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图括地象》

                  《河图括地象》

 

目录

简介

正文及注释

 

  

 

古书

《河图括地象》又称《河图括地象图》,是汉代谶纬之书《河图》中的一种,内容专讲地理,是一种地理书,但里面有很多神话传说的内容。   

这种书失传了,明清以来不少学者做了辑佚工作,目前比较完备的是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重修纬书集成》中的辑本,此书于1994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定名《纬书集成》。   

但这个本子使用了明代孙瑴《古微书》和清代黄?amp;#93;《黄氏逸书考》中的辑本,辑文有不少并不可靠。孙瑴的《古微书》辑录的是谶纬佚文,但他把好多不明篇章的佚文任意往谶纬各篇里归属,甚至连不是谶纬佚文的文字也往里塞,而且所辑佚文都不注明出处,难以覆按。   

《黄氏逸书考》则因为使用了《清河郡本纬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清河郡本纬书》辑者不详,所辑佚文均不注明出处,而且妄作、误作之处甚多,比如把《括地图》也当做《河图括地象》的文字,统统收入了,还有的内容是抄《淮南子·地形训》的,另外就是伪造了很多郑玄、宋均的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本属于《括地图》的文字它也给造上了郑玄的注,因此问题很多。   

黄?amp;#93;把《清河郡本纬书》里的佚文全部收进了自己的辑本中,《纬书集成》又用了黄?amp;#93;的辑本,因而影响了辑文的可信度。但《纬书集成》是目前一个最完备的辑本,故只能以此为考,一窥其貌。《纬书集成》不收注文,为了便于理解也阅读,此次皆据《黄氏逸书考》辑本将注文录入,郑玄、宋均的注文用◇间隔开。根据《纬书集成》的格式,每条文字之前加○标识,如果内容相同文字有差异的佚文则加※标识。录入时随手将里面的一些文字错误和断句错误做了订正,对一些误收入的佚文在文后用按语指明,加●间隔标识;其“校勘”、“出典”、“资料”均从略,如果引用请注明“《纬书集成》辑《河图括地象》”即可。

编辑本段正文及注释

河图括地象   汉·郑玄 注   魏·宋均 注   [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 辑   知北游 校订   

郑氏注曰:广被不遗谓之“括”,“地”犹貌也,审诸地势,措诸河图。   

宋均曰:“括地象”者,穷地仪也。●知北游按:次二条注文见《清河郡本纬书》。下正文之后的注文均见《清河郡本纬书》,出处不详。   

孙瑴曰:昔禹治水,得《括地象》,此其传之最古也。   

知北游按:《尚书刑德放》曰:“禹长于地理,水泉九州,得《括象图》,故尧以为司空。”据说此《括象图》即《河图括地象》。   

 文:   

○地中央曰昆仑。昆仑东南,地方五千里,名曰神州,其中有五山,帝王居之。【注】郑玄曰:神州晨土,即所谓齐州中国之地也。   

○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东南神州曰晨土,【注】郑玄曰:晨犹朝也,谓日始出于东南,日光炤临,故曰晨土也。◇宋均谓:神州,中国;齐州,赤县也。   

正南昂州曰深土,【注】郑玄曰:深犹茂也,谓日光临既深,故曰深土也。   

西南戎州曰滔土,【注】郑玄曰:滔犹疾也。谓日光滔滔,不能久著,故曰滔土也。   

正西弇州曰并土,【注】郑玄曰:并犹平也。   

正中冀州曰白土,【注】白犹素也。◇均谓:冀州,昆仑之山也。   

西北柱州曰肥土,【注】均谓:西北之民,隆首多肉,其相肥也。   

北方玄州曰成土,【注】均谓:始数之于东北,毕之于正北。   

东北咸州曰隐土,【注】郑玄曰:隐犹藏也。谓日尚未大光,故曰隠土也。   

正东扬州曰信土。【注】均谓:东方之人不任疑,自神州以下皆谓昆仑,见日之所在,其下即是土也。   

※昆仑之虚,下洞含石,赤县之州,是为中则。东南神州曰晨土,正南迎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成土,东北咸州曰陷土,正东扬州曰信土。   

