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走古官道

重走古官道

厦门境内的驿路


  
  清代闽粤官道从福州开始,将莆田、泉州、漳州等沿海诸府县连在一起,并南下延伸到诏安县南诏驿出省,全程千里,其中过境同安县125里,含2驿、12铺。
    
/萧春雷 /黄绍坚

  

 


 

    去过几次深青驿,不太喜欢,修建得面目全非。驿外桥边的石雕骑马信使太拙劣,不忍心细看;桥上新装的护栏又太豪华,明晃晃让你躲不开;驿内只剩一座茂林庵和嵌入墙体的六七方石碑,毫无旧制规模可寻。真正称得上深青驿遗迹的,恐怕是那座古朴的石板桥了,桥面不太规整,但光滑锃亮,不知被多少人的脚步踩踏过。

  但这座深青驿仍然弥足珍贵,至少它还建在原址上,让我们知道它的位置。福建有许多更有名的驿站,如浦城渔梁驿,可惜踪影全无;同安境内的另一座大轮驿,也早已消失。我们的时代发展很快,才一个多世纪,古代中国的驿路已经像神话一般渺远了。

    驿路,相当于今天的国道,是以京师为中心,分达各省并沟通省际交通的主要干线,又称官马大道,沿途设有驿站服务。清代福建省内的驿路系统相当完备,大体上构成一个圆环,其路线是:从福州府出发,西北上延平府(南平),再西行经顺昌、将乐、明溪、清流至汀州府(长汀),再南下上杭、永定、南靖至漳州府,最后往东北经同安、泉州府、惠安、兴化府(莆田)、福清回到福州。这条驿路把福建的山区和沿海主要府县连成一体。

     福建的驿路出省,最重要的是闽北三关:浦城仙霞关、崇安(武夷山)分水关和光泽杉关;闽西南则由永定或诏安通广东。

    与厦门关系最大的,是沿海驿路,俗称闽粤官道。这条驿路从福州开始,将莆田、泉州、漳州等沿海诸府县连在一起,并南下延伸到诏安县南诏驿,据说全程一千零三十里,走向与今天的324国道基本一致。

    驿站可供官员行旅过夜,相距约一天的行程,通常60里左右。驿站与驿站之间,还设有更简单的铺,供行人短暂歇脚、餐饮,通常十里一铺。据黄绍坚博士研究,同安境内古官道,总长125里,共有2驿、12铺。从东北的小盈岭开始,依次为沙溪铺、店头铺、沈井铺、三忠宫铺、洪塘铺、大轮驿、东门铺、乌涂铺、新塘铺、苎溪铺、安民里铺、灌口铺、深青驿、莲花铺,西南延伸向龙海境内。

    最难得的是,黄绍坚一一考订这些驿、铺旧名的今址,让我们可以在今天的地图上,标注出厦门境内古官道的基本路线。好古之士,暇日不妨按图索骥,寻访古人足迹。



起自小盈岭的同安官道

 
 

    ■复建的同民安隘,位于小盈岭上。隘门上镶嵌的同民安匾,为朱熹手迹复制品。
 
 

 

    ■今日小盈岭,位于翔安区内厝镇后垵村。山脚下,由近及远,依次是324国道、沈海高速公路和福厦高速铁路。
 

    基于以补岭缺的风水学上的考虑,朱熹在小盈岭官道上,建起一座牌坊同民安坊,作为同安县境的标志。今天翔安区内厝镇,历史上长期被称为同安县民安里民安乡
    
/ 黄绍坚
 

    外国人笔下的同安古官道
    “
厦门岛位于一个狭长的海湾间,海湾的东北端是围头(今泉州晋江市金井镇围头角),西南端是镇海(今漳州龙海市隆教畲族乡镇海角)。横列于它的出入口处的是金门岛和一连串小岛。……从厦门到泉州,如果不从海路走,则须经过一些渡口和大路。路程全长超过60哩,旅途一般需要两天。
    1881328,时任厦门海关税务司的美国人吴得禄(F. E.Woodruff
),在向海关总税务司提交的《1880年厦门海关年度贸易报告》中,这样介绍厦门的地理与交通。
    
