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诗三百首》诵读趣解 | 韩愈《石鼓歌》霸气侧漏的文物保护倡议书

唐诗

石鼓歌

诵读:肖洒

趣解:赵岩

唐·韩愈


张生手持石鼓文

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

才薄将奈石鼓何




▼滑动查看更多



            

《石鼓歌》



原文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陵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娿。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解读

历史,请石头沉默代言。

文明,让石头开口说话。

当历史之凿把它打磨成鼓的模样,当文明之刃在它身上刻下第一笔文字的伤,面对不请自来的命运,它责无旁贷脱胎为一组天地间最疯狂的石头。

《唐诗三百首》之《石鼓歌》,作者韩愈,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名为咏物诗,实则是一份史上最有文采的——

文物保护倡议书

这首66句的七言长诗,从创作背景、石鼓所载、历史价值、书法价值、文学价值诸方面论述了石鼓的重要性,呼吁政府予以保护。

前4句,交待创作缘由。韩愈说,张生拿来石鼓文,劝我作一首石鼓歌,既然李白杜甫这样的大咖都不在了,就由才疏学浅的我来凑个数吧。如此谦虚的开场白不过是大诗人的例行客套,大家可当不得真哦。

接下来12句,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回顾中兴之王周宣王在西周礼崩乐坏之时,施展雄才伟略,南征北战、力挽狂澜、建功立业的历史。对比诗人所处的时代,遭受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皇权式微、经营惨淡。宪宗登基后采取了一系列除弊之策,朝政呈现出中兴之兆。历史的惊人相似,激发了诗人重振朝纲的政治理想。

自“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起10句,诗人对石鼓所刻文字从言辞、字体、运笔等方面进行了力透纸背、语重千钧 的盛赞。

然后,一句“陋儒编诗不收入”,诗人开始为石鼓叫屈。韩愈无愧于古文运动领袖兼文坛盟主的光荣称号,文采+毒舌,声声呕心、句句沥血,可谓是怨天尤人的高手。他一上来就逮住《诗经》编者劈头盖脸地骂开了,你们这群有眼无珠的家伙,《石鼓文》未能入《诗》,二雅还有啥看头?转身又鄙视起号称周游列国的孔子见识之短,费气巴列采集繁星,却视日月为无物。若我早生一千年,编诗首选石鼓言,如今只恨相见晚,涕泪滂沱奈何天……

接着,诗人回忆自己与石鼓自初见以来的坎坷情缘。想当初,元和元年,哥还是国子监博士的时候,就在凤翔府朋友的帮助下筹备石鼓收藏事宜。我坑都挖好了,预算也做好了,就差领导审批签字了。在向上司请示汇报时,为了增强说服力,他是摆史实、讲道理,好话说了几马车,声明石鼓乃稀世珍宝,只要包装妥帖,几匹骆驼就能运到。若进献太庙,能令太庙身价倍增;若留于太学,能让学生增长见识。无奈,领导的思路和他不在同一频道,眼里只有功名利禄,压根不拿几块遍布苔藓的破石头当回事。提案被否决,韩愈只能眼睁睁看着石鼓继续经受日销月蚀 。转眼间,6年过去了,石鼓的命运成为诗人的一块心病。思至此,“书圣”王羲之无辜躺枪。忧思如焚的诗人感叹,我就想不明白了,就连王羲之的书法都能以秀媚之姿取悦于人当钱花,写上几张竟能换回一群肥美的大白鹅,可周朝之后华夏民族历朝历代,为何却无一人认识到石鼓的价值?求告无门的诗人寄希望于天降辨才,以说服最高领导层重视文物保护,让石鼓不再销铄,让国宝不再流浪。

最后2句,诗人以无奈结尾。别看我诗作得慷慨激昂,估计说也是白说,没啥用。此句貌似颓废妥协,实则振聋发聩,让人如见作者立于山巅,质问苍穹:“诗人何为?”这,是一个多么伟大而又玄妙的命题!

诗歌一韵通篇,如瀑布飞流直下,如长河奔腾不息,如大海波澜壮阔;用词铿锵,韵律激越,或豪情勃发,或苍凉浓郁,或掷地有声,或喟kuì然长叹,诗人为保护国宝而大声疾呼,用文字的力量把石鼓推向了万世瞩目的高度。事实证明,《石鼓歌》没有白作。当历史名石遇上历史名人,盛名效应辐射千古。乘着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的名气,后世专家学者统治者都对石鼓高度重视,最终,这一国之重器历经漂泊,终被妥善收藏,古老文明得以激活时代脉搏。

诗中石鼓,究竟是何方神圣,能让诗人发出如此动人动情动心的呼吁?让我们聚焦故宫,回顾一场惊心动魄的——

石头历险记

这里是今天的博物院,这里是昔日的紫禁城。作为紫禁城,历史的天空残留着曾经的帝都气象、王朝更替、剑影刀光。作为博物院,数以万计的藏品可定位华夏民族的往昔,可昭示中华文明的未来。我们对待历史遗产的态度,丈量出所能抵达的远方。