※天有九道,地有九州,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昆仑之虚,下洞含右,赤县之州,是为中则。东南曰神州,正南曰迎州(一曰次州),西南曰戎州,正西曰揜州,中央曰冀州,西北曰柱州(一作括州),正北曰玄州(亦曰宫州,又曰齐州),东北曰咸州(一作薄州),正东曰阳州。天下九州,内效中域,以尽地化。   

○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天地精通,神明列序也。【注】九部,自璇玑文昌,循黄赤道而南,至楼库,是为九部也。八纪者,四时错行,日月代明,自冬至以及秋分,四正四气,总为八纪。九州:神、昂、戎、弇、冀、柱、玄、咸、扬也。自昆仑而下,是谓八柱也。   

○天有五行,地有五岳。【注】郑玄曰:天以五成,地亦以五立也。◇宋均曰:均谓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岳泰山为东岳,衡山为南岳,华山为西岳,常山为北岳,嵩高为中岳也。   

○天有七星,地有七表。【注】郑玄曰:表,外貌也。凡在内为里,在外为表。故《记》曰:“表里相因”。   

○天有四维,地有四渎。【注】郑玄曰:思维,历轸、角、亢、氐、房、心、尾而过,是为东南维;又莅箕、斗、牛、虚、危、室而过,是谓之西南维;又莅东壁、奎、娄、西陆、毕、觜觽,是谓之西北维;又莅参伐、东井、舆鬼、咮颈、张、翼,是谓之东北维也。◇宋均谓维,隅也。天有四正、四隅,卯酉之际为革政,子午之际为革命。《通卦验》:“乾坤巽艮,是即四维也。”四渎,江、淮、河、济也。  

 ○天有八气,地有八风。【注】郑玄曰:天有八气以降,地有八风以汤之,互相交错而定成四时也。八气谓冬至正北方,夏至正南方,春分正东方,秋分正西方。《通卦验》:“八气各有形势所在,八风谓广莫风、条风、明庶风、清明风、景风、凉风、阊阖风、不周风。”   

○天有九道,地有九州。【注】郑玄曰:九道,太阴、五星之所行也。九州,禹所治之九州:荆、梁、雝、豫、徐、扬、青、兖、冀也。   

○天左动起于牵牛,地右动起于毕。   

○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天门无上,地户无下。【注】郑玄曰:天不足西北,是天门;地不满东南是地户。◇郑玄曰:相传天门日行光不能至,常有龙神口吐火焰,名曰烛龙,开口为昼,闭口为夜。●知北游按:前条注文见《古微书》,后条注文见《清河郡本纬书》。  

○天有四表,以布精魄;地有四渎,以出图书。   

○巛德布精,上为众星。   

昆仑山有五色水,赤水之气,上蒸为霞而赫然。 昆仑山出五色云气。

○昆仑山横为地轴,此陵交带昆仑,故广陵也。   

昆仑之山为地首,上为握契,满为四渎,横为地轴,上为天镇,立为八柱。   

○昆仑山出铁券。 ※昆仑山出铁券,背圆象天,体方象地,龙虎之文象星辰。   

昆仑山为天柱,气上通天。    

昆仑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柱广十万里,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注】郑玄曰:昆仑,居地之中,其势四下,名山大川皆有气相承接。   

地下有四柱,三百六十四轴。   

昆仑虚北有玉树。   

昆仑之弱水中,非乘龙不得至。有三足神乌,为西王母取食。●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九二〇引作《括地图》。 昆仑之山有弱水焉,非乘龙不得至也。【注】昆仑,地之中也,其外有五色,弱水横绕三千里,深十三寻。知北游按:《艺文类聚》卷九十六引《括地图》:昆仑山之弱水,非乘龙不得至。   

○昆仑在西北,其高一万一千里,上有琼玉之树。  

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下有仙人九府治之,与天地同休息。故其柱铭曰:昆仑铜柱,其高入天,圆周如削,肤体美焉。●知北游按:《水经注·河水一》引作《神异经》。  

○日者木精之荣,月者金精之荣也。木生火而金射之,故日月以昼夜明也。【注】郑玄曰:日者,火气内畜;月者,水气内含。月无本光,日有余景,故月离日则光盈,并日则光尽也。◇宋均曰:日月之精,或是一体,故《推度灾》云:“麟者,木之精。”《保乾图》又云:“金星之精,散为麒麟”。日月皆具金木之英也。●知北游按:次条见《清河郡本纬书》,正文、注文均不详出处。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未分,其气混沌。清浊既分,伏者为天,偃者为地。【注】郑玄曰:偃,倾也,承也。地既偃而承天也。●知北游按:注文见《清河郡本纬书》,出处不详。   

