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士颍:《山东文献集成》易籍提要续录
userphoto

2021.03.07

关注

《山东文献集成》易籍提要续录

胡士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山东文献集成》是近百年来山东文献整理的里程碑,在地方学术文献整理与文化史研究方面具有典范性,自编辑出版以来引起广泛关注,载誉学界。笔者自 2008 年有幸在山东大学哲学系研习易学,曾亲炙于杜泽逊先生学习文献学,尝试撰《〈山东文献集成〉易类提要》,并由杜先生推荐发表了部分内容(胡士颍:《〈山东文献集成〉稀见易籍提要》,《周易研究》2012 年第 6 期。)。近十年来,随着学界研究深入与新材料见刊,笔者随见随续,增删有之,臆其或有助于学者,故不揣鄙陋,就教方家。

一、《周易注》十二卷

汉郑玄撰,清孔广林辑,山东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六年山东书局刻本。孔广林《通德遗书所见录》十八种之一。《山东文献集成》(第一辑)据以影印。郑玄,字康成,生于汉顺帝永建二年,卒于献帝建安五年。山东高密人。桓帝建和元年,玄造太学受业,师第五元先,又从学于张恭祖,其后游学于幽、并、兖、豫之域。延熹二年,郑玄师扶风马融。永康元年,客耕东莱。建安五年,袁绍令子袁谭逼玄随军,至元城而不进,病笃而卒。事见《后汉书》《郑康成年谱》等书。康成“但念述先圣之玄意,思整百家之不齐”,毕生讲习,遍注群经。《唐会要》引玄之言曰:“至元城乃注《周易》。”郑玄《易》注熔铸了今古文传统,发展了卦气说、爻辰说、易数说等象数思想,采用融象数、义理于一体,并兼顾训诂的易学诠释方法,推天道以明人事,对两汉易学加以总结和整合,形成了闳通博大的易学体系。《四库全书总目》言:“《志》载郑玄《周易注》九卷,又称郑玄、王弼二注,梁陈列于国学,齐代惟传郑义。至隋王注盛行,郑学浸微,然《新唐书》著录十卷,是唐时其书犹在,故李鼎祚《集解》多引之。宋《崇文总目》惟载一卷,所存者仅《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四篇,余皆散佚,至《中兴书目》始不著录。”宋代王应麟,清代惠栋、丁杰、张惠言、袁钧、黄奭等皆有辑补本。孔广林,字丛伯,号幼髯,生于乾隆十年,卒年不详。山东曲阜人。乾隆年间廪贡生,乾隆三十六年署太常寺博士。孔氏博雅好古,专治郑学,年二十六即绝意进取功名,阮元尝谓海内之人,无其专勤。此本钤有“渠丘曹愚盦氏藏书”“拥书权拜小诸侯”“招安经畬堂王氏藏书”等印。

