决定学习内驱力的水平 ( 程 度的强弱时间的持续性) 其次,课程教学设 计管理监督和支持服务作为外部的情境条件,主 要通过对个体感知自主性和自我图式的支持来促使 学习内驱力的产生以及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的转 化据此,本研究建构起学习内驱力影响因素作用 机制模型 ( 见图 1)

五是饱和度检验在外部效度方面,本研究采 用分析类推的方式,即在理论达到饱和以后,对预 留的 8 份访谈文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编码的类 属都能纳入已提炼出的类属中,类属的属性和维度 层面也没有出现新的概念由此,本研究认为,学 习内驱力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模型中的各构成要 素及相互关系在理论上是饱和的


学习内驱力触发的内在逻辑 与支持策略

学习内驱力作用机制模型的 故事线沿着 互动情境条件的支持———个体情感认知的脉络展 开,即学习者在学校所建构的外部情境条件下,对 环境的刺激经过自我主观的认识加工,形成较强的 感知自主性及积极的自我图式,进而提升学习内驱 力它符合 刺激个体心理反应的行为特 征,可以有效地解析学习内驱力产生的影响因素及 其作用机制

一) 学习内驱力触发的内在逻辑: 感知自主 性与自我图式 

感知自主性与自我图式是大学生内部认知加工 的两个层次感知自主性作为基本的心理需求,是 学习内驱力触发的前提; 自我图式则保障学习内驱 力的发展水平以及发展后劲

第一,感知自主性是大学生内驱力触发的前提。 自主性是个体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人对自我发 展具有自决、自为和自治权利的体现。[15]感知自主 性指学生对学习过程中自主控制感的知觉和感受, 它主要指向个体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对非受限可 以做出自由选择的需求。这种需求包括自主从事和 管理学习活动、自主规划学习策略、自主选择有价 值的学习内容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体验和 对自身主人翁地位的认知,能够反过来强化其自我 思维,树立责任意识,甚至提升抗挫能力。自我决 定理论也指出: “支持个体的自主性基本心理需求 有助于增强其内部动机。”[16]有被访者说: “进入大 学校园后最大的憧憬就是学习上的自由,可以自由 地选择学习内容,自由地探索新知,否则就跟上高中没什么两样了。”( S19 - 01-CL) “自己做主的畅 快感,才是我对大学生活最大的向往嘛,高中的时 候大家不是都这样想嘛,到了大学就自由了,不用 在题海中挣扎。”( S25 - 03-XW

我在学习中最为专注的经历体验恰恰发生在长假 时,有充分自由的时间去钻研一项自己一直想要掌握 的技能,用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不知不觉地就沉浸 在其中了我觉得那是一种最舒服的学习状态,整个 长假就过得特别充实( S17 - 03-WL

不仅如此,大学生追求个性与独立的特点也使 他们对自主空间的掌控意识尤为敏感,如果被外在 强制性的任务所限制和约束,他们就会产生失落感 和疲惫无力感,从而削弱其主动性的发挥一项调 查表明,大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与 学业成就呈正相关,而附属内驱力与学业成就呈负 相关17]由此可见,与未成年人对于群体归属感的 需求不同,大学生群体更倾向于对自主探索学习的 需要,而外部的赞许和认可等因素对大学生群体的 影响有限因此,相比于他人对自己能力的认可与 信任,大学生的感知自主性才是学习内驱力触发的前提

我需要整段集中的时间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但班上各种杂事很多,时间就碎片化了,我就是特别 不会利用这种碎片化的时间 ( 无奈) ,觉得做不了什 么事情( S10 - 01-JS

如果非要排个序的话,我认为学习是贯穿人一生 的事情,这一点只有在自己主动地选择去学去经历 之后才能体会所以我更看重的是在学习上能够有让 自己来决定的自由,不是被别人按着你的头去学习, 这样没意义( S12 - 04-CL

我觉得如果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迫切地想要做 的事情,那么即便有这个实力做得再好别人再怎么 佩服你,你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我还是喜欢自 己去随便捣鼓( S14 - 04-FX

看朋友圈里别人晒的各种奖状什么的我很少被影 响到,因为就我自己来说,学习上特别突出的表现别人给你点赞 ( 都不重要) ,在学习上由自己做主才 是最重要的有了自主性,其他的也就自然随之而来 了 ( S02 - 02-FX)

