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济南战役主席两番运筹,集结全军两头开花:留给老蒋的时间不多了
userphoto

2022.12.30 江苏

关注

济南战役(二)

1948年9月,是全国解放战争一个极其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个月,国共双方的第一个战略大决战在北宁路打响第一枪;南线我军首克十万重兵固守的坚城济南。

济南战役,经历了7月、8月两番运筹。从表面看,毛主席7月份首次提出攻济南又放弃,是因为部队休整和雨季的原因。然而完整地重温战役决策过程,前后两次的运筹,有着本质的区别。

概括地说,前者是山东兵团与西兵团明确分工,各打各的,能否实现攻城目标,只能说很难;第二次运筹则是整合华野全军资源,以优势兵力“既攻城,又打援”,两头开花,体现了“过山坳子”之后的新思维、新战法。

一、毛主席为什么放弃第一次攻打济南的设想?

毛主席首次提出攻打济南,是1948年7月14日,当时华野内外兵团刚刚取得豫东、兖州战役的胜利。

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在西柏坡

豫东战役的胜利,是“城南庄决策”的成功实践,毛主席和中央在7月11日贺电中给予了高度评价。紧接着,又在7月13日改变了原来要粟裕兵团在中原地区作战4个月至8个月的决定,指示:“粟兵团应在现地区作战至明年春季或夏季,歼灭五军、十八军等部,开辟南进道路,然后南进(不歼灭五军、十八军不走)。”

这时,山东兵团攻占兖州后,济南已经孤立,许谭首长正指挥部队扩张战果,力图全歼吴化文整编84师。7月14日,主席首次提出攻打济南的设想。

电报的主要目的是分散敌军,以便我军大战之后能安心休整,“此种分散敌人的行动,似以许谭攻击济南为最有效。”

不过,可能是军委与许谭电报沟通上出现了失误,军委在7月16日的两封电报中,先后提到,“估计八十四师可能于日内被解决”,“许谭已歼灭八十四师”。实际战果是歼该师161旅、师属特务团、155旅一个团。

就在16日这天,军委发出多封电报,指示许谭“应不惜疲劳减员迅即北上包围济南,并争取于十天内外攻克之”。同时,作出粟陈张攻占砀山、黄口段,商(丘)徐(州)段等部署。与7月14日电报相比,攻占济南由分散敌军变为实际作战目标。

粟裕与许谭的两封电报,使主席改变了这一部署。

粟陈张于7月16日午时,对军委7月14日电报做出回复。

前面说过,军委7月14日电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散敌军,以利休整。但乍一看回电,先说“我们意见不必如此”,马上又说“此种分散敌人的行动,似以许谭攻击济南为最有效。”这个矛盾的说法,我直到翻回去,发现这是引用的军委7月14日电报原话,才恍然大悟。

另外,回电汇报了西兵团需要半月至二十天时间补充弹药,且营连排干部伤亡较大,需要补充,而许谭则攻城打援难以兼顾。军委遂于第二天命许谭暂在原地休整。

许谭关于攻打济南作战部署的电报于7月17日午时发出。可以看出:蒋军兵力不下十万人,双方兵力相等。

我们再看看山东兵团炮火配备。许谭于1948年6月22日报告说:

“兵团直辖炮团分三个营,第一营为榴炮营,三个连,附一0五美式榴炮十二门;二营为野炮营,三个连,附日造三八式野炮五门,奉造十四式野炮二门;三营为重迫炮营,两个连,附胶东造的重迫炮十二门,(准备改为三个连)。纵队以山炮组成团,师以九二步兵炮、战防炮、火箭筒及胶东造重迫炮组成营(九纵重迫炮仍集中在纵队炮团)。”

因此,以山东兵团当时的兵力、炮火情况,参考一下后来济南战役实际兵力与火力配备,应该说攻城难度极大。

这时,随着豫东、兖州、襄樊战役的胜利,南线我军已转入主动。下一步怎么打?毛主席在考虑。

7月22日,暂在原地休整的许谭请示下一步行动时,毛主席给出了答案:

“休整完毕,或配合粟陈唐张各纵在陇海南北打几仗然后攻济南,或先攻济南并打援,由粟陈唐张依情况提出计划,并统一指挥。”

山东兵团的指挥权,至此重新转回野战军,分兵一年的华野,已全部归建。这是战争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南线我军从分散破敌,开始转为集中兵力,寻求更大规模的歼灭战,乃至决战。

随着山东兵团指挥权交还粟裕,战神上位,开始独立指挥华野全军。

(注:我预判有卧龙凤雏或许说,西兵团对外称华野,如果东兵团属于华野建制,为啥还要军委强调统一指挥?麻烦看看《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四卷156页,军委1947年7月27日在陈谢集团渡河加入中原战场时,指示“从现在起,陈谢集团归刘邓直接指挥。”看明白了?)