二、《周易说略》八卷

清济阳张尔岐撰,康熙五十八年泰山徐志定真合斋磁版印本。《山东文献集成》(第一辑)据以影印。张尔岐,字稷若,又字蒿庵,号汗漫道人,济阳县邑南乡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年,卒于清康熙十六年。尔岐为明季诸生,国变后绝意仕进,教授乡里。当时及后世知尔岐者,莫不推崇,“盖其学广大精微,尽见之于文;如但赏其锻炼之纯,气味之古,犹未足以知先生也”。事见《山东通志》《清史稿》等书。《周易说略》又名《易经说略》。张氏认为天下之人物与人物之一切动静变化不可胜穷,皆寓于《易》之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只是不可质言详说;他看到,朱子《周易本义》但依贴卦辞,销释凝滞,宁为略不为详,不利初学之人使用。“予自四十读《易》时,取以授子侄门人,每病俗说之陋,而《本义》又不易读,乃本其说,稍为敷衍,名曰《说略》,以便童蒙。”(《周易说略序》)徐志定《周易说略序》言,该书“因象析义,销融偏滞,非不言事而言事之理,非不言理而言理之象。迹其不占占指事略矣,而理无不包;不斤斤辨理略矣,而象无不该。此其宁为略而不为详者,正乃所以为详而恐涉于略也。又何至如时说之言事则挂一漏万,言理则泛举失旨者之真为略哉!读之者,诚依以为揲策,可不失宓羲、周文、孔子之本义;而依以为文章,即天下事物繁赜之状亦多能核其真,占法、制艺庶几两得之矣”。《四库全书总目》载此书为《周易说略》四卷,曰尔岐“笃守朱子之学,因作此书以发明《本义》之旨。内惟第四卷分为二,故亦作五卷。李焕章作《尔岐传》云八卷者,误也”。焕章所言或不误,应属传抄不同之故。该书磁版印本为中国磁版印刷二种印本之一,弥足珍贵。此本钤有“乃乾毓英共读”(乃乾即陈乃乾,毓英即陶毓英)、“慎初堂”(陈乃乾)之印。陈乃乾,浙江海宁人,清藏书家陈鳣之后,版本目录学家。齐鲁书社曾于 1993 年出版周立升点校本《周易说略》。

三、《子夏易传遗文》一卷

清鱼台马星翼辑,山东省立图书馆钞本。《鱼台马氏丛书》之一。《山东文献集成》(第一辑)据以影印。马星翼,字仲张,号东泉,山东鱼台人。生于乾隆五十三年左右,卒于道光二十一年之后。嘉庆十八年举人。道光十五年,官乐陵教谕。马氏言,从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李鼎祚《周易集解》中所引用《子夏易传》情况来看,坊刻丛书的《子夏易传》当为伪托之书,故而胪列陆、李二人所引《子夏易传》之文以备研《易》之需。《子夏易传》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马氏认为按照《儒林传》的说法,梁邱易五鹿君弟子有沛人邓彭祖,字子夏。近世所传《子夏传》或邓子夏作,非卜氏《易传》,不可混同一谈。

四、《简易秘传》十五卷

清诸城丁耀亢撰,湖南李文辉增删,山东省博物馆藏清康熙李文辉辑钞本。《山东文献集成》(第二辑)据以影印。丁耀亢,字西生,号野鹤,又号紫阳道人,别号何野航、野航居士,自称橡栩山人、木鸡道人、漆园游 等,室名煮石草堂,山东诸城人。生于万历二十七年,卒于康熙八年。顺治五年,充任镶白旗教习。顺治八年,授直隶容城教谕。顺治十六年,授福建惠安知县,辞而不就。康熙四年,因其作《续金瓶梅》而被告讦入狱,年底获释。《简易秘传序》称卜易之道乃四大圣人之心法,推详四十余年而知其“实先贤之所未传,须宜通前彻尾,细心详悟,自然巧夺天工。欲参天地之化育,测鬼神之隐微而不难矣”。李穆堂称此书堪称后学津梁,“惟以理合数,因数证理。其词极平,其理实深,较之他书,大相悬绝!因循其论断,凡事占之,无不其应如响”(《增删卜易跋》)。当代易学家刘大钧亦多赞而引之,如对“爻值月建旺相当谓逢空不空,逢伤不伤,古有此说,余试不然”和“在旬内者,毕竟为空”之论,刘大钧评论道:“笔者敬佩《增删卜易》作者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能有这种不迷信盲从古人,通过认真实践研究提出个人见解的精神,故本文对《增删卜易》多所援引。然而此之'空’,毕竟与真'旬空’不同,或空中有实,或空中有变,故占者需详察之。”(刘大钧:《纳甲筮法》,齐鲁书社,1995 年,第 31 页。)《增刪卜易》应为李文辉增删后之名,《简易秘传》或为本名,然缺乏相关史料,考证亦难。该书长期广布于民间,抄本众多,刻本亦不乏见。今《丁耀亢全集》本即据“青州藏书家李文藻过录的乾隆抄本”。