第二,自我图式是大学生内驱力维持的永 动机”。 为将能力信念和自我实现的追求用一个更加范 畴化的概念加以囊括,本研究选取自我图式这个专 有名词自我图式表示个体对自身的看法,包括对 自己 的 能 力效能的信念和自我实现的价值感 等18]研究显示: 自我图式积极与否直接决定学习 内驱力的水平,对其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学生对于 自身积极的概括性认识,将帮助他在学习中不断追 求新知,克服困难,发挥自身潜能来实现自我,这 正是保持强内驱力水平的 永动机”。

自我效能感其实就是一种能力信念,这种信念 让个体在某个背景下为了成功地完成某项特定任 务,调动 起 必 须 的 动 机、认知资源与一系列行 动[19]。尤其对正处于体力充沛、思维活跃、精力 旺盛时期的大学生群体而言,自我效能感在这个阶 段是显著提高的; 而拥有高效能感的个体通常也倾 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目标来验证自己的能 力,从而获得更大的自信; 同时,他们在面临挫折 与困境时也能表现出较强的韧性,进行有效的自我 调节。自我效能感还可以通过影响大学生的情绪 ( 比如决定个体的应激状态、焦虑反应和抑郁程 度) 来间接地影响其学习状态; 不良情绪如果不 能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宣泄,将直接影响其对学习的 投入,甚至引发心理问题。

有时候一边觉得时间不够用,一边又觉得很累, 就是不想学习,但是自己会反思,找出自己到底是想 通过学习获得什么,告诉自己要努力,所以还是坚持 过来了。( S17 - 03-WL

现在已经慢慢学会把压力转化成自己学习的动力 了,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抗打击能力。再遇到失败 时,就不会像以前那样 “抑郁”很多天了。( S15 - 03- JS)

自我实现的价值感主要指向实现自身潜能的成 长倾向,它是个体对学习各方面产生强烈意义确认 和价值认同的一种意识活动,通常外显为学习志向或意愿,内化为精神追求有学者在 2009 年对毕 业一年后的大学生的跟踪调查就印证: 即使实现了 利益目标,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满意度并没有因 此提高,而有目的有目标的学生则明显提高了自 我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20

与国外这一研究结论所不同的是,2019 年中 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结果显示: 大学生的 社会规范型动机水平略高于自我生发型动机,多数 学生读大学不仅是因为超脱功利的兴趣自我提升 或使命担当,而且还受更具现实意义的职业发展家庭阶层跃升满足集体荣誉等因素的影响21]然 而,另一项专门针对 中国优秀科研苗子的质 性研究则认为,真正自由的自主的活动,找回失 落的科学兴趣与科学精神,重拾对科学研究的激情 与热爱等才是激励他们的关键要素22

针对上述分歧,本研究认为,社会规范型动机 的功用毋庸置疑,具备高内驱力水平的大学生群体, 仍然会重视对自我提升和使命担当意识的培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有些人选择早点为就业 做准备也无可厚非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希 望能够为社会为科学发展进步做出一些自己的贡献( S12 - 04-CL)

( 二) 学习内驱力触发的支持策略: 课程教学 设计支持服务与管理监督

提升大学生学习内驱力离不开外部条件的支 持,这里的外部条件主要由校园中的互动情境来提 供,包括课程设计支持性服务与监督管理。 

第一,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师从个体认知角度激 发学习动机的行为

教师主要通过教学设计中的关联知识唤醒注 意反馈与展示三条路径对大学生学习内驱力的触 发与强化产生正向影响这三条路径分别对应教师 的课程教学和评价策略的设计,属于教学设计的 个体性行为实际上,多数情况下调动学生积极性 的最好方法不是直接从动机入手,而是从认知入手它的底层逻辑在于自我效能所发挥的功用: 教师只 有先把课教好,使学生学有所得,拥有有能力学好 该课程的信心,才会让其更多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课程策略上,由于认知发展的丰富性以及功 利主义的影响,对大学生群体而言,学习活动本身 引起的直接兴趣会相对较少,而更多受到活动结果 的工具性价值等间接兴趣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 课程策略中注意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习得的知识技 能在未来工作中的价值,并能与其已有的知识背 景、个人需求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便是关联知 识的技巧; 学生则通过领悟课程蕴含的价值,实现 自我发展、自我整合,创生新的生命意义。[23

