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江总督审判案子 不料审到自己头上 结果乌纱帽掉了

1711年秋天,江南乡试在江宁(今南京市)举行。

9月9日,到了放榜的日子。大家惊讶地发现,历年录取举人最多的苏州府,竟然只有区区13名。其余大部分是不学无术的扬州盐商子弟。其中吴泌、程光奎等人文理不通。坊间传言:这次乡试,许多人是通过行贿成功登榜的。

听了传言,落榜者立即爆发了。当年9月24日,1000余名苏州学子浩浩荡荡地来到玄妙观,将财神像搬到府学,锁到明伦堂上。当时主考官是副都御使左必蕃,副主考官是翰林院编修赵晋。苏州学子为此编写了一幅对联“左丘明双眼无珠,赵子龙一身是胆”,讥讽主考官左必蕃对科场舞弊视而不见;副主考官赵晋搞权钱交易,录取文理不通的盐商子弟。

这一闹不得了,最后甚至惊动了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指派江南学政张鹏翮、漕运总督赫寿,会同两江总督噶礼、江苏巡抚张伯行一同审理此案。

案情并不复杂,一经审理,真相立即像冰山一样浮出水面。原来,歙县考生吴泌、扬州考生程光奎均是暗中贿赂,用重金打通各类关节而榜上有名。

在审判快要结束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吴泌和程光奎招供,他们分别送了50万两银子给赵晋,一共100万两银子。按照赵晋的供词,他承认收到了50万两银子。那么,剩余的50万两银子去了哪里呢?于是,又牵扯出他们之间的联系人、前任安徽巡抚叶九思的家人李奇。李奇供出,那50万两 “失踪”的银子是留给两江总督噶礼的。

这样就尴尬了。因此两江总督噶礼此刻正一本正经地坐在高堂之上,审理案件呢。噶礼非常愤怒,怒斥李奇诬陷封疆大吏,要将他严刑拷打。这时候,张伯行发声制止,要求继续审理案件,查明真相。

我们知道,两江总督是清朝八大总督之一,总管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官秩从一品,位高权重。江苏巡抚属于两江总督的下级。在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古代,以下犯上从来都是官场大忌。张伯行哪来的胆子,敢在公堂之上与上司两江总督唱对台戏?

这有两大原因。

一是张伯行自身清廉,身正不怕影子斜。

张伯行步入仕途以来,一直就有清廉正直的名声,连康熙皇帝都有所耳闻。1708年,康熙皇帝南下视察来到江苏,要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推荐贤良的官员。推荐名单上来后,康熙皇帝没有发现张伯行的名字,亲自召见张伯行,说:“朕久识汝,朕自举之。他日居官而善,天下以朕为知人。”将他从江苏按察使提拔为福建巡抚,还御笔赐予了一块“廉惠宣猷”匾额。

二是张伯行独自开府苏州,不受两江总督管辖。

1710年,张伯行调任江苏巡抚。虽然从名义上,两江总督下辖江苏巡抚,实际上江苏巡抚独自开府苏州,不接受两江总督的管辖。同时,江苏巡抚管理着大清王朝最富庶的四府一州(松江、苏州、常州、镇江及太仓直隶州),在朝廷里说话很有底气,并不惧怕两江总督。

很快,张伯行、噶礼都向康熙皇帝递交奏折,互相弹劾。张伯行弹劾噶礼贿卖举人,包庇罪犯,请求解除噶礼职务,交有关部门严肃审理。噶礼则弹劾张伯行挟嫌诬陷并罗列了七条罪状,其中一条是包庇牵连进“南山案”的好友方苞等人。“南山案”是康熙皇帝钦定的文字狱。这一条罪状如果坐实,张伯行恐怕脑袋不保。

见到督抚互参,康熙皇帝感到不好处理,索性将他们同时停职,交由张鹏翮、赫寿审理。两人审理后,得出噶礼属实、张伯行属于诬告的结论。康熙皇帝不信,改由户部尚书穆和伦、张廷枢重审,两人意见仍与张鹏翮等相同。

对于这种明显偏私的审查报告,康熙皇帝表示不能接受,他生气地说:“噶礼才有余,治事敏练,而性喜生事,屡疏劾伯行。朕以伯行操守为天下第一,手批不淮。此议是非颠倒!”

康熙皇帝随即下令由九卿、詹事、科道联合审理此案。他公开说:“噶礼操守,朕不能信;若无张伯行,江南必受其朘削且半矣。”意思是,如果没有张伯行,江南将有一半地区遭到噶礼的盘剥。这说明康熙皇帝对于噶礼贪婪的本性很了解。

最终,张伯行官复原职,噶礼被革去两江总督职位。这一场沸沸扬扬的督抚互参案件终于尘埃落定。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仓谷为轻,民命为重
康熙年间大老虎,竟因下毒害母亲,被烧成了灰
【历史大案】江南乡试舞弊案:江苏巡抚张伯行“扳倒”两江总督噶礼
清代督抚掐架:影响地方的治理
康熙朝一品大员打架事件
清朝巨贪屡遭弹劾,却在皇帝的庇护下安然无恙,不是和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