更早之前,1869131,厦门海关代理税务司荣雅国(James Jones),在《1868年厦门海关年度贸易报告》中,用文学的语言,描述过厦门至泉州的古道:
    “
从厦门经陆路到泉州,只需2天的路。路途的头一段是一片平地或略微起伏的乡村地带,到处种植着庄稼和茂密的树林。约到中途,道路要穿过一道连接西北和东南方向两座山脉的山峡。沙溪就位于这些山脉的南面山脚下,是夜宿的最佳去处。路途的北段,山脉绵延起伏,风景如画,景色迷人……从山顶眺望,内陆乡村的景观极佳。溪流在蜿蜒起伏的山脉间绵延数哩,隐约可见。
    
他们描述的,正是晚清时期的同安古官道。
 

    同安古官道
    
《厦门市志》中,这样记录漳泉古道同安段”:
    “
起自南安的罗田,经十八弯、古宅、后埔、行宫至同安城关,再经乌涂、新塘埔、南山岭(烽火台)、苎溪(原巡检司)、安民、鱼孚、深青、仙店铺入漳州。全长110里,宽5尺左右,鹅卵石路面,其中部分线路曾是官道。
    
这种描述,令人啼笑皆非,它不仅将宋代古道古宅十八弯(在今翔安区新圩镇古宅村)与清代官道扯在一起,而且将官道与间道、民道混为一谈。
    
类似混乱,亦出现在陈寿祺主编的《福建通志》里。书中,一一罗列清代中叶同安县境内官道2驿、19铺的名称及所在地,却根本不顾它们之间的方位与顺序。
    
事实上,清代同安古官道,是当年福建五条出省官道之一闽粤官道的一部分(参见拙文《厦门的古道2》,《厦门晚报》201483118版)。许多人都没注意到,记录同安古官道最详细的文献,是清末泉州人杨浚1888年出版的《岛居三录》。
    
根据《岛居三录》记载,晚清时期,沿闽粤官道行走,从泉州府南门桥尾,到同安县城大轮驿(今同安城区后炉街果子园一带),陆路总长108里;从同安县城大轮驿,到漳州府丹霞驿(今漳州市区),陆路总长115里。
    
当年,同安境内古官道上的驿、铺,从东北(泉州方向)到西南(漳州方向),依次是:过小盈岭(今泉州南安市水头镇与厦门翔安区内厝镇交界处),进入同安境内,经沙溪铺(今翔安区内厝镇前垵村顶沙溪、下沙溪社)、店头铺(今翔安区内厝镇莲塘村店头社)、沈井铺(今翔安区马巷镇沈井社区)、三忠宫铺(今同安区洪塘镇三忠村)、洪塘铺(今同安区洪塘镇洪塘村)、大轮驿(今同安城区后炉街果子园一带)、乌涂铺(今同安区新民镇乌涂社区)、新塘铺(今同安区凤南农场新塘村)、苎溪铺(今集美区后溪镇,厦门第二农场苎溪村)、安民里铺(名称可能有误,当是安仁里铺,地点大约在今集美区后溪镇溪西村附近)、灌口铺(又称鱼孚饘站,今集美区灌口镇李林村鱼孚社)、深青驿(今集美区灌口镇深青村)、莲花铺(今海沧区东孚镇莲花村),到龙江社铺(今漳州龙海市角美镇龙江村),进入漳州府地界。
    
此外,同安县城还有一个东门铺(今同安城区东桥附近),仅负责传递公文。
    
同安境内这段古官道,总长125里,其中,小盈岭至同安县城大轮驿45里,大轮驿至龙江社铺80里。官道上,设有2驿、12铺。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厦门境内324国道线路,大体与清代古官道相同。
 

    翔安区内厝镇小盈岭:同安古官道的东起点
    
在荣雅国的笔下,山脉绵延起伏、溪流蜿蜒流淌、山峡幽美、风景如画的地方,就是今天厦门与泉州交界处的大盈岭、小盈岭。现在的小盈岭顶上,有一座属于翔安区内厝镇后垵村的盈岭寺。寺中,清初古碑《盈岭大士寺业碑记》中,同样自豪地宣称:小盈岭景色壮观,襟两邑而通四达,环千峰而罗万壑,大哉观乎!
    
