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读书丨叶健文:一名理科生的十年耕笔之路


 


编者按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一诗一世界,一文一人生,诗文背后蕴藏的是作者遍尝世间百态的人生感悟。读好诗,如同在与诗人对话;品好文,如同在与哲人手谈。今天,研读间带你走进“好读书”奖学金获得者叶健文的文学世界,带你领略独特的诗样人生。

文 | 叶健文


读书写字对我而言,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我读书偏慢,写字则更慢了。有时候一段一句足以让我流连半晌,写字那就更不用说了,一斟酌推敲,可及年月之久。


爱诗歌

开一面风光,阔几里山水

 

我似乎已经记不起自己何时捧起书,又是怎样地开始在纸上躺下三行两句的了。大概模糊的记得在很小的年龄,诗歌对于我的灵魂与思想就有着魔性,挥之不去,爱之有加。那时候,只觉得诗很美,每一首诗都像一绢细腻精美的刺绣,文字如绣针轻盈,穿袍走线;诗意则缤纷十色,五彩俱佳。每每都是唯美的画面,或哀或伤,或悲或壮,一旦开始了便知觉全无,陶醉其中。


后来慢慢的,读的书开始涉猎更广,包括散文,小说等等。记得那时候《读者》、林清玄先生的集本等等都是我的挚爱。就连初中语文老师赠我的一期《散文诗》小本,我也惜藏至今,在时空更迭年岁渐长中,也偶尔翻看,每看一次都恍如开一面风光,阔几里山水。在慢慢的阅读与积累中,发现自己自然而然地对文字锤炼和意象捕获有着别致的癖好。因此,在自己后来的创作中也潜移默化地受此影响。


当然,认识是一个发现与成长的过程。在诗歌品读上,从最初徐志摩、戴望舒等前辈的隽永文字开始,初尝其辞藻之瑰丽、韵律之优雅,深深体会到词句之间皆学问,情感上下,确是功力非凡。


到后来,慢慢的读的诗也多了,了解的诗人也多了,人也随着时间与生活走得更贴近了。这时候,北岛、洛夫等大家的集本成了我爱不释手、叹为观止的读本。好比一个少女从爱情的甜美走向了婚姻的务实;或像一个少不更事的孩儿摸通了人情练达之道。


这时候,我豁然发现,一首诗不能只停留于辞藻堆砌,更不能只沉醉于逻辑玄理的空楼构筑。诗更应是始于灵感,止于灵感,中间文字、技巧的游刃,是一种取其所需的过程,是灵感与文字排列工艺的一种磨合与沟通,偏执于任何一方面都会误入陷阱,自以为是。


可见很多前辈大家之作,男女情者可哀愁执怨,都可伤及人心,夺人清泪;感怀伤世者可厚重深邃,读之则往往如灌血脉,如沸身心。因此不管辞美动人之赋,还是字素情深之词,均比比皆是,但都入人肺腑。

 



慰生平

一袭晚风抚星火,半轮清月闲空山

 

除了诗歌之外,我还是很喜欢散文和小说的。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开读《鲁宾逊漂流记》、《汤姆历险记》等小说。到后来,接触了《红楼梦》之后,曾一度醉心于红学,那时候只要有时间空余,就会跑到图书馆看周汝昌先生、刘心武先生的红学读本,拿到书席地一座,就是一个下午的时光。等离开图书馆时迎着日暮的那种感觉,是一种无法言喻而又略带负罪的幸福和满足感,因为当时我是一个正准备迎接高考的少年。


对于散文,最早接触的是季羡林、林清玄、毕淑敏等大家的合集,再到后来慢慢了解了散文诗,于坚等作品都是我的最爱。当然,对于现在网络上很多文学类的刊物、公众号等,我也是常客。例如读首诗再睡觉,片刻等等。


所以,尽管自己这两年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繁杂实验工作之余也是会坚持买书读书,而且我还是特别喜欢实体书店买书的,感觉就像一家人去逛超市一样,是网购所无法代替的实在感。像《生活十讲》就是在798的一家小店里买的,闲逛王府井书店时淘到的《仓央嘉措诗传》让我颠覆了以往广为流传的故事,无所事事时买下的《想见却不想念的人》包扎了我内心的伤口。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爱读书写字而结下的缘。我一直认为,不管生活是否匆忙,是否华丽,书永远是灵魂的港湾,它能使你平静一切纷扰,如一袭晚风抚慰星火,半轮清月闲倚空山。