○元气无形,汹汹蒙蒙,偃者为地,伏者为天也。   

○元气闿,阳为天。●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一引作《河图》,《古微书》辑入《河图括地象》。   

○天地初立,有天皇氏,澹泊自然,与极同道,身佩九翼,以水德王,无所施为,自然而化。   

○帝轩辕受命,公孙氏握。   

○羿五岁,父母与之入山,处之木下,以待蝉鸣。还欲取之,而群蝉俱鸣,遂捐而去。羿为山间所养,年二十,习于弓矢。仰天叹曰:“我将射四方,矢至吾门止。”因捍即射,矢靡地,截草径,至羿之门,乃随矢去。●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三五〇引作《括地图》。   

○禹诛防风氏,夏后德盛,二龙降之。禹使范氏御之以行,经南方,防风神见禹,怒射之,有迅雷,二龙升去。神惧,以刃自贯其心而死。禹哀之,瘗以不死草,皆生,是名穿胸国。【注】郑玄曰:穿胸民,其胸前有穴如中刃穿,是其裔也。放风神恶禹之诛其君也,故射之。●知北游按:《艺文类聚》卷九十六引作《括地图》。   

○八年水厄解,岁乃大旱,民无食,禹大哀之。行旷山中,见物如豕,人立而呼禹曰:“尔禹,来,岁大旱,西山土中食,可以止民之饥也。”禹归,以问于太乙曰:“是何应与?”太乙曰:“腥腥也。人面豕身,知人名也。”禹乃大发民众,以食于西山。●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九十八引作《括地图》。   

夏禹所治,四海内陆,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有君长之。州有九阻,中土之文德,及而不治。【注】郑玄曰:九州共周十万八千里。◇宋均谓:未可据。孟子曰:“方千里者,九推而得之。”九州之地方三千余里,九州者,夹河冀州,河南豫州,河西雝州,汉南荆州,江南扬州,济河兖州,济东徐州,岱海青州,黑水梁州。  

地广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有君长之。八极之广,东西二亿三万三千里,南北二亿三万一千五百里。 八极之广,东西二亿三万三千里,南北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注】郑玄曰:东西则广增千里,南北则短减千里。弘,长也;八极,九州之地也。此所谓大九州,非禹所治小九州也。

○桀放三年死,子獯鬻妻桀之众妾,居北野,谓之匈奴。●知北游按:《路史·后纪十三》注引作《括地图》。  

殷帝大戊使王孟采药于西王母,至此绝粮。食木实,衣木皮,终身无妻,而生二子,从背间出,是为丈夫民,去玉门二万里。●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七九〇引《括地图》。  

○冯夷恒乘云车,驾二龙。●知北游按:《水经注·河水一》引作《括地图》。  

○天皇九翼,题名旋复。   ※天地初立,有天皇氏,身佩九翼,以木德王,无所施,自然而化。  

○十代礼乐,文雅并出。   ※有汉世礼乐,文雅出。   

 

地南北二亿三万五千五百里。地部之位,起形高大者,有昆仑山,广万里,高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集也。出五色云气,五色流水,其白水东南流入中国,名曰河也。其山中应于天,最居中,八十城市绕之。中国东南隅,居其一分,是偏域也。   

○天池之出,有兽如兔,名曰飞兔,以背毛飞。●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九〇七引《括地图》。《纬书集成》注出《览》307,误。   

○九州殊题,水泉刚柔各异。青州角徵会,其气慓轻,人声急,其泉苦以酸;梁州商徵会,其气刚勇,人声塞,其泉苦以辛;兖、豫宫徵会,其气平静,人声端,其泉苦以甘;雍、冀商羽会,其气駃烈,人声捷,其泉咸以辛。●知北游按:《纬书集成》此条脱“其气慓轻,人声急,其泉苦以酸;梁州商徵会”四句,据《黄氏逸书考》辑《河图括地象》引《清河郡本纬书》修订。此条《初学记》卷八引《河图》,文字小异;孙瑴《古微书》辑入《河图始开图》,《清河郡本纬书》辑入《河图括地象》。   