五、《周易本义析疑》不分卷

清潍县刘以贵撰,山东省图书馆藏清钞本。《山东文献集成》(第二辑)据以影印。刘以贵,字沧岚,卒年六十五岁。山东潍县(今潍坊)人。刘氏十岁遍诵经史,康熙二十六年中举人,康熙二十七年进士及第,官广西苍梧县知县,在当地革除陋习,营建茶山书院,以诗书为教,年四十告归,杜门著述。刘氏治学崇汉学,多有维护康成之言,然并不以汉学废宋学,认为朱子之《周易本义》是依照古文《周易》而作,与《启蒙》互发而能薪传圣人之意,故学《易》者不可寻常而观。刘氏强烈批判明朝纂修《大全》时割裂朱子原本《周易本义》以附列《程氏易传》的爚乱之举,指出:“《大全》捃摭易说,涂首尾,纰缪字句,或拦截文辞揑作答辞,或溷收数条强作一条,篇章不伦,脉络不贯,何以佐佑《本义》乎?其于引用《启蒙》亦然。宋元诸儒姓氏舛误又无论矣。”后人对此多不明所以,以致对《周易本义》颇有误解,故而刘氏作《周易本义析疑》,其意“非析《本义》之疑,析人之疑于《本义》也”(《周易本义析疑序》)。刘氏之《析疑》,广采历史上论《易》之言,汇集众说,于疑难处提出自己意见;亦遵从朱子“《易》为卜筮之书”之言,甄选卜筮之例以备参考。但该书所采用的《周易本义》之本,亦非朱子经传分编的原本,而是经传混编之本。刘氏书前有诸城郑爰居跋,言:“是书向无刻本,而中多涂改增删之处,当为先生原稿本,惜阙《系辞》上半及《自序》上半,俟见他本钞补之。”书前又有王献唐题跋,言郑爰居将此书赠予山东省图书馆。爰居名时,藏书家。此本钤有“郑□盦藏书”“爰居珍玩”“献唐”等印记。 

六、《序卦图说》三卷

清安丘王范撰,山东省图书馆藏清道光间稿本。《山东文献集成》(第二辑)据以影印。王范,字模山,山东安丘人。道光二十一年进士。其学以六经为本,尤深于《易》。王氏幼年学《易》时,即对《序卦》之说心存不解,在数十年的研《易》过程中,着意探讨,撰得此书。他认为孔子作《序卦》时取卦名而不及卦体,以至于后人不能体会其意,以为《序卦》不具圣人之蕴,或谓非圣人之精,这一问题在后世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汉唐诸儒,第究卦、爻、十翼之辞,《序卦》之义曾莫之及。自宋以来,濂、洛、关、闽大儒迭兴,始能索解于文辞之外,而所以发明乎河洛先后天之秘者,固已精且详矣。独于《序卦》,朱子不及为说,而诸儒虽杂然献疑,终无的解。盖易理精深,良不容以臆测也。”王氏以为易理固然深奥,然条理具在,圣人亦非秘藏其意,“但于具中沉潜反复,参互考证,以求具说,则亦不必索于文辞之外,而旨意已现于前矣”(《易卦图说序》)。该书列诸儒之说于前,附己见于后;说理本之于周孔之义,条理秩然,立义深远,是非分辨,不屈从前人之见,诚为研易之专门之学,于《序卦》之研究大有功也。此本钤有“孝陆”(赵录绩)、“赵氏模鬯阁收藏图籍书画印”等印记。赵录绩,字孝陆,山东安丘人,藏书家,藏书处名模鬯阁。

