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汤氏三杰”对易学及“道统”的解读与发挥
userphoto

2021.11.27

关注

汤用彤(右)为儿子汤一介(中)讲解哲学问题

“汤氏三杰”即汤霖、汤用彤、汤一介。汤氏家族一门三杰,家学几代相传,是近代学术界的佳话。“汤氏三杰”对易学的继承与研究,最先得益于其家学。其实,汤氏家学的传承,不止三代。汤一介先生的曾祖父汤莘因好读书而闻名乡邻,喜欢收藏书籍的汤莘为“汤氏三杰”的崛起奠定了基石。据文献记载,汤一介的祖父汤霖“喜汉易、善国学”。汤霖的专长与爱好影响了汤用彤、汤一介父子的学术生涯,也促进了他们弘扬“道统”,著书立说的学术进程。

《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中有一封汤用彤写给他学生王维诚的信,信中如是说:“维诚足下:日昨接得来示,祗悉。闻来牛津能努力读书;并对于中华圣道有会心而能发弘愿,至以为慰。”王维诚曾就读于牛津大学,汤用彤希望王维诚努力学习,为弘扬中华圣道做些事。字里行间,透露着老师对学生的厚爱。汤一介认为,这封信对研究汤用彤的治学思想尤为重要。汤一介指出:“它(指这封信)或是研究我父亲思想的一重要文献”。也借此论述了汤用彤研究“魏晋玄学”的本义,即“为往圣继绝学”,为传承中华圣道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汤一介又说:“用彤先生之本义,在于中华文化之'道统’”。

什么是“道统”?贺麟就汤用彤所讲的中华文化之“道统”做过较为精准的解读。贺麟在《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一书中指出:“他(汤用彤)一扫中国哲学的道统在孟子以后有过长期失传的偏狭旧说。他认为中国哲学的道统自来就一脉相传,没有中断。即在南北朝时代,当佛学最盛,儒家最衰时,中国人并未失掉其民族精神。外来的文化只不过是一种偶然的遇合,外在的刺激,而中国人利用之,反应之,吸收之,以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并促进中国哲学的新进展”。由贺麟论述可知,汤用彤高度重视中华文化之“道统”。汤用彤之所以如此重视文化“道统”,一方面来自家学的启迪,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汤用彤治学的扼要与水平。汤氏家学所谓“道统”,说白了,就是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贡献。

#01. 汤霖的家训与“汉易”

汤一介曾对汤用彤的学术成就做过评价,汤一介说:“'用彤先生是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少数几位能学通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国学大师之一’。如此成绩,自然与其早年求学经历有着密切联系。汤用彤幼承庭训,少年时期入新式学堂。”说到新式学堂,不得不提汤用彤的父亲汤霖。汤霖本人非常注重教育,曾创办过新式学堂。据《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七辑刘尊贤所著的《清末甘肃优级师范学堂》记载,汤霖创办的新式学堂吸纳了西方办学理念,引进西方语言学,数理学科等,汤用彤在新式学堂学习的经历,为他之后研究魏晋玄学,兼容中西之学埋下了伏笔。

汤用彤幼承庭训,要从其父汤霖的人生经历说起。

汤霖(1850-1912年),晚号颐园老人,湖北黄梅县人,光绪十六年恩科进士。汤霖42岁那年来甘肃发展,先后任甘肃平蕃(现永登县)、渭源知县。辞官后在甘肃渭源、兰州等地设馆授徒。《汤用彤年谱简编》说:“汤霖素喜汉易,善国学,有文传世”。另据《创修渭源县志·职官表》和《渭源风土调查录·汤霖传》等文献记载:“(汤霖)讲授文学,因以执师生礼,而官民之风变焉。迨后文明日进,先生使然。”渭源志书文献中的汤霖讲“文学”、重“学风”,但不见其治学的主旨。因现存有关汤霖的文献资料极少,只有从一些零散的文字里搜罗一些信息。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有:“汤霖平生致力于汉学,对用彤先生之影响很大。”的说法。汉学最初指研究与中国汉民族有关的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从广义上讲,汉学就是中国所有学问的汇集,可以同画等号。不过汉易偏重象数,重阴阳消息,并以卜筮为体例。汉易与道家学说关系密切,且渗入了中医、音律、天文历法等科目。从宏观上讲,汉易仍然以探究天象、地理人文为目的。毋庸置疑,汉易是“道统”之学,连着中华圣道的根系。

