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研究生,这几个问题你真的想明白了吗?

欢迎点击「中国科学报」↑关注我们!


研究生要具备什么能力,学什么?


前些日子科学网热议师生关系,忍不住说了几句,每次都想到此为止,该去忙别的了。看到一些迷茫的眼睛,我还是再写些自己的经历和看法与大家分享。


我上小学早,四岁进学,还是上我妈教的班,虽然肚子里已经有了百多个字,加法也会,但一节课熬不住困,醒来还喊妈,几月后被退回幼儿园,重修了两年大班,才明白小学与幼儿园不同:上课不能打瞌睡,不能喊妈。升到初一没几天,地理老师吓了我一身汗。那是她的第二节课,一上来就点名抽查,一个留级生站起后很溜地答了两句,“我国地形西高东低,山脉多南北走向,还有~还有~”,就卡壳了。老师很不满,说他没复习,罚站。我缩着脖子,想如果叫我,怕是连这两句都说不上来。她在第一节课没念课文,像讲故事似的,我以为像小学一样,要带着我们念几遍,才算是教了课。原来中学不是。从此知道了中学要自己复习,不是老师带着念。有这两次经验后,就特别注意到,学习不同阶段里教学形式不同了,学生具备的能力也要跟上,才能真正进了新阶段的门槛,学会新阶段里该学的东西。

大学与中小学不同在哪里呢?小学是老师在课堂带你练习,中学是老师布置作业考试逼你练习,大学自由了,讲自觉。有了中学里慢慢练会的本领,大学课文要自学,老师在课堂上只是解说不易理解处和细节。学生将成年,学校教你的,是用以谋生或要深造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学生应该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听课练习靠自觉,有人讲课替你改作业,是付学费后学校给你的福利,不做是你自己吃亏,旁人不在乎。大学毕业时,你要具备有自学新知识的本领,和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研究生是想掌握更深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分成听课和学做研究两阶段。科技进步很快,要拥有更深入宽广的基础或研究对象的知识,导师可能建议你到其他系听一些课,这些课可能连你导师也不精甚至不会的,但他知道对你有用,这是指导。另一些是领域中更深入或最新的知识,这很少有教材,即使有也多是列为参考书,学生听课记笔记;老师上课讲他提炼出来感兴趣的部分,独到的见解,或捕捉到新的知识。不少经典的教科书都是这样从老师讲义甚至学生笔记汇编出来。现代语言学和结构主义的经典《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的学生们整理课堂笔记写成,在这之前还只是非主流的一种见解。1931年青年教师丘奇在普林斯顿开了一门逻辑课,克林和罗塞尔当时作为学生记了笔记。这门课开辟了可计算函数理论,课堂笔记成为重要文献,他的学生很年轻就成为数理逻辑领域重要的人物。

为什么研究生课是这样上?因为经过大学,学生都能自学,有教科书自己都会看,最珍贵的是还没有成书的,或是不在书中的。读文献查资料是在大学做毕业论文时就该入门的本领了,这不能指望导师来教。导师指出一个方向,或者给一篇论文,你应该自己从参考文献中就能追踪搜索到这课题相关的信息。几十年前,还需要到图书馆翻卡片,现在网上一搜,什么都在眼前,美国连中学生写报告都要这样做了。研究生要具备的学习能力,包括读文献,查资料,自己补充不足,纠正错误,理解重点。小学中学大学的课本都是千锤百炼一个字都错不了,喂你吃的是奶粉、精饲料。到了研究生要会自己找吃的,挑食物。

我在念研究生时,有一天突然听到旁边隔间有人兴奋地大叫,大家好奇去探看,只见这位新丁满脸兴奋指着经典论文中一个公式说,“这错了,怎么这么久都没人看出来?”大家过去看了,都摇摇头默不作声回去,这上下文一看就明白的笔误,大家都顺过去不打磕地往下走,他还纠结在那里。科学网也有类似的趣事,有的争论不去思考里面有意思的论点,却纠缠在字面上谁都明白的初级问题中。

