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故宫博物院宋代瓷器 ( 中 )
userphoto

2023.02.08 福建

关注

       

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花盆托

  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花盆托,宋,高9.2厘米,口径24.3厘米,足距16厘米。
  花盆托敞口,浅弧腹,平底,下承以三个如意头形足。外壁口沿下和近底部各饰鼓钉一周,分别为21枚和18枚。通体施釉,内壁釉色天青,青中泛白;外壁釉色蓝中泛紫,绚丽夺目。外底刻汉写数目字“一”。
  此类造型曾被称为“洗”,经过学者与传世绘画等对比,其功能应为花盆托。传统观点认为是宋徽宗时期为装点皇家园林“艮岳”而命禹州专门烧造的陈设器,故而被视为官方所设瓷窑产品,即今人所谓“官钧”。近年来,有学者对陈设类钧瓷的属性及烧造年代产生质疑,提出“金代说”“元代说”、“元末明初说”、“明初说”等不同观点。这些问题的厘清,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发现和科学研究。

官窑粉青釉瓶


  官窑粉青釉瓶,宋,高34.5厘米,口径9.9厘米,足径14厘米。
  瓶直口,口沿下凸起弦纹1道,长颈,垂腹,圈足。通体施粉青色釉,釉层肥腴,美若古玉,釉面开有冰裂状纹片,上部开大片纹,近底处纹片细碎。
  “官瓷重楷模,精华四海粹”,这是《饮流斋说瓷》中对宋代官窑瓷器的赞美。官窑属于五大名窑之一,窑址有南北之分。北宋官窑兴盛于宋徽宗时期,据文献记载,窑场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目前尚无考古发现。南宋官窑的窑址在杭州,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多次发掘,获得了比较多的实物资料。
  此瓶是官窑中的杰作,形体硕大,造型端庄古朴,溢青流翠的釉面上隐现出冰裂纹,在清代皇宫收藏中备受皇帝的赏识,成为御苑至宝。

哥窑青釉葵花式洗


  哥窑青釉葵花式洗,高3.5厘米,口径12厘米,足径8.8厘米。
  洗呈葵花瓣式,敞口,斜直壁,矮圈足。通体施灰青色釉,釉汁厚润,釉面满布开片,纹片大小相间,大片的纹线呈铁黑色,小片的纹线呈金黄色,俗称“金丝铁线”。内底中心微凸,外底有6个支钉烧痕。
洗在古代生活中用途广泛,有盥洗用具,亦有文房用具或陈设品。汉至晋代,洗有陶、青瓷制品,流行在内底刻鱼纹。宋代南北瓷窑普遍烧造。
  此洗造型玲珑小巧,典雅可爱,是宋代哥窑瓷器中的精细之作。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宋,高4厘米,口径18.5厘米,足距16.9厘米。
  承盘直口,浅腹,平底,下承以三个蹄形足。里外施淡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外底满釉,有5个细小的支烧钉痕。乾隆皇帝曾为其题诗一首,由宫廷匠师以隶书镌刻于器物外底。诗曰:
  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
  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
句末署“乾隆戊戌夏御题”。“乾隆戊戌”即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
  此器造型属传世孤品,弥足珍贵。它以往曾被称作“三足洗”或“三足盘”,但从出土汉代铜三足樽均与三足承盘配套使用看,此器亦应与汝窑三足樽配套使用。

定窑白釉孩儿枕


  定窑白釉孩儿枕,宋,高18.3厘米,长30厘米,宽18.3厘米。
  枕作孩儿伏卧于榻上状,以孩儿背作枕面。孩儿两臂环抱垫起头部,右手持一绣球,两足交叉上翘。身穿长袍,外罩坎肩,长衣下部印团花纹。榻为长圆形,四面开光,正面开光内印螭龙纹,背面开光内光素,两侧开光内印如意云头纹,开光之间亦以如意云头纹为饰。通体施牙白色釉,底素胎无釉,有两个通气孔。
  定窑匠师独具匠心,将瓷枕塑造成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男孩儿形象。孩童眉清目秀,眼睛圆而有神,神情悠闲得意。整件作品线条柔和流畅,细部刻画极为生动传神,成为中国古代瓷器中的名品。
  古人喜欢使用玉枕、瓷枕,因为玉、瓷可以爽身怡神,甚至有“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的作用。宋代瓷枕盛行,南北方瓷窑普遍烧造,种类繁多,造型丰富。品种有白釉(白釉划花、白釉珍珠地划花、白釉剔花、白釉黑花)、黑釉、青釉、青白釉、黄釉、绿釉、三彩等。造型有长方形、八方形、银锭形、腰圆形、如意形、虎形、狮形、孩儿形等。

