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霍 进:不断超越自己

​克拉玛依日报(2008年9月8日 星期 一)

霍 进:不断超越自己

  姓 名:霍 进   单 位:陆梁油田作业区   职 务:党委书记   经理

  口述:霍  进  记录:常晓艳  江  池  摄影:江  池  

  霍进,你进了重油开发公司油田研究所,有本事就在10年之内,成为新疆油田稠油开采方面的专家。

  这是我对自己立下的誓言。

  为了实现这个誓言,我奋斗了整整10年。人活着就得有个追求,我立下这个誓言,就是要督促自己不断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我毕业到克拉玛依时,组织部调配科科长把我分到重油开发公司,他在办公室里指着友谊路对我说:“看见这条路了吗?一直走到头就到了你的单位,去吧。”  

  立志干出名堂来  

  就是顺着这条路,我在重油开发公司一干就是17年。我的人生经历就像克拉玛依油田的稠油产量一样,100万吨时就想着150万吨,需要不断提高、不断超越。

  我1967年9月出生在玛纳斯,祖籍重庆,我的父母都是60年代初来疆的支边青年。

  父母教育我们,只有刻苦学习,考上大学,才有前途。

  我是家里5个孩子中比较幸运的一个,除了小妹上了师范院校,剩下的3个继续在团场。

  我生活在兵团,那里的教学质量还是比较高的。我小学、中学的成绩在班里都是前几名,高中到了新湖农场中学,成绩是中等偏上。而同样优秀的姐姐为了补贴家里,初中毕业就放弃了前途,跟父母招工了。

  我一直梦想能和地质队员一样背着背包,握着指南针,在大自然中探寻宝藏。所以1986年7月填写高考志愿时,我选择的全是地质、石油专业。

  我知道学地质、石油很辛苦,但当时国家对石油等产业特别重视。

  我偏科偏得厉害。高考前,英语老师对我说:“霍进啊,你如果英语成绩差,只能上个一般院校。”我在很短的时间内,主攻英语课程,高考成绩居然是64分。

  1986年8月,我以高出录取分数线30多分的成绩,如愿以偿地拿到了西南石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9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背上行囊,踏上了去天府之国的求学行程。这是我第一次独自远行,此前,我只到乌鲁木齐参加过一次全国数学竞赛,就再没有离开过家。

  走进大学校园,我真正体会到世界是如此多彩,体验到大学生真的是我们这个国家的骄子。校园依山傍水、绿树成荫。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还不富裕,但学校建设得特别好,十几层的实验大楼、图书馆、室内游泳馆、运动场,让我既充满希望又兴奋不已。

  我高考成绩是440分,在疆内还算可以,可进了大学才开了眼界,江浙一带的学生有的考到500多分。我逍遥自在,可心里有底线,不能在班上落后太多,否则一旦被甩下,就赶不上了。大学4年里,全班60个学生,我的成绩一直保持在20名左右。

  1990年6月,我毕业了。我一口咬定回新疆。

  我热爱石油事业,立志要干出点名堂来。所以下基层实习的一年时间,修井队、采油队、输油队、化验室等单位都干过。

  那时候,师傅们让我干啥,我都干,大热天平井场、冰天雪地抬油管,只要分配给我的活我都干。我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我是来学习的,就算干错了,被师傅臭骂一顿,我也高兴。毕竟是一次经验教训,下次我就不会再犯错了。  

  将命运抓在手中  

  平时我就喜欢写点东西,大学里还是文学社成员。实习一年时间里,没有朋友,也没有其他爱好,除了学习就是看书。

  一年后,我因为表现不错,被分配到重油公司研究所工作。

  我当时有两个师傅,他们给我分配的工作比较多。干的工作多了,锻炼的机会也多。很多人统计资料怕麻烦,没关系,我来干;有的同事写东西是弱项,没事儿,我来写。

  慢慢的,大家就对我刮目相看了。有的人说我是书呆子,就知道干活。而我心里很清楚,活干得多了,就能摸索出自己的经验来。多干活就是给自己积累经验,一旦调换了工作岗位,很快就能适应工作需要,干好工作。

