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超常儿童教育

教育机会均等不仅仅是要提供一个学校,同时还要提供适合儿童能力、个性方面的教育。超常儿童由于智力发展、认知能力特别强,有时反而成为老师责怪的对象。许多超常儿童放在普通班可能就是所谓的“坏”孩子,因此最重要的是因材施教。

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力水平远远超出其年龄阶段的儿童。超常儿童教育问题有四个方面:

一、智力超常儿童教育缺乏教育法规的明确支持。

在特殊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智力超常儿童获得特别教育的权利都受到立法保障。我国尚缺乏明确的法规政策,多数学校还不能认识到为智力超常儿童提供特殊教育服务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二、智力超常儿童教育的服务规模十分有限。

无论是大学的少年班,还是中小学的超常儿童实验班,都需要很大人力物力投入。这些特殊班级里需要专门的课程设计、教材设计、教学设计,还需要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和单独的管理队伍。这些条件在普通学校中很难得到满足。目前,这些特殊班级只在某些大城市的极少数学校中存在,每班每年的招生不过十几人或几十人,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

三、智力超常儿童教育的形式还很单一。

我国智力超常儿童教育形式主要是大学少年班和中小学超常儿童实验班中进行的加速式教育。在这一体系中,儿童在小学阶段读4年,中学读4年,1415岁升入大学。加速式教育虽然有效地缩短了人才生产周期,但存在以下两方面弊端:由于加速式教育模式对人力物力投入的需求较大,缺乏大面积普及的可能性;学龄期是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加速式教育模式中,这一时期被人为缩短,加之学业压力较大,包括同伴在内的各方面成长环境也比较特殊,很容易导致智力超常儿童在学业和智能上孤立发展,而其他方面的成长受到抑制。由于以上原因,多数国家并不提倡加速式教育的做法,而更提倡针对智力超常儿童开展丰富式教育,也就是让智力超常儿童在普通班级中正常成长,同时给他们提供更丰富的活动机会和更有挑战性的课堂要求。

四、教师队伍关于智力超常儿童教育方面知识的普遍欠缺。

现行的教师教育体系中,无论是职前教育还是职后教育,学习内容都很少包含智力超常儿童教育的知识,多数教师不仅不能有效地指导普通班级中的智力超常儿童,甚至还没有认识到对他们进行特殊对待的必要性。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智力超常儿童教育需采取以下两方面的改革措施,一方面,要加强相关教育法规和政策建设,明确智力超常儿童应受到区别性对待之权利。同时,在师范教育和教师职后培训中增加相应知识结构,使教师了解智力超常儿童的特点和教育对策。另一方面,改进现存的加速式教育形式的同时,在普通学校广泛开展丰富式教育活动,使全部智力超常儿童都有机会获得区别性对待。国外已对丰富式教育开展了多方面的探索,以下几种方案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区别式课程方案:

虽然智力超常儿童被安排在普通班级,但教师从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任务要求上都要为智力超常儿童提供特别的设计,让每种智力水平的儿童都感受到课程的挑战性,都有机会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第二,抽离式教育方案:

每周利用部分时间(例如每周1)让智力超常儿童离开自己的班级,与那些具有同样智力水平的同伴一起活动。活动内容既可以是在资源教室中开展自主学习,也可以是在某些方面接受深入的培养,例如参加领导才能训练、科学探索活动、艺术活动等。

第三,导师制教育方案:

从校内(教师)或校外社区的资源(大学生或专家)中为智力超常儿童选择一位能够帮助他发展特别兴趣的指导者,二者通过一对一的深入交流,充分满足智力超常儿童的兴趣发展需要。 

 

 

 

 

不求最好,但求尽力

——我的女儿丁然

丁然,女,198932日出生,1999年到2003年就读于江苏省天一中学,2003年到2007年就读于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电子工程系),2007年到2008年底就读于纽约大学,获硕士学位,20091月开始工作。

200932日是丁然二十周岁生日。正常情况下,她应该就读于大学二年级,然而,女儿丁然已经硕士研究生毕业,并在全球金融危机猖厥、就业极端困难的大环境下找到了一份跟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现就职于加拿大Dialogic公司设立在美国新泽西洲的研发机构,致力于视频、通讯等软件开发。

回顾女儿的学习与成长之路,速度虽快,但不急不躁、顺其自然,不求最好,但求尽力。

丁然出身时父母都在军队服役,父亲每周回家一次,母亲每天八小时工作,不能迟到早退,并且工作地与居住地距离遥远。二岁刚过,丁然就随母亲不论寒暑的早出晚归赶单位班车上幼儿园。五周岁便离开父母来到无锡乡下的外公外婆家,开始了小学生涯。亲人离别难得相见,开始时电话那头总能响起女儿想家的抽泣声,常因相思而无法入眠。但她懂得,父母工作忙,她必须面对现实,必须坚强。很快,丁然就喜欢上了学习。在老师的亲切关怀与爱护鼓励下,她较好地掌握了学习方法,年龄虽小,但成绩优秀,当了班长。三年级时母亲转业,女儿便回到了南京。在乡村就读的孩子,一般来说学习成绩比不上在大城市上学的孩子,但她凭着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优秀的学习成绩。大队委、区三好等荣誉加到了中途转学而来的丁然身上,深得各位老师的喜爱,很轻松愉快地完成了小学学业。上小学五年级时,无锡乡下的表哥早她一年于五年级后考上了天一中学少年班,表哥为其作出榜样,丁然也于五年级后考上了天一少年班,又回到了无锡。天一中学严谨的学风、科学的教学理念、优美的校园环境、老师精湛的教学水平,再加上女儿勤奋向上的学习自觉性,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尤其是英语成绩更为突出,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天一中学培养了女儿这棵幼苗,使她茁壮成长。在天一中学,她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学业,用九年时间走完了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的学习之路。高二结束参加高考,录取东南大学少年强化班,她又回到南京父母的身边。

女儿性格温和,但不失个性与主见。孝顺懂事的女儿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上总是通情达理,从不自我。父母一贯主张顺其自然,不刻意追求优秀,只需轻松幸福地生活与学习,因此从不参加各种校外补习班,课后只须完成家庭作业,其它时间基本用于游戏、看电视、阅读等自由安排。女儿兴趣爱好广泛,喜欢音乐(小学四年级时钢琴考过六级)、喜欢棋类、运动等。尤爱美术,空间想象能力较强,能凭感觉画各种物件,色彩搭配明快,临摩的画像很微妙微肖,美术老师认为其美术可造。

女儿一路顺利完成学业,跟她的自觉勤奋与能跟上学习节奏是分不开的。初中阶段年龄尚幼,对物理等课程的理解力不足,故成绩总处中游。但女儿有不服输的动力,上课认真听讲尽力理解,下课后费心复习多思好问,将每一秒自习时间用到极致,通过努力,她很快就适应了少年班的高速教学方法,理解力不断提高,同时学校深厚的学习氛围,科学的教学方法及老师生动有趣的授课方法,使其进入高中后学习兴趣更浓,成绩不断攀升,跃居年级前十名。丁然在任何时候,都是同阶段同学中年龄最小的,她上课时思维活跃,发言踊跃,获得过“举手疯子”的雅号,最难的问题老师几乎总能在她那找到正确的答案,老师也感慨地说,丁然年龄最小,但学习态度最好。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她一直是这样学习的。东南大学为百年老校,校风踏实不浮夸,学习氛围深厚,只要认真学习,就能掌握许多实用的科学前沿知识。尽管丁然喜欢美术设计、文学研究等丰富多彩的专业,但既然选择了枯燥乏味的工科,自然又很面对现实,使出自己认真自觉学习钻研的干劲,并较中学更投入,尤其在大二阶段,学业最繁重,同时又得准备出国考试内容,她总是废寝忘食,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宿舍与教室间,每天十一点多才从教室回到宿舍,路上电话报一下平安。慢慢地,在高手云集的强化班又能出类拨萃、名列前茅,并历次当选年度三好生。每周回家一次,但休息天并非放松日,每次回来总带回一堆作业,通篇厚厚的英文版数理课本,让人叹为天书,功课安排紧凑,学习任务饱满,常常于凌晨一二点我一觉醒来看她还在灯下静静地看书编程,任何疑难问题都要钻研透彻解开为止。在认真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大二时通过竟选当上了系宣传部长,经常用自己的小天赋设计一些宣传招贴画等丰富学生生活,圆满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她的成绩与表现,毕业后能明确保研,但她不满足于国内的学习天地,认准目标,准备毕业后继续到美国学校深造。自大二开始便致力于GRE相关准备,写了好多各种题材的作文,录在MP3上,无论行走或坐车都不放过学习的机会,多听多思,最后考得了较好的成绩,如愿地申请到了美国纽约大学,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一大目标。

有些学生成绩特别优秀,但社会适应能力极差,心理年龄赶不上生理年龄,老大了还离不开父母的怀抱。而丁然不仅学业优秀,生活自理能力还极强,她还有一股吃苦耐劳的拼劲。记得刚识字后就看了《小公主》,此书对她影响很大,里面主人公莎拉是她为人处事的榜样,自己取的英文名字也叫莎拉,要求自己象莎拉那样,独立坚强,顺境中不得意,逆境时不伤感,时刻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自小吃饭穿衣总是随父母安排,从不提过多要求。幼时总穿家做的衣裤,还从中体会着外婆和奶奶一针一线的辛苦,从不羡慕其他女孩花枝招展的小公主打扮,心安理得地过着俭朴日子。从小就养成了能吃苦不娇气的品德,五周岁时去北京旅游,因时间安排较紧,马不停蹄地走了一整天,大家都疲劳万分自顾无暇,眼见着丁然满脸疲惫,吃力地走着每一步,但仍坚持着,不叫苦叫累,还想着照顾大人的情绪,同行的院士爷爷由衷地夸丁然太不简单,独立坚强,自己家年龄大点的孙女根本无法与她相比。日常生活中丁然不爱奢华,不图享受,体会着父母挣钱持家的不易,能节约时绝不浪费。大学在浦口校区,交通极其不便,走路、换车,路上要折腾二小时左右。尤其是放假回家,须带回一堆书籍、电脑、衣物等,左箱右包,负重非常。回家途中怕其小小年纪负重过大,我主张直接打车或坐马自达,然而,丁然坚持拿着她的负载采用正常交通方法:先步行到车站,然后按序换车,直到回家。大学四年,每次看着她一人背着沉沉的书包,戴着随身听,离家上学的背影,总是珍惜万分,感受着女儿的独立与坚韧,自信与自强。刚去美国时人地二疏,一片茫然,得自己寻找居住地,办理各种保险及学业相关手续,为了节约开支,自己开伙,烧饭洗衣,但丁然坚强地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稳稳地在异国他乡完成了学业,并如愿地找到了工作。丁然心理素质良好,因年龄小在国内没能申请驾照考试,而美国是一个坐在汽车轮胎上的国家,住地与工作地除了选择自驾汽车别无它法。即将面临的上班,丁然用了一个半月(路训六次)取得驾照,然后,在上班前二三天方购得汽车,短暂适应后一个人在没有导航器的指引下驾车四十多英里在从没走过的路上由临时借住的同学家开到从没住过的租住屋,对一个只靠驾校提供用于应付考试的难得几次驾车体验的人来说,完成如此壮举真是奇迹。

丁然还有一颗孝心与感恩的心,她对父母及小时候带她长大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孝顺有加,总想着给家人带来快乐与惊喜。父母生日时会用自己的奖学金买礼品奉上;出国回家后带回最多的东西就是给家人长辈的营养滋补品及希望母亲永远年轻的美容用品,而她自己总是省吃俭用,不舍得购置衣物等。从小希望家人幸福与健康,懵懂懂事后就以她的方式,别出心栽地在临睡前给每个家庭成员虔诚地祈祷祝福(这是我无意中发现的秘密)。四年级时外公因严重心脏病在上海开刀换瓣,手术风险极大,性命攸关,母亲陪伴在外公身边。在母亲不在身边的日子里,女儿更自觉地学习,少言寡语,时刻担心着外公的安危,当外公渡过了危险期能下床打电话时,女儿激动万分,当时只有九岁的她透露了每晚祈祷外公平安的秘密,外公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四岁时回无锡途中,车站人流拥挤,嘱其跟紧,避免走散,她一本正经地告诉我知道,因为如果走散了就不能给我们养老了,真是令人暖暖的快乐无比。她对小动物不失爱心,三年级时曾经养过一只绿毛乌龟,女儿喜欢万分,然而小乌龟不适应环境,未能如女儿愿长寿,早早夭折了,女儿伤心极了,捧着小乌龟哭了半天,最后带回无锡老家将其埋在绿树下,从此不敢招惹这些生命无常的小动物,看其伤心难过真是于心不忍。她面对弱者总尽力帮助,对自食其力的残疾人充满敬佩,总要求家长给予支持。她对行走在寒风中走街串巷靠出售小物件勉强维持生计的人常抱同情,要求家长购物,尽一已微薄之力。

如今,我女儿的学习生活已告一段落,在美国成了名符其实的白领上班族,丁然很喜欢目前的工作,公司也为其提供着较好的发展前途,项目领导满意于丁然的工作,总夸其有朝气有活力,进步很快,打算年内带其申请几个专利。我衷心希望女儿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我们从小给女儿灌输较多的是凡事不求最好,只求尽力而为。回顾过去,我女儿已尽力而为。女儿刚过二十岁生日,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仍希望她凡事不求最好,只求尽力而为。愿女儿丁然未来生活宁静快乐、健康幸福!

