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的家庭观念淡薄了吗?
你的家庭观念淡薄了吗?

关键词:家庭观念 国际家庭日
核心提示: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反映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有着这样尴尬的境况:同样吃饭,父母在说话,子女却在玩手机。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家庭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家庭成员间的交流却越来越少,家庭观念也随之变化。 宿迁新闻网讯(记者 王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反映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有着这样尴尬的境况:同样吃饭,父母在说话,子女却在玩手机。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家庭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家庭成员间的交流却越来越少,家庭观念也随之变化。以往有亲戚办喜事,有事也要抽空参加;有亲戚生病住院,离家再远也要回去看望。可如今,办喜事时总是工作忙,礼到人不到;亲戚生病了,很少到现场,电话问候成为首选。此外,亲属有难不愿帮,一到放假就出游,每天下班晚归家……如此种种,让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家庭观念也越来越淡薄。

今天是第21个国际家庭日,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和进步是该节日设立的目的。近日,记者走访我市多位市民,听一听他们不同的家庭观。

老辈人:家庭靠血缘维系 遇到困难大家就会主动帮忙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老一辈人心中,家庭是靠血缘关系维系的,有血缘关系的人共同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他们的乡土观念十分强,亲戚、朋友、邻居有了困难都会尽量帮忙。

今年68岁的田广云老家在市湖滨新区皂河镇,8年前搬到河滨新村小区,他心中的大家庭是包括有血缘关系的所有人。“以前几乎家家都有兄弟姊妹四五个,再经过几十年的开枝散叶,一个大家庭至少有二三十口人,多的甚至有五六十口人,这些人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在他们那一辈,这个几十口人的大家庭就是他们主要的活动圈子,有人遇到困难大家就会主动帮忙。

老家在泗阳县众兴镇的吴彩云,今年64岁,她告诉记者:“以前家里有人生病住院,亲戚离家再远都会回来看看。”在她48岁那年,因阑尾炎开刀住院,在外工作的亲戚知道了此事,纷纷回来看望。“那时候,交通没有现在便捷,虽然都在省内,但最远的坐车也要一天左右。”吴彩云至今仍然记得,她住院一个星期,在外地的三个姐姐家都有人回来看望,一些邻居也送来鸡蛋等补品。在吴彩云的记忆中,在他们这个大家庭里,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

年轻人:更注重人际交往    工作后和亲戚联系越来越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以80后为主的年轻人和老一辈的家庭观明显不同。他们认为家庭就是父母、夫妻和子女。同时,他们的交往圈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业缘”对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交际圈、事业发展、爱好等因素比血缘影响更大,很多年轻人不爱回家更热衷外出聚餐。

蒋学云,在南京某汽车公司工作,是个典型的80后。2010年,研究生毕业的他因成绩优异曾被留校任教,半年后跳槽至现在的汽车公司从事技术工作。谈到家庭,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处得来的亲戚才是亲戚,有时朋友比亲戚还亲。”在他的印象中,小时候在老家宿迁,和亲戚家联系很多,到外地上了几年学,尤其是工作后,和家里亲戚的联系越来越少。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家看看,亲戚的婚丧嫁娶除了丧事必到外,喜事多由父母代替,或找老家的朋友带去礼金。

在外工作的人,因距离、工作、应酬等因素,与家人、亲戚的交流渐少,而留在老家的人平时也多忙于工作,与家人的相处时间也在减少。今年32岁的市民陈洁,在市区某大型企业上班,他个人可支配的时间很少。“平时应酬不多,但总有一些事业伙伴或朋友要联系,周末没事要回家陪陪父母,平时还要抽空和妻子一起带孩子出去玩。”陈洁说,老家的亲戚基本上只有过年时才能见到,有些在外地安家的,可能几年都见不到一面。

专家:家庭小型化是趋势 当前年轻人家庭观念普遍淡薄 

“在老辈人的心里,家庭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在年轻人的心中,父母、夫妻和子女是组成家庭的全部。平日里,时间多被工作、朋友占据。社会由血缘向‘业缘’转变,他们的大家庭观念越来越淡薄。”我市社会学专家石岩说。

石岩告诉记者,家庭经历了联合家庭到主干家庭,现在又向以核心家庭为主的模式转变。近三十年来,我国城乡家庭日趋小型化,这个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无法避免。先是四世同堂,后来是上有老下有小,再后来是三口之家,再再后来是丁克家庭,导致现在年轻人的家庭观念大不如前。

“以前的大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随着社会发展、经济进步,人员流动性随之加强,亲戚之间的联系变少了,大的家庭自然向小家庭转变。”石岩认为,不管家庭模式如何改变,家庭都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而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如何保持家庭和睦最为关键。

建议:如何保持家庭和睦 相互包容、谅解、信任最重要 

如何保持家庭和睦?采访中,老辈人大都不愿意深谈婚姻,但他们认为坚守原则、忽略小事是家庭和睦的根本,事事争先、揪住对方小毛病不放的家庭,很难得到幸福。而一些年轻人则各抒己见,其中尊重、理解、关心、呵护、包容、真诚、沟通,这些词语出现频率较多。

究竟有哪些问题会影响家庭和睦?记者采访了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谭超。“夫妻是家庭关系中的核心,夫妻和睦是维护整个家庭的关键,也是摆在家庭中第一位的美德。”他告诉记者,许多家庭夫妻不合,实际上都是由一些“小事情”引起的,例如一方很少做家务或根本不做家务,或者一方在家务事上很少与另一方沟通等。在多年从事夫妻调解的工作中,他发现离婚的多是年轻人、中年人,年纪较大的很少。

相互包容、谅解、信任是家庭和睦的保鲜剂。“这一代年轻人大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比较强,很多人都希望别人来迁就自己,而自己却不愿意受到一点委屈。如果把这种态度带到婚姻中,则是家庭不和谐的导火索。”谭超说,如果不学会彼此关怀、体贴,学会宽容、谅解对方,双方争吵不断,家庭和睦又从何谈起。希望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增强家庭观念,让我们的家庭更和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人重视血缘和亲情
摩梭族
在农村,到底是“姑父”亲,还是“姨夫”亲?
亲戚为啥不“香”了?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年都不愿意走亲戚了?
农村老辈人口中的“三亲,三不亲”,指的都是什么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