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书推介|《唐前<庄子>论稿》

《唐前<庄子>论稿》

魏代富 著

2022年1月出版

52.00元

978-7-101-15541-9

内容簡介

有关《庄子》成书与文本的一系列问题,历来聚讼纷纭,本书借助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运用文字、音韵、训诂等知识,从校勘学入手进行考证打破了人们以往对《庄子》原始文本的传统认知。本书作者主要提出以下观点:第一,今传《庄子》皆成书于先秦之前,《庄子》很多篇章并不完整,而是后人整理时拼凑而成。内篇《逍遥游》《齐物论》亦有拼凑性质,部分内容并非庄子自作。第二,《庄子》中确实存在庄子后学所作内容,但这点又和《墨子》《荀子》等书同样存在墨子后学、荀子后学所作情况不同,因为墨子后学、荀子后学在思想上一脉相承,故可将《墨子》《荀子》作为一个整体对其哲学思想进行研究。而道家在产生之初属于温和派,约在战国中晚期转变为激进派。道家的温和派与儒家思想有所重合,而激进派则彻底走向了儒家的对立面,与道家温和派的思想亦产生了对立。庄子思想尚属于早期温和派,其后学则转为激进派,这就导致《庄子》一书中出现了对立的思想。第三,战国时期还存在一个庄子,后世编辑《庄子》一书时将另外一个庄子的资料也辑录在一起。经考证,《说剑》一篇、《山木》“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章中的“庄子”或许是庄辛。

此外,作者用自己深厚的校勘功底发现《庄子》文本中存在大量错字、错句,对版本优劣等方面的问题亦有论及。希望借由一隅之得引发读者对《庄子》传统研究路径的反思以及对先秦两汉典籍文本准确性的再思考。

作者簡介

魏代富(1985—),男,山东莒县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文学博士,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文献的研究。出版有《先唐杂传地记辑校》《殷芸小说补证》《尸子疏证》《荀子汇校汇注附考说》(合著)《先秦两汉历史传说研究》《潜夫论校补》等。

目  録

自序

第一章  《庄子》底本可能是用楚文字写成

第二章  《庄子》各篇的成书年代

第三章  《庄子》篇目编排之问题

第四章  《庄子》的重复问题

第五章  《汉志》五十二篇和今本三十三篇的关系问题

第六章  《庄子》内容的区分问题

第七章  《庄子》中与方术有关的内容

第八章  汉人注《庄子》研究

第九章  晋代几个《庄子》注本的问题

第十章  杂论

参考文献

后序

  

吾幼本孤僻,情恶交涉,性喜独居。孑孑山林之域,觅蝎虿以为趣;踽踽江河之中,网鳣鲔而烹煮。长读老庄,有契于心,逐寂寞于尘尘,怀恬淡于闷闷。游刃于入世出世之间,自然随顺;悟达于不争与争之域,秉执朴淳。悟云为之变化,叹人世之纷纭。恐欲壑之难填,慴机巧之杂陈。食尚寡味,拒甘膬脭醲以乱口;体恋褐裋,摈曼暖燂烁以毁身。若夫陷溺而不拔,由愦愦而昏昏;掉尾而不得,缘汲汲而亹亹。时经埃堁之扰,日罹物欲之侵,悲且不能自胜,乐又何方之可寻?况夫老子曰得一清宁,荀子言虚壹而静,故欲有所成,必执一也。何以执一?曰内必而外不必也。大利必争,小利不遗,人无而欲之,人有而妬之,强梁而不让,以胜人为事,又岂能专于本业乎?

且方今之评骘,划定场域,拘宥学者,有助于庸,无助于颖。吾尝闻寓言曰:“有以驘驴研磨者,前悬萝葍。敦敦为务者,温颜而奖掖之;分背相踶者,鞭策而饥渴之。众驘驴皆有怨言,然为得口食,虽腹诽而竞趋为之。”夫学者非驘驴乎?项目非萝葍乎?吾骨则天性刚直,百炼而不折,矫煣而不曲,宁餍乎糟糠,不企餂于粳梁;宁难于饮啄,不蕲蓄于樊中。慕神龟之曳尾,效野雉之扑翮,巾笥樊笼之华饰,何惑于我哉!吾尝甚疑于项目之价值,何以黉宫重之、执政扬之、学者崇之、愚人赞之?何以重其名而遗其实?岂因名易知而实难知乎?然名多魁魁,实多琐琐,名实不相副,则又因实而损名也。且项目之申报、报账、结项颇为繁芜,吾略为估约,非一月之功不能为。吾有一月之功,能成一书之事,何以因一月之功而费一书之事乎?故吾自丙申年始,制人生之规划,废项目而不为,摈万事以不论,专一业以勉勉也。