在故宫博物院诸多藏品中,唯一享受单间待遇的,竟是宁寿宫石鼓馆陈列的一组有名字的石头,分别叫乍原、而师、马荐、吾水、吴人、吾车、汧沔、田车、銮车、霝雨。它们,便是号称中华第一古物的石鼓。石鼓,不是乐器,而是十块形似鼓的花岗岩石,单鼓高约两尺、径约两尺、重约一吨。每个石鼓表面都镌刻有一首四言诗,十首诗联成的长篇铭文,就是著名的石鼓文。铭文还原了先秦时期的渔猎征伐盛事,或歌咏修治道途,或称道汧源之美、游鱼之乐,或讲述原野狩猎……因刻于石上,叙之猎事,故又称《猎碣文》。

石鼓于唐贞观初年出土于凤翔府陈仓山,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宝鸡石鼓山。这本该被评为轰动一时的唐代考古重大发现,愣是被尸位素餐的当权者给整成了文物无家可归的冤案。逼得有识文人发挥专业特长,以笔为刀,为石鼓作歌伸冤。自重见天日的那一刻,石鼓就开始了跌宕起伏漫长曲折的“石生”,或被曝于荒野,或被深埋地下,或被锯解改造,或被仿制保存,或被土匪抢劫,或被败兵遗弃,历经争夺、战乱、摧残,辗转多地,其中一枚仅存一半还被做成了石臼,就连其拓本资料也曾一度流失海外。鼓面铭文日渐斑驳,诗成时718字,到北宋欧阳修笔下尚余465字,元代仅剩386字,后经侵蚀破损,仅存327字,其中一面石鼓已一字无存。从凤翔到故宫,从唐初到1950年,《石鼓歌》里让韩愈牵肠挂肚的主角,伴随人事国运,历经颠沛流离,这条入藏之路,走了一千多年。

石头本无奇,铭文载文明。几千年前,只字千金,如此鸿篇巨制,注定了其在历史学、考古学、文学史、文字发展史、书法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自面世以来,由于刻石年代久远,且缺失较多,围绕石鼓的断代,聚讼纷纭。以往学者,自韦应物作《石鼓歌》起,包括韩愈在内,多认为石鼓是西周宣王之物。现代考古证据则表明,石鼓应为秦国之物,但具体是哪一位秦国君主之物,仍有争议。近年来,随着距离石鼓出土地不远处的秦公一号大墓的出土,结合已辨识的铭文,辅之以《史记》记载,学界的认知日渐趋同,认为石鼓乃秦景公时期之物,记载的是公元前573年,周天子派当时的太子、日后的周灵王来秦国视察,并参加秦景公的冠礼,举办规模盛大的田猎活动。对远离中央、地处西陲的秦人而言,这场盛事意味着举国荣耀,故做石鼓以为纪念。十枚石鼓,是秦国日渐崛起的见证;七百字铭文,则是秦的壮丽史诗。

湮灭的历史,辉煌的往事,剥蚀的壮歌,为石鼓平添了沧桑之美。状若“仓颉之嗣,小篆之祖”的石鼓文,魅力之巨,早已超出历史学范畴,在诸多领域散发出——

灿烂的艺术之光

《石鼓歌》中,诗人对石鼓文进行了泼墨式赞美。而现实中,石鼓文也是横扫诗书画印的跨界明星,有着奇迹般的魔力。

文学方面,“辞严义密读难晓”,一幅高深高冷范。四言句式铭文散发着经典的《诗经》风,“我车既攻,我马既同”的诗句,则酷似《小雅·车攻》的兄弟篇。石鼓文与文学家的关系老铁了,除韩愈外,唐代杜甫、韦应物、宋代苏轼等都专门赋诗咏之,那是当之无愧的史石一哥。

书法层面,字体独特,不类隶蝌;笔法苍劲,如“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就连残缺笔画都非同一般,如“快剑斫蛟鼍”。

据考证,被称为汉字之祖的石鼓文,属秦文大篆类,又称“籀书”,作为上承殷墟甲骨文和西周金文,下启秦朝小篆的过渡性文字,破译出神奇的文明DNA中的断点。

在金石学领域,自宋代欧阳修《集古录》起,均将石鼓文作为最重要的刻石遗物加以著录。在书法界,石鼓文更是圈粉无数。自唐初面世,还在野地里经受风吹日晒雨淋时,石鼓文书法就引得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争相临摹作拓,之后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中国书法中,帖学强调书写之美,碑学推崇锤拓之美。作为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石鼓文引发了碑学变革思潮,以其雄浑恣肆的笔法、无限沧桑的意境、岁月剥蚀的厚重,让沧桑艰涩、斑驳残缺引领书法审美新风尚,开辟了碑学帖学双峰并峙 的新境界。