二、毛主席的形势判断与新战法

8月中旬,毛主席在接见华野特纵司令员陈锐霆等人时,作出了战争形势“过了山坳子”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的形成时间,个人认为,就是在7月23日电报指示山东兵团改由粟裕统一指挥之前。

道理很简单,如果以围棋比喻的话,高手都是先作形势判断,再决定行棋方向与具体着法。落子时,他已经洞悉全局。

济南战役,集结全军,并形成“既攻城,又打援”作战方针,就是在这个判断下作出的。

《粟裕战争回忆录》写道:

“我军战史上运用过'攻城阻援’的方法,即以攻城为目的,大部兵力用于攻城,小部兵力用于阻援,阻援是攻城的手段。我军战史上也运用过'围城打援’的战法,即以小部兵力围城,这是诱敌来援的手段,而以大部兵力用于歼灭来援之敌,这是目的。”

……

“这次'攻济打援’则是在新条件下的崭新战法,特点是在保证有足够的兵力攻下济南的前提下,以大部分兵力用于打援,求得在攻济的同时,歼敌援军一部,这是达到攻济目的的必要手段。

这一新的战法,是军委、毛泽东同志经过反复思考才确定的。”

粟裕、钟期光、唐亮、张震、陶勇在曲阜会议合影

8月10日粟裕等人报军委的三个作战方案:

第一案,转到豫皖苏及淮北路东地区作战,求得于运动中歼灭五军,继而扩大战果。

第二案,集中主力攻占济南,仅以必要之兵力阻援。

第三案,先以两个纵队攻占机场,以主力歼援敌后,再全力攻城。

总体而言,三个方案为运动战、攻城阻援、围城打援的传统战法。

对第二案以主力攻城,少数兵力阻援能否坚持足够时间,粟裕顾虑打成僵局,因此倾向第三案。

对济南这个重兵坚城的直观认识,我们先看看山东兵团8月12日的报告。应该说,我军与城工部门的侦察做得相当出色。

报告中,蒋军各部守备兵力、地点、火力很详细,共计10.35万人。战役打响时,又增加了整编83师19旅、整编74师172团7个连,共约11万人。

济南工事分5道防线:

第一线为警戒阵地。

第二线:主要阵地,有据点一百多处,工事坚固。

第三线:商埠,环商埠与城垣的外壕。外壕宽八至九米、深六至八米,内沿筑有土墙,底宽六至十米,高四至八米,并设有地堡掩体等。

第四线:外城墙。城高七米,厚七至八米,设有三层火力,有电网、铁丝网、地堡等。

第五线:内城墙、护城河、巷战工事。内城墙高八至十二米,底厚十至十一米,火力分三层,等等。

第一次打济南这样的重兵坚城,相当于第一次吃螃蟹,粟裕对第二案的顾虑不是打不打,而是对攻城时间心里没底,故而在兵力分配上有顾虑。

这时的主席,以他超人的胆识与气魄,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他的回电抽丝剥茧,指出问题,提出了办法:

1、指出第三案的不足。如果我不真攻济南,“则援敌势必谨慎集结缓缓推进,并不真援”。并以豫东战役为例,因为我军真打开封,所以邱、区兵团真援,从而创造了歼援敌的战机。

2、提出了“既攻城,又打援”的思路。即采取第二方案,攻城打援分工协作,以达到既攻克济南,又歼灭一部援敌之目的。

3、兵力部署。主席提出以许谭全力,至多不超过一个纵队加强攻城力量。这样不但能阻住援敌,而且能歼其一部。

“既攻城,又打援”的新战法,以44%的兵力攻城,以56%的兵力打援的部署,就是以这封电报为基本框架形成的。

8月25日~29日,华野纵队以上首长召开了第一次曲阜会议。毛主席又于8月26日指出,必须预先估计三种可能情况:

“(一)在援敌距离尚远之时攻克济南;(二)在援敌距离已近之时攻克济南;(三)在援敌已近之时尚未攻克济南。你们应首先争取第一种;其次争取第二种;又其次应有办法对付第三种。”

聂凤智与夫人何鸣

会议讨论攻城时间时,大多数同志认为需要一到两个月,只有聂凤智提出半个月到二十天。这时,情报证实蒋军57旅、19旅已空运济南,粟裕在征得谭震林等大多数人同意后,建议以原来的第三案,也就是攻城打援分两个阶段进行,更为稳妥。

毛主席8月28日回电较长,概括为:

你的顾虑是有理由的。战役计划应以能对付最坏情况,而不应以第一、第二两种情况为根本出发点。

攻克济南时间应预先规定三种,即20天、一个月、两个月。给我以所需要的一切攻城时间。

不是要求你们集中最大兵力,不顾一切硬攻济南,这样部署是非常危险的。以一部兵力真攻济南,而集中最大兵力于阻援与打援。

战役方针由此最终确立。

立足于最困难的情况,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就是毛主席制订济南战役指导方针的基础。

毛主席了解到许世友在胶东养病,考虑到他比刚到任的兵团副司令员王建安更熟悉情况,遂提议这员猛将负责指挥攻城。

传奇将军即将登场。

毛主席与许世友

三、粟裕布阵攻城:什么是优势兵力?

