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膀胱炎症及不典型增生

膀胱炎症性改变的原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过敏或自身免疫反应,理化因素刺激如放射线、化学药物等。有急性与慢性之分,特异性与非特异性之分。症状主要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可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治疗需针对不同病因进行。另外将膀胱黏膜水肿、滤泡及不典型增生归类在此描述。

1. 急性细菌性膀胱炎

急性细菌性膀胱炎常见于女性,有典型的膀胱刺激症状。是膀胱镜检查的禁忌证,但在症状较轻、尿白细胞不很高而血尿严重、怀疑肿瘤或结石时,应行膀胱镜检查。针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生素治疗有效。

膀胱尿道镜所见:

(1)炎症轻微时,膀胱黏膜呈斑片状充血、水肿,血管纹理紊乱,病变之间存在较正常的黏膜(图5.109);

(2)炎症严重时,整个膀胱黏膜充血、水肿,斑点状黏膜下出血,血管纹理不清(图5.110)。

图5.109

图5.109 急性细菌性膀胱炎

炎症轻微,膀胱黏膜呈斑片状充血、水肿(女性,36岁)

图5.110

图5.110 急性细菌性膀胱炎

炎症严重时,整个膀胱黏膜呈斑点状黏膜下出血(女性,35岁)

2. 膀胱白斑

膀胱白斑常见于女性,一般认为是膀胱慢性炎症的结果,发生于三角区和膀胱颈,病理特征为膀胱黏膜鳞状上皮化生。可表现为慢性尿路刺激症状、镜下血尿,亦可无临床症状。症状明显、除外结核、严格抗炎治疗无效者,可行经尿道切除。

膀胱尿道镜所见:

(1)从膀胱颈延伸到三角区的病变,状如伪膜,颜色苍白,边缘清晰,略隆起于正常黏膜 (图5.111、图5.112);病理为鳞状上皮化生。

(2)另 一种类型见三角区黏膜表面囊性突起,呈白色或浅蓝色颗粒,直径一般为5mm(图5.113);病理为增生鳞化。

图5.111

图5.111 膀胱白斑

颜色苍白,边界清晰,略突起于正常黏膜,从膀胱颈延伸到三角区 (女性,25岁)

图5.112

图5.112 膀胱白斑

三角区白斑为慢性炎症造成,可有尿频症状。病理为鳞状上皮化生 (女性,44岁)

图5.113

图5.113 膀胱白斑

三角区黏膜表面囊性突起,白色或蓝色颗粒,大小不等,直径一般5mm。病理为增生鳞化(女性,49岁)

3. 腺性膀胱炎及囊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及囊性膀胱炎多发生于30~40岁的男性,慢性炎症刺激造成膀胱黏膜的腺性化生及囊性变,主要累及三角区、膀胱颈及输尿管口周围的黏膜。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排尿困难,累及输尿管壁段者出现上尿路积水。治疗首选经尿道切除。

膀胱尿道镜所见:

(1)腺性膀胱炎: 三角区、膀胱颈及输尿管口周围的大小不等的隆起和滤泡样结构,与乳头状瘤明显不同(图5.114、图5.115)。光镜下见移行上皮向黏膜下层生长,形成腺样结构,上皮具有柱状肠上皮的特点,分泌黏液。据认为是膀胱腺癌的癌前病变。

图5.114

图5.114 腺性膀胱炎

三角区大小不等的滤泡样结构 (男性,30岁)

图5.115

图5.115 腺性膀胱炎

三角区左侧大滤泡 (男性,25岁)

(2)囊性膀胱炎: 三角区黏膜水肿及滤泡,与腺性膀胱炎外观相似,但病理上无腺样结构,因而不诊断为腺性膀胱炎(图5.116~图5.118)。三角区滤泡,为透明的水疱,状如气球,内含大量囊液,活检时破裂,只可取出少许囊皮(图5.119)。

图5.116

图5.116 囊性膀胱炎

膀胱颈滤泡 (男性,38岁)

图5.117

图5.117 囊性膀胱炎

图5.118

图5.118 囊性膀胱炎

图5.119

图5.119 囊性膀胱炎

三角区透明的水疱 (男性,72岁)

4. 滤泡性膀胱炎

滤泡性膀胱炎多见于女性,可能与慢性细菌感染有关。多发生在三角区及周围,成片出现的整齐划一的小滤泡,表现为慢性膀胱刺激症状。偶尔在普通膀胱镜检查中发现散在分布者,可无任何症状。抗炎治疗或观察。

膀胱尿道镜所见:

三角区或侧壁多发清晰可见的小突起、滤泡,大小均一,直径2mm左右,颜色浅粉、灰,周围黏膜充血呈红晕样 (图5.120~图5.122)。

图5.120

图5.120 滤泡性膀胱炎

直径2mm左右、清晰可见的小突起,颜色浅粉、灰,周围黏膜伴充血 (女性,28岁)

图5.121

图5.121 滤泡性膀胱炎 (女性,56岁)

图5.122

图5.122 滤泡性膀胱炎 (女性,65岁)

图5.123散在的单个膀胱黏膜的樱桃样小突起,直径3mm左右,病理为滤泡性膀胱炎。患者为肾积水行逆行造影时发现,无症状。

5. 放射性膀胱炎

放射性膀胱炎见于盆腔区域放疗后,可出现顽固性尿路刺激症状和突发血尿。可予对症治疗以控制症状,如消炎痛栓、膀胱平滑肌松弛剂及利多卡因膀胱灌注等。

膀胱尿道镜所见:

