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腹诊在日本的发展

腹诊的方法源于内经,成熟于仲景。但未在古代进一步发展。

日本腹诊大致有三派:难经派,以内经、难经腹诊为主,重视诊察胸腹部动气(以肾间动气为根本),代表著作《诊病奇侅》。

伤寒派,以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述为准,以诊查腹部所得腹证与条文比较,选方用药,倡导方证对应。代表作《腹证奇览》。

折衷派,折衷派在重视腹诊的同时,也特别注重脉诊的诊断,这是折衷派,也即后世派。代表作著作《百腹图说》。

目前在网上三派相关著作均可买到。

腹诊的理论依据:《灵枢·胀论》曰:“胸腹脏腑之廓也”。十二经脉中除足太阳膀胱经外都和腹有直接联系,奇经八脉中除督脉及阳跷、阳维脉之外,也都和腹有直接联系。腹部十二募穴内通五脏六腑,后与背俞相通,所谓“审募而察俞,察俞而诊募”是也。脏腑经络发生病变,必在腹的一定部位有所反映。

腹诊的部位:腹部大体分为心下、胃脘、大腹、小腹、少腹五部分。剑突下方称心下,上腹部相当于胃脘,脐周为大腹,下腹部系小腹,小腹两侧为少腹。因为脏腑在腹内的分布各有一定位置,且与体表相对应,加之经络的内外循行联系,所以腹部不同的区域,又分属不同脏腑。

  • 腹诊的腹证:有自觉症(胀、痛、悸等)、他觉症(用手按其腹部的反应,如濡、硬等)以及自觉与他觉相结合的症状(如心下痞硬,首先是自觉心下部堵塞不适,腹诊时,可在心下部位触及抵抗感)。 腹证有十纲之说,即痞、满、硬、结、紧、软、动、音、痛、不仁十个胸腹部主要症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九章腹诊
汉方腹诊第0讲
名老中医王琦经验集?学术精华?三、中医腹诊学的重建
腹诊
好!全!传承老人揉脐法 ,祖宗秘法
[转载]腹疗系列之二:腹诊精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