粟裕在制订战役计划时,并没有机械地执行军委指示,而是加以灵活变通。

有些军迷朋友对优势兵力有所误解,粟裕的攻城部署告诉我们,优势兵力不仅是优势人数。

1、首先是增加兵力。攻城以三纵、十纵、广纵(三个团)及野司警卫团替下山东兵团的七纵、半个鲁中南纵队(八个团中的四个),并增加了冀鲁豫军区部队6个团。

2、其次增加了火力。攻城部队增加了特纵的炮一团(欠一个营)、炮二团(欠两个连)、坦克大队和工兵团。

对攻打济南这样有坚固工事的大城市,重炮尤为重要。当时的重炮主要指榴弹炮、野炮和100毫米口径以上的重迫击炮等。炮火的加强,坦克大队的加入,对战役胜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考虑攻城部队的战斗力,尤其是山东子弟兵的士气

优势兵力不能光数人头。加入攻城部队的三纵是华野攻守兼备的头等主力,尽管七纵在淮海战役的双堆集、徐东打得很出彩,但三纵攻坚的名头,在军委首长那里都挂上了号。

值得注意的是,几个主力纵队都是清一色山东子弟兵部队。子弟兵在家乡战斗立功的强烈愿望,也是无形的战斗力。

8月20日,华东局发布成立山东省支前委员会的通知,以郭子化为主任,袁仲贤为副主任,统筹支前工作。

具体数据就不一一列了,仅伤员转运一项,按照各部队作战地区及任务,对收容地点、数量、转运站点设置等都作了具体规定。战役按5万人的伤亡,其中阵亡、轻伤各占20%的预计,准备了3万人的收容量。

正如粟裕首长所说,战役何时发起,我方完全掌握主动,对战役的筹划和准备,都不象以往那样紧迫,可以做到准备充分才动手。

新的战争形势,是广大指战员浴血奋战换来的。

四、留给老蒋的时间不多了

这时的蒋某人,正忙于四处救火。他没想到,在山东这个最后的战略支点,即将被我军拔掉。

南京政权这时已经陷入军事、经济、政治、外交等全面危机。

李宗仁与白崇禧

4月份“总统”选举时,李宗仁不顾老蒋反对,击败钦定“副总统”孙科,已经显示他遇到了大麻烦。

8月初的军事会议上,国防部长何应钦就说,部队中人事调动,凡团长以上,皆由蒋某决定,而不经由评判会审议,提议军事指挥与人事职权移转国防部。

蒋某人日记吐槽:“近日以何、桂等态度言行,无形中损丧统帅威信,一切军事失败罪恶,均归于余统帅对部队直接指挥。”

何应钦

这个老何,让蒋某人交出人事权、指挥权,这不是要命吗?更让蒋某人寒心的是,众多将领无一人站出来表示拥戴。

“但问耕种,不问收获”,这时他的心态,该是多么无奈?

4月份潍县解放,王耀武感到处处设防,处处被击破,济南形势孤立,便于5月15日飞到南京见老蒋,建议放弃济南,撤至兖州及其以南地区,与徐州一带的部队连成一片,以利而后的作战。

蒋某人听后很不满意地说:“你不从大处着眼。对济南的问题,我曾考虑过。我们必须确保济南,不能放弃。”他的理由是:

1、济南是山东的省会和华东的战略要地,为了不让华东及华北的“匪区”打成一片,必须守住济南。

2、为了不使驻在青岛的美国海军陷于孤立,也必须守住济南。否则,不但在军事政治上不利,且将影响美国对我们的援助。

3、我们有空军,随时可以增派援军。济南并不孤立,没有后方也可以作战。

最后他还说:“济南如果被围攻,我当亲自督促主力部队迅速增援。只要你能守得住,援军必能及时到达,我有力量来解你们的围。”

这个“国际观瞻”,让老蒋吃尽苦头,长春、济南如是,以后还有的是。

不知道王耀武听到蒋某人让他固守待援时,是否想起了他的老部下、孟良崮上的张灵甫?

王耀武和校长

王耀武后来回忆,他在南京听过这样一件事。1948年3月1日,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在南京举行10周年纪念聚餐会,参加的有张群、陈立夫、陈果夫、王世杰、吴铁城、朱家骅、张厉生、谷正纲、谷正鼎、蒋经国、萧铮,以及训练班各期在南京的同学,共1000人左右,。蒋介石在训话中说:

“我训练出来的人都是官僚,毛泽东训练出来的人都是革命的。我今天的训练失败了。你们如果不好好努力,明年我们这时候就不能在这个地方集会了。”

已是风吹雨打花落去,留给老蒋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伪史是怎样炼成的?驳何新用谎言造就的济南战役“新论”(一)
济南战役,究竟应该是哪个战将的功绩?
济南战役,粟裕有顾虑,主席说,让许世友来
济南战役的前期工作能代表粟裕厉害吗?
粟裕大将回顾济南战役之史料考据版(一)
济南战役文电档案解析(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