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12 论语|为政 君子不器

论语 · 为政篇

12


子曰:“君子不器

《内论怀古·论语逐句》

李国栋




孔子说:“君子不器”。这句话虽然简单,但是含义很深。钱穆先生对这点的解释比较少,大家也可以去读一下钱先生的《论语新解》,也可以看一下南怀瑾老师的《论语别裁》,学习其中的相关内容。


对于“君子不器”,钱穆先生的解读总结起来大致是说:一个人不要做偏才,要做通才。如果你只是把它理解成学习某一个专业的方向,那就没有把这里面最核心的地方点出来。虽然说现在的学科学习都是分专业的,但在古代却是不分的。

君子不器”最重要的地方是什么呢?这要从另外一句话里面来找答案,这句话就是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其实就有一个含义叫作“不道”,或者说“不上”。如果你在学习如何成人的时候,只是朝着某个专业上发展的话,就会使自己变得像机器人一样,机器人和人的区别是什么呢?没有情感,没有爱,也没有这种所谓的“”。让机器人去打仗,机器人只会按照给它的命令机械地执行,而不会有自己的思想。

“道”与“不道”,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最大的区别就在这个地方。

在中国文化中,像史可法、文天祥、辛弃疾、岳飞、关公这些人(这些人大多都比较惨:关公尸首两分;岳飞被粘上鱼皮,把皮肉撕掉,最后还惨死在风波亭;文天祥,忽必烈给他高官厚禄他不做,最后也是被处死了),他们做事时首先考虑的是什么呢?是这事该不该做、合不合理、合不合道义。这是中国文化历代相传下来最为重要的命脉所在。

而对于西方文化来说,西方最早拥有了原子弹(虽然现在很多国家都拥有核的能力),对于一个西方的物理学家来说, 他不会首先去考虑“原子弹这个东西应不应该有?谁应该拥有它?”对于科学家来说,当他在政府找到了一份工作,政府告诉他说:“我们需要原子弹。”然后他就会去做原子弹,不会去过多地考虑这样做是不是合乎道义。

这也是古时候中国在“士、农、工、商”的排序中,把所有的这种科技发展的东西都放在了最后的原因。

就像习武的时候,师父首先会看弟子有没有“武德”,如果没有的话,武功是不能传给他的;育人的时候也一样,首先要传道,然后才是授业,授业一定是放在传道之后的。

现在的教育,传道少了很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道”是什么东西?“道”就是道理!让一个人知道一件事该不该做,对不对,合不合道理,符合不符合道义,这个就是“传道”。如果传道之后,这个人对“道”、对道理、对道义有了理解,那毒奶粉肯定是不会做了!转基因食物也不会有了,其他的也就更不用说了。

这里,也不是说我们学习了之后就可以去要求别人,如果这样做的话,那就是在骂人。一定要记住,道理和道义,是我们学来用以要求自己的,不是用来要求别人的。你在说任何一句话的时候,都要先遵从下面这一句——“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意思是你要把你说的话先做到,然后再去讲,而不是“你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地把别人先说一顿,然后自己做不做无所谓了。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君子是不会这样去做的。如果你想成为君子,也不能老是把着别人的不是,动不动把不对的地方拿出来数落一番,而不管自己做没做。如果有一个道理,有一个道义,你要拿出来去指责别人的,甚至连指责都算不上,你也要遵从这一点。总之,你要讲一个事情,先看自己是否已经做了。

这里也不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和“欲与不欲,施与不施”没有一点关系。这里所讲的“道,只在自己的心里,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只和它相关,和别人没有一点关系的。如果你说:“我一定要做一个让别人看起来是什么样的人。这本身就是做假;如果你又说:“我一定要做一个让他们认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本身又是在唱戏,这个是不行的,而如果你非要说:“这个戏要唱。”那它只有一个观众,就是你自己。