我希望老师上课讲的东西能与我所能感受到的联 系起来,比如成功地将一个程序运行出来,我就能立 马理解到之前它是如何在电脑内部运作的( S15 - 03- JS)

在教学策略上,由于学习是一个伴有情绪的 热认知过程,对大学生这个相对敏感情绪带 有明显波动性和两极性的群体,教师引发他们直接 兴趣的关键在于唤醒注意因此,教师个人的人格 魅力目标定向的清晰性以及与学生的互动频次与 深度等都将有助于唤醒学生的注意以及积极学习情 绪的发展有被访者说: 不喜欢完全照着 PPT 读 的老师,能感觉很敷衍,我们看不到这门课程的价 值,如果 ( 上课) 就是 PPT,那我们怎么不干脆 自己看呢?( S03 - 02-XW)

老师上课讲的东西很丰富,随便提出来一个概念 都是很重要的,我们会自觉做很多笔记……我们是能 够感受到老师的用心和负责的好的老师中间还会停 下来问我们有没有搞懂,他讲课的速度我们能不能理 解,能不能跟上,这样我们也不会开小差( S03 - 02- XW)

在评价策略的反馈与展示中,反馈主要指教师 以一种动态学习激励的方式来帮助个体纠正错误调整学习进度完成学业任务展示是让学生在对 学习成果的分享中,提升对新知识或技能的满足感 与收获感,强化对成功的信心学习评价如果能为 学生提供正确的反馈,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 调控激发动机提升自我效能感24]有研究者发 现,如果学生认为评价方式合理,他们往往会采取 深层学习方式,并表现出较好的学习结果25

老师经常给我肯定和鼓励,让我更有热情和兴趣,我就会更认真地去做这个东西 ( 研究) ,不会总觉得 自己不行,而是发现,我可以( S11 - 04-JJ)

这也证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直接相关: 若良好的表现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反馈,会反过来增 强个体的学习兴趣; 如此反复,学习进入到一种良 性循环的状态。 

第二,支持性服务是激发大学生积极动力的直 接方式从学校管理角度影响大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方式 有两种,其中之一是直接的助力模式这种模式以 激发学生积极的动力为着力点,通过认可支持学风浸润和自主支持三条路径对学习内驱力产生 影响

认可支持指的是为学生提供学习被认可的公平 的机会提供专业或项目的经费支持和扶持保障 等一项基于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追踪调查发 现: 中国本科教育中的院校支持对学生的学习行 为学习兴趣和学生发展等产生直接正向的影 响26]认可学生的进步并给予奖励支持,实际上是 用学习成果所带来的满足和愉悦来强化行为,帮助 学生建立起完成学习任务和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增 强对自身能力的信念同时,对学生评价制度与配 套奖励制度的前后连贯性公平性及稳定性的保证 也很重要

其实我是在那次偶然获得奖学金之后备受鼓舞, 学习上才变得更加积极上进了,这应该算是一个转机, 给予了我能量。优秀的同学那么多,以前这 ( 拿奖学 金) 都是不敢想的。( S31 - 02-JY)

希望评价方式更客观公正一点,这样付出的努力 和有价值的思想观点能够被肯定,被看见,那就会 更有动力继续深入地探索下去( S22 - 02-HG)

学风浸润指借助校风学风等校园隐性文化氛 围的影响,为个体提供同侪榜样力量示范以及共学 的交流平台相互督促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能够 带动个体的学习积极性; 尤其对大学生群体而言, 榜样示范可以让他们在替代性经验中,通过观察能 力相近者的进步来进行模仿学习和展开自我指导以前在那个班上过于认真学习甚至会被视为异类, 晚上很晚还在学习的时候,室友就凑过来说

哟,居 然在学习啊( 模仿语气) ,觉得挺阴阳怪气的吧,就 不愿意在宿舍学了( S10 - 01-JS

实验班里都是一群热爱钻研的人,学习的激情就一 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有时候一起在食堂吃着饭大家都能 聊起上课时的一个问题来 ( 大笑) ( S29 - 01-GG)

自主支持指的是管理制度赋予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学习和参与决策表达诉求等的学习权力对 大学生自主学习权力的支持与保障,实际上也是对 其自我管理能力的认可与信任,这正是增强学生能 力信念和提升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方式国内一项专 门针对工科生的实证研究表明,学生对培养方案设 置专业选择支持学习科研资源支持的认同度越 高,他们为自我挑战为社会责任感而学习的动机 就越高27]有被访者指出: 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课 程更积极,甚至上这节课的前一天都是高兴期待 的。”( S08 - 02-GS) 有益的课是用来选的,有趣 的课是用来蹭的,我愿意为感兴趣的课程付出自己 的课外时间。”( S12 - 04-CL)