不过,也有人运气不好。1788年,清代著名诗人赵翼到福建帮办军务,途经小盈岭一带时,遭遇大雨。山洪夹杂着泥石流,汹涌而下,将61岁的老诗人吓得不轻,留下一首牢骚满腹、大失水准的《同安道中遇雨》诗:
    “……
风声雨声山欲坼,水带泥流满沟赤。
    
直疑中有蛟龙斗,涌出空山血盈尺。
    
是时老夫心胆裂,本欲快游翻受吓。
    
惹他旁观笑何苦?垂老翻为瘴乡客。
    
今日小盈岭上,古道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山脚下平行的324国道、沈海高速公路和福厦高速铁路。现代化的节奏,容不下优哉游哉、拾级而登的审美脚步。高速公路上的汽车和高铁上的动车,倏来倏往,携手穿山而行,留下两对黑洞洞的隧道口,如深邃的眼睛般,孤寂地凝视着迤逦的山峡与飘忽的氤氲。
 

    小盈岭上:同民安坊同民安隘
    1153
7月,23岁的朱熹,首仕同安主簿(约等于今天分管财税、教育的副县长),在同安为官3年多。朱子过化,令同安人至今津津乐道。据说,他在同安留下许多诗文。这首《小盈岭上偶成》诗,当是朱子手笔:
    “
今朝行役是登临,极目郊原快赏心。
    
却笑从前嫌俗事,一春牢落闭门深。
    
不光留下诗歌,在小盈岭上,朱熹还留下一座标志坊同民安坊,留下他手题的同民安三字石匾。
    
据《乾隆马巷厅志》记载,1154年(南宋绍兴24年),基于以补岭缺的风水学上的考虑,朱熹在小盈岭官道上,建起一座牌坊同民安坊,作为同安县境的标志。今天翔安区内厝镇,历史上长期被称为同安县民安里民安乡同民安三字,既代表了同安县民安里之意,又隐含了同安百姓安康的祝福,一语双关,不愧大家手笔。
    
或许是朱子的魅力吧?这座官道上的牌坊,矗立了近600年,直到1734年(清代雍正12年)才圮毁,但朱熹亲题的石匾犹存。1768年(清代乾隆33年),于小盈岭原址改建同民安隘,仍以朱熹题字的石匾嵌在隘门上。
    
我倒觉得,建同民安隘,比同民安坊,更切合此地实际。依山傍海、控扼泉、厦、漳官道咽喉的小盈岭,不光有美景,更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清初杨捷《平闽记》中称:大盈岭、小盈岭一带,南近东石(今泉州晋江市东石镇),咫尺大海,北有山路通安溪、永春各县。山贼海盗,常于此中出没。若不安设重兵,不足以绝山海之勾连1651年,郑成功率部,在小盈岭击败清军提督杨名高。1661年,清廷下令禁海迁界,于小盈岭等处筑墩台、设屯寨,严防百姓下海。1677年,清军在小盈岭击败郑氏部将李复贵、林日向等人。其后,清军在此设小盈汛(哨所),隶属泉州城守协参将管辖……在秀丽山川的历史幕布背后,不时传来的,却是金鼓杀伐之声。
    
如今,沿324国道翔安区内厝镇后垵村往泉州方向前行数百米,南侧有一条上山水泥小路,可抵小盈岭。岭上,有近年重建的同民安隘。虬屈的榕枝下,孤零零仅有一截隘门,被铁栅栏围了起来,居然两面都嵌着复制的同民安石匾(同民安原匾收藏于同安孔庙西侧碑刻廊中),不知是谁的主意?只有隘门正面所立小盈岭南(安)同(安)交界碑,才能唤起一丝对历史的追忆。
    
我去那时,正值周末,小盈岭上,却只有我和我的学生们。这样也好,可以坐赏黄花,闲听落叶,静静品味一下我喜欢的清代建宁籍诗人张际亮的诗作:
    “
近海风多欲上潮,马家巷口日萧萧。
    
鱼虾入市炊烟晚,鸟鹊盘空故垒遥。
    
此地昔曾经战伐,何年俗尚爱渔樵?
    
村荒旋倦伤今古,榕叶闲听坠板桥。

 

沙溪铺、苎溪桥和深青驿

 
 

    ■宋代古桥苎溪桥,位于集美区后溪镇厦门第二农场苎溪村口的古官道上。
 
 

 

    ■碧岳社区里的郡马府,如今已被翻修一新。
 
 

 

    ■深青村里,91岁的林阿婆,每天都会到古驿里坐坐。古驿、古桥、老人,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凤山石塔,又称凤山文笔塔,位于同安区大同街道碧岳社区同安古官道旁。
 

    我曾认真探访过福建省内几处最重要的驿站:福州三山驿、古田水口驿、南平剑浦驿、浦城小关驿、武夷山大安驿、光泽杉关驿、仙游枫亭驿、诏安南诏驿……遗憾的是,这些古驿,皆荡然无存。
    