○凡天下有九区,别有九州。中国九州,名赤县,即禹之九州也。上云九州八柱者,即大九州也,非禹贡小九州也。●知北游按:《初学记》卷五引作《河图》,《古微书》、《清河郡本纬书》辑入《括地象》。   

○夫九州之外,是谓八夤。【注】郑玄曰:夤,维也。   

八夤东南,具区曰无泽;【注】郑玄曰:泽犹言润也。   

南方曰大瞢,曰浩泽;【注】郑玄曰:浩、耗通,犹言希也。   

西南曰渚资,曰丹泽;【注】郑玄曰:丹泽,犹言丹饰也。●知北游按:渚资,《黄氏逸书考》作“坟资。”   

西方九区,曰泉泽;【注】郑玄曰:区,别也。泉,源也。   

西北大夏,曰海泽;【注】郑玄曰:普遍之谓海,极尽之谓夏。   

北方大冥,曰寒泽;【注】郑玄曰:不能为象之谓冥,希有之谓寒。   

东北无通,曰大泽;【注】郑玄曰:大犹言代也。整弃不齐之谓通。   

东方大渚,曰少泽。【注】郑玄曰:少,小也。   

八夤之外,是谓八纮:【注】郑玄曰:纮,纲也,谓八夤之外,天之纲定于此也。   东南大穷,曰众女;【注】郑玄曰:阴气内蓄,阳气始生,故多众女。   

正南都广,曰反户;【注】郑玄曰:户皆南向,居此之下,户相迎设,故曰反户。   西南方焦侥,曰炎土;【注】郑玄曰:焦饶,人之最小者。炎土,火也。   

正西金丘,曰沃野;【注】郑玄曰:金,西方之属。   

西北一目,曰沙所;【注】郑玄曰:沙所,掘土而居也。   

北方积冰,曰委羽;【注】郑玄曰:委羽,羽者受其极阴之气则不能飞,其人不织而衣,不耕而食,盖寿域之地。   

东北和丘,曰荒土;【注】郑玄曰:和,咏也;荒,疎也。   

东方棘林,曰桑野。【注】郑玄曰:东方有扶桑之树,日出则桑颠鸡鸣而天曙,故名桑野。   

夫八纮之外,是为八极:【注】郑玄曰:极,尽也。   

东南颇母之山,名曰阳昌之门;【注】:郑玄曰:昌,舒;阳,见阳也。   

南方南极之山,名曰栾暑之门;西南方编驹之山,名曰景白之门;西方西极之山,名曰阊阖之门;西北不周之山,名曰幽都之门;北方北极之山,名曰寒凌之门;东北方土之山,名曰绿苍之门;东方东极之山,名曰开明之门。八极之广,东西之数,减于南北二十之五焉。【注】郑玄曰:东西南北之极,相去广之半也。●知北游按:此段乃《清河郡本纬书》改造《淮南子·地形训》。   

※地有八极。   

不周之国,地寒。●知北游按:《天中记》卷六引作《括地图》。   

○望石气如浮云者,珠玉之精也。●知北游按:《事类赋》卷一注引《括地图》。   

○雹者,天之杀伐、地之诛僇也。【注】郑玄曰:雹犹暴也。《记》曰:“暴虐无道。” ●知北游按:此条正文、注文具见《清河郡本纬书》,出处不详。   

○雷者,天地之鼓也。【注】郑玄曰:鼓犹奋也。《易》曰:“鼓之以雷霆。”●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一三引《河图帝通纪》。注文见《清河郡本纬书》,出处不详。   

○雨者,天地之施也。【注】郑玄曰:施,惠也。《诗》曰:“惠我下土”。●知北游按:正文见《太平御览》卷十一引《河图帝道(通)纪》。注文见《清河郡本纬书》,出处不详。   

○桃都山有大桃树,盘屈三千里,上有金鸡,日照此则鸣。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以伺不祥之鬼,得则杀之。●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二九引《括地图》。 ※桃都山有大桃树,枝屈三千里,上有金鸡,下有二神,并执苇索,伺不祥之鬼。天将平旦,金鸡飞下,食诸恶鬼。鬼见金鸡、二神,皆走远去之。※桃都山有大桃树,屈盘三千里,上有金鸡,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伺不祥之鬼、禽奇之属。乃将旦,日照金鸡,鸡则大鸣,于是天下众鸡悉从而鸣。金鸡飞下,食诸恶鬼。鬼畏金鸡,皆走之矣。※朔度山有大桃木,盘曲三千里,上有金鸡,日照则鸣,于是晨鸡悉鸣矣。   

