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培养儿童健全人格

发挥家庭教育优势 培养儿童健全人格

——谈当前家庭人格教育中的几个问题

陕西省家庭教育研究会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王淑兰

近年来人格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高频词语。人格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涉及的极为复杂的问题。在心理学中,人格指个体那些独特的、稳定的、社会性显著的、功能性极强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个体人格发展是以环境教育为主要因素的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人格教育指教育者根据教育需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教育。儿童人格教育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活动中一个热点问题,从党和政府的文件要求,到百姓的日常议论,从学校到家庭,人们到处都在谈论这个话题,但一直较难形成共识,由于种种原因,人格教育实际上一直处于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一直处于概念模糊、目标随意、操作困难的状态。

家庭教育在人格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深远的意义,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根据笔者对有关研究的学习,特别是通过对自己多年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辅导实践的反思,以为下述几个方面或许可作为实现家庭人格教育的基本思路。

1.必须意识到对儿童进行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将儿童健全人格教育提到家庭教育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使之成为家庭教育的主题。

从健全人格对儿童成长的作用看。首先,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是儿童全面发展有效成才的一个必要条件,只有健全人格才能有效保证党的教育方针的落实,即保证儿童在德智体美诸方面有效成长,成为能实践能创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健全人格是儿童心理健康的核心性本质性特征,特别是儿童的认知方式、性格、自我意识、理想、信念、价值观的发展会决定儿童全部心理与行为的健康;再次,健全人格是儿童心理承受力的支撑点,儿童应对压力虽直接取决于其相关的能力和技巧,但这些能力与技巧如何发挥作用却取决于其人格特点;同时,未成年之前的人格发展对个体具有终生的价值,乃至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着儿童的人生。

从个体人格教育的时机看。未成年前是人格教育的最佳时期。在人生历程中,个体人格发展要经历开始形成——初步形成——初步定型——趋向成熟——相对稳定——再适应——再认同等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均有较大的可塑性。人格一旦成熟、稳定后,无论是培养或是矫正,其难度均极大,只有极少数人在极特殊情况下才可能发生质的改变。

从儿童健全人格发展的社会意义上看。一代儿童的人格是否健全,亦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求,并可理解为衡量社会文明的一个尺度。儿童健全人格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还关系到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和谐。特别是,当代社会生活的多元性复杂性也对儿童人格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现实看。当今我国儿童人格发展虽有健康的、令人鼓舞的一面,但人格健康问题却令人十分忧虑的,其中不少儿童存在人格成熟滞后问题;一些儿童存在各种人格缺陷问题(即问题人格);少数孩子已表现出明显的人格障碍。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的人格教育理念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可持续和统筹协调。据此,在儿童人格教育中,就必须树立起以下理念。

儿童人格教育要着眼于对儿童的价值、潜能和主体积极性的认同与开发。将儿童看成人,看成发展着成长着的有美好前景的人,即将对未来承担重大责任义务并做出贡献的人。而非社会家庭的负担和麻烦,更不是父母的“压力源”。

儿童人格教育要坚持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儿童。首先要看到儿童人格成长中那些优点,那些闪光的、发展的、可爱之处,而非否定和挑毛病。

儿童人格教育对儿童既是一种人性化教育,也是社会化教育和人生教育,在人格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充分理解和适应儿童的身心特点、基本需求,同时要积极引导儿童了解社会需求,实现社会需求,目的是促使其顺利而快速地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学会做人做事。不仅要解决儿童现实发展的需要,更是为其终生奠定基础。

儿童人格教育是健康性教育,更是发展性教育。人格教育固然需要高度关注儿童人格发展中的问题和障碍,但正面的、全面系统地对儿童进行健全人格品质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更重要的。

儿童人格教育既是一种外显行为的塑造,更是一种内在品质的培养教育。内在是“本”外在是“标”,只有将两者结合其发展才是有效的。

儿童人格教育不仅是一种认知引导,更是一种长期的养成教育。其中包含着情感的激励与体验和行为的操作,因而耐心、爱心、信心、恒心不可缺少。

儿童人格教育中,环境影响,成人的引导十分重要,但儿童自我的力量往往更重要,教育只有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的动机、需求和内心冲突的解决才能起作用。

