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记“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河洛指的哪里?

《史记 封禅书》里说:昔三代之(君)[居]皆在河洛之闲,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渎咸在山东。至秦称帝,都咸阳,则五岳、四渎皆并在东方。【四渎(古代对中国“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的合称)。】

可见,司马迁这个“三代”确实指的是秦之前的夏商周,

问题就出在这个“河洛之间”到底指的是哪片区域呢?如果理解成黄河与洛河之间,那么假设是北洛河,则黄河与北洛河之间的区域都在陕西了,显然这是不符合“夏商周三代,皆在河洛”的,换成南洛河,则黄河与南洛河之间的区域就更小了,仅仅包括了陕东南和豫西很狭小的一部分,除非太史公很确定夏商周时期的首都都在洛阳,否则也不符合“夏商周三代,皆在河洛”

所以我只能理解成“皆在河洛之间”指的是黄河流域和洛河流域,这个洛河指的是北洛河还是南洛河。

那还是要看在《史记》中出现的洛水是指北还是南?

《史记 河渠书》有记载:自徵引洛水至商颜山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馀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穨以绝商颜,东至山岭十馀里闲。井渠之生自此始。穿渠得龙骨,故名曰龙首渠。

说的是:西汉武帝年间,从今陕西澄城县状头村引洛水灌溉今陕西蒲城、大荔一带田地。渠道要经过商颜山。这里土质疏松,渠岸易于崩毁,不能采用一般的施工方法。劳动人民发明了“井渠法”,使龙首渠从地下穿过七里宽的商颜山。

这显然是指北洛河。

《史记 秦本纪》说:厉共公二年,蜀人来赂。十六年,堑河旁。以兵二万伐大荔,取其王城。简公六年,令吏初带剑。堑洛。城重泉。十六年卒,子惠公立。(堑,长城的别称)

说的是:秦厉共公和秦简公先后在黄河和洛水西岸修筑长城,用以自守,史称堑洛长城。据考证这段长城南起于陕西华阴县东南华山脚下小张村,向东北行经华阴庙东北,过沙渠河直达渭河之滨,渭河以北沿洛河南岸向西入蒲城境,再沿洛河西岸向北延伸至白水县黄龙山麓。

很明显,这还是说的北洛河。

《史记 夏本纪》还有记载:荆河惟豫州:伊、雒、瀍、涧既入于河,荥播既都,道荷泽,被明都。其土壤,下土坟垆。田中上,赋杂上中。贡漆、丝、絺、紵,其篚纤絮,锡贡磬错。浮於雒,达於河。

是说豫州有伊、雒、瀍、涧四条河流,而并非“洛”

从上面的可以看出来,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说的“洛”是北洛河,而并非南洛河。

《史记》中所记载的“洛”均指陕西境内的北洛河,而非河南的“雒”

因此所谓河洛之间并非河南人口里的洛阳地区,而是一个范围较大的黄河流域和洛河流域。。


附1:陕西洛河黄河区域

附2:河南洛河黄河区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与北洛河有关吗?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卷二百四十八
河洛文化与《尚书洪范》
62、禹疏导治水在现今河南主要是洛河水域——《史记》谭
陕西洛水,洛水在陕西?
《山海经》5: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