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2017-12-22 国学文化精华

春节序曲龚玥 - 民歌贺新春


今天是2017年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初五,二十四节气之冬至。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冬至一到,意味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数九”寒天。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春天翩然而至。


数九寒冬,人们便唱“数九歌”,一声一声数着季节的变迁,数着年岁的更迭: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古人会绘制《九九消寒图》,在白纸上绘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


每日晨起梳妆时,佳人以胭脂随手涂抹一朵,待到九九八十一朵涂满,寒梅变作桃花,便是余寒消尽暖初回,推窗即见满园春色。


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唤醒我们沉睡的灵魂,去感应时光的脚步,去感知天地万物的美,生命的浪漫和诗意,皆在其中。



【冬至起源】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


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



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三候】



  • 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 二候麋角解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 三候水泉动


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民俗】


  • 祈福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冬至日,人们去向天地鬼神祈福,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 贺冬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 祭天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朝称冬至为“冬节”,官府举行“贺冬”仪式祝贺,并且形成例行假期。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是故官府放假休息,军队待命,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



【冬至饮食】


冬至这天,北方地区有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 饺子


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 冬至来源


相传医圣张仲景他告老还乡回到南阳时,正值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看见南阳乡亲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


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吃饺子这种习俗。



  • 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 吃羊肉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 汤圆


汤圆是冬至的必备食品。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 着团圆、圆满,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团”。


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南方地区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


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当作团圆节。



【冬至养生】


冬至节气,意味着进入数九天,迎来最寒冷的天气,《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


这是因为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


可见,冬至前后人们开始进补是最好时间。



冬至养生,重点在“躲”。


冬藏要藏阳气,冬天阳气藏得好,春阳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而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节,要学会 “躲”才能养护好体内微弱的阳气。



  • 一躲暴饮暴食


冬至正值岁末年初,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因为此时,阳气最弱,无法帮助身体运化过多的食物。


  • 二躲寒冷


冬至时节,人体的阳气太弱,所以身体的抵抗力也较差,这时要躲着寒凉,外出时一定要戴围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风寒的侵袭,才能不感冒生病。


  • 三躲大汗


中医认为,大量排汗同时也会耗费大量精气。冬季应顺应天时,注意养藏,安静休养,不宜剧烈运动,大量出汗。



此外,冬至时节要特别注意头部的保暖和防风。


中医有“头是诸阳之会”的说法,就是说人体内的阳气很容易上升而聚集在头面部,也最容易通过这个部位向外散发。


如果在寒冬不注意保护头面部,热量就会从此处散发。而且长期在冷空气的刺激下,也容易使血管收缩、肌肉紧张,进而引起感冒、头痛、鼻炎三叉神经痛等症状。 


坚持冬炼,有助于增强体质,同样是好习惯,但需有度。


《养生延命录》中说“冬月天地闭,阳气藏,人不欲劳作而出汗,损人”,运动时,不可精疲力尽,微微出汗即可。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在冬至这天,与家人围坐,热热闹闹吃顿团圆饭,无论天怎么冷,外面大风大雪,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心上总是温暖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冬至记忆
冬至,安身绝百事(4组)
盘古论今话冬至(组图)
冬至: 这一天白天最短,这一天思念最长! 养好这一天,阳气充足一整年!
数九寒天 冬至大如年
冬至:愿世间美好都如期而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