 

父亲:丁华翔

 

刘润聪:乐于探索,坚定执着

刘润聪,男, 1998年小学五年级时,自己提出要考天一少年班,并如愿考上,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全国英语、数学和物理竞赛的一等奖等,他用四年时间学完中学六年的课程。2002年高二时,他考取中科大少年班,年仅15岁。大学期间,“老师和同学都认为刘润聪是一位学习态度端正,学风严谨的好学生”(班主任语);大三时进入中国科大物理学科量子信息部郭光灿院士实验室。06年他主动放弃免试到中国科学院硕博连读的机会,立志出国深造,结果顺利地被美国德瑞科赛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物理系以全额奖学金(含生活费)录取,并获得硕博连读的资格。

 

“润物细无声、聪耳闻天下”, 正如名字一样,他安静、沉稳,聪明、智慧,父母把一切美好愿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刘润聪的成长自然离不开家庭的培养和熏陶,他的家庭也是个“传统型”知识家庭,所以对孩子的培养也是“传统型”的。从小也就是教育孩子要明是非,懂礼貌,并赏罚分明,使他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也为他创造了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都很爱读书写作,空闲时以读写为主,家里少喧闹,多宁静,刘润聪耳濡目染也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小时候翻连环画,他因不识字而倍感苦恼,于是父母就读给他听,不料读几遍后,他就能将其中大部分的文字记住,原来他空闲时,经常拿着书在顺着故事内容想象、默记。

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十分尊重刘润聪的选择,凡事以鼓励为主,给予足够的自主权,遇事多讲道理,让他自己做选择,一旦做出选择,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轻易作更改。小学五年级,刘润聪自己提出要报考天一少年班,考上后到了学校,由于年纪小,一下子适应不了独立生活,曾哭着回家,但父母鼓励他面对困难,不要轻易屈服,咬牙挺过去,结果他很快就适应了天一的学习生活。

刘润聪十分喜欢读书。一到书店,常常是整捆成套的书搬回家,中外历史、文学名著、天文地理、百科全书乃至金庸、古龙、游戏秘诀,只要放假在家,他就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享受这些精神食粮所带来的乐趣,有时一看就是一整天,甚至都会忘记吃饭,所以他兴趣广泛,知识渊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润聪从小就在父母的带领下登泰山,攀黄山;跨长江,越黄河;访古寺,拜先哲;京华宫园,孔子故里,苏州园林,蓬莱仙境,青岛海滩,西子湖畔,趵突泉旁,深圳河边……处处留下他幼小的脚印。借助旅游,长见识,磨意志,洞世间学问,感学海无涯;也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为祖国和人类多作贡献”的心底幼芽。

他还是个爱玩会玩的人,尤其喜欢电脑(未入学就获得了国家计算机等级证书),是同学们公认的游戏“大虾”兼教练,但他不会因为玩电脑而丧失对学习的追求。很多学生打游戏会上瘾,会玩得不愿学习,但他在却游戏中提高自己。当然玩游戏是在他家长的指导下玩的,并能自己控制游戏时间。有次老爸开玩笑说,“低能游戏者拼命死玩,不舍昼夜;中能游戏者按秘诀玩,节度有制……”他随口接道“高能游戏者修订秘诀,掌控自如。”玩《大航海时代》,让他了解的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特产矿业;玩《三国志》,让他感悟“兴亡多少事,几度夕阳红”的人生哲理;玩《三角洲部队》,则锻炼了他眼疾手快、不畏牺牲、跌倒再起的男子汉本色……适量的的游戏,既让刘润聪学到了很多知识,又活跃了其身心,既益智又促学。

说起刘润聪,老师们对他的印象非深刻,数学王老师说:“一般情况下,他作业本上的字很少,通常只有一个结果,对于一道很复杂的数学题,他的答案也是很简单,一目了然,没有一步繁琐的步骤。刘润聪脑子特聪明,经常能够提出与老师不同的做法,甚至更简单的做法。”“他的作业非常的严谨、规范、细致,考虑问题非常周到,考试的话很少由于粗心而失分。”

刘润聪是个平时很少言谈的学生,平时就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钻研难题,哪怕身边再吵再闹都影响不了他,抗干扰能力很强。虽然话语不多,甚至和同学交流常常会脸红,但在学习上很坚毅,只要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一定会与人辩解,直到说服别人或者被别人说服;同样,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他一定会追问到底,从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疑惑,有着强烈的求知欲。由于刘润聪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辞,上课发言吞吞吐吐的,经常被人嘲笑,但他还是照样表达自己的哪怕很不成熟的思想,那种勇气十分令人敬佩!

刘润聪上课有个特点,别人都是用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师,盯着黑板看,耳目并用,生怕漏掉一个知识点,而他上课却只用耳朵来专心听讲,经常低着头,难得用眼睛瞟几眼黑板,手里面一支笔在草稿纸上比划着什么,而他学习的效果似乎也没比其他同学差,相反更好些。到了高中,班里几乎每位同学都戴上了眼镜,而刘润聪却没有,所以老师有时会开玩笑的说,终于知道刘润聪视力为什么那么好了,大概就是用耳朵听课的原因。

刘润聪是一个很懂得感恩的学生,他没有忘记是天一中学给他创造了许多机会,没有忘记母校对他的培养,在中国科大的那几年,一方面他努力学习为母校增光,另一方面,只要他回家休假,他总会到母校看看,看看老师,并向沈校长汇报大学学习情况,甚至在美国留学时也不忘和母校老师联系。

2008年,刘润聪才21岁,按照正常情况,应该正读大学三年级,然而他却已硕士毕业。现在他正在大洋彼岸,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刘润聪立志学成归国,实现“报效祖国和人类的远大抱负”。

22岁的刘润聪,人生还在继续演绎,他一定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朱敏娴:从我校飞出的金凤凰

敏娴,女,1992年录取天一中学少年班。作为我校群体培养阶段的第一届学生,1996年,朱敏娴以四年时间学完中学全部课程,以647分的优异成绩成为当年报考中科大少年班的1000多名考生中的全国状元,此时她才15岁。四年后,朱敏娴同时收到了美国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新泽西州立大学、加州技术学院、伊利诺斯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帕德大学、布朗大学等9所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2001年,朱敏娴走进耶鲁大学,专攻数学,硕士学业完成后她又在耶鲁大学完成了自己博士之路。目前,她在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朱敏娴198111月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就表现出异常的聪颖和才智。1992年报考天一中学少年班时,有道题要求学生背诵一首陌生的七言律诗,当时本校高一年级30名学生背诵的平均时间为3分半钟,她却只用220秒就很熟练地背了出来。之后,要求考生隔15分钟和45分钟再各背一次,每次背诵之间分别穿插一些其他测试,她2次都一字不差地顺利背出来,超常的记忆力惊呆了在场测试的几位老师。事隔十多年后,教她数学的陆韧老师在谈到她时仍为她超凡的记忆力而折服。物理许芹老师记得有一次课上有些同学碰到以前讲过的题目又忘了不会时,朱敏娴马上站起来说出了许老师在什么时候讲过,并指出当时是写在黑板上哪个位置的,让大家佩服的不得了。

“静心大气、严谨细心,做事有计划、有条理,处理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这是几乎所有任课老师对朱敏娴的评价。在天一中学少年班四年学习期间,她始终保持一股子钻劲,且自学能力强,她在初中时就开始自学高中课程,掌握了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她渴望成功,少一时就树立了报考中国科技大学的目标,中学四年,她学习特别刻苦,当别的同学还在玩耍、娱乐时,她却能够静下心来,完全沉浸到自己的世界中,专心一致地看书、做题、学习,同学们都非常佩服她的这种毅力。即使班上吵翻了天,她也能如入无人之地,沉浸在自己的学习世界里一点不受干扰。

朱敏娴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还显示出超常的思维品质。她做每一件事都有严密的思考,连大扫除时擦一张桌子都有设定的程序。她的生活、学习用品摆放得井然有序,课堂笔记、学习卡片记载得清清楚楚。她书写速度很快,但写的字却从不连笔,漂亮的仿宋体工整、娟秀;她的草稿纸比一般学生的作业还要整齐,她的作业比教师的备课笔记还要清楚。她考试的错误率很低,老师们评价她“除非不会做,会做不会错”。一次一名外班的老师在监考时候发现朱敏娴考完后不检查而是在练字,就向班主任许芹老师反映情况,许老师自信的对那个老师说:“她不用检查,只要是她会做的题目她从不出错!”可是,她不会做的题目又能有多少呢?当时班上有几个学习很厉害的同学总是感叹考试考不过朱敏娴,“她真的好棒!”时至今日,同学们还会发出这样的感慨。高二时,没有参加过数学竞赛集训的她,仅凭自己过硬的基本功就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曾经教她语文的过新艳老师评价她“学习习惯佳,是我见过的思维品质最好的学生之一”。

“她的心志总是那么阳光,让人见识到智慧女孩的不凡风采。”这是朱敏娴的同班同学对她的一致评价。在同学中,朱敏娴有很好的口誉,因为她特别肯帮助别人。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她会主动上前帮助,一直讲到同学懂为止。开朗的性格,乐于助人品质,使她赢得了师生的喜爱与尊敬。

1996年,朱敏娴以四年时间学完中学全部课程后报考中科大少年班,以647分的优异成绩成为全国1000多名考生中的状元,入学后再次测试,又在录取学生中名列第一,此时她才15岁。在中科大少年班读书时,由于成绩优异,表现突出,曾连续获得“海外校友基金会优秀新生奖学金” (1996年)、“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 19961997学年)、 “东方通讯奖学金”( 19971998学年)、“中国科学院奖学金” (19981999学年)、“优秀学生三等奖学金”( 19992000学年)等5项奖学金。一名学生在4年时间中连获5项高档次奖学金,这在中科大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中科大少年部主任朱源这样评价朱敏娴:“该生思想上要求进步,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学习努力,成绩优异,在班级中成绩名列前茅。任少年部学生会学习部长,工作积极努力,受到同学的一致好评。是一位德智体全面发展,且有培养前途的好学生。”

2001年,正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的朱敏娴同时收到了美国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新泽西州立大学、加州技术学院、伊利诺斯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帕德大学、布朗大学等9所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一时轰动了中科大校园。最后,她选择了著名的耶鲁大学,专攻数学,硕士学业完成后她又在耶鲁大学完成了自己博士之路。目前,她在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朱敏娴同学能有今天的成绩是家庭和老师对她的栽培,当然更是同她自己的努力分不开的,真是“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我们期盼着朱敏娴同学的明天更加美丽,未来更加灿烂!

 

 

家有女儿初长成

家有女儿初长成,当我女儿王宇希今年高考以681的高分如愿以偿地考上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硕博八年连读时,很多人问,你是怎么教育女儿的?其实,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家庭教育只是给她打好基础。天一中学近几年来,每年有数十人考上清华北大,因此我女儿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天一这个优秀的群体,得益于天一校长先进的办学理念,得益于天一老师无私的奉献、精湛的教艺。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主要分三阶段来实施教育:幼年、小学阶段,孩子正处于似懂非懂阶段,所以我扮演的是“严父”。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我严格地让她知道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她将来的成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初中阶段,女儿刚离开家庭到学校过集体生活,更多地需要关心呵护,所以我扮演的是“慈母”,从生活,学习上关心她,让她感到父母是多么疼她,爱她,让她顺利的融入集体生活。高中阶段是冲刺的关键时刻,也是青春躁动期,心理上容易产生各种问题,所以我扮演的是“朋友”,站在她的角度,为她出主意排忧解难。这样她就和你无话不说,我也就能随时掌握她的思想动态,及时对她进行心理辅导。

关键的冲刺---高考,似乎只取决于成绩,但成绩的取得不仅仅是学习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这些因素就像土地,没有一方沃土,是无法在上面种植出硕果来的。所以我很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的养成教育。

学习的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当孩子成绩出现低潮时,家长千万不能数落,训斥,责骂,而应该鼓励她找出原因,哪跌倒从哪爬起来。我经常对她说:一个人摔倒是难免的,但是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这次摔倒了就要找出原因,下次不再犯同类错误,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吧。至今我还记得,女儿象棋全国赛失利后,擦干眼泪再进比赛的身影,还记得,女儿高二考试成绩下降后,在考后总结中写给家长的话:“相信我会爬起来的。”……失败—成功—失败—成功,女儿就这一次次的摔倒中逐渐培养出了自信,坚韧不拔的意志。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井底之蛙是没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的。所以一有机会我就让她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各类培训比赛。每次比赛获得成绩在于其次,主要是开拓眼界,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她也就有了更高的奋斗目标。一次次的比赛也培养了她胜不骄败不馁和在各项重大考试中不怯场的良好心理素质,因此高考时她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

初高中阶段,可能是孩子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时期,经常听到有些家长抱怨孩子有逆反心理,也听到孩子说与家长有代沟。其实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关键是要让孩子信服你,用句比较流利的话说,家长也要与时俱进。孩子喜欢的动漫,电脑,你也要有所熟悉;外面流行的新名词,新玩意,你也要有所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你也要有所洞悉……这样孩子在说些什么,你也不至于全然不知,你也不会让孩子觉得你“老土”“落伍”“没有共同语言”了。当然,让孩子信服更重要的是你要有所“成就”,碌碌无为的人在孩子心中是没份量的,所以与其苦口婆心的唠唠叨叨,不如以身作则,自身做到乐观上进,在工作上有一技之长,做个积极向上的表率。

天一少年班是住宿的,但家长不能认为孩子住校只要关心生活就行了,学习和习惯养成就放任了。家长应随时关注学校教育,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倾听老师的教育意见。亲其师,信其道,只有信服老师才能学好那门学科,因此当听到孩子在你面前抱怨某个老师某些不足时,你应该告诉孩子,老师与你无怨无仇,不管他做法如何,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想帮你做得更完美,你应该换个角度去接受老师的教育。帮老师在心目中树立威信,也就是在为孩子学好这门学科打好基础。

家有儿女初长成,每个家长在培育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是不同的,我只是谈了一些共性的问题,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相信各位家长也会各显神通的。

爱、责任、沟通

——教育孩子的体会

转眼之间,儿子已如小树般茁壮成长,虽还未枝繁叶茂,却也根正干直,心中一直庆幸在孩子成长最关键的时刻选择了天一中学这块沃土。正如天一中学的教育理念“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一样,家庭教育又何曾不像老师一样需要不断探索、发掘、培育孩子的可造就之处,一路走来,我们觉得孩子教育中三个最关键的词应该是:爱、责任、沟通。

首先,要把握爱的尺度,丰富爱的内容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孩子连母鸡都会”,关键是怎么爱,为此,我们认为关键要把握好爱的尺度,现在独生子女普遍受到过多的爱,而溺爱只能养成自私的孩子,我们始终认为做人比学业更重要,从孩子小时候起,我们决不纵容、溺爱孩子,不给孩子物质优待,不追求名牌,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因此孩子至今在生活上没有过高的要求,不会因为光怪陆离的物质诱惑而影响自己的求学主业。同时还注重生命意识教育,既热爱自己的生命,也爱他人,爱自然,父母以身作则,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在爱的氛围中成长,孩子潜移默化,也经常能对长辈嘘寒问暖,对同辈、同学谦让宽容。虽然我们在生活消费方面严格要求,但在精神生活消费方面不吝投入,比如欣赏高雅的音乐会,假期多次带他出去旅游,在这个过程中增长了见识,学会照顾人,追求真、善、美,充满生活热情,培养了孩子健康的生活情趣,健全的人格,我们觉得这是孩子一生受用的良方。

