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天降温,快学「春捂」!保护好4个部位不生病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


那么如何「春捂」更健康呢?具体内容,将由吴义春医生来为我们讲解。






人们为什么要「春捂」?


一转眼,又到了春季。虽然气候在逐渐转暖,但气温还是比较低,春寒料峭,早晚温差大。


举个例子,今天北京最高温10℃,但最低气温只有-2℃,早晚可能感觉冷。


这种春季天气时冷时暖,温差较大,时常超出人体适应和调节的范畴;气温骤降后,如遇长期绵延阴雨,更导致气温难以回升,而「春捂」有利于抗寒。



春天人体在冬天「冬眠」的皮肤细胞渐渐活跃,毛孔张开,这时冷风袭来,就会通过毛孔侵入人体,易引发疾病。


不「捂」着点儿容易发生感冒、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所以「捂」是有好处也是必要的。


春捂三原则


1

「捂」对时间


雨水节气过后,虽然气温回升,但是偶尔冷空气会杀个回马枪,提醒着人们「倒春寒」的存在。


在这个时候,养生保健最关键的就是保护好脾胃,注意春捂。


如果过早脱掉棉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为不适应而受寒,从而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一般到阳历5月中旬,白昼气温超过15度且较稳定时,这时穿得稍单薄些,就不至于感冒或染病了。


民间所谓「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说的都是这道理。


2

「捂」对温度


是否春捂,必须根据天气而定。一般来说,春季气温日夜温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


晴日的中午时刻,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便可适当减衣。


这几年,气候异常的几率明显增多。春季气候就可能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春寒」和「倒春寒」;二是「暖春」。


对于前者,当然要注意保暖,恪守「春捂」之道;对于后者,当天气连续几天都是艳阳高照(日最高气温常常在20℃以上),这时就不能「捂」了。


当然,春日的两种极端天气有可能交错出现,这时穿衣和脱衣就该勤一点。俗话说:「急脱急着,胜似服药」,可谓春季穿衣的经验之谈。


气温15℃是一个临界值。低于这个气温时,最好继续「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带来的不便;而当超过这个温度时,则可以考虑脱点衣服了。


3

「捂」要有度


很多人在此时穿衣,都会参考「春捂」这个原则,天本来已经暖和了,还捂着呢,结果一走动,出了一身的汗。


可是身体有捂不住的地方,比如额头,全是汗,风一吹,就感冒了。


这点对孩子尤其要注意,很多人给孩子穿的太多了,孩子一动弹,都是汗,能不感冒吗?


所以「春捂」要有度,「捂」的程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


春季蓄积于体内的阳气会随着春暖而外发,若藏阳气过多,会化成热邪外攻,诱发鼻腔、牙龈、呼吸道、皮肤等器官部位出血,以及头晕目眩等症状,所以「春捂」务必有度。


捂对地方才健康


春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是保护胃、脾、肠,预防消化不良和拉肚子。


春天防寒要注意好两头,照顾好头颈和双脚。可以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


1

捂下


寒多自下而起,传统养生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因为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


遗憾的是,现在很多青年人,特别是青年女性,穿鞋露脚脖,过早的穿短裙短裤,很早就换上了特别凉快的鞋,使换关节炎或多种妇科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有报道称,突尼斯妇女喜欢一年四季穿裙子,大多数妇女或多或少的都患有风湿性关节炎;


日本小学生人冬天穿裙子,日本人的关节炎特别高发,全球最好的治疗关节疼痛的膏药生产厂家就在日本。



据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附属东洋医学研究所的长期研究观察发现,日本现代女性发生的诸多妇科疾病,都属于中医的「寒证」范畴,与受邪有直接关系。


所以要风度也得要温度,不能做个病美人。


2

捂头


头为诸阳之会,经脉上的阳经都在头上交汇,最易散热,使热量由此丢失。


因而对于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和儿童来讲,戴顶适合的帽子会起到如同暖瓶瓶塞一样的保暖作用。


前一段时间曾诊治一个常州来的小男孩,顽固性头痛,多方求医无效,就是跟他「前几年洗过头头发湿着就睡了」有关,经过精细辨治才得痊愈。


所以出现顽固性的头痛除了跟瘀血有关,大部分都有受风史。这点对于产妇更需要注意。


3

捂背


背为督脉之海,为阳脉之海,是一身阳气汇集的地方,很多疾病的发生都是阳气不足造成的。


后背如果受寒,很容易出现后背发紧,肌肉僵硬,尤其有颈椎病病史的人,受凉后更容易出现肩颈部僵硬不适。


很多阳气不足的人,尤其伴有心脏病病史,很容易出现后背放射痛,这点更加需要注意,需要及时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4

捂腹


背为阳,腹为阴,腹部是阴经积聚的地方,如果腹温太低就会导致胃肠道疾病、妇科疾病、男子的生殖系统疾病出现。


春天还是流脑、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这些疾病的发生虽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但感染后发病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体质和起居调养。


不忙脱衣,「春捂」得法,可有效减少发病几率。


不同人群「春捂」各有侧重


1

老人:保护好关键部位


老年人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更应注意「春捂」。


这部分人群多数有基础疾病的存在,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病、脑卒中、糖尿病、脑缺血性改变、慢性胃肠炎等,致机体抵抗能力下降,对外界的反应性下降,对气温的敏感性也降低。


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老人应注意前胸后背的保暖,防止诱发旧病。糖尿病足和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以及痛风病患者则要保证足部温暖。


2

小儿:适时判断及时增减


小儿以偏凉好养,过热易导致小儿的抵抗力下降。


但体质偏弱易感冒的儿童,或总是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进而诱发复发性哮喘的儿童,要注意受寒后抵抗力下降诱发旧病,不应过早脱冬装。


3

女性:尤其注意下半身保暖


现在很多女孩子喜欢穿露脐装、低腰裤,这样容易使小腹部、腰骶部着凉,导致血行不畅、手足冰冷、面部长斑等。


女性生殖系统是最怕冷的,所以下半身着凉容易导致痛经、性欲淡薄、宫寒不孕、白带增多、盆腔炎症、腰骶酸痛等病症。



有些女性非常怕冷,但又爱美,所以要兼顾好,春天不要过早脱衣展示身材,保护好自己的腰骶部、膝部、小腹部。


总之,「春捂」是给大伙提个醒,要注意春天的寒冷,要灵活掌握,多备件衣服,中午热了,脱下,早晚凉了,穿上,随时调整,别太教条。


「春捂」主要适应体弱、机体自身调节能力差、适应能力不强的人群,这类人群对外界的变化不能作出恰当调整,因此需要适当程度的「春捂」。


「捂」的程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都说春要“捂”,但春捂的正确方式你知道么?
中医支招: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怎么“捂”最养生?
年轻人一定要看,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危害
老话说“春捂秋冻”,这话有道理吗?
“春捂”的关键是身体这两个部位
还捂?孩子都满头大汗了!“春捂”的这些理儿父母一定要了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