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让“孝行哥”带来的感动稍纵即逝

一位老人以花布包巾抱着重病妈妈到台湾台南市一家医院就医的照片,过去3天在网络疯狂流传,现在全台湾最热门话题就是讨论“他是谁?”昨日,经媒体调查确认,这名孝子就是5年前从台南市退休的丁祖伋,当年他为了照顾年迈母亲还申请提前退休。(3月6日《重庆晨报》)

已经很久,没有事情让我这么感动, “孝行哥”抱母求医,一张画面,传达出情真意切。小时候,妈妈曾这样抱过我们,长大后,“孝行哥”这样抱着妈妈,而我们呢?早已失却了那份血溶于水的真情。工作的忙碌成了冷淡的理由,生活的压力也成了疏远的借口,小时候躲在妈妈怀里撒娇的镜头,成了妈妈心中永恒的记忆,却很难在你我的心头有着深刻的“印迹”。

现实下,我们见过太多令人扼腕叹息的事情,如那机场刺母的孩子,仅仅因为母亲给钱不够及时;如那有六个子女却依然睡在楼道过年的老人,仅因老人曾心有偏爱某个子女……现实的注脚,是如此无力,又是如此令人心痛。何以现实的利益考量,可以完全超越了至亲的情感?恻隐之心何在?亲情何处?每一次发问,都让人感觉心在滴血,而每一次声嘶力竭的呐喊,又让你我如鲠在喉。

现实的呐喊,总是如此无力,子女虐待父母、不关心父母的事情,仍在继续上演,一幕幕人间悲剧的上演,总能刺痛你我内心深处的心弦。于是,一声声关于重建孝道伦理的呐喊,一次次成为公众发声的焦点。呐喊别无用心,只为让孝道这最基本的伦理,能够常驻人间;也只为亲情的力量,依然在人间荡漾。可现实却总是击碎着我们美妙的想象,看到类似事情,我们仍不忘发声与呐喊的力量,哪怕微弱,只要孝道伦理依然无法企及我们的期望,那再微弱的声音,我们也应循环与往复着。

当看到“孝行哥”抱母求医的照片,我们再次被强烈地感动了,哪怕之前,我们并不知道孝行哥为了救母,可以申请提前退休,也可以不升职。但一张把母亲像小孩一样裹着的照片,足以震撼你我,也足以感动你我。本来血溶于水的真实,便让亲情无处可藏,中国的“二十四孝图”,无一不是大孝的体现,只是在现实之中,这种感情被忘却了。抱母求医的孝子,再次让我们看到了现代“大孝”。

于是,我们过度阐释,我们过分解读,这些都无可厚非,毕竟尽孝的伦理足以让每一个人产生共鸣。让我们珍惜这样的一份感动,别让其稍纵即逝。如你所知,再多的说教,都不如一次的感动,所以“孝行哥”的这份感动,我们必须加倍呵护。很多同龄人告诉我,假如你一年回家一次,你想想你还能见多少次父母,每每此时,总是唏嘘不已。

亲情,是有“有效期限”的,明白这样的道理,往往是越早越好。你无法在所有的时空里都称心如意拥有你想要的天伦之乐,但你可以铭记“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记住“香九龄,能温席”的孝行,勿忘“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慨叹……(四川新闻网太阳鸟时评)

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于丹:孝道的时代新意与伦理重塑
曾子文化|曾子思想之孝道思想
打工儿女困在城市的这个年,5000万留守老人怎么办? | 文化纵横
《百恶孝为先》读书笔记
“孝”之辨析
郑林(著名书法家文忠轩主郑玄鲲)解析《论语》——孔子的“父子”观,是孔子“伦理”观的基本思想内容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