其次,要加强责任意识教育

责任是立身之本,因而是家庭教育最根本的原则,在这一点上,家长应该言传身教,我们自己无论对工作还是家庭都能有高度的责任心,在内能保持生活方式健康和生活态度积极,不断学习新知识,在外勤勉工作,都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孩子的敬佩,因此无需讲过多的大道理,孩子明白他最主要的责任就是勤奋学习,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孩子在校担任舍长和班长,据我们了解,他并不是为了做学生干部的的虚荣,而是出于主人翁意识和锻炼能力需要,我们就教育他要尽心尽职 ,任职期间也确实做到了不计较得失,吃苦在前,主动做好服务工作,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在一些生活细节上我们也注意强化他的责任意识,如自己份内的事我们决不包办代替,无论是自我生活料理和学习任务都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在学校获得了好成绩,除了给予必要的鼓励和赞许外,我们从不搞物质刺激,而是让他明白:有老师、家长和自己三方的付出,他应该取得这样的成绩,从而保持一颗平常心。

再次,要探究沟通的技巧

尊重、理解是沟通的前提,家长在教育中最忌高高在上,独断专制,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孩子,这样孩子很容易逆反。因此,我们非常重视与孩子的交流,一方面让孩子觉得父母尊重并理解自己,另一方面可以从交流的信息中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对的地方予以充分的赞赏与肯定,错的地方一起分析探讨,当然交流也要注意时机适当,方法灵活,内容丰富,否则“老三篇”孩子也容易厌烦。为此需要家长也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理念,正是做到了这样,孩子从不认为我们之间有代沟,平时很乐意与我们交流。小到个人情绪、班级动态、家庭琐事,大到国家大事、世界风云都是我们谈话的内容,从中正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另外对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予充分的尊重和支持,比如孩子从小学开始喜欢篮球、足球,我们不认为会妨碍学习,而是督促他通过训练锻炼意志和毅力,比赛时,只要有空我们就会去观看加油。直到高考也不限制他的课外阅读,我们做的只是激发他的求知欲,引导他的阅读品味。当然,我们之间有时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矛盾,我们总是设法当面平和地沟通,有时当面难以解决的通过书信的方式更深入地交流。比如,一模考得不理想,孩子很沮丧,我们当时也有些急噪,孩子为此很伤心,发现问题后,我们及时给他写了一封长信表示歉意,同时回顾他曾经取得的成绩,客观全面地分析失误的原因,对他精神慰藉,帮他树立信心,孩子很快调整了心态,顺利完成了二模和高考。总之,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平等交流确实能在家庭教育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述三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爱是基础,责任是原则,沟通是技巧。因为爱,所以有责任,因为有责任,所以易沟通。

 

应该说,以上只是我们在教育自己孩子这个个体时的粗浅认识,教育无定法,但只要家长们从知识、修养、心理等多方面入手探求教育规律和方法,并针对孩子个性特点因材施教,那么就一定会让孩子成人、成材。

 

李天洋家长

079

 

【备注】李天洋,2007届少年班毕业生,2002年从沁园小学考入天一少年班,2007年录取清华大学

 

家庭教育是孩子学业成功的重要环节

惠祥兴

我是天一中学2007届高三(2)班惠旻同学的家长,惠旻13岁考入天一中学少年班,在五年的学习时间里,先后获得江苏省初中数学竞赛一等奖、北京数学爱好者冬令营一等奖,2006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江苏赛区一等奖并以名列前茅的成绩代表江苏省参加在温州举行的总决赛,取得了2007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铜牌,取得了大学保送资格,成功地通过了清华大学保送生冬令营测试,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现就读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作为一个天一少年班学生的家长,人人都希望孩子能通过五年的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并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本人认为,孩子学业能否取得成功,主要取决于如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孩子自身的因素,包括个人的天资、心理素质、学习方法和勤奋程度等。应该说,作为天一少年班的学生,能够从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其个人的天资是没有问题的,就象沈校长所说:“天一中学的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少年班的学生更是如此。但孩子的心理素质、学习方法和勤奋程度等因人而异、差距很大,是造成孩子学业成绩差异的主要因素。二是学校和老师的因素。在天一中学这样一所五星级的全国重点中学,有着全国一流的硬件设施,有学校领导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路,有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更有在无锡地区乃至江苏省内一流的天一少年班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敬业精神,这已为多年来少年班学生的高考和数理化生物信息等竞赛的骄人成绩所证明。三是家庭的因素。各个家庭的情况和条件都不相同,可以说是千差万别,少年班学生的家庭同样如此。应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好的学习方法和勤奋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是培养孩子学业乃至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我想就家庭教育问题谈几点体会,供大家作参考。

一、适度注重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既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识量,又可以提高孩子学习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自我学习的能力,这往往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惠旻上小学的时候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对数学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我们就有选择地购买了一些华罗庚学校的数学参考书让其自学,这对于他在少年班期间参加各种数学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受益匪浅。早期教育因人而异,要结合孩子的兴趣所在,让孩子感觉到接受知识不是外在的精神负担,而是一种内在的心理需要,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二、做孩子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往往是无穷的,特别是对于当前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的示范带头作用往往对孩子有着较大的影响。我们夫妻俩都是八十年代的硕士研究生,都曾经是大学的讲师,有着比较深厚的知识基础,但我们并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在调回无锡工作后,本人通过考试取得了经济师、注册会计师和计算机等级等证书,还获得了高级经济师任职资格,孩子的妈妈则通过考试取得了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等证书。不断的学习既使我们有了更多选择良好职业的机会,又无形中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使惠旻形成了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方法。少年班的学生并非都是“神童”,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孩子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联系。中科大曾担任过七届少年班班主任的朱源教授把良好的学习方法归结为“五先五后一总结”,即先计划后学习、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做题、先思考后提问、先回忆后小结,最后是年中和年终进行一个小、大总结。对于少年班的学生来说,我感觉到非常关键的一点是一定要让孩子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防止问题积少成多。惠旻刚进入天一少年班时属于基础较差的一个,在少一时经常成绩在班中排在最后几名,以后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方法,终于在少二结束时挤身于年级的前几名。

    四、建立与孩子平等的和谐关系。父母与孩子关系不和谐的原因有两种:一种过于严厉,一种过于溺爱。过于严厉的,父母与子女容易产生隔膜,造成孩子在家长面前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两面作风。过于溺爱的,容易养成孩子唯我独尊的任性性格,自私且依赖性强,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承受一点点委屈和挫折,不被同伴接受,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容易遭受失败。在我们的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是平等的,当孩子做错事或流露出一些不良行为时,我们会毫不迟疑地要求其纠正,并讲清道理,但我们从不打骂孩子。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我们从不加以指责,而是帮助其分析原因,提醒其今后要努力。当孩子取得成绩或做了好事时,我们会及时给予鼓励,但从不满足孩子提出的过份要求。

    五、合理安排假期的学习。寒假和署假期间是孩子学习相对轻松的间歇期,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过一个愉快的假日。首先要帮助孩子制订家庭作业计划,确保孩子完成作业;其次,每个假期我们会带孩子上一次新华书店,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参考书和其他书籍。另外,我们会根据孩子的意愿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我们先后带孩子参观了上海科技馆、海底世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中山陵、夫子庙等许多有纪念意义的地方,有一个暑假还安排其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勤工俭学活动。在假期中,我们从没要求孩子参加过各种补习班,也从来没请过任何家教。

    六、适当讲究策略。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月假或寒、暑假中,应当适度让孩子上上网、玩玩电子游戏,前提是不能沉湎于网络游戏,要保证作业的完成。我们发现,适度让孩子上网可以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做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即使是孩子考上大学以后,我们同样要求孩子每天抽一定时间学习外语,其余时间可以适度上网,这样让孩子非常乐意接受。

    七、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是一对不可分离的教育主体,学校教育需要家长持续不断的支持,家庭教育需要学校给予科学的指导。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谐一致、相互补充、形成合力,教育才能成功,孩子的学业才能取得成功。建立家校沟通机制,一方面可以让老师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另一方面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共同帮助孩子改进不足、取得进步。作为一个少年班学生的家长,首先要准时参加学校举办的家长会,以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学习家庭教育的正确方法、了解孩子所在班级的基本情况;其次要经常上学校的网站看看,及时了解学校的崭新情况;最后,要经常与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班中的表现、孩子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以便在每周探视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督促其发挥优点、改正缺点,这一点对于成绩较差学生的家长来说尤其重要。惠旻在少一时我们频繁地与班主任老师的沟通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大幅提高起了一定的作用。

八、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选择,作为父母,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和大人一样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后,惠旻参加了多次数学竞赛、各种数学冬令营和夏令营,当时我们是有想法的,一方面当时江苏省已经取消了竞赛得奖的加分优惠,另一方面担心过多地将精力用于竞赛会影响到其他课程及高考成绩,曾建议孩子放弃竞赛。但惠旻对竞赛很有信心,坚持要参加到底。在孩子作出了选择后,我们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经济上给予了大力支持,结果证明孩子的选择是正确的,最终惠旻在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并获得了大学保送资格。同样,惠旻的录取志愿是自己选择的,我们作为家长只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

惠旻由进入天一少年班时一名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到五年后成为无锡地区2007年两个清华大学保送生之一,是他本人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的结果,是天一少年班老师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结果,也是家长积极配合的结果。

    借此机会,我要对天一中学的领导、老师和园工们说一声:感谢你们,天一中学辛勤的园丁们。同时,我也祝愿天一少年班的同学们能通过五年的拼搏取得良好的成绩,给学校、老师和家长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孩子都不尽相同,所以,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理才是最重要的。我在这里举一个小例子供大家参考。

陆天昊刚进天一少年班时心里老是觉得害怕,怕什么?就是怕被淘汰出局,离开少年班。为什么?主要是因为自己考进少年班的成绩并不算优秀,在班级里当时只是排在第二十三名;二是看到来自各地的同学一个比一个“强悍”,一个比一个出色,心里很是紧张。作为家长,看到这样的情况,能够做的,就是不断地鼓励,打气,希望能消除他的这些顾虑,但效果并不理想。事也凑巧,进少年班不久,天一开展文体项目竞赛活动,其中有一项目是围棋比赛,比赛不分年纪组别。我想机会来了,因为陆天昊在小学时曾专门学过一段时间的围棋,棋艺说不定在同学中能够名列前茅呢。我匆匆地带他去围棋室参加比赛,结果还真的不错,在比赛中竟然没有对手,甚至高二,高三的同学都成了他的手下败将。经过这次比赛,我看到儿子脸上露出了许久不见的自信与笑容。啊,终于找到了,我终于找到了恢复孩子自信的方法。我惊喜地发现,儿子从那以后再也不害怕了,成绩在班级里的排名也不断地上升。其实,我知道陆天昊的围棋水平,他充其量也只能与很业余的人比赛。我庆幸在那一次比赛里都碰到了一些很业余的选手,更庆幸我这一招还真灵,从此找回了他的自信。

我认为,少年班里孩子的天资都很好,学习成绩都很优秀,但如何树立孩子强烈的自信心理,把自己良好的天资优势发挥出来,这一点非常重要。自信心不仅给孩子带来勇气和力量,还能迸发出活力。在孩子缺乏信心的时候,家长就应该寻找点燃其信心的导火线,在鼓励,表扬孩子的时候要说到点子上,让他(她)确实感觉到(或者说发现)自己的优势或特长,并在平时的学习中发扬广大。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不是全才),他(她)应该是而且完全可以是在某一特定领域里的天才,这就够了。家长的心态也要平和些,不要太贪心了。

 

陆天昊家长

20079

【备注】陆天昊,2007届少年班毕业生,2002年从崇宁路小学考入天一少年班,2007年录取清华大学。

什么是超常及超常儿童

古今中外有表现非凡的儿童存在,要正确的认识超常儿童,为他们制定出适当的教育教学计划,有一个明晰的定义至关重要。

1.“超常一词的由来及释义

1)神童、金人

我国古代将那些才智出众、少年得志的儿童称为神童在古希腊,哲学家伯拉图把那些聪明异常的儿童叫做金人,指稀少、珍贵的意思。

2)天才(Gifted

据权威的英文辞典(web—ster College Dictionary)记载,国外文献中经常使用的天才” (Gifted)一词始于1644年,但广泛流传是在英国的人种学家法兰西斯·高尔顿(Sir Francis Galton1822 - 1911)的《遗传的天才》(Hereditary  Genius1869)一书出版以后。高尔顿认为,人的禀赋先天所有,是遗传所得,绝非人力所为,故称天才,有天生之才之意。

3资优”(giftedness and  talents)

美国1978资优教育法案的定义:资赋优异者(the gifted & talented)指在学前或中小学阶段,经过鉴定,在下列领域有卓越表现或高度潜力者:(1)一般智能,(2)特殊学业性向,(3)创造能力,(4)领导才能,(5)视觉及表演艺术。       资赋优异 (giftedness and  talents)指的是在一般智能、学术性向、艺术才能、创造能力、领导能力或其它特殊才能等领域有卓越潜能或杰出表现者。今日我们对于资赋优异采取的是广义资优、多元才能的概念。

 “资优的意思是说天资优异或资质优异。然而,在给那些在某些方面表现非凡出众又具有某些先天残障的人以一个合适称呼时,资优似乎有点牵强了。郭为藩在《特殊教育名词汇编中》对资赋优异一词作了详细解释。资赋优异儿童泛指那些在思考、推理、判断、发明和创造能力明显超出一般同龄儿童的儿童。

4超常supernormal)、超常儿童supernormal children

我国的心理学家刘范、查子秀等首先于1978年提出了超常supernormal)或超常儿童supernormal children)的术语。一方面,这些儿童的非凡表现不完全是天生的,而是先天因素和后天教育培养两者交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超常儿童只是儿童群体中一的部分,而不是完全不同于儿童群体的独立群体。实际上超常一词也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低常常态超常就构成了一个连续的整体。而且,那些具有特殊才能的人也可以被理所当然地包括于超常的范畴了,因此,超常一词同时包括了英文中常用的gifted(天才)和talented(专才)儿童。 超常儿童是指智能明显超过同龄常态儿童发展水平或是具有某种特殊才能的儿童(教育大辞典,1990年)。

5)超常人才和超常儿童的辨析

所谓超常人才,一般是指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中,其能力超群的高端稀缺人才,如学习新技能的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等均很突出;其业绩和效率超群,并能在人才队伍中起骨干和核心作用者。神童超常儿童都不等于超常人才,二者不是必然关系,希望不要过早地为孩子贴上此标签,这给人才的发展增添了人为的心理压力;大、中、小学的阶段成果,如升入了名牌中学或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或什么奖等仍为潜超常人才,尚不是最终的超常人才。人才的成长是一项从摇篮教育到社会用人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家庭教育,大、中、小、幼的学校教育和社会用人思想等一系列的教育和制度。在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偏误,都会使一个天才被埋没乃至被扼杀。