  1995年,我竞聘当上了开发室主任。1996年,我又被提升为研究所主管开发的副所长。同年,我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中加国际稠油会议”。这是一个国际性的交流会,我在大会上作一篇关于九区稠油监测技术方面的报告。

  2000年,我33岁,成为油田公司学科技术带头人,二级厂处最年轻的副总地质师。2001年不满34岁时又担任了重油开发公司总地质师。2003年35岁时,成为重油开发公司主管生产的副经理兼总地质师。

  2004年荣获第二届新疆青年科技奖;2005年被聘为新疆油田公司技术专家;同年获第十四届孙越崎青年科技奖;2006年又被评为新疆油田公司“十五”科技杰出贡献者。

  十年前许下的一个誓言,我奋斗了10年,终于实现了。我知道,只要认准目标,持之以恒,付出就会得到。命运其实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的经验是:自己能掌握的一定要牢牢抓住,比如考英语、写论文、晋职称,包括上硕士、博士,成为专家、教授。这些80%是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所能掌握的,而只有20%来自机会。做好十足的准备就等机会,机会一来,立刻积极主动争取,如果外在因素影响太大,失去了也就无怨无悔。  

  机遇青睐有心人  

  是什么巨大的动力让我成就了今天的自己?首先是勤奋。我认为人生在不同的高点要有不同的追求,有了新高点后,就要向更高点奋进,就像稠油产量一样要年年有新高。

  其次是机遇,我的座右铭是“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提供的”。我认为我就属于这类人。提前练好本事,就等机遇。

  为了更好地工作,我1997年重回母校,读石油工程专业研究生,2002年接着读博士,2005年毕业了,现在还想学点什么。

  仅仅事业成功不算成功,我还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妻子是总医院的护士,也是爱学习的人,跟着我上完专科上本科,现在是医院为数不多的本科护士。儿子从1岁半开始上幼儿园,现在15岁,独立性很强,像我了。

  我教育儿子,必须有良好的品质、良好的人际关系;身体一定要健康;学习一定要中等偏上。

  我的父母已经回到了他们魂牵梦萦的重庆,过着叶落归根的晚年生活。作为儿子,我对他们是孝顺的。对于自己的兄弟姐妹,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雪中送炭很有必要,但锦上添花就不必了。

  2002年春,时任重油开发公司经理的陈荣灿在大会上说:“霍进啊,你有本事3年内把稠油产量搞到150万吨,到那时,奖励你65万,15万归你个人,50万归项目组,你想咋发就咋发。”

  我直接说:“陈经理,我可做记录了。”他说:“在党委会上做出的决定,还能不算数吗?”

  那年,重油开发公司的稠油产量是120万吨。第二年年底,陈经理调升油田公司安全副总监,离开了重油开发公司。第三年,稠油产量真的超过了150万吨。

  后来,油田公司党委书记徐卫喜和陈荣灿副总监到重油检查工作,徐书记特意问我:“陈荣灿把钱给你了吗?”陈副总监笑着说:“要是我还在重油,肯定给。”  

  铆钉不当扳手用  

  我在重油时广泛调动员工积极性,上产会战特别多。刚开始组织会战,还有一些年长的作业区经理、科长不服气。作为管理层,每个月的目标要完成到什么程度,必须有预见性和前瞻性。那几年,我们规定,科长必须每周上四天井,双休日有一天一定要在井上。

  我最大的缺点是脾气火暴,爱训人,这好像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但我从来不给人穿小鞋。我用人的基本原则是“人尽其才”,你是个铆钉,我绝不会让你当扳手。

  值得骄傲的是,自2001年到2007年的7年时间里,重油开发公司稠油产量从100万吨增长到了200万吨。尤其是发现并开发了九区J230齐古组油藏、九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这两个重大发现让我2005年成为新疆油田公司的技术专家。

  2007年,重油开发公司配产195.8万吨。当时老区在超产,新区也很主动,我们预测这一年最有可能实现历史性辉煌。2月份,在昌吉召开的生产运行会上,当着孙晓岗副总经理和各厂副厂长的面,我表态发言:在油田公司正确领导下,发扬敢于胜利的长征精神,勇于奉献的铁人精神,力争重油产量突破200万吨,实现重油开发公司历史性辉煌!