从汤用彤先生与汤一介的学术体系来看,汉易就是疏通两位国学大师学问的根源。汤霖研究汉易与国学的著作已遗失,不过,我们可以推测,汤霖研究汉易必然有所得,也或是口授心传。总之,在汤用彤与汤一介的著作与论述中可以得到印证。

#02. 汤用彤的魏晋玄学与“易理”

汤用彤先生禀赋异常,三岁能背《哀江南》,十九岁考入清华,29岁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在哈佛大学求学期间与陈寅恪先生、吴宓先生合称“哈佛三杰”。汤用彤回国后执教于南开大学,后任西南联大人文学院教授。教书期间著书立说,其力作《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与《魏晋玄学论稿》,颇具影响。汤用彤虽无专门研究《周易》的著作,但《周易》作为魏晋玄学家的必读教材,又是研究玄学所绕不开的。汤用彤认为,中国哲学的道统未曾中断。因魏晋时期的玄学不仅接继着老庄道家传统,同样也接继着儒家传统。贺麟就指出:“用彤先生研究“魏晋玄学”,是想把中国哲学的这种传统未曾中断的实情作一较为深入的勾画”。

汤一介也表示:“用彤先生在他的《魏晋玄学讲课大纲》中,把《支道林义》列于第九章,《僧肇不真空义》列为第十章,《道生顿悟义》 列为第十一章”。可见用彤先生是有意把支道林、僧肇、道生纳入中国哲学的系统,是有意而为。汤用彤将释家、道家文化纳入哲学体系,可谓用心良苦。用彤先生与钱穆先生对文化传承的认知极为相似,钱穆写《国史大纲》的目的,也是为了论证中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文化。用彤先生选题哲学,倾心研究上承两汉,下启盛唐魏晋玄学,就是为了论证中华文化道统自古“一以贯之”,未曾间断。从汤氏家学的道统到汤霖喜读汉易,再从道统、汉易为原点,研讨玄学与哲学,也是一脉相承的。

汤用彤对王弼的《周易略例》有着独到见解。他结合《周易·系辞》:“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观点,运用王弼“明象”说,全新解读了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汤用彤在解决儒家与道家思想冲突等问题时,试图用易学思维去调解,如他所述,玄学家亦儒亦道,何晏既解《论语》,又解《周易》;王弼不仅释义《论语》、注解《老子》,也研究《周易》。用言意之辨来调和儒道思想冲突的高论,在当时学术界是空前的。据季羡林回忆:“汤用彤先生正开一门新课《魏晋玄学》。我对汤先生的道德文章极为仰慕。他的著作虽已读过,但是我在清华从未听过他的课,极以为憾。何况魏晋玄学的研究,先生也是海内第一人”。季先生向来以严谨博学著称,季先生说汤用彤是“魏晋玄学的研究海内外第一人”,这一雅号既是他的自肺腑真言,也是对汤用彤学术水平的高度认可。

汤用彤在论述玄学时,提出了“宇宙本体论之玄源自汉代阴阳家”的观点,并列举了扬雄的《太玄》,张衡的《玄图》,借此阐释了玄与天道的关联和延展。这一论述又与汤用彤强调的中华圣道的理念融会贯通。然随着魏晋“新易”渐趋纯理,玄学家们偏向于用《老子》《庄子》解《易》,王弼引道家释《易》的代表人物,汤用彤读王弼的《周易略例》得以明象,并对汉易中卜筮本源、象数之学进行了辨别与阐述,将玄理、人道、君道合理的部分上升为“道统”,而并非全盘否定。汤用彤之所以有选择、有主见地研究学问,自然离不开他对“道统”的深层次理解。

