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震撼!Randy Pausch最后的演讲!

震撼!Randy Pausch最后的演讲!

作者 Hugh on 09月 26th, 2007发表 

其实我不想把文章的题目写成中文,我总觉得last lecture表达出来的东西比翻译过来要好的多。我想很多人并不知道Randy Pausch是谁,我原来也不知道,只是从Slashdot上面看到了这则新闻《 CMU Professor Randy Pausch’s ‘Last Lecture’》。出于好奇心我打开了链接,开始了解这位教授,他是三个幼小孩子的父亲,他是一位任教于CMU的计算机教授,他还是一个半年内即将死去的胰腺癌患者。

我想应该解释一下所谓的”last lecture”,其实在美国的很多大学都有类似的”last lecture”系列讲座,比如说Stanford大学,Alabama大学,通常是让学校的著名的教授来假设这是他们最后的讲演,那么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也就是,在最后的时刻,把他们最希望分享给这个世界的东西告诉所有的观众。当你看着一位健康的教授站在讲台上假设着他们即将离去,反复思考讲解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时,通常是非常吸引人的。

但是对于Randy Pausch来说,这不再是一个学术活动,他确确实实在几个月之后就会离开这个世界,他真真正正面对的是自己的last lecture。演讲的题目是《如何实现你儿时的梦想》,我必须承认的是,我已经忘记了我自己儿时的梦想是什么了,也许你们也忘记了。他讲述自己的儿时梦想的实现,自己的教授生涯,帮助别人实现梦想以及自己的人生感悟。这是我听过的最吸引人的报告。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在听这个演讲的过程中的感受。我看到了一个即将离去的Randy Pausch,但是在整个演讲中他表现出来的是对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尽管有些地方我可能没有听明白,但是在演讲结束的时候,我被彻底的震撼了。

演讲里面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体会了,我不会也不可能把整个演讲的内容写出来,你们应该自己去看看。我相信不需要太好的英语水平,你就能听懂很多。我想我应该记下这些最喜欢的句子,我觉得英文更能表达出那种意思,我翻译水平实在不行:

前进的道路上砖墙的存在是有道理的,它不是为了拦住我们,只是让我们可以证明自己到底有多么想要到另一边去。 

永远不要丧失象儿童般的惊奇。 

经历是当你没有得到你所期望的东西时你所得到的。 

你应该擅长些什么,这会使你自己更有价值。 

不要抱怨什么,好好的工作,你的耐心终究会得到回报的。 

还有一些从网上看到的,没有找到出处:

现实生活就像打牌一样,你不能改变自己拿到手的是什么牌,但是你可以控制自己出牌的方法。 

我将会这样开朗的度过每一天,直到我死亡,因为我不知道其他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非常想要某一样东西,而你努力过了却又没有得到它,那么你收获的就是宝贵的经验。 

任何一个人只要你足够有耐心,总是会发现他们性格中闪光的部分的。如果你对某个人很有意见,那是因为你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 

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考虑别人。 

我相信命运,所以,如果你按照你应当过的的方式生活的话,命运会带着你去实现你的梦想的。 

还有太多太多的话,值得我们去深思去领悟了,象网上一位朋友所说的那样,也许我也应该找个时间再看一遍。当我们看到Randy Pausch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能够如此开朗乐观的面对生活,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我相信每个人都会为之鼓舞。

  最后一场?怎能让它是「最后一场」?

  资讯科学圣殿Carnegie Mellon大学资科系教授兰迪波许(Randy Pausch)即将死于癌症,周前做了一场极生动的「最后一场演说」(The Last Lecture)。全片请看此,或看YouTube断断续续版)。许多大学最近都让即将退休的教授做「最后一场演说」,但这场演说显然不同,波许身上的胰脏癌的状况并不乐观,医生已宣判,他只能再活几个月,「而医生上个月就已经这样说了。」波许说。所以,这真的是一场残酷至极的「人生最后一场演说」。

  人生最后一场演说,波许左手仍紧握着摇控器,语调依然迅速、声音宏亮、咬字清晰,除了身体躯干瘦得与一般人不同以外,其他所有部份,都看不出他是个癌末病人。波许在演讲中当场秀出断层扫瞄的照片,指着那黑白的影像说,看,上面大约有十个肿瘤吧!接下来他马上呛声,假如观众今天是要来看他自艾自怜,那大家肯定是要失望了!他说,「我比大部份的(微胖的)你们都还要健康状(in a better shape)!」说着说着,竟就仆倒在地上,自顾自的做伏地挺身,还用单臂撑起身体,左、右、左、右;摄影机还从后面摄下这位有些白发的教授在作伏地挺身的模样。