2.关于超常儿童的几种认识

1)传统的智商界定

在二十世纪初心理测验兴起后,人们提出智商(IQ)作为定义天才儿童的标准。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推孟认为天才儿童是那些智商超过140的儿童。     普通心理学认为,人的智力水平是呈常态分布的。有些人智力发展水平较高,有些人智力发展水平较低,而大多数人的智力属于中等水平。68%的人的智商在85115之间。他们聪明程度属中等。智商分数极高与极低的人很少。一般认为智商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不到1%。

后来,人们对以智商来标定的天才的观点有人提出了异议。如托伦斯(Torrance)认为,如果用传统的智力测验或类比推理测验的分数为标准来鉴别天才儿童的话,就有70%具有创造才能、将来可能作出巨大贡献的优秀人才可能会被漏掉而不是被发现。

2)吴武典的资优行为

如果资优(超常)学生指的是经过专家鉴定,智商至少在130以上的学生,为数必然相当有限,一般父母及老师接触资优学生的机会就很少了。

但我们若能抛弃这个标记,不说资优学生,而谈资优行为,那么可能有10%30%50%,甚至更多的孩子有资优行为。为什么呢?因为资优行为是可以培养的,每一位小孩或多或少都可能会有资优行为的表现,从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的观点来看,更是如此。所以,资优(超常)学生是可遇不可求的,而资优行为却是不难发现的,只要为人父母、老师的多细心观察。资优的孩子在智能上的表现通常是学得快,学得多,记忆力强,或是具有创造力。然而这些在能力方面的特质,若没有资优行为的催化,便很难发挥出来。

哪些是资优行为呢?它包括持久的好奇心及长期的努力,并且能够在没有外力逼迫、诱导的情况下,自发的学习,乐于学习,也懂得学习的方法。此外尚包括具有广泛的兴趣、喜爱富挑战性的事物,如做困难的题目等。

因此,先天具有的潜能,并不能决定个人日后的成就;一个人的成就主要决定于其潜能发挥的程度。也就是说,一个人是否最后有所成就,最重要的因素是努力,而不是智力。

3)加德纳(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

20045月加德纳教授在北京国际多元智能研讨会的《关于多元智能的反思》的学术报告中提到:传统的智能理论完全忽视了我们大脑的发展,背离了进化论,多元智能理论在这方面给予了特别的注意,注意到大脑的不同部分的功能。传统的智能理论无法反映特殊的人群,比如说超常儿童、智力障碍儿童、自闭儿童等,这些儿童的智能型态是很不同的。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支撑多元智能理论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和知识领域相联系的八种智能:

言语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听、说、读和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认交流的能力。

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 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逻辑数理智能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

视觉空间智能 (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指感受、辨别、记忆和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身体动觉智能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自知自省智能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

交往交流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

自然观察智能 (Naturalist intelligence)  指个体辨别环境(不仅是自然环境,还包括人造环境)的特征并加以分类和利用的能力。

加德纳在华东师范大学演讲时说:你今天回家了,碰到你的同事和朋友,他们说,你今天听到加德纳的报告了,你得到的真谛是什么呢?我现在告诉你,第一,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个体差异上,个体差异是多元智能理论的关键,如果你觉得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就不是多元智力理论的方法。第二,如果你想帮助某个儿童理解某个概念和观点的话,就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帮助他,这样他就会对这个概念有深入的理解。

我要在最后结束的时候说,智能本身是中性的,它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坏的方面。我现在和我的几个同事研究的一个项目叫做优质工作(Goodwork),优质工作有很多的意义,一方面是讲某人有很高的创造性,在智能方面很优秀;另外一个方面又特别强调道德和社会责任,这两方面要结合在一起。我花了整整一个时代研究智能,但是,我现在要讲的是,素质教育要比智能更重要,如果一个人很聪明,但是他没有运用这种智能来为人类社会来做有意义的贡献,这种智能是无意义的,所以,培养一个人的素质,对社会更重要。

超常儿童的心理特征及成长的基本规律

1、超常儿童心理结构模式

认知方式:

一是超常与常态儿童认知不同方面差异程度明显不同,超常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数类比推理的成绩与同龄常态儿童的差异最为显着,语词类比推理次之,图形类比推理及观察力的差异较小。这一趋势随年龄增加而显得更为突出。

二是超常与常态儿童认知不同方面构成的模式有明显不同的特点。超常儿童是以难度较大的创造思维和数类比推理较高发展为特征的认知模式,其中由于思维的突出发展,使他们的观察和记忆也带有明显的不同于同龄常态儿童的理性色彩。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逻辑性等较强,善于抓住观察对象的本质特征,采取独特的方法完成观察任务。

三是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认知发展的趋势不完全相同。常态儿童认知不同方面各年龄的平均成绩随年龄增长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而超常儿童认知不同方面各年龄的平均成绩则未见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有的地方如创造性思维从表面分数看有增加,但统计上差异不显着,这很可能与测验的难度不够有关,这说明超常儿童随年龄增长需要更大难度的测验,才足以鉴别他们的潜能。

个性特征:

一是超常儿童的抱负、求知欲、独立性、好胜心等方面明显优于常态儿童,但坚持性和自我意识方面,不同的研究尚未取得一致的结果;二是个性特征与学习成绩好坏密切相关,智力优等的学生中,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个性特征。

上述结果,无论从认知(包括创造力)还是从个性都表明超常儿童有显着优于常态儿童的特点。但超常儿童之所以成为事实上的超常,并非是某一或某几个方面心理元素发展的结果,而是与其心理结构的整体发展有关。研究者通过超常与常态儿童质与量的对比,认为超常儿童心理结构是由智力、创造力和非智力三种成分的独特组合而成的,其中,智力是发展的基础,创造力是发展的高度,个性心理则是发展的动力和支柱。

“超常儿童的心理不只是智力和才能的高度发展,而且是优异智力、创造力及良好的非智力个性特征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

2、超常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

超常人才一般具有下列个性特点:

ü         强烈的史命感 ;即兴趣→乐趣→志趣(目标或梦)。这是一种聚焦才能、管理才能的伟大动力。

ü         持久的热忱。即对目标持续热忱、专注力和意志。它能让人充满活力和亲和力,让人拒绝一切诱惑,契而不舍地去实现梦想。。

ü         非凡的创新;即非凡的洞察力和想象力。没有非凡的洞察力,就不能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常的问题。

ü         非凡的绩效。即高成就、高效率。这是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依据。

智力是成才的必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诸多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成就与智商高低无绝对正关系,成功学研究也表明,智力对一个人的成功有20%的作用,而情商(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功则有80%的作用。

智力中等以上的人均有可能成为拔尖人才。诸多实践证明,超常人才并非都来自超常儿童。爱因斯坦、爱迪生、丁肇中、华罗庚等他们从小均不是超常儿童。所以,超常人才教育确信人人都有望成为超常人才。

三个均衡发展。如身心均衡发展,多元智能均衡发展,学习成绩与社会化均衡发展等,即成才先成人。也可以说是德智体均衡发展(不是全面发展)。

有取有舍,学有专精。即将自己的精力聚焦在某一个目标上,再“天才”的人若精力分散也将一事无成。

3、资优学生走向成功的阶梯式特质

吴武典为资优学生规划出一个需要具备的走向成功的阶梯式特质:

肯定:肯定自我特质,感到自己是有优点、有价值的人,但又不为此而自傲;

珍惜:珍惜自己的资源,将其用来学习、发展;

感恩:感谢父母给与自己的特质,感谢社会给予自己接受超常教育的机会。资优学生往往比较顺利,不太珍惜幸福。如果不知感恩,将来走向社会将成为成功的障碍;

服务:能力越大,越要服务社会,与社会分享自己的能力和贡献,如孙中山先生所言,人生以服务为目的。

如果不具备这四种特质,不让资优成为可爱的特质,就会受到大家的疏远。有些有才华的人并无成就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资优学生要每日四省吾身:是否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是否力求精进:尽力而为,不断进取;是否常怀感恩之心;是否尽力帮助别人。吴武典提出做人也是一种能力,他把智力扩大到做人,知人知己才能百战百胜。

 

 

什么是超常教育

1.吴武典:通过资优方案发展学生潜能的教育

吴武典认为:资优教育不应狭义地界定为资优班的教育,而是通过资优方案发展学生潜能的教育。能力是多元的,资优教育并不是少数精英的专利,我们应着重于资优行为的培养,籍由创意思考和工作热忱,使学生的潜力充分激发出来。资赋优异指的是在一般智能、学术性向、艺术才能、创造能力、领导能力或其它特殊才能等领域有卓越潜能或杰出表现。资优教育的内涵兼顾人才培育(特定性)和潜能开发(一般性)

2.施建农:针对超常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而进行的旨在使他们得到良好发展的教育

世界天才研究协会亚太地区联合会主席、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施建农认为,“超常教育”既不是超乎寻常的教育,也不是使常态儿童成为超常儿童的教育,而是针对超常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而进行的旨在使他们得到良好发展的教育。超常教育的目标就是为超常儿童提供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超常儿童”指在心理特征的某一方面表现特别出众的儿童,他们的表现不完全是天生的,而是先天因素和后天教育培养互相作用的结果。超常教育尽管看起来只针对比例相对少的儿童,但由于他们发展潜力比较大,有希望成为杰出的优秀人才。

3.贺淑曼: 开发潜能的高学力教育

超常人才教育是对智力中等以上的学生开发潜能的高学力教育,它不是超常儿童所独占的“专利”。超常人才教育与普通教育没有矛盾:普通教育是齐头并进的“大锅饭”,而超常人才教育立足于因材施教、多样性的课程和个别化的教学,有利于发现并开发学生潜能。 “中国有近千万超常儿童,超常人才教育应成为一个大众的话题。”

4.蔡典谟:给予学生适合其能力的教育(适性教育)

蔡典谟教授强调,“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提供孩子有更有挑战性且丰富的学习环境,来帮助孩子开发潜力。”资优不是标记,资优是一种开发、培育人才的过程。资优只是指孩子具有学习的较佳的学习潜能与行为表现,如果缺乏学习的专注与持续,一样会无所成。

资优生需要不一样的学习环境。资优教育的目的在于因材施教,给予学生适合其能力的教育,包括认知与情意发展的适性教育,培养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知识的生产者,才是资优教育最终的目的和理想。

超常教育为孩子开启了学习的另一扇窗,强调高层次学力的培养,使学生从事高层次的思考及创造,而非仅学习一些事实性知识。超常教育的实质就是提供一种适性的教育,让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开发。积极推进适性教育,建设人人成功的校园,应该大声说“YES”。

5. 查子秀:超常教育本质是因材施教

“超常教育说透了,就是因材施教,是特殊教育的一种。”从1978年就开始研究超常教育的第一批专家、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查子秀如是说。超常教育的长期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用的高素质人才;短期目标,就是帮助不同年龄的超常儿童完成各阶段应该完成的发展任务,实现与各年龄段相符的发展目标。

6. 沈茂德: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超常教育一般是指对智能超常儿童所进行的一种现代特殊教育,它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以及管理等方面均以“因材施教”的理念为核心。

江苏省天一中学沈茂德认为,超常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它顺应个别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与潜能的最大发挥。超常教育是采用与以往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针对一部分超常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力构成因素实施的行之有效的个性化教育,能促进学生潜能的最大发挥。它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及管理等方面均以“因材施教”的理念为核心,是一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超常教育是承认差异的教育,它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反思性实验;超常教育是重点中学、实验学校培养目标更高定位的教育行为;超常教育是一种探索性、创新型的教育实验,是一项完善中的事业。

超常孩子该怎样教育

前不久,南京的一名6岁儿童写出长篇小说的报道见诸报端后,许多家长、老师以及教育界专家议论纷纷,就如何教育这样的超常孩子发表了不少看法。

  教育专家们认为,虽然超常孩子具有超出同龄儿童的才能,但不能将之视作神童,最好还是按照普通教育程序对其进行培育。南京师范大学朱小曼教授认为,作为超常孩子的父母,虽然能教他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但孩子正处于成长初期,应该接受学校全面、完整的教育。除了文化课外,孩子在这一阶段还要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如何适应社会等生活体验,不能一味地培育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忽视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另一位博士生导师屠美如教授说,社会和孩子家长要关心和爱护好这样的好苗子,要看到超常孩子目前虽然在语言文字方面能力较强,但其他方面却可能相对较弱,对孩子来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语言等能力应均衡发展。对上述6岁儿童的家长想让孩子直接读初一的想法,屠教授认为这对孩子不利,因为孩子在语言、数学等方面虽具有一定的能力,但在心理、待人接物等方面还只是6岁孩子的特征,不一定能适应初中青少年群体,将来可能还会产生自卑感。如果家长一味地强调孩子的优越感,让他觉得自己很特别,有可能使孩子变得不合群。因此最好让他在普通正常的环境下发展。

  但也有专家认为,超常儿童需要超常教育。不同层次的孩子应该按不同的方法培养,让各类孩子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一位中学高级教师说,对智力超常儿童用特殊方式培养,不用统一的标准要求他们,这样可以提前34年结束他们的基础学习期,工作创造期也随着提前,他们将创造出更巨大的生产力。用一般的教育方法教育超常学生,实际是一种人才的浪费。

  据统计,每100个孩子中就有大约13个孩子智力超常。照这个比例估算,北京30多万中小学生中至少应该有3000个智力超常学生。

  国外教育专家还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超常青少年比一般孩子更容易有自杀倾向。专家指出,超常青少年很敏感,他们会感到自己与众不同,常常把问题看得很严重,这就造成他们的压抑和痛苦。超常青少年比一般孩子更需要朋友和沟通,教师和家长应该培养他们的集体归属感。从这个角度考虑,超常青少年应该集中起来进行特殊教育

成功家教助孩子受用一生

天底下每一个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渴望自己的儿女长大能够成才。尤其在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日见分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对子女的期望值更高。对家庭教育也更为重视。面对自己的孩子,许多家长在新形势下转变了教育观念,改进了教育方法,在教儿育女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还有不少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抱残守缺,方法失当,尽管为孩子的成长牵肠挂肚,操碎了心,结果,事与愿违,甚至出现了追悔莫急的偏差与失误。

