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络:构成人体整体呼吸的网络系统(上)
对于经络本质的研究,千百年来众说纷芸,至今仍无定论。然而,现代科学实验确切无疑地证实了,在人体内的确存在有一个低电阻、高振音和光线传导网络系统。这就是最充分地说明了经络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理现象。那么,经络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要想揭示这一点,就必须搞清经络的基本功能,而不应去纠缠经络的组成是什么的问题。这正如人们 对于神经本质的认识,是基于对它的整体主导功能的了解一样。如果基于这一出发点,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我认为:经络的基本功能,就是能调节人体的整体呼吸,并促进人体肌肉组织液循环。它是调节心脏与其它内脏器官及肌肉组织呼吸平衡的网络的稳态自律功能系统,具有与心脉血管共同完成向体内输 送氧气、血液、组织液及生化物质的功能。其中,经络所连接的数百个穴位,是自律调节点,而经络则 是调节生物电脉冲及心脏博动、组织液循环和组织液压力的通道。由此,整个经络系统,就与心脉血管 等血液循环系统一起来共同调节人体的整体呼吸,以及血液和肌间组织液的循环运动。由此可见,这里 就扩展了以前人们对呼吸运动所持的狭义的观点:即呼吸不仅仅只是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心血管也不仅 仅是控制呼吸运动的唯一的决定性器官,它是包括人体所有器官,所有肌肉系统、甚至包括骨髂系统在 内的人体整体组织所具有的功能。这就是“广义整体呼吸原理”。而经络则是这一广义整体呼吸运动调 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呼吸是一种整体的内源性自律运动,而不仅仅只是一种心肌血管的博动和肺部 的扩展运动。所谓呼吸运动,正是由机体器官和肌肉组织的内源性和自律性博动,其中包括“心脏泵”、“动脉心”、“淋巴心”,还有“穴位心”,以及经络自身的自律性博动所共同构成的,而经络恰恰就是心血管循环博动及内脏器官与肌肉内源性博动的中介控制系统,以及是促进与呼吸循环,肌间组织液循环,并构成人体生物电环流和组织液压力调节的网络通道系统。这就是经络的基本功 能,同时也正是经络的本质所在。要证实这一点,首先应了解以下事实。这就是:所有动植物的内在组织,其中包括各种内部器官和肌肉系统(在植物是支持系统),每天每刻都在进行着吸纳和排泄机体血液、组织液及空气的整体呼吸运 动。这种呼吸代谢运动,既存在机体整体组织中,也存在于细胞的代谢活动中。例如,可观察到在所有 动植物产生的基础:海藻及腔肠动物中,时刻都在水中进行这种整体性自律呼吸运动,即广义呼吸运 动。其次,很多科学实验与都证实,当人体穴位受到刺激或针刺激时,可产生肌电信号,频谱在55HZ和 165HZ之间;这一肌电信号还能依次从一个穴位传播到另一穴位,直到某一端点穴为止,并且是双向传 播,速度为0.1米/秒[1][2]。实验还证实,穴位接受针、电刺激后能调节血压高低及心律频率[3],并能调节、控制肌间组织液流动[4]。还证实在经络内存在与心脏博动同步的电传导[5],以及人体穴位存在一种 横波型博动[6],并且穴位是自律细胞,可自发产生肌原电信号[7]。中国的学者研究成果表明,人们已能准确地描绘出十四条宽约一毫米的人体经络循行线。国外学者对经络的试验研究,也不断取得新成果。例如:法国学者通过在穴位注射放射性物质“锝”,借助电子照相机,成功拍下了“锝”的行走路线,证实了经络的存在,发现其路径与中医文献记载基本相同。日本一些研究人员采用电子计算机和全息技术,将人体由平面转为立体观察,通过荧光染色发现,穴位实际上是一种组织“集合团”。它不但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且还能有效地控制人体的各种平衡。这说明它是人体内的气血分布与运行的各种平衡调节点与作用点。这也说明它既是人体呼吸网络组织的“呼吸泵”,也是一个自稳的“调节泵”。