以前经常有一些讲座就刚好安排在我们的午休时 间,上了一上午的课还要被拉去听自己不感兴趣的讲 座,就很烦,但是,在和学校反映之后就改了合适的 时间,感觉我们确实还是有受到重视( S09 - 02-DZ)

第三,控制性管理是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外 在压力源

相比前述以直接助力为切入点的支持性服务, 控制性管理则主要用学业负担和学习压力的方式, 通过高期望要求和管理监督两条路径来激发学生的 负面情绪,对其内驱力产生影响。

高期望要求主要指学校管理层及教师对学生提 出的高目标要求和期望等。它实际上是利用期望效 应来促使学生发挥主体性,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和态 度来处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它发挥作用的 过程是: 教师在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向 其传递更高的期望要求,给予适度的压力与挑战; 学生感知到激励,形成对教师期望的承诺,进而内 化为自我期望,以便在行为上向期望逐渐靠近。师生基于共同认同的期望构成心理契约的内容,再通 过期望—承诺—达成—期望的良性循环,达成彼此 间和谐共振的互动状态。这不仅有助于教学和教育 效果的实现,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基于内在认知需 要的学习动机,还有逐步上升为情感需要,甚至达 到超功利意境的发展空间,因而,具有更强的持久 性和抗挫性[28]。有被访者说: “因为很早老师就知 道我读研的想法,他相应地比较关注我,要求也会 更高,这让我也倾向于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这样才觉得没辜负老师的期望。” ( S28 - 04-HX) “老师对我们的要求都挺高的,还会给我们发一些 线上高质量教材让我们进行学习,这让我觉得自己 是与众不同,可以胜任的。”( S17 - 03-WL)

管理监督指学校以控制和监督为目的的强制性 要求以及禁止式约束等它通常以既定的任务目标 捆绑明确的奖励与惩罚 ( 比如挂科学业警告甚 至无法顺利毕业等) 进行现阶段最典型的莫过 于为了响应教育部整顿本科教育教学秩序严格过 程管理的要求,各校所采取的严格考试纪律取消 清考制度课堂花式打卡等管控制度它发挥 作用的底层逻辑在于,通过激发大学生逃避批评或 惩罚的本能,满足他们内心对于自信及自尊心的需 要,以及不希望被他人质疑自己学习态度或能力的 愿望等,来反向提升其学习动力有被访者说: 管制肯定有用的,一定要有这方面的引导游戏 那么好 玩,不 管 束 一 些,很难收心去学习的。” ( S23 - 02-HG) 一到考试周就特别拼,废寝忘食, 学习效率很高,真的不想挂科,又丢脸,又有很大 影响。”( S30 - 01-GG)

讨论与建议

学习内驱力的本质是内在的,其内源性特征意 味着所有外在互动情境的支持与干预只有引发学生 自我认知上的改变才能发挥作用教师对课程教学 的设计学校所提供的支持服务与管理监督,也正 是因为可以满足大学生胜任力发展自主控制感和 自我实现的需要,才发挥对学习内驱力的支持和保 障功用

基于此,在对能力信念与感知自主性的深度讨 论上,究竟谁才是影响大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因素? 依据前述对学习内驱力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的讨 论,从认知主体———大学生的角度而言,答案无疑 是感知自主性。

一) 学习自主权: 是否需要以能力来交换 

对于多数地方性普通高校而言,学校管理中的 人性假设倾向于认为,学生如果不加监控就会沉迷 娱乐、放纵自我,所以,学校沿用的依然是工业革 命时代培养产业工人的那套以服从和命令为根本指 导思想的管理措施,把规训与惩罚作为制度设计的 起点,以控制和权威为目的,害怕对学生的能力信 任只会导致放任和骄纵,忽略了外部环境给予的能 力信任在促进学生能力信念上可能发挥的积极作 用[29]。学校管理者倾向于以束缚、控制、压制、 监管等为手段对学生施加消极的压力影响,达到刺 激学习内驱力的目的; 同时,在课程教学设计层面 则督促教师加强对学生反馈与展示的过程评价,以 达到对其全方位的监督管理。这种控制性的措施往 往会破坏学生的感知自主性,引发其不满情绪,甚 至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有被访者 说: “学校会有一些讲座,但却是以强制性的方式 要求打卡; 本来我是感兴趣的,这样要求以后反而 让我会有抵触。”( S13 - 03-FX)