哥窑青釉菊瓣式盘


  哥窑青釉菊瓣式盘,宋,高4.1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5.6厘米。清宫旧藏。
  盘通体作14瓣菊花形,弧腹,圈足。内、外及圈足内均施灰青色釉,釉面被“金丝铁线”般开片纹所分割。足底无釉,露出黑色胎骨。
  中国古代艺术家和陶瓷工匠在设计陶瓷造型时,善于从大自然动、植物中获得灵感,蛙形、虎形、葵花形、菊花形等造型屡见不鲜。这件菊瓣式盘造型规整,青灰色釉素裹,交织如网的开片纹妙趣天成,堪称古陶瓷模仿花朵造型的典范。

景德镇窑青白釉带盖瓶


  景德镇窑青白釉带盖瓶,宋,通高21.6厘米,口径3.6厘米,足径10.8厘米。
  瓶小口,短颈,硕圆腹,肩部置对称的双耳,圈足。瓶盖形如倒扣的茶杯,口部脱釉。里外满施青白釉,釉质光润,釉面开片。底部露胎无釉。
  青白瓷是一种胎薄质坚、釉色青中泛白、白中闪青、具有天然青白玉效果的瓷器。由于这种瓷器“光致茂美”,在宋、元时期曾行销海内外,深受人们喜爱,因此在南方地区形成了一个以景德镇湖田窑为代表的庞大的青白瓷生产体系。

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


  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宋,高39.4厘米,口径3厘米,足径9厘米。
  瓶小口,口下出楞,短颈,溜肩,瘦长腹,圈足。通体绘有黑彩纹饰,外底露胎。肩部绘双层莲瓣纹与朵花纹各一周,腹部绘主题纹饰缠枝花卉,花瓣肥大,花叶纤细卷曲。画面虽然满密,但花、叶主次分明,清晰可辨。腹下部亦绘朵花与上仰莲瓣纹,与肩部纹饰相呼应。各层纹饰之间以弦纹相隔。
  磁州窑中白地黑花装饰的瓷器,最能体现出民窑那种粗犷豪放、雄健浑厚的艺术风格,人们习惯上将这种风格称作“磁州窑型”。它最基本的特征,是在白度不高且比较粗糙的胎体上施一层化妆土,以达到粗瓷细作的效果,然后在这层化妆土上施用各种装饰手法,因而形成了磁州窑特有的风格。
  白地黑花为宋、金、元时期磁州窑最具代表性的品种,装饰效果类似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其纹饰均为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如山水、花鸟、人物、婴戏、动物、诗、词、曲、对联、警句等,内容丰富。纹饰绘画用笔简练,线条明快,图案结构自由,带有绘画性的构图则表现故事和传说的情节。所描绘的人物活动、飞翔的群雁、游动自由的鱼、水中摇摆的水草,以及画中题诗等都形式自如活泼,富于生活气息。

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


  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宋,高15厘米,口横20厘米,口纵16.5厘米,足距横13.4厘米,足距纵10厘米。
  花盆长方体。广口委角,折沿,斜直壁,平底,四云头形足。内壁釉呈月白色,外壁天蓝色和玫瑰紫色釉相间,釉面可见“蚯蚓走泥纹”,外底施酱色釉。底有五个渗水孔,并刻有数目字“十”,表明这件花盆为同套花盆中尺寸最小者。
  花盆为钧窑瓷器中的重要品种,是当时为满足皇宫需要按照宫廷出样设计和烧成的。

钧窑月白釉瓶


  钧窑月白釉瓶,高28厘米,口径4.8厘米,足径7厘米。
  瓶唇口,口沿微撇,长颈,颈部上宽下窄如喇叭形,圆腹下垂,圈足。通体施月白釉,口沿处釉薄微显胎色,足边无釉呈酱色。
  钧窑产量最大的是碗、盘、洗、罐、瓶、炉、枕等生活用品,釉色以带乳光的天蓝居多,部分饰有红或紫红色斑块,少见通体玫瑰紫和海棠红器物。由于这类产品主要供民间日常所用,故人们习惯称之为“民钧”。此瓶造型别致,釉色匀净,为民窑中较好的作品。