所有这一切,都说明穴位在心电刺激和肌原性电信共同作用下,协同产生并传播心肌所发生的呼吸博动及电脉冲运动并调节组织液压力,因而使整个经络网络系统与心血管系统共同产生整体呼吸的功能。经络通过控制、调节动脉及微血管外周压力,来调节心血管的呼吸功能并通过调节组织液压力来协调全身的呼吸运动。与此同时,由于它的低电阻、高振传导特性,使它必然会成为心电传播微血管及穴位电振荡,以及脉压和内脏博动,还有穴位 和微血管律动的良好通道。现已证实,经络就是人体肌间与分肉间结带组织构成的通道,而穴位则位于分肉间隙和肌间交汇的交通要冲之处[8]。实验证实,即使切断神经系统,体内正常活动性充血及血流自 动调节仍能进行[9]。这就充分证实了经络的呼吸调节作用。同时,经络的分布也证明它有此能力。它不 仅通过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经与心脏相连,而且还通过十二经脉、奇经人脉与十五络脉及无数孙脉,直接与体内各个组织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通道。这一通道还可由温度控制粗细,从而影响呼吸代谢循环,这正是中医阴阳病理基础。由此可见,经络网络确实是呼吸调节系统。在这里,已涉及到了中西医对于呼吸运动的认识方法的差异性问题,西医持实证主义观点,认为呼吸只是呼吸器官的唯一功能,同时,也只有呼吸系统的器官才具在这种功能。而中医则从功能性观点 看待呼吸运动。这正如中医所认为的肾,不同于西医所说的肾 器官一样,传统中医认为:呼吸是心火下 降为水,肾水上升为气,水火相济的运动过程,此时清气升、浊气降,气机升降出入构成了人体的呼吸 运动。由此可见,中医已初步具有朴素的“广义整体呼吸”的意识,但还没有明确性的整体呼吸概念。事实上,现代医学已完全证实人体呼吸是一种全身性的整体机能。例如,试验证实,机体内存在着(心 血管控制以外的)另一些机制,对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有重要意义。其中之一是通过肾脏对体液量的控 制,来对血压进行调节,即通过肾对水及NA+的调节控制血容量,以及通过肾素,醛固酮和肾交感神经 活动不定期调节血压。还有组织液压力对呼吸运动的影响。与此同时,脑活动,以及胸腹、四肢诸多肌肉活动,也都能改变血容量。体腔内的肌膜肉可起到按摩体内器官及内分泌腺体的作用,从而影响呼吸 循环。特别是,体液调节在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例如,脑液的调节,就对高级神经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因为它决定脑内压力的大小。原来,我们人类的大脑深处有一条弯弯曲曲源远流长的“大河”。它就是由沿着无数的“脑孙脉”,汇聚到大脑的主经络的脑脊液。它们是由大脑中纵横交错的脑血管中渗透而出的组织液所构成。这就是脑经络的组织液循环系统。这条“河”日夜流淌,滋润全脑。只是它流的是富有多种功能的脑脊液。它所流过的室、池、管、沟等“千山万水”,医学 解剖生理学上称它为脑脊液循环系统。脑脊液分泌的源头主要在大脑内的两个侧脑室。它们像山峦中的湖泊,靠着室内的脉络丛,源源不断地泌涌了清澈的“泉水”来,盛满两个湖泊,然后又有序地流入游的一个狭长的湖 ——三脑室,接着,又马不停蹄急流涌进一步犹如长江三峡的狭关险要——长约2厘米的中 脑导水管中,此一险段很易出问题。由于炎症、脑室出血,或邻 近的肿瘤挤压,管腔便会堵塞不通,形成梗塞上方的脑积水,颅内压增高,此时非得手术疏 通、分流,才能缓解上游水患灾情。“水”过狭窄段后,便又豁然开朗,来到脑中的第三大湖——第四脑室及延髓池,由此再各奔西东,水流四方,分别流向椎管内及大脑表面的广阔 的蛛网膜下腔。脑脊液的奥秘原本是为了滋润大脑和脊髓。当脑脊液分流至蛛网膜下腔,它就如容纳百川的大海,形成独特的“髓 海”。最后流入身体内,形成一个周而复 始的良性循环,尽善尽美地维护着大脑的“生态平衡”,参与了生命给养的奉献。这条河虽貌不惊人,但它是大脑的母亲河。脑室里每天可分泌300毫升左右的脑脊液,而它却含有钠、钾、蛋白质、糖、矿物质、微量元素、神经介质等有用物质,营养大脑的细胞。正常成人的脑室、脑池内,较固定蕴藏约120毫升的脑脊液,使脑膜与颅骨之间构成一个液体缓冲垫,对大脑起到支撑保护作用,保证了颅内压力与其面积的相对稳定。