/ 黄绍坚
 

    翔安区内厝镇沙溪铺”:蚊子肆虐之地
    
虽然荣雅国觉得,小盈岭下的沙溪铺(今翔安区内厝镇前垵村顶沙溪、下沙溪社),是夜宿的最佳去处,但其他人却不敢苟同。《岛居三录》中,对沙溪铺的评价是六个字:“大站,可宿,多蚊。更早之前,1840年,张际亮往返泉、厦间,两次宿于沙溪铺,留下一首《归道杂诗》(其三):
    “
浃旬往复还,重此沙溪宿。
    
数家出粉垣,上盖榕荔绿。
    
仲冬扇蚊雷,始信炎方毒。
    
噬肤不成梦,坐愁风撼屋……”
    
可怜的诗人,看来那晚他被蚊子咬得挺惨。
 

    同安区大同街道碧岳社区:文物渊薮
    
一直到2008年前后,我还曾误以为,同安古官道几近全毁。感谢网友金枫晚霞等人的辛勤探访,循着他们的脚步,我才愕然发现,同安区大同街道碧岳社区里,原先的古官道上,仍保留着一处文物渊薮。
    
寻访的路径,最好从同安城区铺前路进入。在碧岳社区铺前里6号旁,有一座明代牌坊蔡宗德妾杨氏贞节坊,俗称小妾坊。这座牌坊建成于1610年,为蔡宗德小妾杨氏立,是厦门境内现存最早的贞节牌坊。
    
穿过小妾坊,前行百余米,便是南宋皇室郡马叶益所建的郡马府。如今的郡马府,被翻修得全无古意,似嫌用力过猛。叶益的郡马墓也在附近,就在今同安环城东路边,同样也被翻修一新。
    
顺着郡马府门前小路,拾级登上一处小土丘,抬头可见重修的甘露亭。亭中,有何丙仲先生2001年撰写的《重修甘露亭记》。甘露亭左侧,是著名的凤山文笔塔,可惜如今被一家茶叶公司的厂房层层围住,无法近身探访。亭子右侧有块古碑,是1880年清同安知县八十四所立宋熙宁三舍人丞相正简苏公故里碑,俗称苏颂故里碑
    
下了小山包,前面古道的T字路口处,碧岳社区岳口里49号旁,有铭恩亭。亭中,立有1564年所撰《邑父母谭公功德碑》,纪念明同安县令谭维鼎,带领军民击退倭寇、保卫家乡的事迹。
    
出亭右行数十米,碧岳社区岳口里78号旁,古道之中,赫然可见著名的明代古牌坊凤山钟秀坊。这座牌坊,建成于1524年,为纪念同安县举人洪敏而立,据说洪敏是同安自有科举以来首位受官方立坊彰显的举人。它也是厦门境内现存最古老的完整牌坊,距今已近500年。
    
如果继续沿着古道前行的话,到顶溪头一带,还有两座清代牌坊:1841年所立傅士渊妻吴氏贞寿坊(位于大同街道顶溪头一里100号对面的修车厂后墙),及1717年为施琅所立绩光铜柱坊(位于大同街道顶溪头村,在环城东路边上)。
    
历经文化浩劫之后,同安城区古官道上,还能存留这些文物,也算奇迹。尤其是这一带,短短千米之内,幸存的古牌坊有4座、古碑2方,更是难得。难怪当年赵翼赴闽帮办军务时,对闽南漳、泉、厦间,牌坊、碑碣随处可见的景象,印象深刻,并作诗曰:
    “
斵来山石百牛拖,镌刻精严翼不磨。
    
碑碣满途坊满市,此邦人尚爱名多。
 

    集美区后溪镇苎溪桥:厦门现存最古老的石桥
    
集美区后溪镇厦门第二农场苎溪村口的古官道上,至今犹存一座宋代古桥苎溪桥。不知为何,在《厦门考古与文物》一书中,它被屡次写成苧溪桥
    
据《厦门市志》介绍,苎溪桥始建于北宋大观年间(公元1107-1110年),重修于南宋乾道年间(公元1165-1173年),全长73,面宽2.6,共有石砌桥墩8座。桥面分九段铺架花岗岩石板共45条,每条长5,宽0.5,厚0.35 。有人因此发出感叹:“当时能安装如此巨大的石板,足见当时的建桥水平。
    
