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踢出蔡京,蔡襄书法不单靠人品!


蔡襄像


蔡襄、蔡京皆以书法名世。书法史上所列“宋四家”,只说是苏、黄、米、蔡,至于“蔡”为何人并无具体所指。大多数人认为“宋四家”即指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京,但后来,大家以蔡襄取代了蔡京。而蔡襄踢出蔡京,他靠得不单是人品!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



《谢郎帖》



《入春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


蔡襄,字君谟。其先本光州人,居仙游(今属福建省),迁甫田。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谥忠惠。工正、行、草、隶书,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草书,称为“散草”或“飞草”。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虚堂诗帖》 1048年  纸本  22.6cm X16cm  释文:虚堂永昼来风长,石枕竹簟生清光。文园肺渴厌烦热,更要夫君在侧傍。



《京居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史·列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



尺牍《思咏帖》1051年  纸本  纵29.7厘米  横39.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尺牍《离都帖》,纸本,29.2cm X46.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东坡说:“君谟天资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陶生帖》尺牍  1051年  纸本  29.8cm X50.8cm  草书翰札


《陶生帖》潇洒劲逸,结体欹正大小,重轻疏密,随心所至,一气呵成。黄庭坚说:“君谟真行简札甚秀丽,能入永兴(虞世南)之室”是很正确的。


《蔡襄自书诗》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纸本  纵28.2cm  横221.2cm  行书  73行  884字


说到这帖,要说起这个事情。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蔡襄罢福建转运使,召还汴京修起居注,遂从福州一路北行,历时半年多。沿途见闻有感于怀者,皆成诗章,此卷所书五言、七言诗11首即是。书写时间当在诗成之后不久,蔡襄时年约40岁。因属个人诗稿,无意求工,故笔致飘逸流畅,点画婉转精美,充分展示了蔡襄中年清健圆润的书风特色与纯熟的功力。


《蒙惠帖》 释文:蒙惠水林檎花,多感。天气暄和,体履佳安。襄上,公谨太尉左右。


《蒙惠帖》为行楷作品。取法《兰亭序》而又参以颜鲁公敦厚沉稳的成分,继而宏大了宋代行书尺牍书法的艺术内涵,使书法艺术发展到一个新时期。


《纡问山堂帖》 纸本墨迹 24.8X26.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纡问山堂帖》是蔡襄晚年的代表之作,笔法凝重沉稳,点画圆润姿媚。蔡襄一生于颜真卿书研习最深,这在其早、晚作品中最为明显。但晚年他已将颜书的精神完全融化在自己的气质中。此贴正是这样一件“归于纯淡婉美”之作。


《暑热帖》(致公谨尺牍)1052年 纸本 23cm X29.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纵23厘米


《安道帖》尺牍 1055年 纸本 纵26.8厘米 横35.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大研帖》


蔡襄慈孝,1066年蔡襄在杭州。正当蔡襄办理交卸准备赴南京留守任时,十月卢太夫人病逝杭州,于是蔡襄丁母忧,扶柩回闽。十二月到达家中守丧,谁知次子蔡旬竟于第二年夏又病逝,蔡襄遭此重击,终于病体难支,自己也于当年即治平四年(1067)八月十六日病逝。


责任编辑:戈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蔡襄、苏轼二泉斗茶
北宋书法名迹(二一):蔡襄书法欣赏
宋四家 蔡襄 书法墨迹锦集 (一)
人品书品说“二蔡”——蔡襄与蔡京
蔡襄尺牍《离都帖》纸本,29.2X46.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蔡襄《蒙惠帖》(高清放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