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言文12(公孙鞅)

公孙鞅乃遂西入秦,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卫鞅。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后民莫敢议令。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监以卫鞅        让:责备            B.子何以吾君      中:选中

 C.而循礼者不足      多:赞扬            D.舍人无者坐之    验:凭证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学者溺所闻                  ②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C.①法不行,自上犯之            ②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D.①后民莫敢议令                ②退论书策以舒

10.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与(商鞅)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B.(圣人)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C.(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                    D.商君亡至关下,欲舍(之)客舍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商鞅到了秦国后,以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孝公,孝公特别高兴,因为按照商鞅的办法,秦国就可以治

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

孝公想依从商鞅而变法,但又怕天下人议论他,商鞅就对孝公说做事情不要犹豫不决,还认为只要能

强国利民,圣人就不必沿用成法遵循旧制。

甘龙认为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杜挚认为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商鞅驳斥了这

些主张,得到了孝公的赞同。

 D.因公子虔一班人的告发,商殃受到追捕,后来商鞅发动商邑的士兵攻击郑国以谋求生路未能成功,

最终落了个被五马分尸示众的下场。

12.(9分)

  ⑴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3分)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3分)

                                                                                         

  ⑵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齐 人 有 欲 得 金 者 清 旦 被 衣 冠 往 鬻 金 者 之 所 见 人 操 金 攫 而 夺 之 吏

搏 而 束 缚 之 问 曰 人 皆 在 焉 子 攫 人 之 金 何 也 对 吏 曰 殊 不 见 人 徒 见金 耳

(二)《论语》阅读(8分)

   阅读以下几章文字,完成13—14题。

         (1)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

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

之,少者怀之。”

        (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3)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5)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13.第一章子路的话中有一个字是衍文。请指出哪一个字是衍文,并说明衍文现象产生的原因。(2分)

衍文:                         

产生原因:                                                                             

14.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守正不偏,无过不及。孔子对中庸极为推崇,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但也有人认为孔子所说的中庸就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请根据上述有关论述,作出你的判断,并指出中庸之道的原则及现实意义。(6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8.3分)B(中意)

9.3分)A(A通过。B介词,表示被动;介词,从……里。

                     C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这样的事情。

                     D代词,此;代词,自己的。)

10.3分)D(应为“于”)

11.3分)A(“秦国就可以治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不对,原文“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的意思是“然

               而,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

12.9分)

1)6分)① 何况贤明的国君,谁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等上几十年、

               几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呢?

         ②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

  (2)3分)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

   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也/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二)《论语》阅读(8分)

13.轻。传抄刻印过程中误增了文字。)

14.孔子的中庸之道不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做到正确地喜爱人、厌恶人”,又说“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可以看出,孔子是有爱憎、讲是非的人,而爱憎是非的原则(标准)就是仁德,中庸之道不能偏离仁德,即社会公正。今天我们讲中庸之道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要点:运用所给材料做出分析,(2分)指出孔子的中庸之道的原则就是要讲求仁德,也就是社会公正。(2分)中庸之道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2分)
 

参考译文

他就西去秦国,依靠孝公的宠臣姓景的太监求见孝公。孝公召见卫鞅,让他说了很长时间的国家大事,孝公一边听一边打瞌睡,一点也听不进去。事后孝公迁怒景监说:你的客人是大言欺人的家伙,这种人怎么能任用呢!景监又用孝公的话责备卫鞅。于是卫鞅又见到了孝公,孝公跟他谈得非常投机,不知不觉地在垫席上向前移动膝盖,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景监说:您凭什么能合上大王的心意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卫鞅回答说:我劝大王采用帝王治国的办法,建立夏、商、周那样的盛世,可是大王说:时间太长了,我不能等,何况贤明的国君,谁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地等上几十年、几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呢?所以,我用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他,他才特别高兴。然而,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

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孝公说:讲得好。甘龙说:不是这样。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顺应民风民俗而施教化,不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成法而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卫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说法啊。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五伯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器。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卫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孝公说:讲得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百姓又有来说法令方便的,卫鞅说:这都是扰乱教化的人,于是把他们全部迁到边疆去。此后,百姓再没人敢议论新法了。

五个月之后,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公子虔一班人告发商君要造反,派人去逮捕商君。商君逃跑到边境关口,想住旅店。旅店的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君,说:商君有令,住店的人没有证件店主要连带判罪。商君长长地叹息说:唉呀!制定新法的遗害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商君再回到秦国后,就潜逃到他的封地商邑,和他的部属发动邑中的士兵,向北攻击郑国谋求生路,秦国出兵攻打商君,把他杀死在郑国黾池。秦惠王把商君五马分尸示众,说:不要像商鞅那样谋反!于是就诛灭了商君全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
商鞅变法是一把双刃剑 商鞅死于自己的新法?
历史烟云,商君传,成也秦国,败也秦国
商鞅:草根“打工人”
商君列传
「中外历史人物」秦国崛起一统的关键人物 商鞅的进阶之路(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