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画的概念、特征及赏析

                                     
        何谓中国画?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是应不应该下这样一个定义。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画的叫法太狭隘,不利用这一画种的推广。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画是国粹,国之精华,必须有一准确的定义,以利于推广和发扬光大。于是,众专家学者集思广议,就有了很多提法。


        有些学者从绘画材料方面讲,认为应该叫水墨画、或彩墨画。此叫法相对于水彩画、油画、水粉画、版画等,相对合理,也便于普及,但忽略了中国绘画的显著特点,而混同于一般画种。


         有些学者认为应从国别上分,就叫中国画,以区别于日本画、朝鲜画等。但这种称谓又显得狭隘,与油画、版画、水彩画、宣传画、水粉画、漆画等并列起来,确有不大准确和不大协调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在民间,承认“中国画”这一概念的占了绝对优势。例:每五年一次的全国美展中,三大画种被称为:中国画、油画、版画。看来中国画这一概念已被普遍接受。相信,随着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崛起,中国画的概念会被广泛接受。


(一·)中国画的基本概念


        如果用一句话叙述中国画的概念,我以为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1·)按照中国人的审美观,进行观察、理解、表现被画物。(中国人的审美观是浪漫的、性情的。西方的审美观是科学的、理智的。)


图例1·现代·傅抱石、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



2·)使用中国特有的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中国特有的宣纸和绢上作画。



图例2·明·徐渭《墨葡萄图》


3·)运用中国独有的透视法——“步步走,面面观”,即“散点透视”。



图例3·现代·李可染《万山红遍》
       

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中国画的概念,那就是:按照中国人的审美观,使用中国特有的纸笔硯墨,运用散点透视创作的画称中国画。
       

(二·)中国画的显著特点
       

中国画的显著特点主要有:
       

1·)书画同源
       

世界上没有那一种绘画艺术,能和中国画“书画同源”的艺术特点相比拟。中国画将书法的用笔方法运用到中国绘画中,以写代画,使中国画凭添了独有的金石味道。


图例4·现代·吴昌硕《草书遗意》
        

2·)“诗书画印”四位一体
       

“诗书画印”完美结合是中国画的又一显著特点,古称画者四绝。此艺术特点始于元代,盛于明清。现代中国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均是“四绝君子”。齐白石一生作画三万余幅,作诗三千多首,制印数千方,写书法无数。齐白石评价自已是,诗第一,印第二,书法第三,画第四。从中可见齐白石对自己文学修养的重视,及对自己文学功力的肯定。如果说齐白石绘画艺术成绩卓越,那和他的文学、书法、篆刻的涵养是分不开的。
       

3·)追求“似与不似之似”的写意性
       

“似”与“不似”的讨论,自文人画兴起以来,就从没有停止过。宋·苏东坡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元代·倪云林发挥为“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他们的本意并不是排斥形似,而是反对一味追求形似,忽视画家的主观因素,忽视所画物象“神”的感悟和画家意趣的抒写。(即忽视“绘画性”的倾向——主观感悟、客观表现、绘画技巧)明代,此讨论更加深入,认识到“古人所云不求形似者,(乃)不似之似也”。齐白石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俗媚,不似则欺世。”,此论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道出绘画的形神关系、物我关系,对中国画是一个新的贡献。


图例5·现代·齐白石《十里蛙声出山泉》
       

4·)独特多样的绘画装饰规制
       

中国画的绘画装饰规制独一无二。有“三分在画,七分在裱”的说法,说明了中国画非常重视绘画装饰。其装饰规制有:横轴、竖轴、中堂、横披、镜片、册页、手卷、长卷、四扇屏、壁画等装饰规制,其装饰规制其他画种无一能与之比肩。


图例6·东晋·顾恺之《洛神赋》
       

5·)倡导“文如其人,画如其人”
       

中国画注重画家自身的道德修养,强调“徳不高,则艺不强”,倡导“德馨艺高”的从艺思想,营造出“画以人重”“画以人传”的艺术氛围和风气。例:岳飞被奸臣秦桧所陷害,英年早逝。但他的书法,因其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为历代文人和民众所重,广为流传至今。