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生,上完了课都有足够的知识和训练做研究了,要缺什么也能自己补上。剩下就看你的资质,是不是做研究的料子,口试就考这个。博士资格考试有两项,一是笔试,考知识掌握得如何。另一是口试,导师给学生一篇论文后撒手不管,过段时间组织个委员会,考学生对这研究问题现状的了解,结论的理解和进一步的想法,如同是你写了这篇论文作答辩一样。答不好,说明你缺乏独立做研究能力,就没资格念博士。让你凑够学分,送个硕士打发走。

我在前篇博文里,说我跟导师时,他给了个基金里的研究问题,让我自己想办法把它解决,计算机有问题找师兄。有人说,“这需要是天才学生,问到底是谁在教谁?”其实给了个具体题目来研究,也就是个结论未知开放性的题,不就是自己独立猜测最可能的结果,然后像做几道习题一样来验证的事吗?这大多数并不比做作业难多少,只是工作量多些,海外研究生和公司做项目都这样,就我所知80年代国内的研究生也都能这么做。这不该成了问题的。念到了研究生该有的知识都学过了,感到困难不会是缺什么,而是一直被人扶着,习惯了不能独立,老师早该撒手了,这样学生才能自己走。

有人说:“做导师,能力就得强,不能教学生就得滚蛋。”

这是没理解到研究生该怎么学。到这阶段,不再像大学一样由导师主动教了,而是学生自己观摩领会要学的东西,有多用心就有多少收获。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在《师说》中解释说:“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当学生的,不专注于自己能学到什么,却在挑剔老师不如自己什么,这不是在犯傻?到了这阶段,除了个别天才级的导师外,真正有前途的博士生在能力上应该超过导师,所差的只是经验和火候,时间积累而已,不然就会是一代不如一代了。研究生几乎是最后一个全职学习的机会了,这时候你必须用自己将来能独当一面的目标来要求自己,检查差距,抓紧学习老师的经验。

导师起什么作用?是让你看到他是怎么做研究、写论文、申请基金和学术交往的,而不是当保姆。到了研究生阶段,学生缺的不是知识、智力和动手能力了,学生年轻,精力比导师好,对新知识新技术掌握的比老师快,有些基本功和知识还比导师还强。我当学生时互联网刚刚在大学中连线,我导师的Email和许多软件都是我教的。波尔执掌哥本哈根学派,他只有很好的物理直觉,数学远不如他的学生们,却在他领导下创立了用很深数学的量子力学大本营。学生们缺的是眼界、经验和对前沿的了解,以及学术研究的传承。这才是导师的贡献。

有个很有趣的现象,除了少数例外,文革时进了大学的,即使是大一,后面也没上过多少课,有志的都会自己补上大学该学的,文革后直接就考研究生。高三的,尽管只差一年,很优秀的人多数在这十多年中,也只补些英语,微积分课等通课,不能深入,文革后只敢考大学。这就是,有没有过了不同阶段学习门槛的区别,没有这个身历其境的体验,再聪明的人也总是缺了点眼界和底气。

有些人说,没导师的指导,我也一样做研究,也写了几篇论文。是的,这并不难。但你浪费了在研究生学习的时光,错过了许多更有价值的东西,最重要还缺了只有在互动中才有机会体会到的传承。这就是过去说的,入室弟子和记名第子的区别。入室是有机会近身观察请教,只要有心,有时导师的工作习惯,简单不起眼的几句话就能够让你受益终生。

