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读《资治通鉴》体悟的那些“人性”札记

“细节里有魔鬼”,阅读《资治通鉴》应该从细节去还原“历史场景”。

甚至当事人内心状态,体会“人性要素”在处事中的妙用。

今日阅读《资治通鉴》第247卷到第250卷时,随手写了些札记。

有本事驾驭小人,没本事别惹小人

唐文宗之所以遭遇甘露之败,败在选人用人层面。

一个李训,一个江湖郎中郑注。小人受限格局和远见不足,好的策略产生不了,且小人内心浮躁不安,又易为他人唆使。

唐文宗个性优柔寡断,这几个因素是“闭门灭宦”失败之因,我等用人处事,必须在用人层面“精雕细琢”“反复推演”,不可以当断不断。

领导者要果决,不是蛮干

唐武宗虽发动灭佛动作,实为清理“虚浮”的宗教形式而已。

其人大胆用李德裕,明断大事,果决行动,这是拉动大唐没继续没落的关键素质。

大部分人做事儿不成功,都是“起于细思,败于犹豫”或者牛皮吹得大,实际动作小。

用能人,给他舞台并准备“捆仙锁”

李德裕很有政治能力,但其人格局不足,不能容人。

用这样的人,必须给他更大平台,且保持规则宽松性,所谓约法三章是也。

(公司层面有本事的人,亦应如此驾驭之,能忍需要舞台,自然也需要无形的捆仙索。)

领导者最大本事:练习选对人

领导者最大智慧就是选对的人,最大成本是选错了人。

所以,领导者必须修炼怎么洞察人?怎么识别人?怎么驾驭人?

其他事,都交给选对的人去落实即可。

(例如:唐武宗选对李德裕,让濒临没落的大唐王朝为之一振,梁启超亦高度称赞李德裕之才能)。

均衡发展,才是真正的全局观

唐武宗最大问题是“偏信则暗”,过分迷信“道教文化”,相信“修炼成仙”,而忽略治国之均衡发展的意义。

各类文化应该充分融合,平衡发展,否则就会“独宠养奸”,这也是后期李德裕北唐宣宗快速拿下的原因。

小人成群结队,一定是领导机制出了问题。

李德裕为唐武宗所重用,也是用人失误。李德裕尚有“自省机制”,如若有奸人之心,就会形成和唐武宗博弈关系。

果然,久而久之,李德裕如此自省,也会专权专断,表面为李德裕问题,实为唐武宗用人机制存在漏洞。

(一个领导者不能悟透均衡权力的艺术,早晚的被下属弄死。)

君子嫉才心理,不让人看见

有能力的人,一定有些才华。如李德裕,这样的人“嫉才心”比较强。

李德裕借着唐武宗庇护,持续打击政敌李宗闵,牛僧儒,流于有些“小人行径”,缺乏更大格局观。

有人挂羊头卖狗肉,要注意这种人

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从大唐时阶段性的“互相伤害”,形成了“水火不容”之态势。

道士赵归真怂恿唐武宗毁佛灭教,这是文化不融合的典型。

实则是打着弘扬“国粹”的招牌,行使个人之私利。

要成事儿,必须委屈自己,否则做个普通人。

唐宣总继位后,首先拿下李德裕,可见唐宣宗的果断。

作为唐文宗,唐武宗的叔叔,受尽了凌辱,一直采取“晦迹藏锋”“装疯卖傻”的办法坚持活下去。

简直是司马懿的另一个翻版,做事没这样的精神,很难挺到最后。

做人要真诚,做事要有套路,这个法则只有用的好,才知道威力。

唐宣宗被后人称为“小太宗”,做对三个关键:

第一:明断果决,不拖泥带水。例如:拿下李德裕,弄死赵归真。

第二:重视人才,大胆启用,例如:把有才能的人,随时记录名字,随时选用。

第三:对标治理,复制唐太宗,例如:沐浴斋戒读《贞观政要》并果决采用。

领导者每天盯着“鸡毛蒜皮”,就忘记应关注的大局大事儿。

唐宣宗可以记住“洒扫庭除”的宫人姓名,是最好的领导之术吗?不尽然。

最高长官或者领导者应该聚焦怎么选人?怎识人?怎么用好人?怎么做好奖惩机制?

围绕结果去行使领导权力。唐宣宗在细节小事儿上发力,很多大事必然没精力打理。

这样的领导力不值得推崇。

唐宣宗号称“小太宗”,在关键决策上还是犯了错

唐宣宗为什么迟迟不立太子?反应他什么心态?又是什么领导之术?

在立太子的事儿上,唐宣宗坚持“大权独揽”。

批注《资治通鉴》的权威胡三省点评:唐宣宗真的明断吗?

如此疑问,表示胡三省认为大唐继承人应是最大战略问题。

如若太子选不好,会让大唐陷入万劫不复,果不其然,唐宣宗死掉了,太子的事儿也是含含糊糊,足见唐宣宗在“明断”上存在瑕疵。

人为什么是矛盾体,帝王和普通人都一样。

唐宣宗明明信佛,晚年为什么又好神好仙?反应哪些人性?

唐宣宗在决策上存在很多矛盾性。

例如:

想重新修复被唐武宗毁掉的寺院,坚决弄死赵归真等人。

而自己又驱动同样闭环,信佛又信仙,这是帝王基因?还是人性基因呢?

君子或者小人,有时要放在更大时间尺度上衡量,这是真正的理性。

白敏中为什么要中伤老领导李德裕?而后有人毁谤白敏中,唐宣宗怎么处理的?白敏中又如何处理的?

白敏中很多人不知道,白居易很多人知道。

白敏中是白居易的叔伯弟弟,此人信佛。

在唐武宗当权时,也做了一些正事,与李德裕德配合也不错的。

然而唐武宗去世,唐宣宗上位,白敏中抓住机会,对李德裕疯狂打击。

白敏中前后不一的表现,要么是“韬光养晦”,要么是借打击李德裕,实现自己政治目标。

如若是后者,白敏中也算是个“枭雄”了。

领导的老办法,总是很有用,这样的套路融入每个人的基因。

唐宣宗为什么是一个有正事的领导?公私分明。

唐宣宗开会很严肃,很有帝王范儿,让很多大臣战战兢兢。

会议完毕马上换个调子,让大家无比轻松随便讨论。

这就是唐宣宗驾驭部下的老办法,“刚柔并济”“恩威并施”。

例如:艺人罗程犯了错,想借着唐宣宗对自己的特别宠爱,获得一些特权,没有想到唐宣宗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处死了罗程。

领导者确实要有原则的做到公私分明。

贤明的领导,如果不能设计一套制度,建构一套机制,都为不及格。

为什么明断的唐宣宗,无法延续大唐的生命力?

虽勤劳,未有建立一套制度。

虽明断,未有设计一套机制。

虽聪明,未能制定更久远之战略,虽识人,未能夯实创新一套传承机制,不过是循规蹈矩守则耳!不过为小韬略,非远见卓识也。

洪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居易的弟弟,官至宰相,并无恶行,死后却得到了最丑的谥号
网罗人才:唐宣宗为啥想让白居易当宰相而不得
唐朝极无耻的宰相,为升官拼命陷害恩主,为邀宠毁掉状元一生幸福
如此优秀的唐武宗,为何在历史中存在感并不高?
大唐“影帝”唐宣宗,装疯卖傻保平安,雷霆手段铲除异己
唐朝宣宗李忱的昭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