七、《易翼与能》十卷 

清安丘刘象升撰,山东省博物馆藏清钞本。《山东文献集成》(第三辑)据以影印。刘象升,字仲阶,山东安丘人。象升乃刘川南仲子,与刘耀椿为同高祖兄弟。六岁而孤,弱冠入庠,为诸生,中年因家计日促而弃科举之业,专习岐黄之术,以行医为生。刘氏于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之学,无不殚心研究,发其义蕴。曾从胶州法镜野(坤宏)、昌乐阎怀庭(循观)、潍县韩公复(梦周)三先生游,学者多器重之。象升认为,汉儒之易学能核故实却疏于法象,宋儒则多主人道而略于天文。他受到胡煦《周易函书》的启发,作《易翼与能》十卷,该书序文曰有发凡篇第一、源流统论篇第二、性道统论篇第三、第一象篇第四、第二象篇第五、第三象与第四象合篇第六、上下经传注第七第八、《大象》《序卦》《杂传》合篇第九、古文篇第十。书后另附备考《占辞考》《天象考》两篇。刘庄年(即刘耀椿)序文说:“其书笃信十翼,主于以传释经,不为方伎、术数之说,至其见多创获,别为异说,主持太过。”书前有云寉跋文,刘贲园、刘耀椿序文。钞本多用带框稿纸,中缝印有“济南府书院”“泺源书院”,书后有“张李杏华”字样。

八、《周易介》五卷 

清高密单维撰,山东省图书馆藏清嘉庆二十一年半山亭刻本。《山东文献集成》(第三辑)据以影印。单维,字宗四,一字宗泗,号潍邨,山东高密人,卒年六十三岁。幼笃行谊,尤重实学,于经史子学悉探奥蕴,后任德州司训,迁濮州学正。事见《高密县志》。单维之孙单程在跋文中言:单维“任德州司训时汇辑之书,原以拣别众说,故以'介’名。脱稿未几而迁濮州学正,竟以疾终。是编犹凌乱箧笥,未及亲订也”。该书卷一至卷四释上下经,卷五释《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单氏释经,文简义明,多采先儒之意,亦多有自家体认之语。尚秉和先生在其《易说评议》中认为单氏“以宋儒义理为宗,而间及于象。然汉儒所用易象,十不能举二三,疏略已甚,且误者甚多”(尚秉和:《易说评议》,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年,第 98 页。),“统观全书,病在袭用程传太多。程传不论象,不拘易理,自演其所谓圣功王道之学。虽以朱子之尊信,晚年尚悟其非。不加捡择,而尽从之,故歧误如此也”。(尚秉和:《易说评议》,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年,第 99 页。)尚先生素有尊汉之意,故其说亦仅一家之言,其曰“今观其书,只释上下经,《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皆无注”(尚秉和:《易说评议》,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年,第 98 页。),实尚氏误解,乃所见之书不全之故也。此本钤有“正气堂印”“孙逢元印”等印记。

九、《研经堂周易显指》四卷 

清高密单铎撰,山东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刻本。《山东文献集成》(第三辑)据以影印。单铎,字木斋,山东高密人。雍正元年举人,官铜梁知县。书前有沈

廷芳序文,云:“(单氏)尝画卦几上,研究及日,亡食与寝。心有所得,辄以前人之论证之,融会其说以成,务期义达而后已。盖以理求象,以象玩辞,而因辞得象,因象明理,四圣人之蕴与先哲之解,其隐以显,其指以昭矣,因名曰《显指》。该书于各卦首列《序卦传》,复诠错综之义于卦下,余悉仍王弼本,凡四卷。又别释朱子论《易》语为《释要》一卷、《答问》三卷。”单氏认为:“古今注《易》数千家,其说类人人殊,求其中正而明畅者,盖罕!今木斋能岩居冥索,以道自盥,勤乎此而得其要,殆即《易》所云'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者耶。”黄寿祺先生指出此书大旨“在阐明义理,故其注释,颇尚简明,综合前人成说,而不标举其名”,然其中征引、注释不无谬误者,为此书之病。(黄寿祺:《周易显指提要》,《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中华书局,1993 年,第 91 页。)此本有圈改、句读痕迹,序文后有木记曰“沈廷芳盥蒙室”“隐拙斋学人”。 