78年考研究生前,在机床厂当技术员,也设计过一些东西。不久从老厂来个技术员张朝铣,刚到时还没上班,他抱着孩子到处转,看了一会儿问我:“你们要生产滚齿机,里面所有加工传动链中的零件精度,都需要超过所加工的二级精度产品才行,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我虽是个小角色,但也在其中有段时间,还真没想过这大问题,他一眼就看出了关键。我十分佩服,以后就主动给他打下手,看他怎么做事。他每做个产品,首先是对总图的尺寸链,把里面每个零件的尺寸加起来算一遍,这样对零件与整体的关系了然于胸。我学了这招。有段时间厂里每来一批液压油泵,都有些会渗油的,上紧装配螺丝又锁死了,退到生产厂,他们是大学校办厂,有权威教授坐镇,不认为有技术问题。厂里派我去解决,我去那里要了图纸,算了一遍尺寸链,第二天找教授,指出按泵轮和泵体零件公差的要求,装配时可能产生干涉,总图没注明这只能选配,装配时一定忽略了。教授很激动,说这解决了他们一直疑惑的问题。有些诀窍,书里不会讲,自己一辈子可能也体验不到,需要有人带进门。我学过机械设计,自己也工作过,但真正把那些分散的知识,提纲挈领地串在一起,对整体有感觉,是老张给我启蒙才入了门的。

我学控制理论,有天问郑应平老师:“我们上的课和研究数学、物理的几乎是一样的,这学科到底有什么不同?”他说:“自然科学关心的是:世界是什么样子;学控制关心的是:怎么变成想要的样子。”这让我开窍,理解了黑箱理论的意义。为什么同一个系统,可以用不同的模型来描述?说到底,我们关心的是怎么达到控制的目的,怎么描述只是个怎么方便有效的问题。

做研究最难的是什么?不是论文中的证明、实验,甚至不是论文中的思路、IDEA。那只是从读者的角度来看。知道了想解决的问题,这些大多数不算难,也就是个大型作业的工作量。从研究者角度来看,难的是你怎么知道做这个有意义,值得基金给钱,写出来有人会感兴趣,或它是某个大问题中的一个环节?这就需要许多知识、经验对前沿和现状的了解和判断,从茫茫大海中拎出来一个有意义又大约啃得动的题目。许多人是从杂志缝里找题目,或者奔什么著名难题,那是别人吃剩留下的骨头。年轻人牙口好,使把力气啃得动,也是很不错的。想吃肉的,还需要有看问题眼力的大学问。

我在科学院当研究生时,关肇直先生给我们上泛函分析课,当时报上盛赞史丰收速算法,列为中国数学成就。关先生课上评论的一段话让我至今受惠。他说:“这不是科学,只是艺术。这要记性好的人才能用。科学研究是:你花了大量时间得出来的结果,一般智力的人只要花很少时间就能用。这才是科学研究的价值。”

真正消化吃透了这段话,才知道奔哪儿想题目找方向,明白企业,基金,刊物,社会需求的背后是什么。最有价值的科学成果都是简单好用的。大多数有价值论文的内容难度都不高,但意义重大。难的是怎么找到它。学生做的作业是有答案的问题,容易。给定题目的研究是解决结论未知的开放问题,多了些工作量。寻找到有意义又可能解决的研究方向,是猜测带有几个未知数的问题,这个本领才是做研究人想求的真经。

什么时候可以成为博士?我的导师说,你必须成为世界上最了解你所研究那课题的人。什么是硕士?是学了所有该上的课,还没有成为博士的人。

可能有些人不认同这些观念。老师多扶点,我就多省点力。为什么我要那么辛苦?但你什么都依赖老师,毕业后在社会中搏杀,你有竞争力吗?

有人说,我要遇上明师才行,如果我遇到的是只懂得剥削的家伙,学生才是痛苦难言呀!

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最重要观念是“自由”,人际关系的双向自由。你的人生是自己的选择,不依赖别人,也不决定于别人。如果你真的想不通自己还能从导师身上学到什么,痛苦时,自己需要权衡一下利弊,留还是走。决策时眼界要宽一点,也必须基于现实的机会,收益和能够承受的损失,才是理性的。毕竟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不可能事事如意,想通了自己的追求和要走的路就不会那么痛苦了。研究生已经是成人了,成人必须具备最基本的能力是:自己做选择,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


此文来自科学网应行仁博客




请按下方二维码3秒识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复答学生问
没过文献阅读关最好别读研究生
如何通过研究生三年,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研究生与学生的区别
研究生该如何读
我甘愿成为导师眼里的差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