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屡易其名的“南京造币厂”
userphoto

2022.06.29 福建

关注

ROYAL 皇室贵族

所谓的“江南省”,是清兵在1645年(顺治二年)攻占南京, 改名为江宁后设置的行省。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和安徽省, 为当时全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清初其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后来经过几次变动,在康熙初年江南省分为江苏与安徽二省,前者名称取自江宁、苏州,省会在苏州,后者省名来自安庆、徽州,省会定南京。后来江苏省会迁至南京,安徽省会迁至安庆。也就是说,当1896年在南京筹办江南造币厂的时候,“江南省”建制早已消失了 二百年。因此,“江南省造”钱币是中国货币史上唯一虽注明省份但却有名无实的钱币。

南京造币厂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别称金陵、简称宁的南京设立“江南铸造银圆制钱总局”,向当时尚未改名的喜敦造币厂订购机器,其产能是每日工作10小时可造银币10万枚及制钱100万枚。喜敦厂派遣总工程师雷诺(E. Reynolds)监督,机器全部安装妥当后在1897年底启用,工员300余人,聘洋匠施都达特(J. Stoddard)为头等 机器师。基地44亩建筑分东、西两厂,东厂制作银圆开工较早,西厂专造制钱,在南京造币厂民国四年报告书记载分别是在光绪二十三年十月二十八日(1897年11月22 日)及十二月十五日(1898年1月17 日)开制,换算公元的时间正好跨年,国内书谱将“老江南”列为1897年而《克劳斯世界硬币目录》为1898年,是采用的依据点不同之故。今化繁为简,以逐年方式叙述如后。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江南铸造银圆制钱总局总办任玉森遵照两江总督刘坤一谕示发给英国喜敦厂金牌之褒扬状 

名称屡变

南京造币厂名变更多次,1896年开办时为“江南铸造银圆制钱总局”,1904年(光绪三十年)改名“江南户部造币分厂”,1905年新厂扩建完成后更换关防为“江南银铜元总局”,次年再改为“江苏江宁户部造币分厂”。1907年更名“度支部造币江厂”,1911年,武昌起义后又改关防“江宁造币分厂”。民国之初改称“中华民国江南造币厂”,又 以建都南京宜隶属中央改为“中华民国财政部造币总厂”,后因决定仍以天津为总厂,在1913年(民国二年)又改叫“财政部江南造币厂”,次年改为“财政部南京造币分厂”。名称屡变,后各省各厂均以所在地命名,称“南京造币厂”,简称皆“宁厂”。

大事纪要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岁次戊戌,宁厂正式开工生产银币,以“江南省造”为名,计七钱二分、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及三分六厘五种,首批出厂后随即改模加注“戊戌”两字,为最早以干支纪年标示年份的中国龙银。据海关报告记载,发行后与湖北龙洋等价, 兑换鹰洋需贴水五至十文,镇江的折扣则在二、三文之间。三钱六分的 “半圆”银币制额极低,并未进入流通悉数被私下收藏。10月开始生产正面“光绪通宝”背满文“宝宁”方孔一文制钱,汲取粤局发行“广平一 钱”(3.7克)后因铜价上扬被迫连续减重为八分乃至于七分的经验,直接降为七分(2.6克)。因銅价持续上涨亏损过大,月底即停造一文制钱。

1899年,岁次己亥,开局后初期所造银币成色不一,精准度难比广东及湖北两省,军机处谕示各省上缴京饷需搭配三成银圆及各省拨款以该两局为限,排除宁厂在外。据南京英国领事商务报告,“一圆”银币质量参差,导致外界对该厂评价甚低。因含银低于标准,也不受银行业欢迎,销路迟滞。紫铜锭块每担年均价由1898年的银22.25两,在1899 年涨至31.00两,升幅近72%,制钱依旧停造,铜元兴起后遂被取代。

1900年6月,由于财务困难停产,惟因庚子事变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6月17 日),人心浮动,民众争相以铜钱兑换银圆,恢复生产每日2万〜4万枚,直到满足市场需求后,在10月21日再次停工,驻厂已两年的英籍化验师华振(Wharton, Frederick Malcolm)也因此返国。

1901年5月中新聘洋技师“霍教习”(Holmes, H. A.)为头等化验员,尔后辛丑下半年起所出银币皆加上其名氏缩写HAH以取信中外。之前所造无标示化验师名的约10万枚收回熔毁。同年,苏州藩司拨款以制钱机器代造十文铜元,据海关报告计用铜料72吨,在中国新年后进入市场流通。五文在稍后发行,据悉是应各方期待所造。

1902年6月底,因银圆利润薄而停产,每季只造数日,东厂也开始制造铜元,由布政司代销。西厂所产铜元为善后局及徐州道代制,数量分别为当十铜元957万枚及170万枚。

