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洛阳汉魏晋太学(上篇*东汉太学)
我国的学校由来已久,《汉书*儒林传》说:'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至汉称太学,是国家的最高学府,也就是说媲美当今的清华、北大。
洛阳太学历经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朝。它创建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五年(公元29年);而后屡经扩建,至顺帝永建六年(公元131年),营建校舍达'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太学生多达三万余人。
特别是至灵帝时,为了统一经典文字,避免讹传,就在太学门前立了四十六块石碑。碑文是书法家蔡邕于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写的七经《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这实际上是我国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史称'熹平石经'。又因为碑文为隶书,又叫'一体石经'。这项巨大的工作,自熹平四年始刻,到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前后历时九年才完成。石经坚起后,每天抄摹者,'车乘千余辆,填塞街陌'。
东汉太学正如东汉史学家班固《东都赋》说:'学校如林,痒序盈门'。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在世界教育史上是罕见的。然而至汉未军阀动乱,太学也随之倾圮。国之文化精典《熹平石经》毁于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挟持汉献帝西逃长安、董卓焚烧京师洛阳宫庙与袁术豪强军阀混战之中。
宋以来在太学遗址中出土《熹平石经》残碑共八千余字,近代学者马衡汇编为《汉石经集存》。残石现主要收藏于国家图书馆、西安碑林、辽宁博物馆、洛阳博物馆等海内外十余个专业馆。
东汉太学遗址现位于洛阳市伊滨区佃庄镇太学村(原大郊村)附近、汉魏洛阳故城保护区内。1968年田野考古在此处出土《熹平石经》残碑四块,三百余字。

洛阳太学历经汉魏晋,从这里走出了影响中国几个世纪的学者精英,如东汉时期的马融、郑玄、班固、王充、蔡邕、张衡、许慎;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陆机等无不成续卓著。
洛阳太学早在一千七八百年前,就建立了我国如此规模宏大的教育机构,不能不说它是世界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象中原——河南博物院10
汉熹平石经简论
东汉碑刻讲座23 熹平石经
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石经
汉魏洛阳故城与灵台、永宁寺遗址
国博—石头上的儒家经典“三体石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