吾人生之规划,先校诸子,复校经学、史学,以校成学,以学成研。此规划实始于辛卯年,时在西北师大读博二,首校《晏子春秋》,复校《管子》《盐铁轮》《孔从子》《山海经》诸书,多率意为之,非专于此事也,故内容浅薄,无甚价值。博士毕业入山东大学深造,受业郑杰文先生,作子书整理。以两月成《尸子疏证》,两月成《殷芸小说补正》,六月成《荀子汇校汇注附考说》,两月成《潜夫论校补》,用力不勤,质量亦不过尔尔。后又为《庄子校注评汇考》,方专意于校理,汇历代之资料,纠文字之讹谬,耗三载之功,尚一书而未成。因吾生性惫懒,至于末时,草草结束,而疏于补苴罅隙。《南华》既毕,又欲治《淮南》《冲虚》二书,以二书有涉于《南华》也。时郑先生觅人治谶纬,吾幸忝其列,因任务繁重,暂搁计划,转入谶纬之研究。然吾治《南华》毕,常有二思萦绕难耘:一者治《南华》之时,循校勘之要求,存底本之原貌,不轻改原文。校勘既毕,明《南华》之多误,或有一字之误而影响文义者,或有一段之误而阙其泰半者,因欲为《庄子译注》一书,据吾之校勘,厘定正文。二者治《南华》之时,多有发见,既见前贤之论违实者,又见前贤之论未及者,本根之不明,则枝叶泛泛也。因欲为《唐前庄子论稿》一书,究本逐源,以辅弼于《南华》之研究。以谶纬之缘故,二书皆无暇为之。

己亥年十二月癸亥归家度岁,历一祀之矻矻,欲优游以享日,㚘老父以碎语,嬉雉子于堂途。然不过小住数日,改岁甫毕,即欲返泮,庚缵谶纬之事。忽疾疫天降,人心惶怖,正月戊辰村庄封闭。经前数日之观察,吾以为疾疫非一时之事,若不得控制,则黉门不开;黉门不开,则吾不得返泮;不得返泮,则居家碌碌。白驹过隙,时不可废,家中资料匮如,惟存《庄子校注评汇考》一书之草稿,正可假时日,以成《唐前庄子论稿》一书。

吾之为此书,有私心在焉。何者?欲为校勘学正名也。向有问余曰:“汝治何业?”答曰:“古籍整理。”问者但“诺诺”,不复置喙也。盖问者以为古籍整理乃句读一类,童子所为,甚简易也。又或进而问余曰:“古籍整理有版本、目录、典藏诸事,汝所为者何?”答曰:“校勘。”问者亦但“诺诺”,不复置喙也。盖问者以为校勘乃小道,但寻觅版本而雠校之,曰“某版作某”“某版作某”而已,童子亦可为之,甚简易也。此后复有问余治何业者,吾但曰“无所事事,误人子弟”而已,以井蛙不可语海,曲士不可语道也。吾之治学理念,校勘乃一切研究之根基,所有之研究,必建立于文本准确性之上。若文本有误,所有之分析,则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徒大言以惑人耳。今之研究者,文本之未稔,即论其思想、艺术、价值,叠床架屋,芜杂拉沓,无甚新意。或有机灵黠慧者,牵西方之理论,蒙东方之文章,削足以适履;缀它学之概念,论汉学之思想,生拉而硬拽。自满而外溢,自矜而内骄,自诩而不知蔽,自喜而不能止,实皆当自怜而自悲者也。吾以为治学之道,必由校勘始,校勘非谓版本之校勘,乃正文字之讹谬、究深层之意蕴也;由校勘而训诂,训诂非谓前人之训诂,乃考一字之渊源、明古今之演变也。惟其如此,方能由小及大、见微知著,悟前人所未言,正前人所已言也。

本书之撰写,基于《庄子校注评汇考》,其征引材料多出自《汇考》,惟观点乃彼书所未言。故有读者垂眼此书者,可与《汇考》合参之;若有它据而证吾观点有谬误者,亦承蒙读者纠正之。

庚子年正月戊辰书于莒县洛河徐家庄老家中

丑年九月癸巳修订于古代文学教研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南华经系列书藉合集
庄子
庄子全文
衍文、脱文、倒文、错简、误文、形讹、坏字
如何判断《老子》出书后于《论语》
《南华经》卷一(庄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