图例7·南宋·岳飞《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司马光曾说:才胜德者,小人也。绝大多数人认为,把人品低下的书家、画家的作品收藏在家,等于收藏了邪恶之气,不仅玷污了家风,也有损于自己的人品。其实奸臣蔡京、秦桧、严嵩都堪称书法大家,终因其陷害忠良,卖国求荣的卑劣行径,而为人们不齿。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极少。正所谓“因人癈字”“因人废画”是也。


图例8·南宋·秦桧《深心帖》
       

6·)深刻的文化性
       

中国画无论山水、人物、花鸟均蕴含深刻的文化性,强调含蓄性、真性、和隐喻性,追求清气、静气、雅气、拙气和高古。
        

中国画在艺术表现上,讲求含蓄性,反对直白。如由老舍命题,齐白石创作的《十里蛙声出山泉》就是生动一例。此作为齐白石蜚声中外的一幅名作,所以有名,恰恰是作品巧妙、含蓄、生动地表现了主题。使观赏者不由拍案叫绝。


图例9·现代·齐白石《十里蛙声出山泉》


图例10·现代·石鲁《东方欲晓》
        

中国画的隐喻性几乎遍及山水、人物、花鸟各科,作者通过画境、画材向鉴赏者传达其隐喻的覌点及深刻内涵。

图例11·清·朱耷(八大山人)《山水》,作者通过秃树、荒山,怪石、小路、奇峰、烟岚真切地传达出“国破山河碎”的愤懑之情,描绘出一个亡国之人心中的家園。他假借山水来表现内心的期望与依恋,苍凉与寂寞,漂泊与孤闷。他的花鸟画在鸟啼涧鸣,丑石独禽间透出逼人冷气,和嫉俗傲世的倔强。


图例12·晚明清初·朱耷《孤禽图》
       

(三·)中国画的赏析及基本方法
        

中国画的赏析需要从文化角度切入,如此,则会收到良好的鉴赏效果,对于我们学习中国画有很大的帮助


1·)赏析的基本方法
       

中国画的鉴赏按科分,各有鉴赏重点。


        山水画一看笔墨,二看大势,三看气韵。


图例13·宋·范宽《雪景寒林图》
       

人物画一看笔墨,二看造型(形态),三看神韵。


图例14·现代·李伯安《走出巴颜格拉山》
       


花鸟画一看笔墨,二看形神,三看赋彩。


图例15·现代·潘天寿《小龍湫下一角》
       

中国画的鉴赏,如按欣赏的距离说,要把握住近看笔墨,中看构图,远看气韵。
       

说得具体一点,可操作性一点,即:一二步着笔墨,四五步看构图(大势),八九步看气韵。
       

看笔墨主要是看笔触美不美,笔力是否遒劲,力能扛鼎。墨色是否充盈华滋,是否浑然一体。
       

看构图主要看大势是否得体,有气势,是否新颖。
       

看气韵主要是看是否形神兼具,生动放逸。
       

2·)赏析的其他方面
       

一是看作品的年代,知年代,便知作品的主要特点。
       

二是看作者的风格、师承。
       

三是看作品所用材料。每个时代最好的画家,都是绘画材料最佳的掌握者和运用者。

       

中国画的赏析是一种功力,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才能步入殿堂。时间会给大家一双火眼金睛,勤奋会练就大家一身过硬本领。希望今天的课程,是一块敲门砖,帮助大家叩开中国画学习和鉴赏的大门。
       

中国画的发展经历了由写实,描摹自然。到写意,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历史过程。即从最初的“画山是山,画水是水”。发展到“画山不是山,画水不是水”。最终到“画山还是那山,画水还是那水”的最高境界。可以这样讲,这个过程就是一部生动的美术史。知道了这一点,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画这一国粹。对我们学习和鉴赏中国画大有裨益。对我们继承和发展中国画也将大有帮助。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近代十大画家及代表作品赏析
赏析|抒情与写意
笔墨——中国画的要害
中国画的题款
二十世纪中国十大画家
中国山水画的虚实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