深得石鼓文真传、通过临写石鼓文成就个人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当数我国近代书画印诗史上的全能艺术大师——晚清吴昌硕。吴昌硕秉持“古人为宾我为主”的思路,以自我审美取舍,取则独树一帜,舍则见仁见智。在汲取石鼓文营养的同时,他将自我体悟融入其中,并应用于书法、绘画、篆刻,从而取得多领域的非凡成就。他的篆书作品成为篆书史上的里程碑;他将篆书入画,创造出古拙、雄健、郁勃风格的金石大写意画风;他将石鼓书法造诣用于篆刻,形成变化多端、气势雄峻的独特风格。石鼓文让吴昌硕实现了书画印的涅槃新生,吴昌硕让石鼓文焕发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可谓是“不负石鼓不负文”。

也许,石鼓与文,从来不只是石鼓与文,而是一份文化坚守、一坛精神原浆、一股诗书气韵、一种艺术信仰。石头的流浪传奇,文字的遍体鳞伤,历史的风起云涌,岁月的潮落潮涨,文明的蜿蜒来路,未来的纵横走向……试问,石鼓的心里,到底有多少奥妙深藏?

诵读、趣解《唐诗三百首》《诗经作品

《唐诗三百首》诵读趣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不落榜无以谈人生

《唐诗三百首》诵读趣解王维《送别》唐代归隐那些事儿

◆诵唱、趣解《诗经·周南·关雎》中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朗诵趣解《诗经·周南·葛覃》当娘家成为“诗和远方

朗诵、趣解诗经《周南·卷耳》儿女情长与使命担当

朗诵、趣解诗经《周南·樛木》——论娶媳妇的重要性

朗诵、趣解诗经《周南·螽斯》一首催生之歌

朗诵、趣解诗经《周南 · 桃夭》三千年前择偶观

朗诵、趣解诗经《邶风·绿衣》世间最痛是死别

朗诵、趣解诗经《邶风·北门》压力山大的基层公务员

诵读、趣解诗经《邶风·静女》爱让信物会说话

诵读、趣解诗经《邶风·新台》一桩跨国婚姻骗局带来的启示

诵读、趣解诗经《魏风·伐檀》“打工人之歌” 的 “青檀之志”

朗诵趣解《诗经·唐风·扬之水》里的“恩重如仇”

朗诵趣解《诗经·秦风·蒹葭》 一生一场梦  一梦三千年

诵读、趣解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启明星见证下的爱情初心

朗诵、趣解诗经《郑风·有女同车》“郑声”版“模范情书”

朗诵趣解《诗经·郑风·子衿》慢时光里的诗短情长

朗诵、趣解诗经《秦风·无衣》秦人的核心价值观

朗诵、趣解诗经《秦风·渭阳》——春秋时期一场史诗级豪华送别

朗诵、趣解诗经《陈风·防有鹊巢》语言的魔性与人心的难测

诵读、趣解诗经《豳风 · 七月》重现西周广阔生活画卷

雅诵、趣解诗经《小雅·鹿鸣》一场豪宴的启示

朗诵、趣解诗经《豳风·东山》——诗意流传与血色浪漫

朗诵趣解《豳风·狼跋》诗经里的漫画与幽默

朗诵、趣解诗经《小雅·车攻》——一场声势浩大的军演

朗诵、趣解诗经《小雅·白驹》——留客,是门技术活

朗诵、趣解诗经《小雅·四月》一条愤世嫉俗的朋友圈

朗诵、趣解诗经《小雅·甫田》一份呈给神的农业工作汇报

朗诵、趣解诗经《小雅·白华》史上规格最高的弃妇

朗诵、趣解诗经《大雅·绵》

朗诵、趣解诗经《大雅·崧高》聆听千古颂歌捕捉“弦外之音”

◆朗诵、趣解诗经《周颂·敬之》歌词里的执政思想

诵读、趣解诗经《商颂·玄鸟》华夏文明来时路

诵解者简介

诵读


肖洒,播音指导,研究生导师,金话筒奖提名,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学习强国”播音朗诵专家团成员,中国诗歌学会朗诵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朗诵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演讲与口才分会副会长,河南省演讲与口才学会执行会长。

趣解

赵岩,女,河南永城人,曾用笔名南一号、瞧瞧,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管理学硕士,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爱好阅读、写作,出版散文集《她来人间食烟火》。


点击标题 ↓ 更多精彩

潇洒播诵《道德经》全集

《诗经》诵读、趣解合集

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作品60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鲜于枢《醉时歌》册页《石鼓歌》高清本
王蓬|石刻之祖 石鼓传奇
唐诗三百首其272:张生手持石鼓文
石鼓文——石刻之祖(含多图欣赏)
篆书源流之石鼓文
独领风骚的《石鼓文》(中)《石鼓文》与石鼓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