  孩子幼小的心灵,好比一张白纸,不同的家庭教育可以画不同的图画,塑造孩子不同的品性,古今中外,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会教和不会教的父母。可见家长使用的方法是否妥当,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效果。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个细胞,这一个个细胞各不相同;在这一个个不同的家庭中,家庭教育如何才能取得成功?成功家庭教育之路究竟在哪里?究竟该怎样走?我认为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实践。

  一、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最早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会将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东西"溶化"在正在发育的大脑里。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加以效仿。所以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平时,我们在马路上、院落中、楼道里,见到吹胡子瞪眼、唾沫星子乱冒的"训子"场面,并不少见。这些家长自以为""是为人之父的特权,更有甚者,还以拳打脚踢相伴。""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除给孩子增加抵触情绪外,别无所获。"身教胜于言教" ""不是家长的特权,身教与言教并举才是做家长的责任。所以,对小孩子来说,需要的不是批评家,而是榜样。

  在河南省的一个小山村,林氏三兄弟相继成了博士研究生。他们来自农民家庭,家境贫困。他们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在于父母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林氏夫妇在3个儿子入学前和求学历程中,用自己好学的行为来影响他们,两代人每天挑灯共学的读书氛围一直延续到3个儿子都上大学。更为高明的是:他们当年那么穷困,却长期订阅文学杂志和传习世界名著,使3个儿子不仅读了数遍,还讨论了数回;在他们一贫如洗的四壁上,贴满了各种纸条,上面写着做人的名言和警句等。3个儿子就是在这样贫困,然而格调高尚的氛围中长大了。这对他们的文化修养、人生感悟、人格升华,都产生了极其深刻深远的影响。

  林氏夫妇教子的感人之处,并非是培养出3个博士,而是其在贫困中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勤奋好学的精神。这种精神深深感染每一个儿子,铸就了他们不缺不挠的性格,促进他们奋发向上,充分发挥各自的学习潜能。

  二、让孩子学会怎样做人

  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因此,欲使孩子成才,先要教孩子做人,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认识不到这一点的家长,也培养不出懂得孝敬长辈的子女,更造就不了国之栋梁、社会精英。

  许多家长考虑孩子做人,往往只看重如何使之做所谓"有用"的人这一点点内容,就像军阀混战年月里的那些大权在握的老粗,唯在如何网络和造就好使的炮灰上下功夫,从来不懂得去关心一下下属的其它更重要的方面与需求,这种家长仅仅在知识和技能上促使子女使劲用功,根本不会在品质和性格方面主动施加影响和进行教育,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下一代,实在跟战场上的炮灰没什么两样,对谁日后也都无足轻重,根本佩不上是这个世界的主人翁。须知:正直、善良才是"有用"的基础。只有具备终生不变的优秀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自主有用的人才,而不是连其自身生命将来都要去任人随意摆布的炮灰或缺乏灵魂的机械人。那种背离现代文明被成批生产出来的"螺丝钉",事实上等同于毫无独立思想、没有创造才能的行尸走肉,对社会的进步发展和自身的家庭美满幸福十分不利,只对准备不负责任使用和拧紧他们的"螺丝刀"有利。而且这样的反面不幸例子举不胜举,即使在我们身边也不乏其例存在着,重智轻德害死人了。

  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小记者马宇歌,是一名网上一搜,不见重名的品学兼优小学生,名扬四海,享誉国内外。在她的成长道路上,她的爸爸马弘毅为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马弘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在工作上认真负责,无论分内分外之事,凡是对社会有益的,马弘毅都很关心,兢兢业业忘我无私。他认为: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自己首先就要朝这方面努力。有一次,宇歌在打扫教室时,不小心受了重伤,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一连5天,没有一个人主动来看她。她多么希望同学来看她,和自己说说话呀。父亲最懂女儿的心思了,他告诉女儿:"咱们不应计较别人对自己的回报,我们不是为了得到才去付出的,而是为了使这个社会更加美好……"父亲的谆谆教诲,那意境、那胸怀多么宽广啊!

  马弘毅的""的教育,在有些急于求成的家长看来,是"中看不中吃"的,实则不然。不少人都以为21世纪面临的是"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可是恰在此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却提出了21世纪人们面临的"首先是道德和伦理的挑战"。这个提法是以在全球的广泛调查结果为依据的,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一流专家总结分析为结论。

并且现代西方教育家,还从另一角度,业已发现美德对人事业成功的直接影响:1、你为别人有所奉献,别人都能感受到,所以你更容易为别人所接受,使你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2、品德高尚的人,往往胸怀宽广、豁达乐观。因为他们考虑自己少,患得患失的情绪也比较少,而这种积极的情绪很有助于事业的成功。3、乐于助人的人容易有成就感,因为他们从帮助别人得到的回报中,也获得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这种成就感是人生努力的重要推进剂。像马弘毅那样,真正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并非是舍近求远的成才之道,而是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马宇歌的情况后来如何呢?有心的家长不妨到网上去搜搜这个学生的名字,看看有关她的一系列特别是最近的成长实况介绍,结果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顿然有悟的。网上只有一个人叫"马宇歌",没有重名者,非常好找。建议同时也搜搜"马弘毅",顺便了解一下他的系统教育思想。千万不要忽视马弘毅的德育教育,他里面不含一丝当前种种时髦的腐败性的政治说教成份。可以说,马弘毅创造了我们时代家庭教育,情商培养不次于智商培养的最成功案例,且资料完整,亲切感人如在身旁。他的教育理念跨越了意识形态的愚昧藩篱,远离开任何害人的政治偏见,显得很平实、很可靠、很伟大、很成功、很难得、很有生命力。

  三、促孩子素质全面发展

  孩子就像一株幼苗,生长中既需要水分,也需要土壤、阳光、和养料。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社会、家庭都应依据教育方针,全面培养青少年一代,促使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我们正处于21世纪,孩子们面对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他们不但需要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健全的人格,更健壮的体魄。更积极的创新精神和更强的实践能力。而这一切,需要从小就加以培养。

  张弛,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中国籍博士生,年仅22岁。他的成长和培养,是普通人可望且可及的。他的父亲张明山谈到对儿子的家庭教育时,一连说了几个"""不要""在学习之前,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一定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不要把孩子推给学校就不管了。要配合培养,不要让孩子一味依赖父母的指导,不要打击孩子的信心。"因此。他在实践中注重了以下几点:1、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2、孩子学习情感的培养;3、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及爱心的培养;4、独立意识的培养;5、与孩子平等沟通、"面与面"的交流6、对孩子实行积极暗示;7、适时适度夸奖和欣赏孩子,8、培养自信;培养孩子劳动意识、吃苦精神、刻苦学习;9、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10、家校实施教育一致。该家庭的实践经验和结果证明了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戈尔曼的一句话"人的成功,智商指数只占20%,而情商等因素占80%"

  四、还自由和空间给孩子

  孩子在身心发育的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兴趣和求知欲。这些是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要保护这种求知欲并培养其创造力。就需要给孩子一个自由探索和选择的空间。

  教育家认为,对孩子行为的不当干预,不仅会束缚孩子的求知欲,而且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对他的智力发展和人格形成都有不利影响。

  一位成功的家长说得好,如果你想把孩子培养成参天大树,而不是小小的盆景,那就把他放到广阔的天地里去。

  (一)给孩子自由,让孩子独立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他的家庭教育观念颇具特色。"我让他自由"这是蔡志忠父亲的"家教之道"15岁那年,要去台北画漫画,父亲只是一句"那就去吧"将蔡志忠终身前途的大事就决定了。当别人问他怎么放心儿子弃学离家时,他说:"对儿子的行为其实一直都很注意,知道他的兴趣和天分,所以,我给他自由。" 蔡志忠父亲言行,促进了孩子独立个性的发展,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自信的性格。试看众多孩子到了入大学时,还要父母陪同,甚至铺床叠被,也要父母代劳,家教优劣的差异,岂不明显可见?

  (二)  创设宽松的家庭氛围

  英国历史学家弗劳德说:"一棵树如果要结出果实,必须先在土壤里扎下根。同样一个人也需要学会依靠自己,学会尊重自己,不接受他人的施舍,不等待命运的馈赠。只有在这样的基础,才可能做出任何知识上的成就。"著名作家石湾,她认为:子女成才关键在自己。在培养女儿的过程中,她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培养女儿的自立、自尊意识上,把女儿当作朋友来看待,在同等地位上与女儿讨论交流生活中的难题和选择,而不是高高在上,一味的要孩子顺从自己的想法。正是这种"诗外"的功夫营造了宽松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许多时候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自尊和支持,从而坚定了对自己选择的自信,在生活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三)让孩子做自己愿意做的事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我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原动力。兴趣能对我们从事的活动起支持、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能体会到,只要孩子感兴趣的事,他就一定会自觉自愿地去学习钻研,并能创造性的把它做好。兴趣能激发孩子内心潜在的热情,丰富他们生活,使他们对世界、对明天抱有无限美好的希望。许多孩子借助个人爱好在不同领域中取得了优秀成绩,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建起很强的自信心,为他们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五、送智慧和耐心给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有与别人不同的的天赋、兴趣和个性,人类的多种能力中,他总有一种或几种较强,也会有一种或几种较弱。只有根据孩子的特点,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相比,其长处是能施以"个别的",而不是"一般的"教育,但这种教育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智慧,需要细心了解孩子,认识孩子,发现其特长和特短,根据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爱好特点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许多家长正是坚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结果使孩子走上了成才之路。

  六、 造快乐和自信给孩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异家庭逐渐增多,单亲家庭的教育无疑比正常家庭有着更大的难度。因为家庭的破裂往往会给孩子尚未成熟的心灵带来程度不同的冲击和伤害。但是,这样的家庭中也有许多孩子得到了健康的成长。这靠的是父(母)非凡的理性、克制和对孩子的爱。他(她)把痛苦和难堪留给了自己,努力把更多的快乐和自信送给孩子,给孩子一个坚强的精神支撑和正常的生活空间,使孩子的智力和情感都得到了正常的发展。

  1999年的南京市"十佳家长"陆剑瑾,她的家教就是一个值得单亲家庭进行成功家教学习的例子。家庭的破裂给4岁儿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一块不易抹去的阴影。在儿子幼稚的脸上流露出与他年龄不相称的沉默和忧郁。于是,她下定决心转变儿子,使儿子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充满信心的学习和生活。她首先从转变自己开始,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收起了脆弱和悲伤,只让儿子感受到灿烂的笑脸和鼓励的目光。针对孩子在校情况,和老师一起及时对孩子鼓励,及时纠正孩子的性格缺陷,让孩子多多参与各项活动,孩子在活动中得到了肯定,赢得了自信(我不比其他小朋友差),得到了胜利的喜悦的成功,她成功了。

  陆剑瑾家教成功的事实告诉每一个单亲家庭:当家庭解体的事实到来时,大人不管有何种感受,都不能忘记做父母的责任,要帮助孩子尽快从不幸的阴影中走出来,要以良好的心态去感染、教育孩子,使他能够自信地生活、学习,去灿烂的迎接明天。

  家庭教育如何取得成功,不能靠简单的模仿,因为我们的孩子不是一台机器,他们来自不同的生长环境,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性格、兴趣、爱好,又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不同层次、有着不同素质、具有不同条件的家长,要因地制宜、因才(子女)施教,这样,我们的家庭教育才不至于走弯路,才不会出现了追悔莫急的偏差与失误,才能够令我们的家庭教育走向成功。

 

 

家有超常儿童怎么教

现在在社会上,有一些少年班和超常儿童教育实验班,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去选择让孩子接受超常教育。但事实却是,超常教育只是针对那些超常儿童,普通智力的儿童或者少年并不适合接受这样的教育模式。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的刘正奎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天才绝对不是制造出来的,而是发现的。  

何为超常儿童

  很长时间以来,对中国的超常儿童教育社会上给予了褒贬不一的评价。现在,超常儿童该如何被发现,并给予特殊的教育培养,仍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那么,何为超常儿童,什么样的儿童适合接受超常教育?

  记者采访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的刘正奎博士,从理论上研究,在某个特定领域或者智力水平超过一般儿童的,可以称之为超常儿童。广义是指在智力、才能及非智力个性方面只要有一方面超出一般儿童即在此方面超常,比如说一个孩子具有很好的美术能力、音乐能力等,这部分超常儿童的比例大约能占到10%—15%;狭义是专指智力方面,智商高于一般孩子,即有很好的数学、思维、语言能力等,这部分超常儿童大约占3%左右。而有的儿童创造力特别好,或者领导、组织管理能力非常强,也属于超常儿童的范畴。这两种儿童的教育则是根据现在的社会需要对其进行培养,这种教育就要完全脱离于教育之外。

  1985年中科院心理所、北京市教科所与北京市第八中学联合创办了超常儿童教育实验班。每逢新生入学之际,北京八中的教学楼里都会站满了学生家长,他们的孩子就是刚刚通过超常儿童测评的新生。

  那么,什么样的孩子才能进入少年班,接受超常教育?学校和相关机构是通过什么样的标准和途径来选拔这些学生的?

  刘正奎博士告诉记者,超常儿童的选拔方式多样化。家长报名之后,学校和相关专家对这个孩子进行整体的测评。一般来说,会从神经特性、智力水平、核心知识、动态观察、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判定。经过一个量化标准的评定后,可以保证每一个通过测试的儿童都属于超常儿童,但却仍然不能保证没有超常儿童被漏掉。

超常儿童是把双刃剑

  记者从北京八中了解到,少儿班的学生要在四年内完成八年的课程,老师在授课时会打破这种初中高中的界限,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对此老师有专门的教学模式:加速式学习。很多人对于这种超常儿童的超常教育存在怀疑的态度。有的人认为在普通的教育环境下,这些超常儿童更能享有和普通儿童一样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刘正奎博士认为,超常儿童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首先超常儿童的成功率要高于普通儿童,这样可以防止人才的流失,超常儿童在超常教育和普通教育环境下,前者的成才率要比后者大。其次,培养超常儿童不仅体现了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尊重,还可以透过他们的发展规律改进我们对一般儿童的教育工作,无论对于个体还是普遍都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在现行的中国教育体制下,普通教学大纲适合95%的儿童,剩下5%的儿童无法适应。其中1%-2%的儿童为超常儿童,他们的智力水平或者其他方面要比同龄儿童超前,如果按照普通的教学大纲学习,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这些儿童的天赋需要一种途径来表达,如果没有合适的途径适合他们的教育速度环境,他们往往会脱离教育者的视野,捣乱或者做一些认为可以更好地表现自我的事情。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改变大纲,而是加速了学习的进程,并且对一些科学问题、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更为适合。

超常儿童走入社会成才率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早期参加少年班、超常教育的人就业状况如何?目前的社会用人机制是否接纳这些人?对于现在正在接受超常教育的儿童,学校和专业机构对于他们以后的发展有没有一个规划,他们未来的持续发展将会怎样?