○龙鱼,一名鰕鱼,状如龙,而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   

○凤皇食竹实。●知北游按:《文选·刘越石〈答卢谌诗〉》注引作《括地图》。   

○令訾野中有玉虎,晨鸣雷声,圣人感期而兴。   

○圣主感期兴,则有玉虎晨鸣雷声于四野也。   

○三危山在鸟鼠之西南,与汶山相接,上为天苑星,黑水出其南。   

○鸟鼠同穴山,地之干也,上为掩毕星,渭水出其中。   

○嶓冢山上为狼星,山上有异草花,名骨容,食之无子。   

○神弓在南山石泥渚中。●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三百四十七引作《括地图》。   ○龙山往往有仙人,游龙翔集。●知北游按:《太平寰宇记·河北道·遂城县》引作《括地图》。   

○钟山之神名曰烛龙,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吁为夏,息为风。●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九引作《括地图》。   

○谷山有藂云甘雨。【注】郑玄曰:藂,聚也。甘雨,应候之雨。◇宋均谓:甘雨,浓而味甘,犹甘露也。●知北游按:正文《太平御览》卷一〇引作《括地图》。   

龙池之山,四方高,中有池,方七百里,群龙居之;多五花树,群龙食之。去会稽四万五千里。【注】郑玄曰:五花树者,一花五色,随时迁移,日生五英,开而不落。知北游按:正文《艺文类聚》卷九十六引《括地图》。   

神丘有火穴,光照千里。●知北游按:《艺文类聚》卷八十、《太平御览》卷八六九并引作《括地图》。    

○君子民带剑,使两文虎,衣野丝。土方千里,多薰华之草。好让,故为君子国。薰华之草朝生夕死。●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九九四引作《括地图》。   

○大极山西有采华之草,服之乃通万里之言。●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三九〇引作《括地图》。   

○负丘之山,上有赤泉,饮之不老;神宫有英泉,饮之眠三百岁乃觉,不知死。●知北游按:《艺文类聚》卷九引作《括地图》;《太平御览》卷七十引作《括地图记》,“负丘之山”作“昆丘之上”,“英泉”作“美泉”。   

○风山之首高三百里,有风穴,方三十里,春风自是而出也。   

○岷山之地,上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上为天井。   

○武关山为地门,上为天齐星。   

○大别为地理,天以合,地以通。   

○荆山为地雌,上为轩辕星。   

○桐柏山为地穴,上为维星。   

○熊耳山,地门也,其精上为毕附耳星。   

○大行山,天下之背。   

○汶阜之山,江出其腹,帝以会昌,神以建福。   

○岐山,在昆仑山南,东为地乳,上多白金。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时人亦谓岐山为凤皇堆。   

○河精上为天汉。   

○井络缠曜,江汉昞灵,泉流深远,盛为四渎之首。【注】郑玄曰:泉流既深,而四渎之源,皆始于盛也。●知北游按:注文见《清河郡本纬书》。   

○河水出于阳纡、陵门之山。●知北游按:《路史·后纪十三》注引《括地图》。  

○河眼,亦谓之镐池。   

○临城且东北一百四十里,有茶山、茶溪。●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作《括地图》。   

○有不死之国。   

瀛洲多积石,其名曰昆吾,炼之成铁以作剑,光明如水晶石,盖铁丱也。   

○过,猗姓国。   

○曹州武城,南重邱城。   

○泗州城,徐城县北。   

○长城者为州。   

○化民食桑,二十七年化而身裹,九年生翼,十年而死。●知北游按:《艺文类聚》卷八十八、《事类赋》卷二十五并引作《括地图》。   

○庸成氏实有季子,其性喜淫,昼淫于市,帝怒,放之于西南。季子仪马而产子,身人也,而尾蹄马,是为三身之国。●知北游按:《艺文类聚》卷三十五引《博物志》;《路史·前纪五》注引《括地图》。   

○越俚之民,老者化为虎。●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八九二引作《括地图》。   

○羽民有羽飞不远,多鸾鸟,食其卵,去九嶷四万二千里。●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九一六引作《括地图》。   