儿童的人格教育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互动的,相互教育的,家长在教育儿童中自己的人格如何优化,也是人格教育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过程和标志。

3.明确儿童健全人格的标准

健全人格标准,包括儿童健全人格的标准,因种种原因,国内外的见解、各学科的见解尚不一致。从心理健康角度看,我们可初步确定一个人格健全的儿童应具备以下人格特征,即:

(1)有不断增强的独立自主性;(2)喜欢学习、参与和创造;(3)与周围环境有较好接触;(4)气质协调;(5)性格活泼、愉快、开朗、热情、乐观、有责任心、讲诚信;(6)对人友善、有爱心、能合作;(7)有基本的自尊、自信和自我控制;(8)有理想、对未来有较高抱负;(9)做事有目标,一旦开始就坚持到底;(10)善待困难、挫折与失败,也善待成功、顺利与荣誉;(11)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4.发挥家教优势,走出家教误区,真正落实家庭人格教育

家庭教育对个体人格发展的特殊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替代的。这就是:家庭和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人格的影响最直接,即直观的、面对面的;最全面,即影响着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最深刻,即影响着个体人格结构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品质;最现实,即立竿见影;最深远,即制约着个体终生的为人处事;开始最早,即从出生第一分钟乃至胎教开始起作用;最持久,即伴随终生,既可直接起作用,亦可间接起作用。

为发挥家庭教育在个体人格发展中的这些优势作用,在儿童人格教育中家长的责任主要体现为:(1)早期启动,平等出场。即越早开始效果愈佳,父母平等出场,儿童人格成长越佳;(2)持续操作,注意过渡。即将儿童人格教育贯穿于儿童成长的全过程,但要注意年龄特征、注意各发展阶段的转折过渡,防止发生转折中的选择性失误,尤其是由童年期向青少年期的转折,不可掉以轻心;(3)亲情感动,权威规范。即利用父母与儿童的天然的亲情,使儿童在体验中成长,利用血缘伦理的权威,树立榜样、确定规则、实施规则;(4)优化环境,充分渗透。即让家庭全部物质与精神环境“说话”,以健全的环境因素给儿童以潜移默化的无形的影响;(5)随机而教,灵活处理。即在儿童的全部生活、活动、交往中视具体情境、具体事件所引发的具体影响,按教育要求施教;(6)注意变化,及时针对。即父母要仔细、敏感于儿童人格品质和行为的变化及时给以强化,给以提醒,包括预期性告诫;(7)树立榜样,正确强化。即给孩子树立具体形象的、积极的人格榜样,包括父母自身榜样,在儿童观察、认同、模仿中及时给以巩固或消除;(8)“三教”结合,协调引导。包括家校协同、家校共育及利用环境中积极因素,防止负面环境对儿童人格的影响,同时教导儿童正确面对环境,分辨环境中的是非、善恶、美丑。

当前在家庭人格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已对健全人格教育构成了极大干扰。一般讲,误区即人在认识、态度和行为方式上处于无出路甚至事倍功半,乃至事与愿违的情况,但人却不自知,一门心思地在误区中游荡,或有所知而无所行。家庭人格教育的常见误区有:(1)以知识技能学习、智力开发代替人格教育;(2)以考试分数名次、升学学校如何代替人格教育;(3)以讲空洞的、八面不沾大而不当的道理替代人格教育;(4)以“听话教育”替代人格教育;(5)心理投射,以家长自身的人格模式代替人格教育;(6)将批评、指责、挑毛病等同于人格教育;(7)认为家庭人格教育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8)推诿责任,认为家庭人格教育无可作为;(9)认为人格教育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育;(10)家长自身人格有问题;(11)人为地制造“亲源性”人格障碍;(12)进行消极的人格教育……。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家庭人格教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除以上几个问题外,还包括把握儿童人格发展的规律、趋势与特征;明确家庭人格教育的任务和内容;采取可操作的对策、方法和技术;不断研究总结,探讨家庭人格教育的规律和可操作系统。由于时间关系,以上只是就几个重要而又易忽视的问题简述了自己的看法与同仁们交流,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和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童教育心理学,如何关注并引导儿童的发展
从心理学的角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育是一种大智慧
[转载]德育的本质、功能与地位
教育的真义: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
寇北辰: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格教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