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哈佛大学王涛教授讲座心得
一、怎样做好父母
   作为父母必须先学习,要去了解我们的孩子,必须明白,不是孩子什么都不知道,而是我们不知道他们知道什么。(这句话是美国很流行的一本书《哲学宝宝》中的经典语录。)王博士告诉我们,婴儿在出生时就具备了很多超乎想象的能力,而早教而早,越能开发宝宝的智力,而父母就必须学习如何与孩子玩。
   二、爱和规矩的现状
   王博士首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是爱难还是规矩难?基本上我们都是回答规矩难。王博士就分析了爱和规矩的现状,现在普遍都是爱的多,规矩少,正是我们不会正确的爱,所以才觉得规矩难。
    王博士告诉我们,作为父母必须把爱和规矩与时俱进,不能仅仅因为自己的成长经历,把没有得到过的东西全部塞给孩子。即使是不同的成长环境,也要有不变的爱和规矩。
   三、父母教养方式理论
   父母教养方式,必须做到满足需要,坚持原则。
   严格型——高度满足,高度原则
   严厉型——缺乏满足,高度原则
   溺爱型——高度满足,缺乏原则
   忽略型——缺乏满足,缺乏原则
   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自己属于那一种!
   王博士告诉我们,给孩子做规矩,必须自己守规矩,给孩子做好榜样,才有立场去教育孩子。而且必须和孩子眼睛对着眼睛,认真的把规矩告诉孩子,让孩子接受,而不是在孩子做这件事的时候,你在后面叫他要怎样怎样,这样是没有用的。
   教育孩子的原则:真正的爱是体现规矩的爱。
                                真正的规矩是有爱的规矩
                                 真正的爱和规矩需要正确的父母观
    四、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西方:孩子是上帝赐予父母的礼物和财富,我有暂时的保管权利和教育的神圣职责
    ——让孩子学会独立能力
    ——要尊重孩子
    中国:孩子是家庭的私有财产
    ——牺牲自己为孩子
    ——孩子要听话
    这里王博士举了一个例子:孩子如果摔了一跤大哭,在中国,父母或者长辈都会立刻扶起孩子,轻声安慰,并且去打让孩子摔跤的东西,其实这样是非常错误的。这样只会让孩子以后每次出现问题,都去找外部原因或者环境因素,而不是找自身的问题。而且本来不是很疼,在家长的安慰下,放大了这种疼痛,使孩子会哭的更厉害。而在西方,家长的做法是,走到孩子面前问“areyou ok?”或者询问是否需要帮助,一般是不会主动去帮助孩子,并且告诉孩子,寻找为什么会摔跤的原因,以后要记住。
   四、规矩必须从出生开始
   1.第一年的规矩
    ——吃的规矩(刚出生每隔2小时喂一次,以后拉长间隔时间,但是不要再孩子睡着的时候,必须叫醒他,最好一边喂一边交流,告诉孩子该吃了)
    ——睡的规矩(必须是孩子独立睡觉,睡在小床上,不要和父母一起睡)王博士这里说到,其实孩子出生就具备了独立睡觉的能力,和父母一起睡,就剥夺了孩子的这种能力,渐渐开始依赖父母。其实不是孩子需要和父母一起睡,而是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睡。
    王博士放了2段视频给我们,是关于美国超级保姆的案例
    我这里就介绍一个,分床睡觉。有一个美国家庭,孩子从小就是和父母一起睡,最近开始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折腾几个小时,弄得父母都精疲力尽,想让孩子单独睡觉,孩子怎么都不肯。最后没有办法,就请了超级保姆来协助。超级保姆告诉这对父母,第一次失败了以后就别想成功,要想成功必须坚持。第一天晚上把孩子抱进自己的房间,放在自己的小床上,母亲坐在小床旁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侧脸,而母亲不要说话,低头假装睡觉,不管孩子怎么哭,怎么闹都不能理他,如果孩子爬下床,就把孩子重新抱回小床。这个晚上,这个孩子从床上下来N次,一直哭一直闹,这位母亲都在旁边哭了,而超级保姆告诉她坚持,经过几个小时,孩子也许是累了,就自己睡着了,第一次成功了。后来几天连续这样,没有多久,孩子就能自己单独睡觉了,从心理上戒奶成功。她告诉父母,要让孩子守住独立睡觉的规矩,就必须坚持住。