那些大大小小没有价值的活动很烦,有时甚至还 占用午休的时间,严重影响学习状态……我认为大学 生应该要有足够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真正想 要通过学习得到什么,而不是消耗在各种没有意义的 强制性安排中( S32 - 04-XW)

于是,在这场拉锯式的 博弈中,多数高 校的特色实验学院/班采取一条折中式的路径——— 学习自主权要通过制度对其能力的认可置换而得这意味着学习自主和能力信念间的关系以 交换为形式,进入了一种微妙的和谐状态在此过程 中,制度以赋予学生更多学习自主权的方式对其能 力表现给予肯定与鼓励,它将激发学生对深层学习 策略的使用,帮助他对自身取得的成就保持积极的 感受,这就更加提升了他展示自己能力的欲望和自 我效能感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如果学 习自主权已然成为一种需要交换才能获得的有条件 的权力时,大学作为自由学术的制度保障[30]这一 根本又当去向何处呢?

二) 高期望要求替代强制监督管束: 平衡适 度的策略

作为对自主和自由无限向往的大学生群体,如 果是在他人控制的无法遵循自己意愿的不安全环 境里进行学习,那么,即便最终享受到成就感自 我效能感等学习权利,他们仍将产生很大的挫败 感长此以往,他们还将无法树立起为自己学习的 责任意识,发展出相应的学习意志力和学习韧性等 良好品质,实现自主管理和自我约束从这个层面 而言,主体性是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但 是,对于校方而言,由于个体的学习能力始终处在 动态的变化中,加之学校管理制度的刚性化与滞后 性,很难做到与学生能力完全匹配的精细化管理因此,如何在控制型管理和支持型管理之间寻找到 一个平衡点,给学生提供适度的自主支持,营造出 学习的安全感和和归属感氛围,使学生不至于因过 于自由而放任自我,也不至于在严格控制下出现被 动应付的状况,这才是学校管理制度的 痛点”。

本研究认为,相比于会剥夺学生自主控制感的 强制监督,同一范畴之列的高期望要求虽然也是以 施加学习压力的方式来刺激内驱力,但是,由于它 以信任和期望为原动力,学生是在被认可的前提下 接受挑战性目标,这将牵引他们全力以赴地朝着教 师期望的方向发展,由此进入到良性的期望效应循 环中。所以,这是学校管理中可以替代强制监督管 束的一种解决策略。

结 语

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的方式,以研究者本人为 研究工具,采取自下而上对原始资料逐级提取概念 的方式并对这些概念进行归纳和抽象化。大学生学 习内驱力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扎根理论是小样本建模,仍有可能漏掉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比如: 学习自主本身包含为自主选择的一切后果承担责任 的应有之义; 权力和责任只有统一起来,才构成真 正意义上的学习自主。然而,访谈记录文本几乎未 提到与此相关的表述,甚至有被访者对实验班的末 位淘汰制这样评价到: “我承认我近来的学习状态 确实不太好,但这就意味着会被 '淘汰’回原来 的学院,真让我觉得挺难接受的。”当然,这也恰恰暴露了大学生群体对学习自主认识的片面化,他 们向往的其实是不用承担责任后果的自由选择。

此外,本研究的访谈对象本身具有强内驱力的 特征,对于这个特殊群体而言,通常也拥有一套更 为成熟和独立的学习与认知策略。比起外在的其他 制度的支持和引导,不加束缚和干扰的信任与支持 也许才是他们更为看重的要素。访谈对象的这一特 殊性无疑强化了本研究对学习自主重要地位的诠 释。但是,对那些本身自制力不强、学习动机不足 的学生来说,则可能会存在着解释力不足的状况。 

因此,大学生学习内驱力模型的科学性还需要 进一步检验。不仅如此,受研究者个人在学术知识 积累和理论敏感度上的缺陷,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 最终结论。未来可以考虑在本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实 证调研,通过量化的方法对学习内驱力关键影响因 素间的路径关系及其影响程度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以此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大经典学习理论
教师招聘考试易错重点之学习动机
教师资格笔试经典考点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大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的实证研究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三、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