  波许都还没开始演说,全场400位观众已经全体起立鼓掌(standing ovation),波许立刻用殷勤的手势示意大家坐下,好像叫大家在自家沙发「坐、坐吧」,只说了一句「Make me earn it」就开始讲了。我觉得「earn」、「deserve」这些很难直译成中文的英文字总是会在关键的时候特别有意义。虽然是最后一场演说,波许依然不忘讲课这件事,他就像平时教授一样,先介绍「Today’s Topics」,只是这堂课不太一样,他不再是以教授的身份,只是一个「人」;今天坐在台下的他的「学生」也包括了他自己所有的恩师、朋友、同事……。这场演讲所用的是最阳春基本的黑底黄字的PowerPoint简报,波许彷佛希望全场观众将焦点放在他在中间穿插的那些照片,还有站在大屏幕前的这个,即将消失的躯体。看完这场演说,你会发现这堂课还真的是值得站立拍手五小时,波许真的earned it了。

  但波许心中主要的观众,好像又不是台下的这些人。他说:「这场演讲,是献给我的孩子。」波许去世后,将遗下三子,最大的才五岁,最小的才一岁。因此,这场演讲的题目为「真正实现你的童年梦想」(Really Achieving Your Childhood Dreams)。好像一个爸爸说给儿子听的话,波许翻箱倒柜找出他小时候拍的黑白照片,有一张是他在迪士尼乐园,另一张是对着电视照下阿姆斯壮登月,他说,他最感谢他父母当年让他随便在自己房间的墙上涂鸦,后来那整面墙都画满了数学公式;他和其他孩子一样,脑子充满梦想,小时候想要街市赢得超大型的毛娃娃、当NFL球员、当库克船长、写一篇World Book的内容、最后加入迪士尼工作并设计迪士尼乐园的云宵飞车。和其他人不同的是,就算儿时梦想再荒唐,他后来竟然还是实现了大部份。他在大学时代真的冒名申请参加了NASA的无重力模拟,后来也参与过迪士尼游乐场的设计;尽管他终究无法成为库克船长,却用电脑做了一个虚拟的Star Trek司令舱,让他的偶像过来参与模拟并亲口跟他说「酷耶!」。然后波许还将他赢来的那些比人还高的玩具大娃娃一一请人抱上舞台,当场送给大家。

  不过,像波许这样一昧追梦,肯定撞墙。波许也在萤幕上显示出了一些他所收过的「拒绝信」,并且好几次播放出一面咖啡色的砖墙。他指着这座看起来好硬、撞起来好痛的砖墙,「这面墙,总是为了某个目的才在那边的。」

  「它逼我们证明,我们有多么渴望,墙后面的宝藏!」

  「这座墙其实不是拿来阻挡我们的,而是帮我们阻挡其他人的!」

  虽然波许语调如此平和,但我从没听过这么入心的来自创新者的怒吼。波许提到一堂他教了十年的「建造虚拟世界」资工系的选修课,他说,「我做的事情,常常走在第一位(pioneering),有时失败,就变成众矢之的。」他穿上一件人家送他的背上插满了弓箭的背心来比喻这件事情。今天,波许已成了全美国最有建树的虚拟世界技术的研究者,他共同创造了Alice,目前已达100万套下载,就连现在,病魔即将带走了他,但他仍坚持的说,别怀疑,他一定会在Alice中继续活着。但他也提到,这些年来与学生和其他学者合作,有时候,帮助别人完成梦想,远比自己完成梦想还要有趣。我在撰写别学北极熊时也曾听过矽谷创业家说过同样的话,他们觉得自己突然暴富以后所得到的甜蜜,在得到了没多久后就忘记了,但后来透过帮助身边的人慢慢得到他们的梦想,让身边亲友一一的成功,那些感动反而令人永生难忘。此外,波许还奉劝大家,要多多容忍身边那些让你生气的人。有些人让你生气,但只要你有耐心,等久一点,「他们往往会好得让你惊奇!」

  在波许的演讲中,这些笑话、照片、手势,其实都只是配角。若听完演讲的可发现,波许中间有好大的一段都是在讨论他个人在专业上的历程,这一段听在不懂电脑的耳里有点无聊,但波许仍旧一定得讲到这段,因为这是他的一生的「肉」。有趣的是,他所形容这些「成就」的方式,绝不是以奖衔、名号来一点一点的条列出这些了不起的人生事迹。从头到尾,波许讲的都是「人名」,他在这段事业的发展中,与哪些人见过面、和哪些人共事过、与他们照过哪些照片;有时,摄影机还转到观众席中照到那些人。我认为,波许是在告诉大家,在人生走到最后的阶段,回眸这一切,最重要的不是曾看过哪一幅风景、拿过哪一只奖盃,而是他见过了谁谁谁、与谁谁谁工作过、和谁谁谁说了哪些话。他好像在告诉他的儿子,以后想找爸爸,追寻爸爸走过的脚印,可以依这段「最后的演说」,来找到在爸爸生命里曾出现过的关键人士,或是这些人士的后代。找到了他们,就可以将爸爸拼凑回来。