1903年耗资关平银5万两向英国伯明翰厂订购机具,在东西两厂之间扩建,年底完工,称为中厂。预定产量增加五成。此时宁厂全部员工已超过670人。

1904年3月(光绪三.十年二月)增建中厂完成,专造铜元,连同原有的东、西厂共计三厂,称老厂。是年进口铜料4.17万担,计生产十文及二十文铜元4亿5,000万枚。此年之甲辰纪年银币钱文增加TH及 CH,意义不明;后因辛亥革命爆发改以旧版币模生产,CH版应是此时生产,数量甚多。

1905年在原地的东南两面扩展,共收地77亩改建大厂,称新 r,也见有以南厂称呼。故记载上颇为混杂,未具体说明时,不易了 解所指的是哪一座厂。该年岁次乙巳,是江南造最后标示干支纪年的 银币。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岁次丙午,未生产银币。新厂完成后于3月底开工。这一年开始,全国各局改用户部总厂的标准祖模制作统一 规范的“大清铜币”。9月,户部改名度支部。

1907年裁减人员,将老厂并入新厂,每日限造200万枚。3月改名度支部造币江厂,但币铭除纪年改丁未外,未更动。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岁次戊申,度支部以各地铜元过多奏请停造,两江总督端方请缓停办未准,4月底停造。6月底改造铜六锌四的戊申宁字一文,嗣因亏损太多,数月后叫停。十文、五文及二文铜元继续生产至所购铜料耗尽为止。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月底度支部令次年改用新帝宣统年号。此年所造之戊申宁十文仍以户部为名。据海关报告,12月关闭。

1909年(宣统元年),由府署管理厂务。1910年5月,度支部以币制厘定,造币专归总厂,令宁厂造册候裁。随即因新国币计划在上海及汉口发行,恢复宁厂建制。

1911年(宣统三年),根据《币制则例》制定新国币,本年开始生产,宁厂分配的首批额度是800万枚,预定每日制作8万枚并计划在年底发行。据驻英国领事报告书,7月至11月初之间制成宣三壹圆银币595万枚,因武昌事起后市面大乱,其中260万枚为稳定局势运往 上海,未发行的皆在市面流通。同份报告中,新版宣三十文铜元生产 855万枚,11月开始生产十文铜元,同月停造改用旧模,12月革命军占领南京时仍在厂内。据南京造币厂报告书,谓新币不合用应即回炉。宁厂在筹造宣三大清银币时,回聘前英籍化验师华振返厂督导,在开制前上任,然而受到革命后的局势混乱影响,华振在次年辞职,5月回到英国。

1912年(民国元年),4月造五谷图案开国纪念铜币,5月造孙像开国纪念银币。8月制孙像贰角型开国纪念金银币,以金币10枚、银币 1000枚呈财政部。

1913年2月因银币价低停产,赶造铜元,每日260万枚。5月东厂恢复生产银币,日产4万枚。

1914年2月,银币暂停。8月改用北洋旧模续造,11月停制铜元。

1915年2月,改制袁像壹圆新国币。东厂10月亦开工制作。新厂日产10万枚,加班增2万枚;东厂日产4万枚,加班增1万枚。

1927年北伐军攻克南京后,4月成立国民政府,令停造袁像币,改孙像开国纪念币模续制。

1928年6月4日,电线走火,厂房焚毁。1930年由财政部交工商部接受,历年积存废钢模及武昌造币厂送存废钢模,因数量过巨以过磅计重,另造清册。

开工之初向英国伯明翰订购造币印花机器37具,增建中厂添购6具。1905年扩建新厂时再加购印花机45具,这批机器原本是上海江南制造局欲建立造币厂向伯明翰厂订的,后归并宁厂。新、老两厂共有88 具,全数由伯明翰提供。宁局初办时曾经因机器不敷使用,向粤局调借 大小印花机各8具,1901年再借6具、修整旧机1具,总数达111具, 规模甚大;但考查铜币大臣陈璧在1907年6月(光绪三十三年五月) 的《考査各省铜元铸造情形》奏折所称,该厂印花机为97架。

南京造币厂所制作的钱币种类,除1897/8开始的“江南省造”龙 洋及铜元外,还有“江苏省造”、“宁字大清铜币”铜元。最初生产的江南省造银币正面没有干支年度,俗称老江南。尔后产制的自光绪二十四年岁次“戊戌”开始注明,一直到岁次“乙巳”止,银币铭文为“光绪元宝”的计有老江南、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 卯、甲辰及乙巳等九种年份。“江苏省造”铜元有壬寅、癸卯、甲辰、 乙巳等四种年份。“宁字大清铜币”有丙午及丁未二种,另有戊申宁一文。


孙像下五星开国纪念壹圆银帀,民国成立后宁厂最早的制品,由于该厂管理欠佳.如此好品罕见(海外资深藏家旧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南京最神秘的宝地——南京造币厂
我国早期几家造币厂的开办与终结
大清、民国造币厂银元铸造浅谈
光绪元宝
江苏省光绪元宝图片及价值详解
中国.铜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