有同学问:“什么叫至诚?至诚就是诚实、老实,但又不是我们平常所讲的诚实和老实,这个诚实和老实只是相对于你自己来讲,和别人没有一点关系,你要对自己诚实、老实,不能骗自己。至于你是不是骗别人,这个没有办法去衡量的,至少,你自己非常清楚有没有在骗自己,有没有对自己不老实。

所以,“君子不器”首先要讲的就是:一个人在学习的时候,要明确一个大方向,朝着道义、道理的方向去走。其次,你要清楚什么是“道,或者,至少要知道有这么一件事,然后努力地去弄明白、去学习,并且经常用“自己是不是在骗自己?是不是对自己不老实?来衡量一下。同时,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也要预防自己变成一个器物——随着“啪”的一声,开关一打开,就像一个机器人一样去做事了。

“器”与“不器”最大的区别在于你自己的情感,你对身边的人、对这个世界的爱是否有。

之前有一个同学问我,问了非常多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自己的身体会有这样的一个毛病?我就问他,我说:“在你的生活当中,除了自己之外还关心谁?”他就讲到父母和子女。紧跟着我又问:“你想到了父母和子女的什么?”他回答说:“我想到了父母和子女对于我来讲是……又回到了“”的身上,那说明此时这个人考虑自己太多了。

我们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对自己考虑得太多而产生的不必要的麻烦。

我刚才讲过一个例子:如果肝脏不好,就去干活,然后可以使自己的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干活的过程中转移,一方面身体非常累,另一方面,胃口变好了,脾胃也变好了,从而使自己的肝脏问题,肝郁问题也就解决掉了。

同样的道理,有时我们太关心自己了,这种关心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自私(这是可以给出明确定义的),解决它的办法,就是把这种对自己的过度关爱,转移成为对身边人的关爱,不仅仅是自己的父母子女,还要对众人。因为人爱自己的子女很容易,爱父母比较难;爱父母容易,爱众人就比较难。所以这个时候,你如果能转移出去,病自然就消失了。如果说你干了半天的活,忽然发现肝郁的问题没有了,你不要觉得奇怪,你可能不了解其中的道理,但事实就是如此。你返回头来想:当一个人真的把自己的心,放在了更多的其他人的身上,放在了这个世界上,而不是局限于自己,很多小的毛病自然就消失掉了,看不到了,这道理非常简单,是不是?

回到“君子不器”。在君子和小人之间,小人经常会变成器物。他变成了什么样的一种状态呢?没有头脑。怎么样的没有头脑法呢?借用近代一位大哲学家所讲的:“没有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为什么没有独立的精神呢?因为精神不能独立,而是附着在别人身上了,又因为只是学会了某种技术,学会了一个谋生的手段,而并没有自己的一个善恶的判断,道义的判断,所以,独立的精神就不存在了。

没有独立的精神,也就不会有自由的思想,为什么这么说呢?“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思想不自由往往是因为他被绑架了。被什么绑架了?被贪欲。因为小人喻于利,他非常喜欢这样的好处、那样的利益,经常做不该做的事情,考虑一件事情该做不该做全都是以利益来分别的。此时,这个人已经完全变成了利益的奴隶,变成了被利益、被欲望所控制的奴隶。这种情况下的人,思想是没法自由的。真正思想自由的人是在此基础之上,树立起自己的人格,树立起自己的判断力,树立起自己对人生、对世界、对价值判断的取向标准,而且这个取向标准必须是合乎于大众利益的,这种情况下,这个人才叫作成人了。所以古时候所讲的“大人、小人,对于今天而言,成为一个“大人其实是比较难的。 

图片来源:月儿师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精华10句,句句经典,开卷有益!
易经告诉我们,利用道义安身立命,君子动则必成,待时而动的道理
不争不党唯道义——《论语》悟读【391】
《论语·里仁篇第四》4.10: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欧楷《论语》经典句子
《论语解悟》里仁 第十六、十七、十八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