  谁想,“五一”刚过,我被调到开发公司当副经理兼总地质师。  

  过去成绩归于零  

  我思想有些波动。我在重油公司各方面工作都非常优秀,为什么偏偏在冲击200万吨大关时调动我的工作呢?就算真要调单位,最起码也让我实现200万吨目标再调动嘛,这是我的梦想啊。

  2007年底,重油开发公司全年生产原油200.08万吨,超产4.28万吨,成为新疆油田开发史上第三个200万吨级的采油生产单位,获得了陈新发总经理的嘉奖。

  后来有位领导这样评价:“重油公司没有霍进在滚动开发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就没有今天的辉煌。”有这句话就够了。

  我虽然离开了重油开发公司,但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对重油公司的感情特别深,我的青春献给了重油,我伴随着重油的成长而成长,感谢重油让我成为技术专家,让我在“四十不惑”时,就成为了博士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到开发公司上班没几天,我就发现这个新岗位的不同:在重油我只是将熟悉的几个区块驾驭得游刃有余,而现在面对着上百个陌生的区块,点多、面广、形势复杂,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领域的知识。

  我告诫自己,这是一个转折点,将是对我人生的极大考验。同时也意味着我在重油的努力和成绩归零,我所有的工作将在开发公司从头开始。

  面对产能建设区块零散,方案成熟度低,预探出油气井点少,成本控制难度大等方面的压力,在主管领导的带领下,开展了四大油藏评价会战和三大产能建设会战,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960.35万吨,超额460.35万吨完成了2007年油藏评价任务。钻新井1438口,建产能176.02万吨,新井产油85.30万吨,较好地完成了产能建设任务。

  同时,我主持完成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九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研究与开发》荣获2007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还带动大家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3篇论文,其中一篇在全国水平井工作研讨会上获得了一等奖。在开发公司的一年,使我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得到了进一步锻炼和提升。

  我满怀信心,准备大干一场时,领导找我谈话了,要调动工作。  

  要比巨人更优秀  

  今年4月,我调到陆梁油田作业区担任经理、党委书记。

  我心里高兴呀,不是因为当了正职,而是又要面对一个新的挑战。陆梁油田作业区是沙漠明珠,曾经创造了一系列的辉煌。我深深知道:创业难,守业更难。

  到了陆梁,我根据生产形势,组织了“奋战60天,日产水平上5650吨,向建党87周年献礼”上产会战,使原油日产水平从4月末的5350吨,上升到6月末的5660吨,两个月里增长了310吨,在油田公司率先踏上了完成产量任务剩余水平的步子。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陆梁以前的发展成就得益于科技创新,今后的发展也要依靠科技。因此,我们在6月初组织了油田开发技术座谈会,邀请各方面专家为作业区持续发展出谋划策,明确了今后3年的发展方向和技术思路。

  200万吨稳产5年是二次创业的主旋律,是衡量二次创业是否成功的标准。

  我的过去就让它过去吧,我每到一个新单位后,就将以前的荣辱归零。在陆梁,二次创业的方向已经明确,二次创业的号角已经吹响。我要从头开始,带领作业区向三大发展目标发起冲锋。一个人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到陆梁上任后,我又对自己发誓:你站在巨人的肩上,一定要比巨人更优秀,这才是霍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最少的投入,寻求重油开发效益最大化
重油
脑洞大开的“稠油开发”(知识量巨大、烧脑、深入!)
国内外高含水油田、低渗透油田以及稠油开采技术发展趋势
【数据】中石油水平井及压裂应用
合力攻坚“百亿吨级”大油气盆地!胜利与新疆油田开启全方位合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