官窑粉青釉葵花式洗


  官窑粉青釉葵花式洗,高4.8厘米,口径18.7厘米,足径11.2厘米。
  洗呈八瓣葵花式,斜直壁,折底,圈足。通体施粉青釉,釉面开片,片纹交织如网。足底边无釉,露铁黑色胎。
  宋代官窑瓷器与汝、哥、钧窑瓷器一样,特别注重釉色之美。其凝厚的釉层系采取先素烧坯体、然后多次施釉的方法完成的,釉层厚度往往大于坯体的厚度。烧成过程中,选用优质木材作燃料,以保证窑内的温度和气氛。官窑瓷器多为素面,既无精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描绘,多用凸凹直棱或弦纹为饰,在釉面错落有致的片纹点缀下颇显高贵典雅。
  此洗造型优美,釉层莹润如玉,在溢青流翠的釉面上片纹纵横交错,大片纹间又闪现条条小冰裂纹,构成优雅和谐的艺术整体。

汝窑淡天青釉弦纹三足樽式炉


  汝窑淡天青釉弦纹三足樽式炉,宋,高12.9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7.8厘米。
  此炉仿汉代铜器造型。直口,平底,口径和底径相若,下承以三足。通体满施淡天青色釉,莹润光洁,釉面开细碎纹片,足端无釉。外壁近口沿处、近底处各凸起两道弦纹,腹部中间凸起3道弦纹。外底有5个细小支钉痕。瓷釉开片系因胎、釉膨胀系数不同而在焙烧后冷却时所形成,在瓷器流传过程中如遇冷热变化仍会继续开裂。它本属于釉的一种缺陷,但因其片纹自然天成、生动有趣,遂逐渐被视作一种特殊的装饰。汝窑青瓷釉面大都开有层层相叠的“冰裂纹”,自然天成,耐人回味。从文献记载来看,汝窑为宫廷烧造瓷器的时间在北宋晚期,有学者推测大概只有20年或40年。由于烧造时间短,致使产品流传至今的不多,从公开发表的资料看,传世品不足百件。已知传世汝窑三足樽式炉仅3件,现分别藏于故宫博物院、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和美国辛辛那提博物馆。

官窑青釉圆洗


  官窑青釉圆洗,宋,高6.4厘米,口径22.5厘米,足径19厘米。
  洗敞口,器身近直,洗里坦平,圈足矮宽,底部边沿露胎无釉。造型端庄典雅。通体施青釉,釉呈粉青色,纯净莹澈。釉面上,金丝般的开片纵横交织,片纹间又闪现出条条冰裂纹,优美和谐。
  这件宋代官窑圆洗是宋时宫廷御用器,在造型、工艺及装饰技巧方面都十分考究,尤以釉色及片纹突出。在釉层较薄的器口或未被釉层遮盖的器底部分,形成“紫口铁足”,使器物愈显古朴庄重。
  清代乾隆皇帝尤为喜爱,曾为此洗拟诗一首,由皇家玉作匠师以楷书镌刻于洗之外底。诗曰:
  修内遗来六百年, 喜他脆器尚完全。
  况非髻垦不入市, 却足清真可设筵。
  讵必古时无碗制, 由来君道重盂圆。
  细纹如拟冰之裂, 在玉壶中可并肩。
  下署“乾隆御题”。

汝窑天青釉盘


  汝窑天青釉盘,宋,高3厘米,口径17.1厘米,足径9.1厘米。
  盘撇口,浅弧壁,坦底,圈足外撇。通体内外施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片纹。因采用“裹足支烧”,因此外底留有5个细小支钉痕。
  这件汝窑青瓷盘釉质莹润,其质感似丝绸般柔美。
  宋代汝窑青瓷尽管在色调上深浅不一,但都离不开“淡天青”这个基本色调。这种冷暖适中的色调以其素雅清逸,适应了北宋时期上层社会所推崇的“清淡含蓄”的审美情趣,使汝瓷成为宋代诸瓷之首,并一直受宠于宫中。

哥窑青釉贯耳瓶


  哥窑青釉贯耳瓶,宋,高11.5厘米,口径2.5厘米,足径4.2厘米。
  瓶直口,长颈,扁圆腹,圈足。口沿两侧对称置贯耳。通体施米黄色釉,釉面开细碎片纹。
  此瓶在造型上摹仿西周青铜礼器。口耳相连的曲线增加了口部力度,与扁圆形腹部上下呼应,构成视觉上的均衡,给人以稳重之感。通身细碎开片,静穆、优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各大名窑瓷器赏析精选45件
解析钧窑瓷器的特征和制作工艺
文房用具——陶瓷笔洗
国际收藏 | 故宫博物院精品陶瓷欣赏(第18期)
中国五大官窑
故宫馆藏高古瓷(宋代)瓷器底足(69件瓷器)|看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