  在中国,有很多超常儿童的教育实验班,中科大、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八中、北京育民小学、陶然幼儿园等。中科大少年班成立将近三十年,在已毕业的900多名少年班学生中,近80%毕业当年就考取了国内外的研究生。上世纪8090年代,全国大多数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录取比例不过10%左右,而中科大少年班考取国内外研究生的比例超过了70%80级少年班的毕业生全部考取国内外研究生。

  北京八中少儿班的学生,100%考上大学,99%上的是重点大学,有的16岁就留学,成为美国名牌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有的22岁就已博士生毕业,成为北京大学的讲师。1985年入学的北京八中少儿班的学生,1989年考取大学,现在大部分在美国,有的在大学如哈佛大学、东京大学当教授,成才率非常高。

超常教育期待立法

  从1978年中科大创办少年班以来,中国超常儿童的教育一直受到关注。到现在为止,中国超常儿童的超常教育已历经20多年的发展。而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国内还没有一部针对超常儿童的培养制定的相关正式法律法规。

1972年美国颁布了《天才儿童教育法案》。另外,加拿大、以色列、俄罗斯等国,相关法律制度与规章上都有针对超常儿童的专门规定。在印度,天才管理机构叫做新黎明学校组织机构,隶属于人力资源部。学生一切生活费用都由中央政府负担。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刘正奎博士指出,现在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社会上一些以赢利为目的,打着超常儿童教育幌子的办学机构,正是迎合了家长的这种心理,开办一些并不正规的特长班,在招生和教学上并没有非常正规的超常教育,这也是导致目前国内超常教育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刘博士希望超常儿童教育能够引起有关行政机关的关注,对正在实行超常儿童教育的国家进行实地考察。对超常儿童的教育实施正确的引导和宣传;其次,超常儿童作为和一般儿童有别的一个群体,最好有法律保障这些儿童的受教育权,这样执行起来就会有法可依。

教育孩子的40条经验

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建议你,减少你的不安并从教育自己有天赋的孩子中获得快乐。   1.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最耐心和老实地作出回答。

2.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3.安放一个陈列架,孩子可以在上面显示自己制作的东西。

4.不因为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备,只要这与她的创作活动有关

5.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主要供他玩耍。

6.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用不着再表现自己。

  7.让孩子作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8.帮助孩子制定他的个人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方法。

  9. 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儿。

  10. 帮助孩子改善他的作业。

  11. 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们正常交往。

  12.自己遵循合理的行为标准并留心使孩子照着做。

  13.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14.从来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15.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以便他能干自己喜欢的事。

  16.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

  17.定期为孩子读点东西。

  18. 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

  19.激励孩子编故事,去幻想。

  20.认真对待孩子的个人要求。

  21.每天都抽出时间与孩子单独在一起。

  22.允许孩子参加计划家务和外出旅行的事情。

  23.从来不因孩子犯错误而戏弄他。

  24.表扬孩子会背诗,讲故事和唱歌曲

  25.教给孩子与各种年龄的成年人自由交往。

  26. 详细拟定实验计划,帮助孩子了解更多的事情。

  27.允许孩子玩各种废弃物。

  28.鼓励孩子发现问题,随后解决这些问题。

  28.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30.从不空洞地和不真诚地表扬孩子。

  31.诚实地评价自己对孩子的感情。

  32.不存在完全不能与孩子讨论的话题。

  33.让孩子有机会真正自己作决定。

  34.帮助孩子成为有个性的人。

  35.帮助孩子寻找值得注意的电视节目。

  36.发挥孩子具有的积极认识自己才干的能力。

  37.从来不对孩子的失败表示瞧不起。

  38.勉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39.相信孩子的理智并信任他。

  40.让孩子独立完成它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不相信会有积极的最后结果也好。

揭密聪明宝宝的10项特质

有创意的孩子像猫一样顽皮,他们比较快乐。许多研究发现,聪明的孩子具有下列特质:

    (1)比较独立、自律,有时会反抗权威。

  (2)常捉弄别人,表现出小丑般的幽默,惹人开心。

  (3)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强。

  (4)喜欢冒险、挑战性的游戏

  (5)对例行公事及令人厌烦的事物,非常没有耐心。

  (6)扩散思考能力强,记忆力广且会注意细节。

  (7)喜欢阅读,有广泛的知识背景。

  (8)常常需要较多时间思考。

  (9)对有兴趣的事非常专注。

  (10)敏感,好奇,有丰富的想像力,感觉特别灵敏,如听到某种声音就想到某种颜色。

  孩子眼睛好、听觉灵敏,观察力就一定很强?不一定。观察力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其实,它是在综合了视觉能力、听觉能力、触觉和嗅觉能力、方位和距离知觉能力、图形辨别能力、认识时间能力等多种能力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它也是形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和智力发展的基础。

 

 

 

你的孩子可能是超常儿童

超常儿童约占人口的3%。如果按这个比例来计算,中国将有几千万的超常儿童你的孩子可能就是超常儿童。

  200067日,李超然出生于山东,52天时开始认识汉字,2个多月识字20多个,6个月零21天能准确识字143个。现在,3岁多的李超然已能识汉字2000余个,阅读了203本书。成为世界上识汉字最早的幼儿,从而获得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

成功个案: 神童并非全靠天生

  李超然出生52天时,妈妈抱着她在房间里散步,忽然发现她的头摇来扭去,总是盯着墙上的画,一看就是十几分钟。难道,孩子对这些字画感兴趣?超然妈妈带着好玩的心态,反复给她讲解这是什么字,那是什么景物,谁知,她的这些教导,竟然都被小超然记在了心里,每当有人提起,她都会用目光向别人示意。发现孩子具备这个优点后,超然爸妈对她加强了教育,特意在室内家具、墙壁上贴上汉字,一遍遍教她识别,不久她即能识别”20多个汉字了。

  孩子的天性爱动爱玩,为了吸引超然学习,超然爸妈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她边玩边学。

  超然17个月的时候,妈妈把买来的糖块藏在书下面,对她说:超然,读完书上这些字,书下就会变出糖。听了妈妈的话,超然很愉快地照做了。然后,妈妈把书一拿,露出底下的糖块,超然兴奋地叫起来:哇!真变出来了。她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再让它变吧!妈妈只好告诉她:没有了,变不出来了。没想到小超然居然说:你再去买一些放在下面嘛!原来,小超然早已识破机关,只是她喜欢这种好玩的游戏,不愿道破而已。

  超然在智力上飞快地发展着,但她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忽略她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

  为了培养她的自控能力,超然妈妈故意把她喜欢吃的食物放在桌子上对她说:你不许动这些东西。超然似懂非懂地答应了。妈妈假装出去办事,关上门后,在门后悄悄地观察她。过了约几十分钟,超然终于忍不住,走到桌子旁,对那些食物左看看右看看,还用小指头触摸一下,但最终还是没拿。当妈妈推门进来时,她赶紧坐回原座位:妈妈,我只是看看,没偷吃。

  生活自理能力、独立性、忍耐性……虽然超然智力超群,但像对平常孩子一样,超然的家长一方面抓紧对她智力的开发,另一方面,对她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也毫不放松。就像超然的爸爸李绪永所说的那样:神童没有天生的,无论孩子是否是超常儿童,都必须经过家长的早期发掘、教育和生活习惯的正确培养。

  其实,超常儿童在出生后不久,或在幼儿阶段,就已表现出了超常的一面——

怎样的孩子才超常

  通常情况下,确定超常儿童的主要办法是智力测试,智商在125以上就是超智商儿童了。有些孩子在智力测试中没有突出表现,但在其他方面具有特殊才能,如音乐、绘画、体育等,也属超常儿童。

  超常儿童一般具备以下特点:

  生理构造优异,说话,走路早、耐力及一般健康指数均超过常态标准。

  注意范围较广,能察觉一般儿童所不能察觉的事情。

  学习迅速,少重复,喜欢接受挑战。

  能成熟地运用各种说话技巧,以表现自己的能力。

  对事物能提出较多的问题,想探索深层次的因由,并以学习为享乐。

  凡对有兴趣的事物,不管是否儿童学习的东西,都不惜耗时而求之。

  适应能力强,能熟练地分析自己的能力、限度及问题。

  具有高度的独创性,并能使用优良而不平常的方法与观念。

  具有一种或更多的特殊才能。

  不容易因失败而灰心丧志。

  情绪较为稳定,并能判断别人的能力。

  如果你的宝宝具备以上特点,可以确定他是个超常儿童,那么——

培养超常儿童,家庭教育怎么做?

  超常的耐心

  超常儿童一般思维特别活跃,他们思考的问题千奇百怪,远远超出了平常孩子的思考范围。他们的提问量也许会比正常孩子多一倍甚至几倍,家长应该每问必答,自己不知道的答案,不妨教给他寻找答案的方法,让他自己去尝试。

  宽松的环境

  超常儿童精力旺盛,对周围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家长要给他更大的空间,不要有过多的限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他尽情地探索。

  积极地引导

  超常儿童的突出特点是记忆力、想像力强,所以在孩子对家长已有固定认识的事物提出异议时,家长应多尊重孩子的意见,并以反问句的形式,引导他的想像力多角度、全方位地发展。

  情感的支持

  孩子难免会在生活或学习上有各种各样的错误或失误,在这种时候,家长一定要在情感上给以支持和鼓励。特别是超常儿童,他们大多十分敏感,所以在他们产生错误、失误时,家长更应注意自己情绪或情感的表达方式。

  家教的合力

  培养超常儿童,特别注重时机,同时也特别注重家庭教育中的合力。家长要及早商量确定对孩子的培养计划,互相支持,在孩子的教育方向、方式上,不要产生矛盾或者模棱两可的态度,以免孩子无所适从。

  专家说话

  巴甫洛夫: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

  蒙台梭利:人出生后前3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人整个一生中的任何阶段……我们可以把这3年看作是人的一生。

  格仑·多曼:正常的婴儿出生时都有莎士比亚、莫扎特、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人那样的天才潜能,聪明和愚蠢同是环境的产物。

有成功就有失败,有超常就有平常。并不是所有的超常儿童都顺风顺水地得到了成功

  培养超常儿童的家教误区:

  错过的时机

  家长没有发现,或已经发现却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超常之处,错过了孩子学习、锻炼各方面能力的敏感时期,令孩子超乎于常人的能力被埋没,最终只能成为一个平常的人。

  太大的压力

  家长已经发现并意识到了孩子的超常之处,正因为如此,为孩子设立极高的目标,孩子做到了,就设立更高的目标,做不到,就认为他没有尽力,使孩子在这种压力下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就此自暴自弃。

  单一的培养

  家长确定了孩子的超常之处,同时设立了培养计划,却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例如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自制力、体育等素质的培养,认为天才什么都是完美的,犯了错也可以原谅,使发展无法均衡,最终造成孩子的失败。

  无限的夸大

  有些家长属情绪型家长,孩子取得了成绩,就认为孩子是天才,无所不能,有了错误或失误,就认为孩子永远无法成功。这种褒奖与贬低的夸大,将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稳定,也会导致其失败。

  多情的捧杀

  伤仲永故事是较有特点的例子。孩子无论是否超常,都需要正常的、按部就班的引导、培养和教育,如果在这个时候让他进入成人社会,作为教育的模板,或者接受媒体的轮流轰炸,成人尚且会心浮气燥,难以静心学习,何况孩子?所以,培养超常儿童,应该小心多情的捧杀

  专家说话:

  格赛尔:在婴幼儿阶段,大脑发育速度非常快,6岁前大脑的大部分几乎都成熟了,以后的脑力、性格和心灵将永远不会再像学前教育阶段那样迅速发展了,我们永远不会再有这样一种机会去奠定智力健康的基础了。

  卡尔·威特: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取决于天赋的大小,关键决定于孩子从生下来到五六岁时的教育。

  爱尔维修:即使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凡的人。

  孩子观点:也许,每个孩子都是超常儿童

  曾经有篇报道采访过一位15岁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问他自己认为是否是个天才。他说:也许有人认为15岁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了不起,可实际上我并不是天才,我所做到的许多人都有能力做到,如果他们能像我一样幸运,受到正确的教育的话。

  这句话说得非常中恳。换言之,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是超常儿童。关键是如何把孩子的超常部分发掘并发挥出来,而不至于孩子被埋没在云云平常众生之中。

  教育学者认为,儿童早期教育决定孩子今后的智能发展水平。所以,早期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中的重中之中,是他未来成长、成功的基础。孩子不是超常儿童,家长应该重视早期教育;孩子是超常儿童,那么,更应该注重适当、全面的早期教育。只有正确的早期教育,才会使儿童的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反之就会糟蹋其才能、破坏其种种能力之间的平衡,使孩子负担过重,有碍于他们的进步。 

  看看您的孩子吧,再仔细观察、品味一下他们的一言一行,也许,您的孩子就是一个超常儿童。

 

 

田天家长谈子女教育

我家田天五年前考入天一中学少年班,今年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学习。作为家长,我最想说的是:感谢天一中学的老师们,有了你们的辛勤付出,才有我儿子今天的成绩。

作为孩子成长的见证人,我就来谈谈家长在教育方面的一些注意点。

一、摆正心态,胜败不惊,以宽容心、平常心对待自己的孩子

天一中学少年班强手如林,高手云集,个个都是小学里的佼佼者。我儿子田天考进天一少年班时,与小学时班级第一,年级第一的排名相比,落差很大。我们鼓励他说,这是好事。第一,说明你的对手很优秀,你能学到很多。第二,留给你的进步空间很大。他听后很开心,没有了失落感。

再有,我儿子在初中入学以后,数学成绩一度不理想,有一次,考了全班倒数第一,我对他说:“不要难过,在少年班考第一名很难,考倒数第一也不容易。我相信你,下次再也拿不到倒数第一了。这下,你不会退步了,只有进步的份了,班级第一名在等着你呢!”我儿子一颗悬着的心(怕被家长骂)终于放下了。接着,我和他一起分析原因,并叮嘱他赶紧请教老师,请教同学,把落下的课程补上。他听后欣然答应。

当然作为家长,我很明白,眼下我儿子数学差是事实,一定要尽快改变现状,不然,时间一长,就会惧怕数学,会拖累他整个初中的理科学习。这时,正好有初中数学竞赛,我利用这一契机,让他集中精力做竞赛题,后来,经过艰苦训练,最终夺得了省数学竞赛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下,他学数学的信心倍增,并一发不可收拾,在初中阶段就自学了高等数学。