#03. 汤一介与“易哲”

汤一介出生于天津,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是当代哲学家、国学大师。在父亲汤用彤的影响下,他从中学时期就开始阅读哲学、宗教、历史类书籍,这也开启了少年汤一介的佛系人生,使他走上研习哲学、国学的路子。20世纪80年代,已是副教授的汤一介在北大哲学系率先开设了“魏晋玄学与佛教、道教”课程。汤一介主持编纂《儒藏》期间,引入易类文献“精华编”。易类精华编含点校说明、序文、藏本介绍、文献稽考等,规模宏大、体系完整、解读详细且新颖,无疑是易友们参考、学习的好资料。从玄学课程到《儒藏》易类点校,无不包含他对家学的继承发扬与对“道统”的关怀。

至于哲学家的名号,汤一介自持其说。汤一介说他是哲学工作者,不是哲学家。汤一介认为哲学家是有创造思想的,“哲学工作者”是解释这些哲学家的思想,或者用这些哲学家的思想来解释历史或现实问题的。“东方之子”栏目釆访过汤一介,记者问先生:“把你和你父亲放在一块儿,你会不会有压力?”汤一介说:“当然我确实感觉到有非常大的压力。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我都是不足的”。先生谦虚的同时,也道出了家学对其学术生涯的诸多影响。刘大钧教授“汤一介哲学思想与易学诠释申述”一文系统阐释了先生对家学的传承以及先生对易学的真知灼见。刘大钧指出:“在易学领域,汤先生指出《周易》是一部会通天道与人道的书,而易学天人之道的会通是根源于卜筮的,并经由《易传》得以阐明;天与人共为一有机生命体,故应重视“普遍和谐”之“太和”观念”。

汤一介的说法又进一步佐证了卜筮与易哲学之间的内在关联,与朱伯崑《易学哲学史》观点相似,都肯定了易学的根源在卜筮,所以研究《周易》也要注重实践,用先生的话讲,要懂得“感通”,将天下兴亡与匹夫有责联系起来,追求“天人合一”之真谛。其实,“天人合一”的核心离不开哲学体用之间的感同。

刘大钧又说:“汤先生提出了建立《周易》解释学的问题,认为《系辞传》对《易经》的解释包括本体论的解释系统和宇宙生成论的解释系统。且后者又包含易学宇宙生化符号系统。汤先生关于宇宙生化符号系统的思想,在传统象数易学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层,为现代易学象数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和方法,为今后易学的研究与发展指明了一个重要方向”。象数是易学根基之所在,也是易学最为独特之处,从象数入研究《周易》,才能真正契入易道之精髓。汤先生提出的宇宙生化符号系统的思想研究,要建立传统象数易学研究的基础上,这或许是汤霖传家之学的核心所在,汤用彤与汤一介关于《周易》的解读,始终没偏离汉易,并对象数研究指明了方向,也促进了《周易》研究的进程。

汤一介认为了解不同文化,首先自身必须有主体性,有自身文化的主体性。其实这个自身的主体性也是汤氏家学的表现,汤一介指出:“如果丢失了自身文化的主体性和本源,我们就没有能力去吸取其他文化优秀的精髓,反而容易吸收不健康的东西”。这一论述又回到了“道统”,进一步说明“形而上”的哲学要向下,发挥务实作用,“形而下”的术学要向上,提升理论高度,所以说“向内求法”(走向内在)是关键,本体论反过来影响认识论。若一味地追求你不懂的知识,漫无目的的拓展知识面,不仅耗费精力,还会偏离“道统”,就像理学过于重理而舍弃象数,最终将走向了以理解易的死胡同。

“汤氏三杰”读易、解易、论易,一直追求“道统”,探赜索隐,因而能钩深致远。

周易参考
关于《周易》,你想知道的!
4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家小传|令季羡林深感“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的大师汤用彤
不忘汤门两代师长的教诲(附照片)
汤一介:不应该盲目“拜神”
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读后
汤一介生平2011年08月31日 15:44
任继愈丨汤用彤先生和他的治学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