 



 抒情怀

信你所想,念而不忘

执你所爱,念之如来

 

除了看书,写字也是我骨灰级的爱好之一。小说散文之类偶尔也会提笔,诗歌则是常常耕笔的体裁。诗歌的创作是讲究灵感和情感的统一的,作为一名理工科学生来说,一直都是闭门修车,创作也是自娱自乐。


偶尔有些许志同道合或者他人的赞许,也难惊波澜,难起小调,默默的只是出于一种笃定的执着。回想起自己开始摆弄文字到现在,也将近十年了。每次回看以前自己的作品,总是感触颇深。记得来清华的第一个深秋,我写下了科研生活的困惑与迷茫,但也不输斗志:

    

西风怒,杏黄疏,独踏枯寒长路。冷月萧萧,荷塘水木,听声唳,零下几度?   


栖鸟怨,老树秃,寻觅秋凉无处。想来夜夜,千烦一哭,杯酒烈,人生何苦?


前不久,凌晨两点回寝的路上也是有感而发,写下了《我所看到的凌晨两点的清华》:


路保留着灯光

情人保留着最后一个湿吻

从而把呼吸放慢双手抱紧

 

寂寞深埋在紧闭的窗里

风隐藏着低温的秘密

横跨马路的猫大摇大摆

从来没有过的得意忘形

 

从学堂路的正南走向正北

带着点白天未燃透的干劲,来——

一百二十度扭头加六十度转身

这个角度可以完美全是一次人生

 

这里的夜是书页合上后被挤压的光

而总有在夹缝中无法入睡的人

担心明天来了,后天来了

而自己却依旧一尘不变



诗的末节写下了自己乃至可能其他人惶恐心理的共鸣,导致朋友圈里有人回复说,看得让人诚惶诚恐……


摆弄文字的乐趣就是这么的有意思,所以我还在一直坚持初衷,一直尝试突破,一直改变创新。写作的时间长了,自然而然也会有一些积累,从数百篇作品,到心得体会深化,都有着自己成长的烙印。


在2015年,我开始尝试投稿。当然也是从校刊《清华文苑》开始,《你的》和《我喜欢》两首清丽小作就登刊见人了,当时也是一点鼓励吧。后来知道了有一个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规模和影响力都非常大,于是我就选取了两首作品参加,《无病呻吟》和《不过》。最后,《不过》在两万多的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本次大赛的三等奖。


知道结果后感觉内心还是有那么一点触动的,尽管我自己更喜欢《无病呻吟》多点。但是,比赛中有两点我是比较欣慰的。一个是比赛的评委里有北岛、安琪、于坚等当代诗坛的泰斗,在众多作品中获得评委们的认可也是倍感欣慰的;二是在官方公众号推送文章中,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胡晓明先生的点评:


就是一个如此而已的念想,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面影。句式与篇意统一为心念。你们大学时代晚了我们三十年,却又分明教我欣喜地听到了舒婷的《也许》音调。


这样的点评,把自己的作品与舒婷相提,在我心里早已高于奖项本身了,也是给予我最大的激励与肯定。


如今,我无法找到不继续读书写字的任何理由了。其实想想,过去十年没有太多鼓励的自娱自乐,不也走过来了吗?正如《不过》中的末节所言:


不过是秋来冬至春回夏复中

燃过的一篝寂寞的火罢了

但仍燃烧着炉中已死的灰的亡灵

四处讨借所有可以不断烟的火



我觉得,生活有时候就是信念与执念的并行。信你所想,念而不忘;执你所爱,念之如来。大概这就是我简单的读书创作生活吧!

 

 

排版 | 潇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春成:《传彩笔》
郭怀福作品 : 用一颗平常心面对世界一一读林峰《写散文那些个事儿》有感
【作家专栏】赵阳|到纪开芹家的路并不远
诗群像056 ║ 子溪诗六首
因为有你
散文作品欣赏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