数学成绩上来以后,他的总分也逐步上升,中考时,以年级第二的成绩考入天一中学高中部少年班。在高中阶段,成绩基本稳定在年级前五名,也得过年级第一名。

总之,我儿子在天一的学习是紧张而轻松的,忙碌而快乐的,有压力而决不压抑。无论胜败,他是经得起摔打的。

二、 尽快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教育孩子要专心学习,提高听课效率

天一少年班的课堂,容量之大,进度之快是其他学校不能比的。加上是住校学习,统一时间上课,吃饭,睡觉,起床,你要想早起晚睡“刻苦”学习都不行。所以,必须提高学习效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要求孩子在课堂上必须全神贯注听讲,课后才能顺利完成作业。否则,就会恶性循环,直至厌学。

那怎样做到让孩子高效学习呢?这就得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孩子爱学习,会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家长可为孩子少而精地挑选一些课外书籍(不是单纯的试卷,而是讲解性的),让孩子在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进课堂,孩子听课时会检验自己预习懂了多少,会注意听老师是怎样讲的。这样,可以提高听课的针对性,提高听课效率。长期坚持,会增强孩子的学习自信心,养成学思结合的好习惯。

三、             文理兼顾,全面发展,防止孩子偏科

天一少年班的男孩子多,喜爱理科的孩子多。他们会对数理化难题深追不放,当一道难题解开时,他们会欢呼雀跃,而往往对要花时间读、背、记的文科不太感兴趣。长此以往,就会偏科。家长应及早引起注意。事实证明,各科之间是融通的,是相互促进的。我儿子在学好数理化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文科的学习。他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并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点评,这样,不仅语文成绩提高了,同时,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他在各项竞赛中能取得好成绩,多半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拓宽了他的视野,使得他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能厚积薄发。

四、             要与孩子经常沟通,随时掌握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

在天一的五年里,我儿子经历了从童年到少年到青年的人生路程,从生理到心理的变化是巨大的,对人、对事有了自己的看法,自尊心也逐渐增强。这一时期,家长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避免孩子逆反。我们经常利用送饭看望孩子的机会,跟他聊天谈心,不便于直接面谈的,或者说了他一时不易接受的,我会介绍报刊杂志上的文章给他看,让他自己去领悟。一直到现在,孩子和我们家长之间仍有许多共同的话题,可以说是无话不谈。这对他的成长很有利。

还有,要让孩子尽早学会生活自理,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否则,也会拖累、影响学习的。

姚艺的留学之路

我女儿姚艺是2003年进入江苏省天一中学少年班的,经过5年的学习,于今年高中毕业,经过相关考试获得美国四所重点高校建筑系的录取,他们分别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伊利诺斯理工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和纽约普瑞特艺术学院,这几所学校的建筑系本科在美国排名均入围前十。姚艺最后选择了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该校建于1872年,位于首都华盛顿以西约4小时车程,在2008年全美建筑专业本科排行榜上位居第一,今年在全球共招生230多名建筑系学生,中国学生只招了寥寥几名,竞争十分激烈。目前,经过近一个月的学习,她已基本适应了美国的教学方式,上课、交流均无障碍,大部分功课能应付自如。

兴趣与目标

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尽相同,及时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兴趣爱好非常重要。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将会极大地激发创造力,将压力化为动力,有利于做好事业。姚艺从小喜欢美术、音乐,小时在少年宫学过绘画、古筝,喜欢画各种各样的房子,后来慢慢地对建筑设计有了兴趣,到了高中阶段基本上就选定了专业目标。

学校功课

学习有很多环节,从小学起我们对姚艺在几个方面作了要求并养成习惯:

1、保证听课质量。

2、作业独立并及时完成。

3、考前适度放松,而不是拼命复习。

4、平时作业当考试,考试当作业。

我们一般不太过问她的学习,很少操心去问这问那。而她也很独立,能管理好自己功课的各个环节。

整个小学期间,姚艺考试大多能名列前茅,但到了天一中学就不一样了,少年班的孩子都是各地的优秀生,要想每次考试都得第一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有段时间她不太适应,有挫折感。我们及时帮她分析原因,给她鼓励,相信她最终会达到自己的目标,进入自己理想的高校学习。逐渐地她恢复了自信,能冷静平和地对待每次考试的分数,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

姚艺喜欢看书,阅读量很大,这个习惯也是从小养成的。刚进小学时我们给她买了套《少儿百科全书》,她很快读完。暑期带她去上海等地,她总喜欢去大的书店看书,一看就是大半天,各种门类的书都爱看,这样带来的好处是知识面的拓宽,尤其有利于写作。她写作时思路宽、行文快。除了课上的命题作文,自己有感而发,常常写些随笔型的文章练笔,偶尔也写些诗歌散文。在少一下半学期(20043月)的一篇小诗曾获得了无锡市“在阳光下成长”征文竞赛中学组的一等奖。

姚艺能够就读于天一中学少年班是她的幸运,五年来学校配备的老师都是那么优秀、负责,作为一名家长在此真诚地感谢学校!姚艺平时学科考试虽然不很靠前,班内排名有时也不太稳定,但总体上基础扎实,且学得比较轻松。

姚艺愿意有一些自己的空间,在有限的范围内来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面,掌握好了,非但不是荒废了功课,而是课堂知识的必要补充。有时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们也不简单地呵斥她,而是帮她一起分析原因,鼓励她努力下次考好。

英语

姚艺的英语比较扎实,虽然班内平时书面考试很少得第一,但考试分数并不等同于实际水平。她语感好,发音纯正,这一点在她去年赴香港、新加坡和韩国参加美国留学考试时得到了验证。今年八月一到美国,当地人听她讲话还以为她是自小长在美国的,可见她的语言功底还是比较好的。这得益于她平时爱看原版片、爱听英文歌曲,是积累的结果。通过准备SATTOEFL(托福)考试也大大地增加了词汇量。有时我也有意识地找一些机会让她和我的一些外国同事见见面、聊聊天,得到一些锻炼。记得少一暑假期间,我有个美国同事到中国来出差,姚艺给他讲了一些有关杭州西湖的传说,那个老外听了很感兴趣,还专门抽空去杭州游玩了一趟。

多读、多听、多背、多说,用英语思考问题,这是一个熟练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漫长、积累的过程,不象数理化有时搞搞突击能奏效,而是需要付出毅力和耐心来获得一门语言的能力。

留学的想法

我本人在九十年代初时曾经也想出国留学,参加过托福、GRE等考试,最后由于一些原因未能成行。也许受我的影响,姚艺不知不觉间也有了同样的想法。原来想在国内读完本科再出去读研究生,可有一天,她看过一本名为《耶鲁的青春岁月》的书后改变了想法,想直接出去读本科。这本书对比介绍了中美大学间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结果。姚艺觉得她比较适合到美国读本科,主要原因是美国的高等教育更注重培养个人的创造性和独立的研究能力。

实际上,高中毕业直接出国读本科和在国内读完本科再去国外读研究生是各有利弊的。

出国读本科,年龄不算大,人的可塑性强,能较快融入当地社会,有利于学到一口纯正的外语;不利之处是社会经验相对缺乏,生活的独立性较差,且不易申请到奖学金,成本较高。

出国读研,人已成熟,社会经验丰富,生活独立性强,也容易申请到奖学金,成本较低;不利之处是乡音难改,很难学到纯正的外语,且世界观已成型,不易融入当地社会。

留学准备

时下出国留学之风日盛,但留学不等于镀金,国外高校的学习很紧张,淘汰率很高。这点一开始姚艺就很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理性地确定去向才行。

高二第一学期后(2007年初),姚艺开始准备美国SAT考试,这相当于国内的高考。

高二第二学期后(2007年暑期),姚艺进入上海新东方学校培训TOEFL(托福)考试。

20078月至20081月,姚艺赴香港、新加坡、韩国参加正式考试(国内没有考点)。

200810月,开始申请美国学校,准备各种材料。与国内不同的是,美国学校不光看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还要看不少其他材料,象老师的推荐函、自述性论文、美术作品、社会活动的证明等等。最后综合评定是否录取。

整个准备过程相当忙碌和辛苦,因为美国的几次考试难度相当大,需要化大块的时间去准备,而那段时间天一的日程表也同样紧张,姚艺面临着两面高考的压力。由于无人能保证最后一定会被美国学校录取,且即便被录取也无人能保证最后能拿到美国的入境签证,因此不可能放弃国内高考,由此带来的结果便是双重压力,加上江苏省高考方案改革,6门测试科目要力争全部拿到A,以便为进入名校打好基础。姚艺第一步走得还算稳妥,第一次4门必修课测试拿到了全部4A。但化在国外考试上的时间显然不够充裕,显得仓促应战。好在最后的成绩还算优良,结果基本理想。

结尾语

现在的家庭都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怎样一步步走向成功的目标,我想是因人而异,千人千面的。姚艺的情况只是个案,这里三言两语,仅供参考。

 

 

超常(资优)人才教育的核心

贺淑曼: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 学术委员会主任

资优与创新是开拓人类文明和提升人类能级之本,是赢得未来生机的“神工”。也是决定人才成就与层次的根本……几百年来最令国人瞠目结舌的是改变人类命运的创造发明,竞没有一项是属于中国人的,值得教育反思。

一、创新——人人皆能

1、创新 :创造的本质

创造是人的思维与行动的结合过程。它包括发现与发明。

发现即发现新事物及新规律。提出新的观点、方法、理论。

发明则包括创造出新的:产品、作品、工艺、技术等。

二者的共性是“首次”和“新”。 故“新”是创造的核心或本质。

在一般情况下,二者可相互替代。严格意义上是有区别的。

创造本身是一种创新,但不是创新的全部。创造多强调动手发明,而创新既强调动手又强调动脑。如市场创新,光靠创造新产品,远远不能支撑住创新这片天空,它还需要提出新的营销观点、方法等多层面、多领域的共同创新才可实现;所以,创新要比创造更开阔、更丰富。故我们现在提倡“创新”。

2、创新 :人人都有的天赋

创新的基本核心是想象力。在现实生活中,每个正常人都有想象力。如建筑师、服装设计师、厨师乃至家庭妇女等均不例外。让我们看看生活中的想象力吧!

生活中的想象力

① 儿童是伟大的想象家:刘翔为什么跑不过火箭? …

②大学生的幽默 :“卧谈会” …

③百姓们的小幽默 :“买蒜苗”…

喜剧演员赵本山说:“这个世界太疯狂,老鼠给猫当扮娘”。可见,人们的想象力已经到了疯狂地步,所以,当今是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空前迅猛发展的高峰。

二、创新——超常人才的本质

“遗传论”影响之大,令人感叹,直到当今,一谈到天才、资优、超常…,人们马上想到“天资”(遗传)、智商等,

其实二者与创新没有绝对正比关系。

1、智商≠创新力

这些组合方式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常见的模式有:

1)高智商,低创造力:“条理型”学生

这类学生在学校里往往读、写、算比较熟练和快速,他们聪明,理解力强,学习成绩优良,善于归纳和分析问题,逻辑思维很强,不敢轻易越轨。所以,他们常循规蹈矩,不敢创新,被称为“条理型”。

2)中等智商,标新立异:“浪漫型”学生

这类学生,在很多方面的表现很一般,但在某一个方面却又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创新能力。比如,他们中有的数学好,有的语文好,也有的体、音、美等特好,而他们的其它能力却差等。但他们敢标新立异,富于想象。这类学生常被称为“浪漫型”。

托兰斯曾经说过:“假如我们以智力测验的结果来甄选天赋优异儿童,很可能有70%具有高创造力的儿童落选。”这种提示,尤其对超常人才教育,广大智力中等以上学生是不可放弃的。

2、多数杰出人才:智力中等以上

有人认为没有高智商高学历,永远不可能成为天才。看看以下现实况吧:

1)诺贝尔奖获得者:不少差生及小人物

化学奖获得者卢瑟福,从小是放牛娃;爱因斯坦,曾因为成绩差而没拿上中学毕业证;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从小除对生物学感兴趣外,其它科目成绩极差,但他曾是两届诺贝尔奖获得者;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田中耕一,他只是日本一个中小企业的普通工程师。既非教授,亦非硕士、博士,乃至日本学术界对他一无所知。

2)伟大的科学家:无高学历及差生不少

最伟大的科学家诺贝尔,没受过正规教育,只受了几年家庭教育;电磁学家迈克尔.法拉第,没上过学,是学徒出身;原子论的创始人道尔顿,只读过几年小学;热功当量的创始人焦耳,是个酿酒匠,自学成才;大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从小愚笨,成绩较差;我国著名的大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等都曾是差生,甚至数学不及格……

3)美国政治领袖:智啇中等,更重人格魅力

美国第16届总统阿伯拉罕.林肯只上过12个月的学;根据美国宾州罗文斯坦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小布什的智商是91,老布什为98

即他父子二人的智商至少要比一半中国人和至少一半美国人都要低。但他俩照样能当上总统。

可见在美国,起码在政治领域,对高智商似乎并不迷信。当然也有人认为,美国这个系统的部件稳定性很强,政治家只要有个人魅力即可

4)知名企业家:不重智商和学历

在美国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中学毕业后,只在商业学校上过几个月的学;“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因家贫没正式上过学,靠借书自学,一举成了十大财阀之一;世界闻名的迪斯尼乐园的创造者沃尔特. 迪斯尼,因家贫无法接受好的教育……

在日本:蜚声海内外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只受过四年小学教育;  被誉为“摩托之父”的日本本田宗一郎,从小有些傻,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却创建了世界一流的企业……

知名企业家 :智商、学历不高者举不胜举

在港澳:珠宝大亨“周大福”的掌门人郑裕彤,仅小学毕业;全球华人首富的李嘉诚,14岁掇学工作;闻名世界的商界巨子霍英东,仅高中毕业……

在大陆和台湾均有不少实例,举不胜举……

以上足够多的实例说明,迷信高智啇、高学历是人才培养的误区或陷阱。

2、超常人才的本质 :创新能力

“天才”这个术语在16世纪笫一次被使用时主要指“新一代创造者”。历史上的“天才”显然是指开创性的人。

1)人才与创新 :厚积而薄发

在人才学中“人才”是一个软指标,即:对社会文明发展有创造性贡献的人统称为“人才”。它不受学历、职位、权势的限制,主要是依创新成果的水平高低而论人才的层次。

创新者厚积才能薄发。即离开了创新的原则、规律和方法,离开了脚踏实地,去瞎撞蛮干,或者想凭一时的小聪明一夜成名天下知,都是不现实的。

世界的创新惊涛拍岸。如:近30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据粗略统计,人类的科技知识,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一倍,现在则是每35年增加一倍。

创新作为21世纪基本的时代特征,已显现出朝霞般的壮美。谁不具备这个时代精神,谁将承受这个时代的全部不幸。创新对于我们今天发展与明天存在的全部意义已无需赘言。

2)创新 :属于心态年轻的“斗士”

心理学研究证实:最佳创造年龄都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最敏捷的青年时期,如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平均年龄是41岁。

历史上10岁的“神童”各国都有。再说当今的网络“神童”,如:加拿大的凯斯·佩里斯,10岁拥有自己的公司,目前已拥有25个以上重要的北美客户。

中国大陆原人大附小学生宋司宇12岁成了中国E童网的创始人,是中国最大的儿童网站内容的提供商。

80后的亿万富翁,CEO等也举不胜举……

创新 :属于心态年轻的“斗士”

其实人的年龄有三种:自然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只要心态年轻,老年人照样能创造奇迹。如:80岁,哥德完成名著《浮士德》;中国著名作家萧干和夫人合译世界名著《尤利西斯》。92岁,法布尔出版巨著《昆虫记》。100岁,隋唐名医孙思邈完成30卷医学巨著《千金翼方》。

以上不难看出,创新只是天才的本质,而非天才的“专利”。只有创新者的青春而没有奋斗者的暮年。只要我们的心理永葆青春年少的创新状态,谁都可以

“敢叫日月换新天”。

三、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育超常人才的根本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重在创新。

1、教育创新 :知识创新的基础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未来的“孵化器”。因此,教育自身的创新程度可以说是整个社会创新的“瓶颈”。

倘若不能在体制与机制、制度与理念、内容与形式、目标与途径上有全新的突破,不能改变当前教育中重应试轻能力、重成绩轻素质等旧的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就会沦为一句空话,新的思想、专利、发明也就断了源头,其结果必然使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失去挑战的资格,

何来伟大的复兴呢?