○孟亏人首鸟身,其先为虞氏驯百禽。夏后之世始食卵。孟亏去之,凤凰随焉,止于此山,多竹,长千仞。凤皇食竹实,孟亏食木实。去九疑万八千里。●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九一五引作《括地图》。   

○无咸民食土,死即埋之,其心不朽,百年复生,去玉关四万六千里。●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九七六引作《括地图》。   

○细民肝不朽,死八年复生,穴处,衣皮。●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九七六引作《括地图》。   

○白民白首,身被发。●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三六四引作《括地图》   

大人国,其民孕三十六年而生儿,生儿长大,能乘云,盖龙类。去会稽四万六千里。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三六〇引作《括地图》。  

○天毒国,最大暑热,夏草木皆干死。民善没水,以避日入时暑,常入寒泉之下。【注】郑玄曰:日之所入名天毒国,日入时则震鼓,国人尽没水以避日,气蒸水沸,暑莫能尽避,或多热死,日甚常焉。●知北游按:《艺文类聚》卷五、《太平御览》卷三十四并引作《括地图》。   

○奇肱民能为飞车,从风远行。汤时,西风吹奇肱人车至于豫州界中。汤破其车,不以示民。后十年,东风复至,乃复作车遣赐之。去玉门四万里。【注】郑玄曰:不以视民,恐乱民之性也。●知北游按:《艺文类聚》卷一、卷七十一、《太平御览》卷九、卷七七三并引作《括地图》。   ※奇肱国,其民善为机巧,以杀百禽。能为飞车,从风远行。汤时,西风久下,奇肱人车至于豫州界中。汤破其车,不以示民。后十年,东风复至,乃使乘车遣归。其国去玉门西万   里。●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七九七引作《括地图》。   

○丁零之民,地寒穴居,食土及禽兽之肉。●知北游按:《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八引作《外国图》,“兽之”作“鼠”。   

神丘有火穴,光照千里。去琅琊三万里。知北游按:《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八引作《外国图》;《初学记》卷二十五引作《括地图》。   

○荿路之民,地寒穴居,冬则食草木之根,去朔方万二千里。●知北游按:《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八引作《外国图》,“荿”作“藏”。   

○纳民、无继民,并穴居食土,无夫妇,死则埋之,肝心不朽。●知北游按:《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八引作《外国图》。   

○自民、肃民穴处,日入时曙也。去玉门三万里。●知北游按:《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八引作《外国图》。“肃民”作“萧民”。   

○八方异性,疾病轻重殊涂。两河之间,其人病在心肾;自河而南,其人病在脾胃;自河而北,其人病在肝心;自河而东,其人病在肺;自河而西,其人病在肝肾。●知北游按:此条独见《清河郡本纬书》。   

○丹阳故国,归州巴东县也。   

○鹑觚密氏,姑姓。   

○商州。   

○唐乡故地在随州。   

○在胶东南六十里即墨城也。   ………………………………………………………………   

 

补遗:   

河导昆仑山,名地首,上为权势星,一曲也;东流千里至规期山,名地契,上为距楼星,二曲也;北流千里至积石山,名地肩,上为别符星,三曲也;邠南千里入陇首间,抵龙门,名地根,上为营室星,四曲也;南流千里,抵陇首至卷重山,名地咽,上为卷舌星,五曲也;东流贯砥柱,触阏流山,名地喉,上为枢星,以运教,六曲也;西距卷重山千里,东至雒会,名地神,上为记星,七曲也;东流至大岯山,名地肱,上为辅星,八曲也;东流过洚水,千里至大陆,名地腹,上为虚星,九曲也。——《玉芝堂谈荟》卷二十二   

○嶓冢山上为狼星;无关山为地门,上为天高星,主囹圄;荆山为地雌,上为轩辕星;大别山为地理,以天合地,以通三巴,在鸟鼠之西南,上为天苑星;岐山在昆仑东南,为地乳,上为天糜星;汶山之地为井络,地(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上为天井;桐柏山为地穴,上为维星;鸟鼠同穴山,地之干也,上为掩毕星;熊耳山,地门也,上为毕附耳星。——《玉芝堂谈荟》卷二十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卷四.地形训(1)
九州:
中华九州地图
研究之四 -《山海经》的地理范围与历史 - 天机网
《第1回三皇治世十纪更迭》千秋如梦醉
伏羲历法尤可信 | 开封 韩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