不单如此,在大脑病态情况下,脑脊液循环系统还参与了诊断治部活动,利用它的流动,可以转运有毒物质和代谢产物至血管内。抽点脑脊液作常规、生化和细菌学检查,可透过现象 看本质,帮助鉴别炎症、出血或肿瘤。当大脑有病,服药难以奏效时,可以插管至脑室内直 接注药,或冲洗、引流,也可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我们脑中的这条大河,无怨悔地服务于生命,维护着我们的思维。与此相同,人体机体的经络内的组织液循环也是如此。由此可见,经络内的体液或组织液的压力,也与经络 传播内博动一样,同样也是经络调节人体整体呼吸的两个基本方式之一。近来认为:长吸中枢仅是脑干网状结构易化系统的一部分。同时认为:心血管中枢应该是指连续分布在下丘脑、中脑、脑桥和延髓中各级血管神经元及其复杂联系,以及认为各种心血管反射,是与中枢神经系统各个水平的神经元都发生联系,从而引起的各种不同整合型式的心血管效应。这都统统证明了广义整体呼吸原理的正确性,因而 也证实了经络系统在这种整体性呼吸中的重要调节作用。特别是人体各组织与心血管系统具有同步的代 谢循环周期节奏,而经络则是其中重要的中介调节系统网络。不仅如此,从这种“大呼吸观”来看待人体疾病的本质,甚至可以说,人体的疾病本质都是与人体的整体呼吸运动密切相关的呼吸疾病。这就是“广义呼吸疾病原理”。这一原理也与中医认为人体疾病与经络不通、气血运动不畅的观点不谋而合。简言之,既然人体的呼吸是一种整体性功能,而这一功能又是人体一切代谢活动的根本调节机制,那么,如果人体的哪一部分与呼吸相关调整环节出了差错,自然 就会引发与之相关的某种疾病的发生。因此,人体主要疾病的病理,就在于人体整体呼吸的局部或整体功能失调。这就是“广义呼吸疾病”的根本机理。它也说明了针炎之所以可以根治人体百病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能通过调节经络的流畅、虚实和组织液压力大小,来调节人体的整体或局部的呼吸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地。这也就说明了中医治病的根本基础,无一不与人体的广义整体呼吸有运动有关,例如,如果气机上下不通,就会发生诸如肺功能失常、肺气不利或肾不纳气,以及肝之疏泄失常而导致的脑胁胀满、肝阳上亢等疾病。当然,由于每种器官的机能与结构都不相同,它们的“广义呼吸疾病”的表现也必然有各自特 殊不同之处。但是,广义整体呼吸的意义还不仅仅只限于此。广义呼吸并不仅仅是一种呼吸运动。它更是生命整个机体的代谢燃烧活动,更确切地说是生命机体的整体有氧燃烧活动。而人的所有呼吸器官,所有各式功能组织器官,只不过都是这种广义有氧燃烧活动的物质基础,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它的生化结构基础。而这些生化组织结构的功能,就是促成整个生命机体来进行有氧生命燃烧。这就叫“广义整体有氧燃烧”。在这里,在生化组织结构中,血液与气体的流动和呼吸器官的循环往复运动,只不过是这种广义整体氧化燃烧的生化反应中介。它们的真正功能是促使这种广义整体有氧燃烧能有条不紊地、有序地、有强有弱地进行。这也正是生命力存在的本质。那么,有氧燃烧的结果,必然会产生大量热能。它是以分子货币ATP的水解与其它生化分子反应偶联的方式释放出来的。因此,整个生命机体的有氧整体呼吸 过程,就会伴随着人体热能,在整个生命机体内以热流循环的方式流动。在这一过程中,热能不断被释 放出来,又不断被有序地吸收,以作为生命精华的新生的DNA与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形态被保存下来。这种释放与吸收的交往,才构成了生命机体的广义整体呼吸循环的真正基础。这也是“广义整体呼吸原理”的完整含义。由此可见,在生命机体的广义整体呼吸中,不仅有血液与气体的生化物质的循环,更伴随有ATP生化分子所释放的热能在人体经络内的循环。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阳气和阴气”的循环。它们与空气呼吸循环,往复有序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在人体血脉与经络内,形成一种生命整体有氧呼吸振荡循环。