其实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宋代,是闽人创造力爆发、闽地文化光彩夺目的辉煌时代。仅以福建省内现存的宋代石桥为例:泉州洛江区与泉州惠安县洛阳镇之间,有万安桥,又称洛阳桥,桥长837,宽7;福州福清市龙江街道与海口镇之间,有龙江桥,桥长476,宽4.2-5.2;泉州晋江市安海镇与泉州南安市水头镇之间,有安平桥,桥长2255,宽3-3.6;漳州步文区与漳州龙海市角美镇之间,有江东桥,又称虎渡桥,原桥2000尺,宽20,现残存100许。这4座伟大的宋代石桥,都是跨海大桥,其中3座正位于当年的闽粤官道上。相比之下,同样采用筏形桥墩、巨石桥面的苎溪桥,并不值得特别惊叹。
    
无论如何,对于小小的厦门来说,能保留下一座宋代古桥苎溪桥,总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可惜现在的苎溪桥,仅剩78孔,其中古桥墩仅余2座,其余桥墩,显而易见是现代产品,令人叹息。
    
值得一提的是,苎溪桥头的观音院里,有尊近年挖掘出土的泗洲古佛像(佛像头部是后补的),弥足珍贵。
 

    集美区灌口镇深青驿:最后的古驿站
    
对于明清之后的厦门人而言,乌涂铺(今同安区新民镇乌涂社区)以西往漳州府方向的驿铺,并不熟悉。厦门人往漳州,有海路可走,多选择坐船到嵩屿、甚至到浮宫,再转陆路前往漳州。
    
但是,就在厦门人不太熟悉的同安古官道西段上,有一座重要的驿站深青驿,位于今天的集美区灌口镇深青村。深青驿前,还有一座深青古桥,共同见证过闽粤官道上曾有的车水马龙。
    
不过,奇怪的是,古人在深青驿中留下的吟咏,屈指可数。多亏林得时先生勤力搜集,才找到一首明代侯官人曾延甲的《深青驿感怀》诗:
    “
驿在人何处?闲花独自开。
    
山川惟旧垒,烽火尚残灰。
    
众鸟天边没,孤云石上堆。
    
相后离乱地,风雨不胜哀。
    
坦率地说,诗写得很一般,诗旨游移,感怀亦落俗套。
    
如今的深青驿和深青古桥,包括深青驿里的茂林庵,被文物部门和当地村民合力翻修一新,新得甚至有些恶俗。但深青古驿犹存,亦足堪自慰了。
    
坐在深青古驿楼下,和91岁的老阿婆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阿婆姓林,老得都忘了自己的名字叫什么,但却清楚地记得丈夫姓沈。阿婆说,十几年前,丈夫放牛时,不慎摔下,伤重不治。从此,林阿婆每天都会到古驿里坐坐。阿婆没说原因。我想我明白,古驿见证过她的青春,古驿见证过她和丈夫相濡以沫的感情,古驿就像一位知心老友,而知心老友之间,从来无须多言。
 

    官道与中国文化
    
我一直觉得,对于一个疆域万里、纵横千年的庞大帝国来说,驿铺经历,是每一位官员、诗人、学者和商人的人生必备履历。驿铺仿佛是件情感压缩器,将旅途的疲惫与发现的欣喜、乡思的忧愁与对前程的期许、心灵的孤寂与漫游天下的豪情、陌生与激动、等待与渴望……千万种人生情感,压缩在小小的驿铺空间里。
    
缘此,驿壁题诗,驿道吟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厚重的篇章。
    
数年之前,为《中国国家地理》撰写《关山深处有人家——福建古今交通与生活》一文时,我曾认真探访过福建省内几处最重要的驿站:福州三山驿、古田水口驿、南平剑浦驿、浦城小关驿、武夷山大安驿、光泽杉关驿、仙游枫亭驿、诏安南诏驿……遗憾的是,这些古驿,皆荡然无存。
    
课堂上,我对学生们说:不了解中国古代驿铺制度,你就无法读懂中国文学史,无法读懂中国政治史,无法读懂中国思想史。
    
正如深青古驿楼里的古联:“讵止乡闾资屏翰,却缘南北少康庄。细品个中滋味,有一丝舍我其谁的自豪,有一丝见多识广的从容,还有一丝见惯沧桑后的欲语还休。



                                                                                        2014年12月21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沙溪铺、苎溪桥和深青驿
东南纪事 卷十一卷十二
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朱熹簡歷
重读厦门:一座环山抱海的大平原!
这次是真的!厦门鼓励放2.5天假,文件都写了,就问老板答不答应!
【同民安古关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