  近末,他说了一句话来为这场演讲作总结。这句话是我近年来听过少数的简短有力的激励名句。波许说,这场演讲,并不是关于你该如何达成梦想,而是关于你该如何过人生(lead your life)。Lead这个字的感觉很难以「过」来直译,中国人的「过人生」有点「让它去」的味道,但老外的「lead」却位于「刻意经营」与「随意带过」的光谱中比较偏向「刻意经营」的那一块。「如果你用正确的方式过你的人生,」波许用柔软的语调说:「命运(karma)会自己照顾自己…。」

  「你的梦想,自己会来找你。」

  他带出一个蛋糕,表示昨天是他太太的生日,他请全场帮他唱生日快乐歌。许多观众跟着唱,脸上流满泪水,但这场演讲最令人感动,却不是这些表象,而是当你让波许的形影在脑中一再播放后,所得到的那些每次皆不同的感受。从头到尾,波许看起来是在演说,其实他是在一再的告诉大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但我是个努力的人。」「我并没有特别的大,但我值得了我这一生。」而当任何人在死前对一生的体悟,变成一堂课时,无论他是教授还是路边扫地的民工,无论是总统还是乞丐,都值得花你两个小时好好的做一个学生。这真的是一场处处都是「人生」的课,难怪华尔街日报要以double meaning形容这场演说为「Lecture of a Lifetime」,而这场演讲也让波许成为这两周来许多年轻人在线上谈论、转寄的热门话题。波许在接受上周五播出的「美国早安」访问中,继续提起一些关于死的事:「我死的过程一定不会太愉快,一定会很不舒服,我太太与孩子一定难以继续看下去。」这场「最后一场演讲」相信也会继续下去。这是一段很直率的面对、直率的分享。

  波许做的这场「人生演讲」,不是教授的专利、不是美国人的专利。我们看到陈定南先生写了部落格,林日崑先生开创了Nicklink部落格,一位癌末母亲也以「文c和芸c的娘」写了部落格(现在由他的先生继续写作)……。这种东西,全世界其实都一样的,生命快要结束的人,往往会开始写东西;对于活着的人而言,这些话语不只是生命的歌曲,让人「感动一下」而已,它们是人的声音,却可比拟为天上传来的天籁。这些人和我们活在同一个世界,有同样的思考方式,不同的是,他们现在碰到了生命极度危急的状况,也就在此时,他们对我们共同同样的生命,有了一些我们平时怎么想都想不完整的领悟,让他们的智慧瞬间被推高到人类的极限。

  可惜的是,这些智慧、这些文句、这些教悔,却在这些斗士纷纷离世以后,也跟着慢慢不见了。那些曾经有几百万次点阅的热门文章,被其他更新的部落格文章给淹没掉了;那些曾经长期盘踞在畅销榜上的书,就这样被摆进书架的内层养灰尘了。或许他们仍然被记得着,大家还说得出,当年曾有某某人罹癌,留下某些感动字语,但他们究竟写了什么?给我们什么道理?忘了。都忘了。我们得一起等,等到下一位生命斗士,再告诉我们其他的一些事。 

  网站在商业方面开发到最后,更潜在的未开发的潜力,或许来自「心灵」方面。在之前的蓝丝绒自杀事件一文曾提过一点点。我们或许不该称它为「心灵市场」,以免让「市场」这个太过商业的字眼来玷辱了这些心灵作品。我认为,波许给我们的不应该只是「一次的感动」,我希望在大家转寄波许的信件、他的声音、他的精神的同时,能够一起想办法,让这些作品永远留在人间、不断播送。因为无论是波许的演说、Nick的部落格、还是文c与芸c的娘…这些作品提升了人类整体的心灵层次,多一份作品就会多一点。它们必须继续被看到、被读到;假如网路创业家能有某种方式,将它们累积收集起来,就算医学依然治不了癌症,人类却每次都能在心灵上进步一点点。这套「人生百科」,也将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全体共创的大作品、仅次于神圣宗教的凡人之经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兰迪·鲍什,让无数人感动的最后一课
每日Quora双语阅读:Randy Pausch教授的《最后一课》
视频: 兰迪 波许教授的最后一课 Randy Pausch
#一起读百万# 最后的演讲 - The Last Lecture
精英与名人
兰迪·波许(Randy Paush)教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