   五、打孩子的艺术
   王博士告诉我们孩子可以打,但是要会打
   ——前提,打孩子时不能带有愤怒
        带有情绪打孩子,孩子只能感受到你的情绪,而不能感受到爱和规矩,而且你带有情绪打,不知道自己下手有多重,只会在事后后悔
   ——打孩子不能用手,需要用仗(这个仗是规矩的象征,必须是专物专用)
   这种的好处是,再去拿“规矩”的时候给自己时间冷静,这个规矩是在施打者之外的,象征一种震慑力。很多父母打孩子都是抓到什么打什么,这样不会让孩子记住规矩。最好是能效法古代的家法。这种家法就是一根杖,象征规矩,放在家中醒目的地方,让孩子每看到一次就受教育一次。
   ——打孩子前需要语言的交流
   孩子犯错必须用家法打,告诉孩子不是父母要打的,而是规矩要打的,这是做错事的惩罚。如果只是让孩子认错,孩子以后就会把认错作为逃避责任的法宝。
   ——打孩子需要爱
   父母首先要被管教,愿意为了孩子而改变自己。要让孩子守规矩,必须自己也要守规矩
   这里也有一个案例
   在美国唐人街,有一对华人父子。每次孩子做错事,父亲都会打孩子作为惩罚。又一次孩子做错事,父亲问他怎么办,孩子说“打呗”,这时,父亲心碎了,而且很愤怒,因为他这么久的教育还是没有让孩子意识到规矩的存在。后来父亲回房间想办法,要如何教育儿子。一会父亲拿着象征规矩的尺子,来到儿子的房间,和儿子说了几句话“爸爸爱你。即使爸爸爱你,也无法改变规矩。因为爸爸爱你,所以你的错爸爸也有责任,这个规矩爸爸来承受”,这个父亲就用尺子打自己,打了一下,儿子冷漠的脸开始有了表情,打第二下,儿子跪了下来,哭着说是自己的错,让爸爸打自己。最后父子俩抱头痛哭。因为这件事情,这个男孩后来成为了一个非常有责任心的人。也许有人说这个就是苦肉计,但是王博士说,如果是计,你们可以试试,孩子绝对可以把你看得透透的,他会用另一个计来对付你的苦肉计,父母必须真心实意的对待孩子,告诉孩子规矩的重要性,才会让孩子的心改变。
   六、爱和管教的高度统一
   1.家庭内不同教育者之间的统一
   ——隔代教育(不要让长辈代替父母的教育,以父母为主,如果有爷爷奶奶,必须与父母统一意见再教育孩子。孩子是非常容易发现不同教育者之间的差异,而他也会很聪明的利用这点差异找到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法,所以父母必须和长辈沟通过统一意见)
   ——严父慈母(这个是中国传统家庭的模式,而经常严父就失去了爱,慈母失去理性,而正确的应该是两者结合统一。在一方教育孩子的同时,另一方即使有不同意见,绝对绝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去干涉,应该事后再沟通)
   2.教育者之间的统一
   ——不同年龄的规矩
   ——不同情境的规矩
       这里说到孩子生病的时候会特别任性,其实在孩子生病的时候,家长可以多些关爱,但是应有的规矩不能忘记,而这一点是一般家庭很难做到的,孩子一生病,家长马上忘记所有的规矩,随着孩子来,这样建立的规矩就会形同虚设。
   七、爱和规矩的原则
   1.管教孩子先管教父母
   2.带有规矩的爱和体现爱的规矩
   3.规矩从出生就开始,越晚代价越大
   4.按照孩子的特点,用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
   八、交流的重要性
  交流时爱的通道,是规矩的手段,是累积的效应。而整个家庭中,父爱是不能被替代的。王博士给爸爸们的忠告就是,一定要和孩子有交流,无论你多忙,每天都要和孩子有很好的交流。
 据研究,青少年时间的问题孩子,都是在家中缺乏成年男性的爱。男孩缺乏这种爱就容易混帮派,女孩缺乏这种爱就容易和男性同居,所以绝对不要忽视和小看父爱。
   最后,王博士告诉大家,教育孩子,是要改变孩子的心,而不是改变孩子的行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育儿百科】哈佛博士教你怎么“打”孩子
没有原则的父母,养不出有规矩的孩子
哈佛博士的育儿经
【规矩和爱·父母特训班】孩子可以打吗(博士亲身示范做规矩)
“男博士婚后和妻子、母亲同睡一床”带来的反思
家庭没有规矩,孩子就没有原则;不懂得立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