十、《读易例言图解》一卷附一卷

清平度孙廷芝撰,山东省图书馆藏清道光十二年潍县韩逢恩刻本。《山东文献集成》(第三辑)据以影印。孙廷芝,一作庭芝,字铜池,号尚山,山东平度人。事见民国《平度县续志》。孙氏尝在潍县刘氏学馆任教师,授《易》时集先儒之象数诸图,汇为一册。是书按图详解,凡二十九例,如阴阳九六奇偶图解、交重单拆解、老少阴阳图解、八卦取象图解、卦象解等等,书后附有《祠堂后产异草记》《同人赠诗》。还有张丰、刘玉澄所作序文两篇。孙氏序文说,理由象数而生,不明象数而空言易理,如同入室而不知由户,“后儒不识易学源流,言理者鄙象数为务,言象数者视理学为迂谈,理与数遂歧为两途”,其书“按图详解,俾学者朝夕观玩,逐一研究,庶不至歧理数为二,而天地万物之情与四大圣人之心传或可窥其万一云尔”。孙氏立意颇深,然其书所释浅近,以至于多未能详言其中历史变更及所蕴之理,亦有失考之处,故尚秉和先生多有批评之辞。详参《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读易例言图解》。

十一、《周易析义》六卷 

清济宁冯继聪撰,山东省图书馆藏清咸丰八年家刻本。《山东文献集成》(第三辑)据以影印。冯继聪,字作谋,号易泉,山东济宁人。嘉庆二十一年举人,官教谕。另有《易泉诗钞》四卷存世。冯氏言《易》,奉汉郑康成为经神,以为王弼之注、孔颖达之疏不免牵强。书前有李联堉序文,云:“吾济冯易泉先生摭诸家之易说,衍四圣人之传,彚为成书,颜曰《周易析义》,显易明白,开示来兹,固信乎其取义为析也尤嘉;其参互证明,博引史传以为确据,俾爻象之理不蹈于空,与王弼、程子之书若合符节。”今观其书,乃采用经传合编形式,注释之文辞简明而义理该要,或采前人之论《易》之辞,或注以己意,亦多引证史实以阐发卦爻之义,旨在推天道以明人事,详经学以教人伦。此本为宝德堂藏板,序文后有“李联堉印”“相庭”等木记。 

十二、《易经札记》全卷

清费县李景星撰,山东省图书馆藏民国十六年山东官印刷局排印本。《屺瞻草堂经说》之一。《山东文献集成》(第三辑)据以影印。李景星,字紫垣,又字

晓篁,山东费县人。生于光绪二年,卒于民国二十三年。事见《四史评议 · 李景星小传》(岳麓书社 1986 年版)。李氏偏嗜于《易》,凡数十年,朝夕观玩,手不释卷。他认为《易》言天道而人事备,学《易》者应求之于实、求之于近。“学《易》者不求之于实而求之于虚,不求之于近而求之于远,易道于是乎始晦,正流既塞,支派泛滥而一切占卜术数之书附之以起,周孔之心法微矣。”是书乃景星日积月累之所得,亦是摘取其要编撰而成。王景禧《屺瞻草堂经说序》说:景星“在近世学者中所谓由经训而深通经义者也,沉潜博洽,诸经皆有发明,而于《易》《书》《诗》三者致力尤深”,其说《易》,“本之天道,征之人事,而大旨归于尽人以合天,所谓洁静精微而不失之贼也”。 