膀胱黏膜血管纹理加重、紊乱、曲张及散在黏膜下出血点,血管之间膀胱黏膜苍白,小血管纹理减少,黏膜呈萎缩性改变(图5.124.图5.125)。

图5.123

图5.123 滤泡性膀胱炎(女性,40岁)

图5.124

图5.124 放射性膀胱炎

见于盆腔区域放疗后,膀胱黏膜轻度苍白,血管扩张(男性,50岁)

图5.125

图5.125 放射性膀胱炎(男性,41岁)

6. 化学性膀胱炎

化学性膀胱炎药物引起,伴膀胱刺激症状。临床上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后,定期复查中发现。对症治疗。

膀胱尿道镜所见:

膀胱黏膜斑片状充血、颜色暗红(图5.126)。

7. 嗜酸性膀胱炎

嗜酸性膀胱炎见于过敏性疾病、嗜酸细胞增多症及寄生虫感染等。症状为突发或复发性尿痛和血尿。治疗可抗炎、抗过敏、抗寄生虫等。

膀胱尿道镜所见:

膀胱黏膜大小不等的红斑,水肿充血,表面可溃疡糜烂,周边红晕(图5.127),有时可伴广基息肉。病理显示为嗜酸性细胞浸润、纤维化、平滑肌坏死。

图5.126

图5.126 化学性膀胱炎

丝裂霉素灌注后2周,三角区充血,暗红色(男性,64岁)

图5.127

图5.127 嗜酸性膀胱炎

病理显示为嗜酸性细胞浸润 (男性,47岁)

8. 膀胱结核

膀胱结核常继发于肾结核,结核杆菌沿输尿管播散至膀胱所致。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卡介苗偶尔可引起膀胱的肉芽肿性炎。患者表现为反复尿路刺激症状、脓尿、终末血尿,可伴有结核中毒症状,普通抗生素治疗无效。病变常累及三角区和输尿管口周围,典型病理改变是结核结节,光镜下可见干酪样物质和多核巨细胞。

膀胱尿道镜所见:

早期病变为膀胱黏膜散在或成片的表浅黄色小结节,底部为干酪样物质,周围伴充血带(图5.128、图5.129);病变进展后形成多发边缘不整的结核性溃疡、充血、出血,可波及肌层(图5.130、图5.131)。另一患者,膀胱内污秽,黏膜水肿、增厚,血管纹理不清,可见指状突起的结核结节(图5.132)。二者活检标本均见到典型结核的病理改变。

图5.128

图5.128 膀胱结核

膀胱后璧黏膜多个粟粒样黄色小结节,周围有充血带 (男性,25岁,反复尿路刺激症状)

图5.129

图5.129 膀胱结核

同图5.128病例,膀胱结核结节,周围还有正常黏膜

图5.130

图5.130 膀胱结核

同图5.128病例,病变进展后形成多发边缘不整的结核性溃疡、充血、出血,可波及肌层

图5.131

图5.131 膀胱结核

同图5.128病例,结核溃疡、充血、出血

图5.132

图5.132 膀胱结核

膀胱黏膜水肿、增厚、血管纹理不清,结核结节(女性,78岁)

9. 间质性膀胱炎

间质性膀胱炎是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的慢性膀胱疾病,病因不清。表现为耻骨上、会阴部疼痛和严重的膀胱刺激症状。病理特点是膀胱壁的纤维化、黏膜下水肿、溃疡,膀胱容量减小。膀胱镜下见膀胱片状瘀斑、疤痕、裂隙等。保守治疗为主,如麻醉下膀胱扩张、膀胱灌注硝酸银或二甲基亚砜,口服强的松; 严重膀胱挛缩者可行膀胱扩大术。

10. 膀胱黏膜非典型增生和慢性膀胱黏膜炎

膀胱尿道镜检查中,对性质不明的发现均应取活检,尤其是在膀胱肿瘤术后复查时。

(1)膀胱尿道镜检查中经常见到膀胱局部黏膜粗糙、隆起、充血、水肿,但表面不呈小乳头状 (图5.133、图5.134),病理结果为膀胱黏膜非典型增生。

(2)膀胱黏膜的单发小黄色斑块,表面光滑(图5.135),病理为黏膜下淋巴细胞浸润,诊断为慢性炎症。

图5.133

图5.133 膀胱黏膜非典型增生

膀胱黏膜粗糙、隆起、充血、水肿(男性,65岁)

图5.134

图5.134 膀胱黏膜不典型增生(女性,72岁)

图5.135

图5.135 慢性膀胱黏膜炎

单发小黄色斑块,病理为慢性炎症(男性 ,73岁)

图5.136

11.膀胱黏膜水肿

在结石、异物、导尿管和输尿管支架的刺激下,膀胱黏膜出现水肿、充血、增厚改变。图为前列腺增生患者放置尿管后,膀胱黏膜充血、水肿 (图5.136),同时隐约可见膀胱成小梁改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慢性膀胱炎
膀胱炎是有什么病因引起的
腺性膀胱炎
【病例-60】腺性膀胱炎
羊膀胱炎症状和治疗 | 养羊群
膀胱疾病是男性生殖系统的“重要杀手”膀胱要预防哪些疾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