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宫陶瓷馆学习笔记(二十一)—— 瓷之行•番外上
userphoto

2022.10.30 福建

关注

上海博物馆正在展出的'东西汇融——中欧陶瓷文化交流特展“汇集了来自法国、葡萄牙、英国、荷兰、美国、瑞士、中国七个国家的陶瓷藏品,在疫情时期实属难得,看得非常过瘾。

展览通过三个篇章全面介绍了15世纪末开始中国瓷器外销的通道、对欧洲生活方式的融入和影响,以及贸易与交往带来的技艺及观念交汇。不过篇幅有限,这篇番外就只写写给我印象最深、以前缺乏了解的中国瓷器在海外被加彩、改装、仿制以及中国受域外启发的部分吧。

一、加彩

由于审美观念的不同,中国的瓷器运到欧洲后有时会被当地工匠添加彩绘,这样的瓷器更受当地人欢迎,身价也会大增。

下图这只瓶子的堆塑青花螭龙及红彩的花朵是景德镇烧造的原件上就有的,而日本风格的人物、建筑、树木都是由荷兰工匠用“小火”低温烧造技术添加上去,使它呈现出当时流行的日本“伊万里”彩瓷外观,价格能提升一至两倍。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荷兰加彩 青花加彩堆塑龙纹人物图瓶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清康熙 (1662-1722年)

二、镶嵌改装

中东和欧洲都有镶嵌器物的传统和技术,对中国瓷器的镶嵌一开始以保护和装饰为主,后来更发展成为改变其功能和外观,使得这种舶来品更加本地化,能更好的融入当地贵族的生活。

下图中在瓷器上加装宝石的做法专属于奥斯曼帝国宫廷,金丝图案是按照原有花纹轮廓围出的,但通过宝石镶嵌以及金丝连缀又添加了浓浓的奥斯曼风情。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 明万历 (1573-1620年)
奥斯曼帝国镶嵌 1570-1600
五彩暗花八宝纹碗镶嵌黄金与红宝石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下图中两只淡雅的青釉碗,被加装上青铜附件合扣之后,就变身成了一只洛可可风的香熏。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 清乾隆 (1736-1795年)
法国镶嵌,青铜镀金 1740-1760年
青釉划花碗改装香熏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博物馆藏)

下面这两只香熏的改装就更复杂了,用到了两只德化窑长颈瓶和两只盖碗——长颈瓶被截去颈部,只留底部作为香熏的主体;盖碗的盖上被钻了孔作为香熏的盖子。银镀金的镶嵌让白瓷梅花也多了几分贵气。

中国德化窑瓷器 清康熙 (1662-1722年)

法国镶嵌,银镀金 约1710年

白釉梅花纹瓶改装香熏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藏)

还能想象出下图这个香熏改装前大概是什么样子吗?继续往下看~

中国德化窑瓷器 清康熙 (1662-1722年)

法国镶嵌,青铜镀金 约1750-1760年

白釉印花八方香炉改装香熏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中国德化窑瓷器 清康熙 (1662-1722年)

白釉八方带座香炉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这种改装中国瓷器的方式到20世纪又重新流行起来,卡地亚就收藏各式各样从珠宝、器物上拆解出的局部作为“素材”储备,用于新的设计中。下图中的烟盒就是用不同的香笼上切割下来的部件重新组装、加珍珠母贝等镶嵌而成的。虽经拆装,还是很好的保留了东方趣味。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 清乾隆 (1736-1795年)
卡地亚巴黎设计镶嵌,金、银镀金、珍珠母贝、硬橡胶、珐琅 1927年
粉彩镂空人物故事图箱笼改装台式烟盒 (卡地亚典藏)

三、仿制

中国陶瓷业的兴盛深刻影响了周边国家,越南、中东、日本等地都大量仿烧青花瓷器。明末清初时,由于海禁、战乱等原因中国瓷器外销陷入低谷,这些地区的产品便成为替代品,行销海外。

越南工匠自14世纪就制作出釉下彩绘瓷器,随后很快引入中国青花烧造技术。到15至16世纪,越南陶瓷器已经大量出口到东南亚的大陆和岛屿,进而远销中东。越南瓷器是家庭式工匠作坊生产,作品中常见的器型和纹饰代代相传,往往保留着对中国14至15世纪流行纹样的模仿。

越南瓷器 青花凤纹盘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15-16世纪
越南瓷器 青花镂空壶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15世纪

中东地区自14世纪晚期开始直接以中国瓷器为参照物进行仿制,但制作出来的不是瓷器,而是中国青花元素的陶器。为使陶器接近中国瓷器的质感,当地陶工使用石英粉末作为胎泥的孱料,产品被称为“熔块胎陶器”。由于地理位置上更接近欧洲,中东仿制的这种陶器被葡萄牙、荷兰、英国订制,以弥补中国瓷器贸易的缺口,在欧洲充当中国瓷器贩卖,直到18世纪中期。

土耳其伊兹尼克熔块胎陶器 蓝绿彩葡萄纹盘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 
约1585-1600年

伊朗熔块胎陶器 蓝彩开光花鸟图盘 (上海博物馆藏)
17世纪

日本既是中国瓷器外销的第二大市场,也是中国瓷器销往欧洲的转运点之一。17世纪前半,日本有田地区开始生产瓷器,我们现在熟悉的“有田烧”应该就是从这开始的吧。17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陶瓷贸易受明清易代的战争影响而陷入低谷,有田瓷器适时弥补了这个空缺。因为有田瓷器多从伊万里港输出,因此又被称为“伊万里瓷器”。伊万里瓷器开始主要也是模仿中国瓷器的造型纹饰,包括“克拉克瓷”的纹饰,后来又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像本篇第一张图中荷兰加彩的部分就是仿伊万里风格。

日本伊万里瓷器 青花开光花鸟图盘 (荷兰国立博物馆藏)
约1650-1700年


看来一篇还是写不完,先到这里吧,休息,休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建德化:陆升陶瓷酒店与博物馆
震旦博物馆青花瓷器展(一)
震旦博物馆青花瓷器展(三)
中国瓷器的发展历史概述
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藏中国精美瓷器(附高清大图)
海底尘封上百年,它们再现泉州瓷器之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