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墨法与笔法——苏轼、黄庭坚、包世臣、沈宗骞、林散之书法审美

墨法是书法技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浓、淡、润等不同变化,表现出十分丰富的艺术效果。

墨色的变化不仅影响到作品章法——整体布白的艺术效果,而且对作者贯注于作品中的思想情慷及意境的表现均影响重大。

苏轼在《论书》中提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神,神采;气,气脉;骨,骨力,靠中锋写出;肉,指笔画圆浑饱满,靠副毫写出;血,指墨中所含之水,滋润酣畅。“神”是书家性情、学养、个性、格调的表现。

苏东坡书法

“气”是指章法,即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联系。“骨、肉、血”则是对笔画的要求,成功的线条应当是饱满、有力、秀润的。“骨、肉、血”具备的线条才是富有生命力的线条。苏轼对墨最有研究,认为真正的好墨应该黑而有光。

苏轼说:“世人认墨,多贵其黑,而不取其光。光而不黑,固为弃物。若黑而不光,索然无神采,亦复无用。要使其光清而不浮,湛湛如小儿睛,乃为佳也。”(《书怀民所遗墨》)从书写效果看,黑而有光的墨色,显得乌黑纯净,写出的字更有神采,特别是写在绢绫之上,越浓黑光亮的墨,越富有神采。

《苏东坡》图

要之,苏轼所提出的“神气骨肉血缺一不可”的笔法说和“湛湛如小儿睛”的墨法说,形象、生动而深刻,是苏轼对技法理论的贡献。

黄庭坚受禅宗顿悟式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创造性地把禅理引入书论之中,形成以禅喻书的品评方式。如《跋法帖》说:“余尝论近世三家书云:王著如小僧缚律,李建中如讲僧参禅,杨凝式如散僧人圣,当以右军父子书为标准。观予此言,乃知其远近”。

黄庭坚书法作品

黄氏认为,王著的书法为法度所束缚,像小和尚刚学念经;李建中精通法度但缺乏新意,像善于讲经的和尚;杨凝式摆脱法度,进人无法的境地,像达到化境的法师。

王著、李建中、杨凝式三位书家之间的差距,犹如小僧、讲僧、散僧三类僧人,高低优劣,显而易见。至于王右军,自然是属于“散僧人圣”一类的大师。

集王羲之圣教序

又如《自评元祐间字》云:“盖用笔不知禽纵,故字中无笔耳。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非深解宗趣,岂易言哉!”黄氏从自己的书艺实践中悟出,用笔不知擒纵变化,写出来的字就无笔法可言,字中有擒纵多变的笔法,就象禅家语录中有机锋妙语,而对笔法的掌握,也象习禅那样,要靠长期积累,偶然悟得。

黄庭坚《苏轼寒食帖跋》

这类以禅喻书的品评方式,带有独创性,在宋代以前是没有的。不过由于数量并不多,再者禅理本身难以理解,以禅喻书,其结果是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因而未能形成气候,但其中文人情味和禅宗意趣无疑是很浓的。

《书禅室随笔》

明代书家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说:“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故尔历代书家都非常注重用墨这一书法技法的运用与研究。

董其昌行草

清代包世臣在《答熙载九问》中将这一点提到了墨法应有的地位,他说:“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书法讲求筋骨血肉,血肉就指的是水墨,只有水墨调和,方能显得骨劲肉匀、血脉相连、气势贯通。所以一件书法作品,不但应笔力道劲,而且要墨法华滋,才能更富于神韵。这和中国画讲究“墨分五色”是同一道理。

清代包世臣《艺舟双楫》

清代绘画理论家沈宗骞曾提出:“夫传神秘妙,非有神奇,不过能使墨耳。用墨秘妙,非有神奇,不过能以墨随笔,且以助笔意之所不能到耳。盖笔者墨之帅也,墨者笔之充也,且笔非墨无以和,墨非笔无以附,墨以随笔之一言,可谓尽泄用墨之秘矣。”

沈鹏 草书

书法虽然不能与绘画等同,但在“以墨随笔,且以助笔意之所不能到”这一点上,同样是“一大关键”,也确实是“传神秘妙”之一。如元代陆居仁《题鲜于枢行书诗卷跋》和清代郑板桥的许多书品,就很考究墨的浓淡枯湿,墨色用得浓不凝滞,若润含春雨,枯不瘠薄,似古藤挂壁。

陆居仁《苕之水诗》(并题跋)

当代书法家林散之先生在用笔施墨上也是擅变善化,有其独到之处,不但笔力道婉,而且墨气淋漓,给人感到流通照应、浓纤问出,血脉相连,这就更加深了作品中那种“秋水满地花满座”、“天机流露出精神”的优美意境。

林散之书法作品

墨色的运用,并不是为了掩盖笔意的不足,而是加深意境和情趣。深浅浓淡干湿等变化,必须掌分寸,贵乎自然,并且与用笔紧密结合,力求作到“淡妆浓抹总相宜”,使它和书写内容与作者情感统一协调。如果生硕夹杂,或者渗化失形,则不但与笔意无补,反而会破坏作品的气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间架结构28法
文同与墨竹
书法论述经典收藏
书法中的“屋漏痕”“虫蚀木”“般摇橹”,都是什么意思?
经典转藏(三)
书法知识---浅述古代笔法的遮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