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48年,东北野战军100多万人,为何淮海战役他们都不下去帮忙?

在1948年的淮海战役,可以说是解放战争中的重要转折点之一。在这一战中,解放军以少胜多,歼灭敌人超过50万,这是让人惊讶和欣喜的。

但很多人也难免有些疑惑:当时的解放军实力确实很强,人数最多的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中大获全胜。淮海战役则是在辽沈战役后面打,为何不让东野顺势南下帮助中原、华东野战军打一个完全优势的大胜仗呢?

其实辽沈和淮海两次战役的区别是很大的,首先辽沈战役的作用是在第一阶段锦州、锦西打开战局,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是在徐州东部的陇海线上开展。从地图来说,辽沈战役的地形布置战术部队的难度更加大,相对的压力也就更大。

而当时的东野为何没诶呦派遣兵力支援淮海,首先还是要搞清楚这两次战役的时间究竟是什么时候打。在淮海战役打响的时候,东野的战事刚刚结束确实没错,但是东野并不能贸然南下。在当时的北平还有傅作义一支势力,一旦他在东野南下随后反扑东北这就糟糕了。

而且淮海战役是有一个小淮海战役到到大淮海(黄维12兵团参战)的过程,在此时,战役是动态进行的,东野的贸然参战可能会打草惊蛇。傅作义有着极大的自由可以选择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一个方向都会对解放军部队威胁很大,所以东野只能在东北牵制傅作义。

东野早在结束辽沈战役,主力还没有入关之前作出的假设,这也就代表了他们不可能有部队支援淮海战场。其实在当时还有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运输,三大战役都是用人民的独轮车推出来的,从东野主力部队休整的地区到徐州地区,将近1300公里,中间没有铁路运输,还有两个敌人重兵集结的区域,这也让东野没有支援的必要。

等到平津战役的打响,淮海战役到达最后阶段,这个时候就不用东野的援助了。虽然在一些资料上记载,东北野战军确实有部分参加了淮海战役,但这个资料是不切实际的,是当时三野的部分增援部队增援二野之后戴上了东野的帽子,假装是东野的增援部队,目的是为了让敌人军心震动,实际上东野是没有派出过部队增援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放战争:东北野战军有100多万人,为何却没南下支援淮海战役?
献礼|《大决战》
不战而屈人之兵,解放战争中最精彩也是最为经典的一场心理战
1948年东野入关,林彪:不入关还算无敌!刘亚楼没听懂他在说什么
平津战役中, 东野军80万大军支援, 为什么不直接灭掉傅作义主力?
辽沈、淮海哪场战役更为重要?东野、华野谁更能打?国共看法一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