教育创新:知识创新的基础 ()

如果说教育的发展程度,已成为今天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指标之一,那么教育的创新程度,则是衡量明天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超常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制高点。大陆超常教育已经32年了,近17年来,大学和中学的超常教育都在萎缩。而且不断遭到社会舆论和媒体的各种质疑和指责。因追踪太少,传统理念操作困难,必须有新的理念开创新的局面。本人提出“超常人才全人教育新理念”。它是在拓宽超常教育的定义、对象、区域、模式、研究的基础上,实施对智力中等以上学生(含超常生)

开发潜能的全人教育。

1)育超常人才的依据:超常人才的特征

这是一种逆向思维,根据本人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与研究,以超常人才的特征,作为超常人才基本素养的教育。

2)实施阶段教育论

3)超常人才的成长因素

2、创新教育 :创新的“准入证

虽然人人都能创新,但为什么有杰出成就的人并不多呢?从历史走来的创新英豪们告诉我们,创新者必须具备三大素养:

1)创新的个性品质:问鼎成功的素养

由于个体间个性品质的千差万别,致使在面对相同智力,相同事物或处境时,有的携惊天雷电,于平淡之处写出大手笔,成为受人敬慕的创新元勋;有的则百转千回,在垂手可得间心猿意马,沦为可悲可叹的落荒弃儿;

正是对事物的敏感性、对目标的执着性、对困难的坚韧性,对风险的勇敢性等个性品质,是创新者首先必备的重要素养,它决定着创新的翅膀到底能飞多远多高。惟有意识上拥有不眠的慧眼,动力上保持不竭的涌泉,意志上高扬不落的风帆者,才会问鼎成功。

2)创新的思维品质:决定创新的层次

在人类的科学史上,创新的英豪巨匠们无不以自己优异的创新思维品质为整个人类推开了一扇扇宝库的大门。它就是:思维的流畅性与广阔性、求异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独创性、深刻性与精细性,以及以丰富的联想、想象对未来的预见性,都是创新过程中触类旁通、标新立异、见微知着所必需的。

3)创新的技能和方法:笃于务实的基本功

创新技能和方法包含着因勤于问学而积累的阅历、经验、学识,也包含着由敏于睿思而养成的悟性;其中最主要的,当属以笃于务实为宗旨的创新技能技法。则可谓是创新的基本功。

惟有技艺超群,功底浑厚的创新者,才能真正达到“胸罗丘壑”、“造化在手”的创新佳境,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三大素养的关系

以上三大素养,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它强调:创新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教育与培养习得的。虽然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先天条件,但却完全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乃至国家的命运,那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香港资优教育简介\培育创意的学校支持

庄宝珍:香港资优教育学院 总监(教师专业发展及家长支持)

一、资优的定义

资优儿童是指那些在以下一个或多个方面有特出成就或潜能的儿童:

1. 智力经测定属高水平;

2. 对某一学科有特强的资质;

3. 有独创性思考,能够提出创新的意见;

4. 在绘画、戏剧、舞蹈、音乐等视觉及表演艺术方面特具天分;

5. 有领导同辈的天赋才能。拥有极高的能力推动他人完成目标;

6. 在竞技、机械技能或体能的协调方面有特出天分。

二、资优教育原则

采用多元智能概念:资优不局限于智优或绩优

资优教育普及化:提升学生的资优面

因材施教:学校自订机制甄选学生参加校本资优培育课程

运用校本增益或延伸活动:课程和学生无需标签为「资优」

呼应学校教育目标:发掘及培育学生的潜能,贡献社会

三、香港资优教育的背景

1990 制定香港资优教育的定义与发展和推行,建议发展校本课程,照顾资优学生的需要。

1992 由本港多间大学学者组成的研究小组成立,对鉴别资优儿童的工具及香港学业成绩卓越的资优儿童在小学的分布展开研究,从而制定资优儿童行为特质(教师问卷家长问卷)

1994 教育署推出为期三年的「学业成绩卓越学生校本课程试验计划」。教育心理学家在课程规划、课程发展、学生甄选和教师培训方面定期向试验学校提供校本支持。

1995 因应教育统筹委员会第四号报告书的建议成立冯汉柱资优教育中心。为纪念已故捐赠者冯汉柱先生就该中心第一期翻新工程捐出八百万港元,该中心以此命名。该中心作为推动香港资优教育的资源中心,为教师、资优学童及其、家长提供资源和支持。

1996 教育委员会编制的特殊教育小组报告书建议资优教育应纳入职前师训的核心课程、在职师训课程及为教师而设的长期发展课程内。至于各大专院校,则应考虑开办在职师训课程,培训从事资优教育的专业人员。

1997-98 教育署 对「学业成绩卓越学生校本课程试验计划」进行评估,检视试验计划的运作和成效,并对香港资优教育提出建议。

2000 制定香港现行资优教育政策。资优教育以三层架构模式推行,政府鼓励并支持学校提供校本资优培育计划,以满足资优儿童的需要。

2003 教育统筹局资优教育组正式成立,推行资优教育政策。

2006 成立香港资优教育学院,向教师、资优学生和其家长提供信息、意见和支持。

 

四、香港资优教育学院

目的是实践资优教育和推广其理念,为具备卓越才华的学生提供有系统、富连贯性及具挑战性的校外培训课程。

香港资优教育学院(学院)于2008年初院长履新后开展其计划和筹备工作。

学院在20089月开始提供学生及教师课程和家长支持服务。

五、四大核心对象

学生 –为年龄介乎1018岁的特别资优生提供面授课程,每年约有3500名资优学生受惠

教师 – 为教师提供多元化的培训机会,涵盖一般教育及教学课题

家长 – 透过家长咨询中心,和每年的家长学堂课程,为家长提供支持

研究人员 – 香港资优教育学院致力与本地及海外大学合作进行研究,就培育资优学生的课程、策略、方案、政府厘定政策,提供实证建议。

六、培育创意的学校支持

香港资优教育三元素:  高层次思维 、创造力和个人及社交能力

校内外课程与创意活动

                                                              创意解难课业

                                                              创意活动

                                                                                       创意写作

                                                                                       数学创意解难

                                                                                       创意思维活动等各项比赛

七、创意及批判思维的教师网络

资优教育组已成立着重创意及批判思维的教师网络,来自网络的教师定期会面讨论如何发展学生的创意及批判思维,彼此交换心得。

教师网络旨在:

             发展相关的学与教资源

             发展识别创意及批判思维的多元评量工具

             于校内或网络内组织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以提升教师设计与实践相关课程之知识和技巧

             组织网络学校相互间之探访,以汲取推行相关课程之经验发展网上平台,让教师作意见交流及教学分享

 

 

11个宠坏孩子的错误方法

1.有求必应

给他所有他要的东西,长大成人,他会倔强的认为一切都是世界欠他的。

2. 他出口成“脏”你一笑置之

当孩子讲出不得体的话甚至口出秽言,你一笑置之,你的反应不外乎是鼓励他下次还可以这样讲。

3. 从不训练他精神独立

从小一切帮他打点好,一切事情由你负责,他20岁时再突然告诉他“自己决定吧!”我们不难想象孩子们对这种突如其来的迟到的恩准,反应会是……

4. 从不告诉他你错了

如此将造成他日后严重的罪恶感,若我们一直避免把错字冠诸孩子的不良行为,一直不告诉他孰是孰非,待某日他抵触了法律,犯下了父母再也无法替他掩饰的罪行,他还以为整个社会都与他作对,是他自己受到迫害。

5. 替他收拾所有弄乱的东西

帮他整理房间,打理一切,养成他日后好推卸责任、将别人的好意当成是理所当然的恶习。

6. 毫不限制他的“食粮”

虽然碗筷餐具消毒,孩子嘴巴吃得干净,可别让他的脑子吃的是垃圾。

7. 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日后父母离婚家庭破碎,你也不用为孩子麻木不仁的反应感到震惊。

8. 当他的摇钱树

孩子不明白金钱是要靠自己努力赚取,如何使他们能有正确的金钱概念?

9. 满足他所有的口腹之欲

当你自始至终永远满足他的需求时,你会发现一次的拒绝,就足以对他造成伤害极大的挫折感。

10. 永远站在他这边

永远站在孩子这边,教他与邻居师长警察对立,不过是提早让他走上不归路罢了。

11. 我就是拿他没办法

 “既然没办法那就干脆让你一辈子都没办法好了。”

 

照着这11条法则去做,保证你的一生会是悲惨的!

对待孩子提出要求时有两条原则,一是事先约法三章,二是事后毫不妥协。

怎样做好批评与表扬孩子——教您一些教养技巧

     孩子犯错很正常,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批评孩子,能不既不伤害他,又达到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的目的呢?

    责骂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长期用粗暴的方式批评孩子会让顺从的孩子变得羞怯内向,叛逆的孩子自暴自弃,更加叛逆。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的研究表明,要培养乐观积极的孩子,父母批评的方式也要是积极的。

    不要用“总是”“任何”这样普遍性的词语。“小乐,你怎么搞的?总是被老师留下来,真是无药可救!”“你有什么艺术的细胞,我不会让你去学任何课外班的。”“你又考不及格了吧,我早就说过,你不是读书的料。”这种“一棒子打死”的批评方式,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让孩子对自己感到无助和绝望,从而让他们的表现更不佳,也影响到亲子之间的关系。

    积极批评的几个特征:

    1、“暂时性”。例如:小乐,你今天拉琴不认真,妈妈不赞赏你今天的表现。

    2、“特定性”。例如:只要你学会自己的东西自己洗,我相信以后的假期爸爸一定会带你去度假的。

    3、积极鼓励,提出建议。例如:你这次考试不极格,我希望你学习要更加用功,上课要更加认真听讲。

    这样的批评不会引起孩子的内疚和羞耻,相反能培养他的责任感。一个乐观的家长,是要在孩子失败的时候给予他指导、指引而不是指责,让孩子在错误中学习,在保持自尊心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给予他支持和希望,鼓励他做得更好。

    比批评更加重要的是表扬,表扬的目的是让好的行为得到强化。中国的父母常常忽略表扬,认为孩子做得好是应该的,其实这种思想是不利于好的行为的继续的。为了让您乐于看到好的行为,成为孩子身上的一种品质,要重视表扬。

    正确表扬的几个特征:

    1、表扬具体行为。例如,“我让你把垃圾清理出去产,你立刻去做了,我喜欢你这样。”不要泛泛地表扬,例如,“你是个好孩子”。

    2、在行为发生之后尽快给予表扬。

    3、表扬要前后一致。每次出现积极行为时都要给予表扬(至少在首次出现时要表扬)。

    4、不要在表扬时加上要求。例如,不要说“我让你把垃圾清理出去,你立刻就去做了,我很高兴。但是你为什么不能经常这样做呢?”这种表达方式,将有意的表扬转化成了批评。

    5、表扬时的强度水平应该与批评时的强度水平保持一致。很多家长表扬孩子时语气平淡无力(“做得好”),但是批评孩子时声音却很大,并且带有很强的情绪(“你怎么能做这种事呢?!!!”)

    如果您能做到以上这些,会发现孩子的好习惯在逐渐增多。

    如果您的孩子身上已经有了一些不良习惯,怎么办呢?教你几招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1、选择性注意

    家长有意识地决定不对孩子表现出的某些消极行为做出反应。父母要警觉,如果孩子的消极行为糟到极点时父母才予以关注,那么孩子就会认为,只要弄出更大的动静就能重新获得父母的负面关注。

    2、暂停

    如果孩子不遵从父母的要求停止某个特定消极行为,父母就会对孩子采用这种程序。暂停的地点应该选择最安静、刺激最少的房间,时间上一岁一分钟。

    试试看,凡事都有方法,教育孩子也一样,祝您拥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伴随孩子一同成长!

 

 

 

 

 

别忽视潜教育

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孩子,以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是在教,这就是潜教育,一种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质的教育。

                       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王东华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经过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结果。我接触过很多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就取得教子成功的。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就不要你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老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了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会,不需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

  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优秀的父母在这些方面大都做得较好,他们的良好沟通来源于自觉遵守了这样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个步骤是建议,有道理的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予建议。

  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做得最差的。

  好成就靠出来现在对品德重视的人越来越少了,对父母们谈品德教育等于不合时宜。而其实这些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传记人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

  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融进孩子的血肉里。因此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父母能有多高,孩子就能有多高。

  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给孩子灌输伟人事迹,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超常儿童心理潜能的开发
北京超常儿童培训班:4年学8年课程
宝宝的“天才”你发现了吗
第三章 关注智力超常 选择因材施教
中科大少年班30年后的尴尬:冷热两极扭曲成长路
超常教育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