而所有这种循环都是人体血管系统与经络系统内共同完成的。这就是经络的本质。它在其中起着调节的与中介作用,来推动这种有氧整体呼吸循环。例如,它可以调控血液的运行,特别是可以通过它调控“气”的运行。这里所说的气,也是指广义的气,它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空气,如氧气与二氧化碳在人体机体内的运行;也包括有氧燃烧所释放出来的热能,即热辐射之“气”。人们可以通过气功来控制人体内空气与气的运行,例如,人们可以将呼吸中所吸纳的气体,有意识地集中调集到身体某个部分,来促使其释放出更大的内压及热量,以产生出更大的“内劲”。这就是所谓的“硬气功”。但人们还可以通过调整呼吸及其与肢体的伸展和收缩的配合,通过血管中的血液与经络中的空气和体液的流动,来调节热能之气,即热辐射的释放与吸收,也就是热流量的吸收与释放。这就是气功中所谓的吸收与发放的“外气”,即“软气功”的实质。例如,人们可以通过这种“软气功”的练习,在达到增强右手的热辐射或热流量 的同时,还减少左手的热辐射或热流量,也即是使左右手一冷一热:一手发放热辐射或热流量,一手吸 收热辐射或热流量。这就是“阴阳功”(《金刚力功阴阳掌》于宪华“武魂”杂志1998年第8期P21)。这就是与人体的依据氧气和二氧化碳呼吸循环呼吸相对应的“热循环呼吸”。它就是人体的“双重呼吸”。所以,人体的整体呼吸是由空气循环呼吸与热循环呼吸,这一“双重呼吸”所共同构成的。特别应指出的是,热循环呼吸才是生命整体呼吸的实质所在,它是生命的空气循环呼吸的目地,而空气循环呼吸只不过是生命机体为达到这一目地而采用的手段。这是由于,生命的本质正是一个能自主产生能量,即热量的自组织系统。由此可知,人体及一切生命自组织的本质,只不过就是一个结构精密的、由生化分子构成的“热交换系统”而已。因此,热循环呼吸必然是构成这一生命自组织的存在基础,而经络就是热循环的通道。在经络中这种热循环包括三种方式:组织液热循环(携带可产生热量的营养分子和直接携带热量);整体博动或振动循环和热幅射循环。这也正是经络网络的最重要的功能,也是它的本质作用所在。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体需要经络网络系统来调整人体整体呼吸的根本原因。由此可知,人体整体呼吸实际上是一种人体自组织体系内的热量的有序平衡(中医的阴阳平衡)的表现。只有热量有序平衡了,人体自组织体系的各种组织的机能才能保持稳定,其中也包括基因组织的功能。因为只有热量平衡了才能保持人体自组织体系的有序,而有序则是人体自组织形成耗散结构的根本条件,也才能形成人体整体呼吸。那么,人体自组织体系内,为什么会形成热量的有序平衡(中医的阴阳平衡)呢? 简单地说,在适当的参数条件下,由于熵的平衡:diS=deS,其中,deS表示负熵,在生命机体内,就会形成周期性的有序的生化反应。这其实反映了生化能量的有序平衡结构,而能量或热量的平衡,正与中医理论的阴阳平衡理论相对应。这就是与耗散结构理论有关的“能量的有序结构原理” 显然,“能量的有序结构原理”借助了中医的整体关系的分析方法。中医的分析方法,是注重系统的整体关系的分析。这就是人体整体系统的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中医的阴阳、表理、寒热、虚实,就是表明这种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的著名的“八纲辨证”理论,其中阴阳又总领其余六纲。中医总的治病原则就是“阴阳平衡”、“阴平阳秘”,以达到人体整体系统的矛盾的和谐统一。中医的阴阳、表理、寒热、显然虚实,表示的是人体整体系统的宏观参量,可以应用人体的体温,脉搏,心率,以及相关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来反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九章 肺脏系统
淋巴循环的意义
经络治病,但你肯定不知道经络含有可流动的液体
针灸艾灸局部刺激调节经络
美国科学家发现人体新“器官”轰动国内外 原来是中医“经络”
人体经络循环时间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