十三、《周易解》九卷

清滋阳牛运震撰,清乾隆嘉庆间空山堂刻本。《空山堂全集》之一。《山东文献集成》(第三辑)据以影印。牛运震,字阶平,号空山,山东滋阳 (今兖州)人。雍正十一年进士。乾隆三年授甘肃秦安知县,后调平番知县。因诬劾罢官,留讲皋兰书院。东归后,闭门治学,曾主持晋阳、河东两书院。事见《清史稿》《清史列传》、孙星衍《平番知县牛君运震墓表》等。运震说《易》,不拘于经传通释之例,而能针对卦辞、爻辞、传文及所涉及之关键问题、疑难之处条分缕析,在吸取他人解说的同时,还时常提出自己独到之见解。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以“象”中心,解释卦、爻、传之取象,并由此探得其中蕴含之理,有熔铸汉宋、会同今古之意。该书或亦题名曰《空山易解》,曾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有提要云:“是编务在通汉、晋、唐、宋为一,然大旨主理不主数,故于卦气值日及虞翻半象、两象等说皆排抑之,是仍一家之学,不能疏通众说也。”((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 年,第 82 页。)此本为清李泳、李莹、李澍刻本。

十四、《周易解》三卷首一卷

清乐陵贾声槐撰,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图书馆藏清道光十四年刻本。《山东文献集成》(第四辑)据以影印。贾声槐,字艮山,山东乐陵人。赐同进士出身,诰授中宪大夫分巡浙江温处兵备道加二级,历任前南汝光道,署河南按察使,礼科掌印给事中等职。曾任河南按察使、温处道等职。贾氏认为《易》之为书,广大悉备,“康节学以象数发明图象,伊川《易传》则主义理,朱子《本义》以《周易》原为卜筮之书,发明卦辞爻辞皆言占,恰合传中所言观象玩辞、观变玩占,深得易旨,传之后世,无易言矣。故后之阐发亦有多家,而皆以遵朱注为得《易》之正路也”(《周易述传序》)。其书卷首概言易说,释三易之义、河图、洛书、太极、两仪、四象、先天八卦、后天八卦、错综、卦象、卦体、卦德、卦变、卦主、刚柔等等,语简义明。卷一、卷二主要论述上下经之内容,卷三释论《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其解《易》多综括前人之意,兼采前人之说,或以己意发明之,虽时而参杂无根之谈,犹可备一家之言以俟读者。

十五、《周易揭主遵孔录便解》四卷

清新城张允朴撰,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图书馆藏清光绪宝兴堂刻本。《山东文献集成》(第四辑)据以影印。张允朴,字莓石,又字素翁,号素村,晚年自称溡东老人,山东济南新城人。生于嘉庆十一年。张氏认为孔子作《易传》以解《易》,并示人读《易》之法,后之论者未能明见孔子观思之要旨而每无专主。“孔子传说卦训诂也,彖爻传顺讲也,《系辞传》析讲而兼以凡例也,曰观彖、曰思半,则又例言中特为认取主爻而重示学者以知要也,他如言时物则为位象,言杂物则为互卦;爱恶攻取,更于乘承比应;旁通之当否,示人详辨既有典常,唯变所适。观此,则孔子教人看《易》之法备矣。是编原本孔说,抄既成,因命之曰《揭主遵孔录》云。”该书卷首有“凡例”十条、《周易》按后天八卦对取主爻图,经传释文中以“卦象说”“爻主说”“析解”“总论”“析理”标示其说,卷四为“周易图说”,附莓石新绘诸图。该书书眉亦列有对应之释文。徐寿基序文说:张君治《易》有年矣,“于汉宋两家之学靡所不窥,要非钩深致远,融会贯通,安能如是之深切而著明也?”今观此书,其固守《易传》,有强解经文之病,然梳理之明、钩沉之功不可抹杀,其于《易传》之说颇有所思所得,从中归纳诸多重要方法以解《易》,亦有参研之价值。此本刻有“徐寿基印”“贵宝”等木记。

