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的幸与不幸
十五岁那一年中招,我填报了当时竞争相当激烈的中专。但是,我在对自己的学习水平进行评估后,又改报了县重点高中。那一年,我们两个班140名同学中只考上了两名重点高中,其中有我,即使这样,大家都不相信我能考得上,因为,我的水平的确太平平常常了:14比1的比例,也许我应该在那13名之中。
十八岁那一年高招,我是胡乱填报的志愿,因为我觉得自己考得太差了,填报志愿只是走一走过场而已,也许,这就是初中时期埋下的祸根。在父亲的鼓励下,在缴纳了当时相当昂贵的400元复读费之后,我又进行了一年的艰苦复读。复读班的班主任李书庆老师对我特别关心,他不像原来的老师那样“势利”,他常常鼓励我,帮助我,我的成绩在每两个月的年级竞赛排名中稳步上升。1992年高考过后,我们又在填报志愿,我估分为525分,超过了预估本科线。但是,还是没有人相信我能考得那么多:因为即使我的成绩稳步上升,最好成绩也不过490分。在惊恐的等待中,高考成绩公布了:我考了522分,与我的估分至相差了3分,而本科线为519分。尽管我估计对了分数,但是仍然没有考上我心仪已久的工学院,以8分之差,被第二志愿的农业大学录取:我是苦恼的,尽管在别人看来我不过是超常发挥,捡了个便宜,考上一个本科院校已经是我的造化了
父亲开始批评我:“你这孩子,考不上不满意,考上了还是不满意。”他的言语间充满了幸福。是的,我不满意。但是在看到父亲往来在县城和家之间为我办理户口和粮食关系时那自豪的表情,我的心情也被他深深地感染了:一个农村的孩子,在当时的背景下,除了靠自己努力考上大学外,是绝对没有机会变成“商品粮”的!这样继续在农村生活的人生轨迹,绝对不是父亲愿意看到的:他的信条是“耕读传家”,明明白白地写在我家的大门门头上!我最终成为我们村高考恢复后的第一个本科生。
人生就是这样极尽嘲讽:工学院与农业大学只有一墙之隔。到学校报到后,我的心情又阴郁起来:恨自己为什么不多考一点分数,为什么要上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难道只是完成一个身份的转变?只是满足父亲的愿望?四年中,我就是这样抑郁地度过。
1996年6月1日,53岁的父亲因多发性骨髓瘤瘫痪住进了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当我从学校赶到医院,他躺在救护车里,从那一天起,他永远不能站立了。尽管当时大学毕业国家还包分配,但是自主择业已经悄悄兴起,来自农村、心情抑郁地在农大度过四年的我,工作并没有着落,彷徨和迷茫的心在父亲的病倒中终于迷失了所有的方向。6月28日,我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并没有回家,而是留在医院里照顾重病的父亲,安慰和支持精神几乎崩溃的母亲。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四处求医问药,但一切于事无补,父亲在病痛和时间的折磨中渐渐接受了现实,7月份,我们回家“疗养”。说是疗养,不如说是在等待和接受煎熬:我在父亲的病床旁铺设了另一张床,日夜照顾他的起居;往来在药店和医院之间为他继续求医诊治并自己学会了基本的护理技术。那时,我觉得自己有一些鲁迅为父亲治病的感受,一切是如此艰难!十年后的今天,我从不肯让自己回忆那些时光,也不愿和母亲谈起那时的无奈,因为一切是这样的让人易于落泪。
1997年元宵节过后,我开始在离县城三十华里的一个偏远小镇上班。三个月后,我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份279.8元的月工资。我用这些钱为父亲买了电视广告中人气最旺的治疗癌症的口服液,然而母亲说,多买些他爱吃的东西吧,什么药也没有用。那时,电视里正在播放连续剧《咱爸咱妈》,在同命相怜和同病相连的情节里,我们送走了父亲。记得那年干旱少雨,五个月没有一丝雨意,我所工作的乡镇因为干旱黄河无水,全乡3000多亩水稻颗粒无收。父亲埋葬的那一天傍晚下起了大雨,直到第二天我们回外祖母家去“收泪”,大雨都没有停歇。我的第二个本命年就是这样过去——失去亲人、开始独立,像一棵孤独的楝树无助地开始生长。
在经过三番五次、曲曲折折的寻找人生的另一半后,1999年5月1日,我和不嫌弃在县城没房子、家境贫寒、没有社会关系并对我百般依恋和怜惜我的妻子结了婚。新千年的开始,我们拥有了可爱的女儿。初为人父,我开始感到了生活的更大压力。2004年的夏天,妻子下岗了,也许,这是生活和改革的必然结果,10000元钱的赔偿金结束了她的工作经历。接下来,我们更是生活在捉襟见肘的低收入阶层中。就是在这样的压力下,我的烟瘾大增,自己都有些害怕。
2005年2月,作为乡镇多年的后备干部,我被抽调到县委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工作。也许,就是从这一天,我的命运悄悄发生了变化。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我和其他同志一起负责全县的简报编写、印刷、装订、分发,另外还向省、市上报信息。为了烘托氛围,我们无休无止地加班,常常忙到深夜。由于我们的不懈努力,省、市的信息我们在全市名列前茅,多次受到领导的肯定和表扬。然而,命运给我们又开了个大玩笑:由于先进性教育活动,本来准备提拔重用的我们再一次被拒在科级干部的门槛外。大家开始了又一次的煎熬和迷茫。就是在这种煎熬和迷茫中,我正式借调到县委组织部,参与干部监督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2005年11月,乡镇机构改革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我所在的乡镇属于撤并范围,不知何去何从的我开始参与组织部有关干部调配等工作。在组织部,我开始感到了能力恐慌,方才觉得在乡镇的随波逐流白白浪费了大好时日。在部领导的关心下,乡镇机构改革中我被重新分配到城关镇工作,那是许多人想去都很难去的乡镇:基本属于在县城工作。
2006年2月份,是我参加工作后最关键的一个月份(起码别人都这么认为):县委组织部需要补充人员,我作为第一学历大学本科人选正式调入了组织部。在县委组织部,我开始了崭新的希望,尽管我还有种种顾虑,但是我会一往无前:这是一个难得的舞台,对于已经33岁的人来说,还能获得多少表演的机会呢!正式调入组织部以后,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不停地工作、学习,仅仅两年间,我就变得比以往十年间获得知识要多得多。2008年2月,我获得了一次晋升的机会,成为一名副科级组织员。
人生中最绚丽的青春到成熟,我的经验就是:你无论如何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机遇总是在这样那样的无奈中溜走。除非你的努力被赏识你的人发现并重视,而他又能实现你的理想和愿望。
我深深地感谢那些给予我最大帮助而又不图回报和附加条件的人们,因为有了他们,自己的努力才没有付诸东流,自己才能一步一步踏实地走下去;因为有了他们,使我认识到世界上还有处于公心的人们,增加我活着和奋斗的信心;因为有了他们,人生才会培育出事业的蓓蕾,绽放出夺目的色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考场外的父亲
告诉孩子:高考只是人生的一站
辽宁宽甸双向培养年轻干部
没背景的他,8年就从乡镇到走到省厅四调【成长故事】
推行党支部书记专职化管理 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水平
县城里,最“繁忙”的8大单位和部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