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在PCB设计中如何考虑EMC问题,这几条要注意一下。

我们与你一起畅享IT世界!



 原创:卧龙会 春秋


提问

在PCB设计中如何考虑EMC问题,要注意哪些?


回答


今天是卧龙会 春秋  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PCB设计中的EMC问题主要重以下几个方面讲解(重点讲解布线):

布局

布线(串扰,  阻抗匹配)

电源去藕

信号的滤波和防护

安规

布局

叠层结构:严格控制特性阻抗在规范范围内,保证走线到参考层的距离小于到其他层的距离,这是板级EMC设计的前提。参考面尽量完整,高速信号最好参考GND。原创微信公众号:卧龙会IT技术



高速电路和低速电路,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IO电路,尽量都有自己的区域,避免重叠。


按照功能模块的方式划分区域,尽量避免区域重叠

布局要求:


1,高频信号与输入输出信号分开。


2,时钟芯片/开光MOS管远离IO连接器。


3,相关的功能模块靠近连接器放置。


4,走线层到参考层的距离小于到其他层的距离。


5,压板结构必须保证走线的特性阻抗在规范范围内。


布线

布线的一个指导原则,电流必须构成一个完整回路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人为给其设置一个路径,让它按照我们想要的路径来走,并且,让这个回路的面积尽量小。


正向的电流路径是我们实际Lay的线,那么其反向的回流路径呢。


高频信号的地线电流总是会选择阻抗Z(不是电阻R)最小的路径走,这条路径并不是终端到源端的直线路径(电阻R最小),而是走线在参考层上镜像路径(阻抗Z最小),也就是走线在其相邻参考平面上投影的路径。我们要做的就是保证这条路径连续,这样其构成的环路面积就是最小的,产生的电磁波辐射就是最小。


信号的回路要做到真正的全部连续,不只是走线部分,还包括源端和终端,甚至要考虑到IC内部。


信号的回流:

高速信号的回流电流并不是完全分别在信号线的正下方,而是按一定的电流密度分布在其正下方及两侧,其正下方的电流密度最大,往两侧递减,如果信号太靠近板边,就会有部分回流电流通过空间辐射的形式返回源端,这样就造成电磁辐射。

布线规则:

1,高速信号参考完整的参考面,不得有跨岛;


2,与其岛边(电源岛,地岛)间距至少3W;


3,对于分割了GND_Chassis的IO口,每个IO口都要有GND到GND_Chassis的电容。


那些情况会导致回路不连续:换层,跨岛,参考层不完整。


换层分几种情况:信号换层但参考面不变,参考面改变但其属性不变,参考面改变且其属性也改变。


跨岛:走线在参考面的投影区铜皮没有连续(示意图如下)。



在两个地层直接换层加地钉;

地钉或过孔电容与换层过孔间距最大不能超过3W;

换层过孔应在参考平面内,而不能在参考平面之外或边缘;


前提条件,面临过孔或跨岛的选择时,应选择过孔;

时钟信号不允许跨岛。


时钟信号、高速信号与其他信号线间距至少3W;

时钟信号,高速信号走线不得穿过高速、大功率等器件,以及不能穿过IO连接器和插槽下方;


时钟芯片,时钟Buffer等高速器件下方不能有其他信号穿过;


时钟信号力IO连接器侧板边300mil以上,在其他位置离板边200mil以上;


自身有绕线时(比如蛇形绕线),线间距至少5W;


走线不得与IO线并行走线,且线间距至少5W;


时钟线尽可能在内层走线;


差分对于差分对之间间距保证20mil以上;


按照信号流向走线,滤波器和变压器的初、次级信号走线不可重叠,蛇形绕线的走线也有此要求;


RGB型号与其他信号线和岛边(电源岛,地岛)间距至少5W;


IO电路从连接器往里看,要先进过防护器件,然后再是滤波电路,且都需要靠近连接器。


高速信号在经过滤波器件和防护器件的时候,要按照信号流向依次通过,不能出现分支走线,如 ,RGB信号要从防护IC的PIN脚上穿过,不能单独引分支线到防护IC上。


时钟信号线可以在参考平面进行切换,但切换次数需要尽量可能控制在3次以内;


时钟信号的源端匹配电阻要靠近时钟输出脚放置;


RGB信号的阻抗匹配,要按照芯片的设计指导设计;


走线拐弯使用钝角,不能使用直角和锐角;


高速信号和时钟信号不能出现没有端接的情况,特别是预留方案时,信号的两端都有预留有0欧姆电阻。


串扰:

信号走线间距如果太小,由于走线之间的分布电容影响,信号线之间的高频信号会相互串扰,影响信号质量,造成EMC问题。


特别是IO信号,如果串扰到了高频的噪声,就很容易通过外设引线造成严重的辐射。


信号线之间的分布电容与走线的间距,并行走线的长度,正对面积等因素有关,因此为了减少信号线之间的串扰,应该增大走线间距,减少并行走线的长度。相邻走线层要避免并行走线,因为其分布电容也很大,原则上要求垂直走线。


串扰的程度除了与分布电容有关外,还和信号的频率、幅度有关,这就是为什么高频信号更容易发生串扰。

阻抗匹配


对于高速信号来说,其走线路径都要求阻抗匹配,阻抗不匹配时会在阻抗不连续点产生反射,从而会影响信号质量,产生EMC问题。


如果一组信号从源端-走线-终端这样一个路径上,源端阻抗=走线的特性阻抗=终端阻抗,这种理想情况下就不会发生反射。可以这样理解,阻抗变化越大,信号反射就越大,产生的EMC问题也就越严重,分支走线,终端空载等情况都是很严重的阻抗不匹配。



电源去耦

功能模块之间(芯片之间),电源和地时共用的,模块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很容易通过这两个公共的路径相互耦合,造成严重的EMC问题。


地往往会做到很大的面积,而且是单独的一层,这样相对来说比较干净(噪声非常小)。

电源则需要去藕,保证电路工作时不对其他电路产生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避免PCB电磁问题?听PCB专家现身说法
如何从PCB层设计开始控制EMC问题
EMI/EMC设计秘籍
硬件EMC 设计规范1
EMI-EMC设计经验总结(二)
高速PCB设计入门,初学者必须了解这10个概念 | 村田中文技术社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