十六、《周易要义》十卷

清潍县宋书升撰,山东省博物馆藏稿本。《山东文献集成》(第四辑)据以影印。宋书升,字晋之,一字贞阶,号旭斋,又号初篁,山东潍县人。生于道光二十七年,卒于民国四年。光绪十八年进士。宋氏不持汉宋门户,以经术为根据,于考据、词章、经史、诸子、山经、地志、医卜、星历等等,无不钻研。其学《易》尤深,钩沉汉易诸家,折中求是,上溯远古,中萃汉宋,下采清代毛、惠、张、焦诸家之说,认为《易》最重时位,亦强调“占易用变”“易占贵变”,“卦爻之变”等等。宋氏博学多识,间以钟吕和干支解《易》,兼采近代科学和天文学知识以为说。该书内容有上下经、《卦象传》上下篇、《彖象传》上下篇、《爻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篇、《序卦》篇、《杂卦》篇,书后有《附说》列图表数十幅。该书稿为蝇头草书,勾画修改处很多,书封面有宋书升亲笔信一封,书末钤有“宋书升印”“晋之”等印记。齐鲁书社曾于 1988 年出版张雪庵校点本。

十七、《周易浅说》二卷

清宁阳曹伯恩撰,山东省图书馆藏清宁阳王恩澍钞本。《山东文献集成》(第四辑)据以影印。曹伯恩,字子泽,山东宁阳人。曹思珍第四子。光绪岁贡。曹氏认为《易》以吉凶祸福明义理,君子用之则吉而有福。“阳虽多吉,亦有凶处。阴虽多凶,亦有吉处。其中有义理存焉。义理明,始可与言《易》,始可与言吉凶祸福也。”(《周易浅说 · 易序解)据王恩澍序文所言,曹氏于读本中随笔注释,晚年研《易》以自娱,并示学中诸生,卒时亦未能修订完成。后经王恩澍细寻章节头绪,依式抄录,题曰《周易浅说》。“意以解《易》者,每以深而易晦,此独以浅而益明也。卷中用图者并图绘入,用卦者亦并卦缮附,其后则依章节次第类列,其节目或有不备具者,观者正之可也。”该书内容多为曹氏平日所思所记,言简意赅,每有隽永深味之语。是书于释文说理外,亦附考诸图,可备后之学者参详为用。

十八、《周易系辞》二卷·《周易翼注》四卷

清章丘辛尔藻撰,山东省图书馆藏民国二十二年章丘辛葆鼎排印本。《山东文献集成》(第四辑)据以影印。辛尔藻,字春华,山东章丘人。贡生,授候选同知。( 辛建笙:《我所知道的祖公辛铸九》,《章丘文史资料(辛氏三代)》第 10 辑,1993 年。)卒于宣统元年。《周易系辞》分上下两卷,释辞简要而义理可观,有对仗之文列于书眉。《周易翼注》共四卷。辛氏序文称,《易》本为圣人之作,然后世之注多训释烦琐,为教授童蒙之需要而择其易晓者,辑而成书,其间亦“于昔人对仗工稳之句积之,分为类典,以便使用,又选用时文专用《易》典者以为样式”,尽可能在研《易》过程中,寓用于学。辛葆鼎序文介绍说,辛尔藻生平嗜《易》数十年,“凡错综变互刚柔动静贞悔往来之义,靡不洞其奥蕴”,中年摒弃科举之业,而后“肆力于各家注疏,博采广搜,参以己意,以为藏洗之具。其间且有异人传授”。又曰:“是书所谓注者,就各家注释择其精当而尤易晓者,汇集而成。外注则得之于口授者,追录之,以存其异。当是时国家以科举取士,故又取昔人语录,撮其精华,载之书眉,以为临文之注,要皆以便蒙学也。”此外,书前还有赵新儒、任方同跋文两篇。

原载《学衡》2020年第1辑

引用请参考原文及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易本义集成
《四库全书》编纂中的易类文献
《周易本义》之乾卦 朱熹
周易本义
《周易本义》目录
《易经》全书的结构是怎样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